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法中的传统学术与佛法奥义之现代意义\普光 整理
一、前言
密教成立初期的一些咒术应用方法,其实皆与印度民间宗教学术信仰有关。一般佛教史学者的推论认为密教的咒术乃融合印度教或婆罗门的咒术方法,进而升华为佛教之义理,以导引当时信仰的思潮入佛法之正信法海。
如护摩法是从外道祀火教中转化而来,将佛教思想融入于此法中,以引导拜火之类根器众生,此为菩萨无量方便之一。
《密教通关》言:“护摩为密教大法,凡求成就,必作护摩。护摩:意为“焚烧”,有浅深二解:“浅者,因印度外道有事火之法,以火为梵天之口,为令供物,上达于天,故以火进之。今密教为摄伏彼故,借用彼法,造作坛场,构设炉器。以诸供物,顺次加持,投于炉中,供养本尊,求成就也。”
此为“外护摩”、“世谛护摩”。深者,须作三平等观,自身、本尊及炉,一体无二。以智火烧无明薪,以一切众生,皆从业生,今烧除前业,即得解脱也。此为“内护摩”、“佛法真正护摩”。由于密教“当相即道”,故外护摩亦不可废除。”
密教在修此法时,乃焚烧供物以供养本尊。亦可引申为以中道正观之智火烧除烦恼业苦。《大日经疏》卷二十:“护摩义者,谓以慧火烧烦恼薪,令尽无余之义也。”
护摩有内、外二种。出世间之护摩为内,世间外道之护摩为外。在出世间的护摩中,观心为内,事相为外。内护摩者,谓行者以观想之智火烧除诸业烦恼。因仅于心中观想,不行事作法,故名内护摩。
由上可知某些密法乃转化世间法之方便引导。也可说是用当时熟知的祭祀礼仪来奉祀接触本尊之方法,以让一般人较能接受,进而加入佛教的思想。就是一行阿阇黎讲的:“为顺彼方俗法”。
一开始是以这些方便来吸引众生,即所谓:先以欲钩牵的菩萨道思想,到最后就为其述说佛法的真实义。密教发展到后来就成为纯密教,即是更著重于佛教真理之阐释。
在这些行法中加入准提咒的建立理论,如同《显密圆通集》说的:
“问曰:诸佛本意令断贪嗔等何却令人起贪心求世事名利等耶?
答云:诸佛有不思议度生方便。谓有众生不肯直求菩提。且随其所乐令持咒求之。由神咒不思议力。所求之事尽得遂心。一切罪业亦得消灭。自然超凡入圣。如小儿有病不肯服药。被有智医人涂在母乳。其小儿本食母乳。不觉服著良药除却病苦。
故罥索心咒经云。若有众生设以谄曲。为求富贵名利等得闻此咒。彼诸众生生生处处。成就智慧福聚之香。 神变疏云。真言境界。十地菩萨尚非其境。况生死中人乎”
又如法华的说法中有先以三车诱掖众生得脱苦海之喻再示以一佛乘之意。在各种印度传统宗教方法中加入准提咒,如现在讲的“置入性行销”,使其渐渐熏修,而入于佛法之真实义。
二、准提法之密教思想
(一)准提法中的密教轨迹
准提经中也有跟早期密教信仰有关的记载,早期密教通常称为:“杂密”或“事密”,如下文所说:
“一般来说,早期的杂部密典偏重于“事相”,很少讲“教相”。而在讲“事相”时,虽然也有身密、口密、意密“三密相应”的说法,但更多的是讲“口密”即陀罗尼("真言"、"咒语")。
认为梵文中的每一个字母(“四十二字母”、“五十字母”)、每一个音节都有特定的意义,而所有神祇都有表征自身的声音文字,因而行者(修行者)只要念诵它们的声音文字(“咒语”),就能与诸神发生感应,产生相关的不可思议的神力。
故杂部密典论述的中心不外乎是与某一供养物件(“本尊”)有关的咒语、这咒语的来历,以及念诵它所能产生的效应(“功德”)。如果将密教经典分为讲教理的“经”和讲具体的修持实践的“仪轨”的话,那么,杂部密典中的绝大多数都属于“仪轨”一类。”(纯正密典研究,作者:陈士强)
