..续本文上一页刀所以才称关公,那张飞怎么就因为枪所以称张飞呢?赵云比他们都强,他又是枪,也不是丈八蛇矛,所以他他就因为习惯了。讲到他最开始,他就应该有武器,他已达到了后头这个水平,但他这个已经熟了。这个我们就明白了,所以这不是换来换去,也不要什么都学,但你在了解这些方面,不妨多一点,不要太瘦了。除了这个法门之外,别的我都不知道,那这个法门你也很难理解得很深入。很多地方大家要用禅宗的公案来理解,对禅宗一点都不知道,这些地方就不容易深入。这也是辩证的。
脚踏两条船,不好,就二门俱破。踩两条船,这船往这边开,这船往那边开,你不就掉水里去了。就这意思,一条船才平安。两条船看著很好,两条都保护你,一个往东一个往西你马上掉水里头,所以脚踏两条船不好,脚踏两条船就是二门俱破,你哪条船也没有可靠,都不可靠,都很危险。不要说一个往东一个往西了,差个四十五度就不得了,怎么办?哈哈……
问:广结善缘的含义?
答:我回答他两句《无量寿经》。你这个广结善缘,究竟是集中一处?还是集中若干处?还是广结?这个问题不作回答了。我用《无量寿经》的两句回答他:“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
所以现在出家人的毛病——我说老实话——即是居士的毛病,就是到处修供养。到处修供养,本来是很难得,善财难舍嘛,你肯把钱拿出来供养,功德很大,在这上头很难得了,是个善人哪,但是这一种福都是人天福报。所以法藏比丘他就是这么说,你供养恒沙的圣,(现在也没有这么多圣),供养的功德也不是很大。就是供养了恒河沙那么多圣,……这是根本,希望我们一切佛教界的人士记住法藏比丘这两句,不是到处去供养,今天朝山拜庙,广跟人家结缘。我是希望跟我结缘的人你最好不要来。不要用这个方式来结缘,你看我的书嘛。你真正是为了解决你的正觉问题,觉悟的问题,这样才有意义,我们才能深入,这个时间才值得花。大家辛辛苦苦来,来就结个缘。哪年哪劫才开花结果?我们这个时间这么
用,太可惜了。我们还可以做别的事情,不是没事干。所以这个结缘之风很盛,是好事,但是有比它更好的事——坚勇求正觉。就说这个话,一切问题,关键在提高自个儿的觉悟,你自个儿觉悟不高,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哪个人是善知识,哪个人是恶知识?哪一句话说的是错的,哪一句话说的是对的。哪几句说的都是对的?但是水平不一样?既然都是对的怎么水平不一样呢?佛教叫亲疏的不同。都是皇帝的亲戚,可是有亲有疏啊。皇帝的兄弟封王,皇帝的侄子就不能封王了,清朝叫贝子,再下一层叫贝勒。譬如李鸿章,赏个黄马褂,后来剥掉他的黄马褂。皇帝的儿子称皇太子。都是皇帝的亲戚,为什么有分别?亲跟疏不一样,亲的程度不一样。虽然都是正确的话,亲疏可以不同。所以这些东西那要都能理解清楚,必须自个儿要提高嘛。卖瓜的谁都是说自己的瓜是甜,不说瓜苦,尤其是那些个越是不成才的,越就喜欢吹。甚至于说妄语,种种的,所以必须要很好的辨别。
供养是好的,你是遍供,还是应当收敛一点,我就提供一点,你最好是求正觉。把这个时间拿来真实地用功,真实地看经、学习,学习法藏比丘——我们的导师。
问:宗说俱通是说与自本性突然相契合,一发一切发。宗说俱通?
答:宗说俱通这个名词是这么说的,一个是说通,一个是宗通,两件事情。要讲经的人起码应该说通,就是你确实能在说上是通达的。这一句话是什么道理,这经是什么宗旨,这都讲得头头是道,一点错误都没有,才叫说通。宗通呢,刚才的迦叶微笑,这就证明。这个证明在《涅槃经》上也有,将来一切经典的解释权在迦叶,他就是宗通。大家这些说通的人你弄不清楚的话,请教迦叶,是他的心,宗实际就是心,他的心真跟佛的心相通了,他传的是佛的心印。所以怎么能够轻视禅宗呢?禅宗是佛的心印哪,传佛的心印,佛的心而且是印。但是现在没有了。我的老师虚老,开悟了。现在还有,圆瑛法师,好,是善知识,他自个儿讲了,他有两次接近开悟,还没有开悟,但是已经《楞严》独步,还没有真实的宗通。他说得很清楚,他一次得了之后,非常……,后来告诉师傅,师傅说这境界很好,你不是还希望得这个境界?说,是,我希望还有一次。不好啊,这要著魔啊。你看,你希望别的,当法师,有多少多少门徒,有多少多少供养,盖什么楼,那更是魔!就是还希望这清净的境界再出现,就不好。他就警惕了。果然,后来又来了一次,比前一次还好。他底下说,他因为有很多事情,要弘法度众生,来不及再继续努力了,就再也没有了。
就那两次,这样的话,他已经──就是说这几个人之外,三大德,谛老、虚老、印老之后,当然有人推弘一法师,再底下呢,当然就是圆瑛法师,可以提得出来了。这已经很难得,目前要找个圆瑛法师还是很难。他讲了一百多次《楞严》,他讲一次提高一次,都有新的体会。他就是那两次,在禅上通了若干消息,可以这么说,而不是真正的宗通。现在有的人就把这也叫做宗通,或者说是客气话,或者对于宗通理解得不够,反正不严格。总之这跟宗通有关系,真正说要开悟,开悟不一定要从禅才能开悟,什么都能开悟,念佛一样开悟。念佛念到一心,到了理一心还不开悟啊?理一心你见法身了,破无明了,不开悟是什么?就是开悟。什么都可以开悟,学教可以大开圆解,大开圆解是解悟,不见得是证悟,再进步就是证悟。所以什么都可以。你看经,看经一样可以开悟,大开圆解。当然,大开圆解不是这么理解了,它是忽然一下,什么都理解了。这还不是宗通,这还是属于解悟,还是理解,总之说宗通的人现在很难找了,我见著几个。我也很荣幸。所以,有时候我就说这话:对于我学佛来说,是正法,就是释迦牟尼佛在世,我学法所遇到这个因缘,也不过如此!
