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出险道,免诸恶毒。至于好道,令得安乐。
我们观想自己就是那迷路人,这样较为亲切,其实我们就是那迷路人。这迷路人忽然间听到有人跟他讲那些话,才知道自己走的竟是一条充满危险的路,便即刻退步,想要脱离这险恶不善的路,这时这善知识,伸出手拉拔我们引导著走出险道,避免种种毒害而到达善好快乐的道路,使令得到安乐。
这里所谓恶毒,就是指三恶道痛苦的苦恼,至于好道就是指人天道。令得安乐就是指最终皆令众生得无上涅槃的乐果也。所谓免诸恶毒,是要众生断除习恶之烦恼,免得将来堕落三涂受苦也。
而语之言:咄哉迷人,自今已后,勿履是道。此路入者,卒难得出,复损性命。是迷路人亦生感重。临别之时,知识又言:若见亲知及诸路人,若男若女,言于此路多诸毒恶,丧失性命。无令是众自取其死。
这善知识告诉这迷路人说:“你这个迷人,从今以后你不要再走进这条路了,进入此路者很少能够出得来,很多不但出不来而且还丧失性命。这就是说若是堕到地狱里去,不但难以出来,连法身慧命都会牺牲掉的。”这迷路人误入险道知识令接得出,心中很大感触而生殷重之心。这是指我们能听闻佛法,要深深感念三宝之宏恩。在临别的时候,这善知识又说:“你将来若看见自己的亲人,或是认识的人,或是不相识的路人,不管他是男、是女都要劝告他们千万不要进入此路,此路不但充满种种毒害,严重还要丧失性命,千万不要让那些人,自找死路”。这等于也叫我们去宏法,也要去利生。
是故地藏菩萨俱大慈悲,救拔罪苦众生,生人天中,令受妙乐。是诸罪众,知业道苦,脱得出离,永不再历。如迷路人,误入险道,遇善知识引接令出,永不复入。逢见他人,复劝莫入。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脱竟,更不复入。
前面说了一大段的譬喻,现在接著再说法了,所以,地藏菩萨本来就具足大慈大悲,他救拔这些罪苦的众生,本来是希望他们都能升到天上去,享受天道的殊胜妙乐,这些罪报的众生,听了地藏菩萨的教化,也知道地狱业道的痛苦,而得以解脱而脱出了业道,也知道发愿永远再也不经历那恶道了。就如同前边所讲那个迷路人,误入险道,遇到善知识,引导接引才得出来,并发愿永远不再进入。遇见其他的人,更劝他人莫入,这就是宏法利生。自然而然的自己知道了危险道路,遇到地藏菩萨把他救度出来,怎么还会进入险道呢?并且还劝别人不要进去险道,就像各位发心劝别人不要造恶业,不要堕地狱去是一样的。
若再履践,犹尚迷误,不觉旧曾所落险道,或致失命。如堕恶趣,地藏菩萨方便力故,使令解脱,生人天中。旋又再入,若业结重,永处地狱,无解脱时。
他自己已经知道了恶道的危险,也听了善知识的开示,也会劝导别人不要去走这危险的路,他自己本人当然不能再履践这条路,然而为什么他若再一次走此险路,他还是会再度的忘记而迷误了,完全忘记了他以前曾经落此险道中,差一点丧失性命。这里要注意,以前他自己觉悟,甚至还会劝别人,会使他人觉悟,他也会宏法利生,但他已记不得这个境界。为什么一旦遇到这个境界自己还会再度迷失呢?这就是因为他功夫尚未到家,正所谓:“说时似悟,对境还迷,”讲经说法的时候,头头是道,好像是开悟了,就是十信位的菩萨,都是初发心的菩萨,都还会有这个受境所转的危险,等到真的境界现前,又逐境而生了。如果又堕落在恶道中,地藏菩萨又得再度以善巧方便之力,想办法使这刚出地狱,又再进入地狱受苦的众生得到解脱。上升到人天道中。万一如果他转个身出来,又再进入地狱,若是他一再造恶结业太重,入到五无间的阿鼻地狱,就算是千佛出世也不通忏悔,真的就永远再也没有解脱之时了。
尔时恶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诸鬼王,其数无量,在阎浮提,或利益人,或损害人,各各不同。然是业报,使我眷属游行世界,多恶少善。
这阎罗天子向佛请法,把自己的疑惑解释开了,这个时候恶毒鬼王接著就来请法,这些鬼王看到法会中无量诸佛菩萨,本来不敢请法的,阎罗王是地狱的首领,他大著胆子出来请法时,佛还特别慈悲告诉他:“恣汝所问。”所以这些鬼王也就大著胆子出来向佛请法了。这恶毒鬼王合掌恭敬向著佛说:“世尊,我等这些鬼王有无量数之多,在南阎浮提中,有些是好的鬼王则利益人。有的是坏的鬼王则损害人,各各不同。因为是我们的业报使然,使我等鬼王或诸眷属小鬼王或小鬼,游行于这阎浮提的世界里,大都做恶事,而很少行善事。”
如长阿含经云:“佛告比丘:一切人民所居舍宅,皆有鬼神,无有空者。一切街巷四衢道中,屠儿市肆,及丘冢间,皆有鬼神,无有空者。凡诸鬼神,皆随所依,即以为名。依人名人。依村名村。依城名城。依国名国。依土名土,依山名山。依河名河。佛告比丘:一切树木,极小如车轴者,皆有鬼神依止,无有空者。”大毗婆沙论亦云:“有二种鬼,一有威德。二无威德。有威德者,或住花林果林,种种树上。好山林中。亦有宫殿,在空中者,乃至或住余清净处,受诸福乐。无威德者,或住厕溷粪壤水窦坑堑之中。乃至或住种种杂秽诸不净处,薄福贫穷饥渴所苦。”
过人家庭,或城邑聚落,庄园房舍。或有男子女人,修毛发善事,乃至悬一旛一盖,少香少华,供养佛像及菩萨像。或转读尊经,烧香供养一句一偈。
我们这些大鬼王及诸鬼类,经过人家的家庭,或者到了城市部落,乃至到乡下的村落,或者到大庄院房舍别墅等,假如有男子或女人,行那么一点点的善事,如悬挂一个旛盖、或者烧一枝香或献一朵花,来供养佛像及菩萨像。或者读诵大乘经典,或以各种名香供养赞叹一句或一偈。涅槃经云:“法是佛母,佛从法生,三世如来,皆供养法。”涅槃经又云:“我涅槃后,若有得闻如是大乘微妙经典,生信敬心,当知是等,于未来世,百千亿劫,不堕恶道。”又云:“若有众生,一经耳者悉能灭除一切诸恶及无间罪业。”
我等鬼王敬礼是人,如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敕诸小鬼,各有大力,及上地分,便令卫护,不令恶事横事、恶病横病,乃至不如意事,近于此舍等处,何况入门。
我们这些鬼王,敬礼这些修毛发善事的人,就像礼敬三世诸佛那么样的恭敬。并且教敕许多小鬼,都是有大能力的小鬼,以及土地分神,教令他们要保卫爱护他们这些行善的善男善女,绝不会让凶恶的事及横暴坏事,或恶病或横病,甚至于任何不如意之事,接近他们所居住的宅含等处附近,更何况入其门而去危害他们呢?
佛赞鬼王:善哉,善哉!汝等及与阎罗,能如是拥护善男女等,吾亦告梵王帝释,令卫护汝。说是语时,会中有一鬼王,名曰主命。
佛陀慈悲欢喜的赞叹这些鬼王说:“太好了!太好了!你们这些大鬼王及阎罗天子,能这样的推崇爱护这些行善法的男人或女人,吾亦会告敕梵天天王及帝释天主,教他们来卫护你门这些鬼王,离苦而得乐。”佛陀说这话的时候,法会中有一鬼王,他的名字叫主命鬼王。这里世尊为什么要如此赞叹诸鬼王呢?因为鬼类在这世间,以凶祸危害人间的较多,很少能够以福利来卫护世人,现在这些鬼王,不但自己卫护是善男女,而且还敕令各方社界的小鬼,要以种种方便来卫护一切修行善事的人,更不令一切恶事临身,所以世尊才特别赞叹欢喜。
白佛言:世尊,我本业缘,主阎浮人命,生时死时,我皆主之。在我本愿,甚欲利益。自是众生不会我意,致令生死俱不得安。
为什么这个鬼王的名字叫“主命”呢?因为世间上一切生物的性命,均由这个鬼王所主宰。例如造恶就得短命贫穷之报,好善放生就得长寿富贵,这些全由这个鬼王所主理,所以叫“主命”。这主命鬼王告白世尊说:“世尊,我因业缘而转生主命鬼王,亦时时为诸天之所驱驰。日受三时痛苦,这是业缘使然。而且还主司南阎浮提人生死之事,不管是生的时候,或是死的时候,都归我所管,其实在我的本来愿望是想要利益阎浮提的众生,但是众生不能体会我的本意,以致于生时不得安宁,死后亦不得安宁。
何以故。是阎浮提人初生之时,不问男女,或欲生时,但作善事,增益宅舍,自令土地无量欢喜,拥护子母,得大安乐,利益眷属。
为什么呢?是南阎浮提人刚要出生的时候,不论是生男或是生女,只要是做诸善事,例如放生戒杀等,自然能够增加这个舍宅的福报与光辉。使令这个卫护这块土地的土地神生无量欢喜。并且还拥护这对子母,使这位母亲与新生的婴儿得大安乐,连他的家眷亲属也得到利益。
由于众生生死,均有鬼神随护,做诸善事则有诸大神王拥护,使不为一切恶鬼所挠害。如作不善事,则善神远离不护,故为一切恶鬼所得便,常加挠害。
或已生下,慎勿杀害,取诸鲜味供给产母,及广聚眷属,饮酒食肉,歌乐弦管,能令子母不得安乐。
这底下这段文是告诫这个家庭,或者小孩子生下以后,切不可任意杀害众生的性命,一般世人说什么生小孩要吃鸡酒来进补,杀取各种鲜味来供给产母,这是大错特错的事,有的家庭于生下小孩以后,为了要庆祝,更把亲戚朋友全部请来,要饮酒吃肉,还要唱歌奏乐跳舞来助兴,这样做的话,便使这个产母与新生儿,都得不到安宁与快乐。
这杀生一事,古今同怜,并非独有佛教戒杀,儒家亦宣扬:“上天有好生之德”,无非“上合天道,下恤人心”,岂可为生儿之庆而伤生害命,违天之仁。一切生物各爱其子,岂有庆我之儿而杀彼之子呼?而且婴儿刚刚生,正好赶快替他归依三宝,诵经植福培福,布施三宝,消灾延寿。怎么反而替他广造诸恶呢?食肉者,断慈悲种。饮酒者,断智慧种。将来之智慧与慈悲尚且要断除,岂得现生善种之不断乎?优婆塞戒经云:“乐饮酒者,是人现世喜失财物,身心多病,常乐斗争,恶名远闻,丧失智慧,心无惭愧,得恶色力,常为…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