这个就是说宗通。大家知道夏老是净土宗,不知夏老在宗上造诣很深哪。所以虚老来了之后,对于夏老,他欢喜极了,赞叹哪。北方本来佛教不如南方,北方是道教天下。“本来我以为找个正知正见的人都难得,没想遇见这样一个大德。”对追随夏老的人说:“你们追随夏老,能遇见他,而且能跟著他,如果你们这辈子还不成功,你们就不能怪别人,只能怪你们自己了。”
这个话说得很深刻。所以他们这些人一见就投契。另外一种人呢,他就是反对。譬如说,他们对于会集经典,经过这个会集,骂夏老师:你怎么能会集啊,一个普通人,一个居士!反对的人很多。
问:宗通有的说不通,那像六祖你说,宗通说还不通?
答:有。你看四料简。宗通说不通。通宗不通教,开口被人笑;通教不通宗,长虫钻竹筒;宗教两俱通,慧日耀天空;宗教两不通,随其……
六祖的话:西方极乐世界离咱们十万里。就是错的。错他不改。你看《坛经》里头从来就是这两句话,没有改。没有弟子说:看,这是师傅说的错话,咱们可不可把它改过来。真实嘛,是什么就是什么,没有造作。而且这话没有说对,并不妨碍六祖。你一定要说十万里错了,那个才对,你还是有空间概念,不是吗?还一定有个距离嘛?这距离说它多少都可以,都没出自心。这距离本来是人的错觉。你这顶什么真哪?!所以他开口被人笑,被咱们这些人笑,佛不笑。所以这个也很好,就不改,就十万里,谁不知道错了,就让它错。可它称经,厉害不厉害!佛的东西称经,连龙树菩萨他们都称论,六祖的称经──《坛经》没有谁反对嘛,公认。
要知道心地法门的重要,到了密宗的最高最高,还是心地法门。有的人以为密宗有双身像,双身威猛像,这些个殊胜啊。不是不是。它殊胜还就是在于心地法门它很透彻。
问:回向西方也是回向我们自性,是不是?西方也是我们的自性?
答:对。所以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不妨老老实实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有世界名为极乐,其中有佛号阿弥陀,这才事理都圆融。如果你觉得既然是自性,就用不著回向了,这就也没什么叫生了,也没什么叫去了,都没有了,这都偏在一边。虽然如此,我还是回向,生到十万亿佛土那个极乐世界,亲近那个阿弥陀佛。再一说呢,那就是我的心,就是我心内的佛,不相妨碍,这就是理事无碍。
问:《金刚经》本来有八句偈子,玄奘法师译的,后来鸠摩罗什简化成四句,请您老开示一下。
答:这个是这样,它好像是“应观佛法性…法性非所识…”,也不可说,所以你不要观这些个,应观佛法性,法性你是不可知的。回头可以找出来。玄奘译的就是《能断金刚经》,《能断金刚经》长,把这四句补上了,那就全了。不然就是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就好像趋于断灭了。没有色相,不能音声,这都没有,应观,观佛法性,但是这佛法性你不能认识。少这四句。这四句就圆满了,不是断灭。这个佛法性你不可以色见声求,那你给我看佛法性?法性你看不到的,所以补上就全了,玄奘就是……很多翻译都有这四句,文字稍有出入,意思没有出入。所以说你只管放心。
问:您讲离四句,有一句,无一句,亦有亦无一句,非有非无一句,这样在生活中怎么入?
答:生活上,终日吃饭——这是禅宗的话——未曾嚼著一颗米。不是不吃饭,你没嚼著米,就是这种境界。终日穿衣,没有披著一寸丝。即相离相。就在这个物质里头,就在生活这些相里头,离开这些事,离开这些相。所以终日度生终日无度。我在家里头跟爱人谈话,照顾爱人,就好像世间的夫妻情感哪,实际都远离。跟看见玫瑰花,看见牡丹花一样。所以即这个而离这个,不是只要离,也不是只有即。即这个,就钻到里头去了。这就是我的义务,我要把家庭搞好,把家庭维持好,孩子教育好,为这个,忙那个,这个没做好,哎哟我…
《黄念祖老居士答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