准提法中也有事密的方法也有瑜伽密的理论。事密多记载于经典中,而理论则见于不空、金刚智所翻译的仪轨。如其中的:布字法、字母种子义(般若实相)等皆是。
根据藏传密教的判教:“事部以持诵真言、结坛、供养等事相为主,不名瑜伽;行部因为事相、观想并重,藏传佛教宁玛派又名之为两俱乘,故可附属瑜伽部;瑜伽部以五相成身观法为主;无上瑜伽部以修中脉、风息、明点为特点。”
故知准提经中有事密,也有瑜伽密。
准提经中的事密列举如下:
1、 持咒门:(1) 灭罪无余益(2)值遇诸佛益(3)生处富足益(4)常得出家益(5)具戒速证益(6)生天不堕益(7)人道尊贵益(8)无灾敬爱益(9)无畏脱难益 (10)蛇啮病愈益(11)增寿除病益(12)诤讼获胜益(13)念诵如意益(14)见圣随求益(15)菩萨胜友益(16)根被薄福益(17)往生净土益
2、加持门:(1) 能知善恶法(2)鬼祟除愈法(3)止儿夜啼法(4)疫病除差法(5)降伏鬼神法(6)丰饶财宝法(7)能得子息法(8)夫妇和合法(9)闻持聪明法(10)能见鬼神法(11)摧破敌军法
以上多是记载事相方面之修行。
有提及观想(瑜伽部)之记载如下:
1、说七俱胝佛母准提陀罗尼念诵法
2、七俱胝准提陀罗尼念诵仪轨
3、佛说持明藏瑜伽大教尊那菩萨大明成就仪轨经
其中内容大致如下:(1)念诵供养法(2)道场法(3)十八道印契(4)准提求愿观想法(5)布字法(6)字母种子义(7)息增怀诛法(8)画像法(详细请参考:“准提法功德会编”一文http://www.ucchusma.net/samanta/cundi/ex/4/ex4_3.htm)
由上可知,准提经中的一些咒语事相应用方法,是结合印度传统宗教学术所合成。是属于准提法里“共”的部分,就是很多密教经典皆有大同小异之方法。只是在各种术法中加入准提陀罗尼的应用。为何说这是“共”的部份?印光大师曾说,大悲水也可以用准提咒来加持,即是一例。虽准提经中并无以准提咒水治病的修法,但准提咒却能应用于各种加持。所加持物不变,而加持咒却可换为准提咒,即变成准提水。又如智光法师也举过大陆的一个实例,有一比丘尼持准提咒加持水后,用来治愈疾病的例子。就可知道,方法是“共”,咒是“不共”的部份。也可以观察各种密教经典,除了咒本身外不同外,一些提到解决世间问题的方法可说大同小异。
这种现象就如同禅门日课中,有记载僧人每日的行住坐卧等动作需要念什么咒语。如下床就有下床咒、走路也有走路咒,不外乎是一种修行的方便,时时处于摄心之状态。而准提陀罗尼应用于各种解决世间问题的方式,也是如此。只是现代人对于古老的传统宗教学术比较陌生而感到神秘罢了。
而相对五明学问来说,这些也只是共外道的部份。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是各学派共同的。所以外道同样也能治病、消灾解厄,有种种感应等,所以密法不同的是要彰显出“不共”,属于内明的部份。否则,以只求“共法”的心态来学,一昧追求效验时,总是容易退转谤法。
(二)准提法中的五明运用
准提法中许多的方便法,其实不外乎是当初印度思想认为宗教家应该修习的五明学术。这在当时的印度应该是属于一种显学。
五明:古代印度的五类学科。全称五明处,即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和内明。前四明是各学派共同的,后一明各学派各有自己的典籍、宗旨,内容亦不相同。如佛教以三藏十二部经典教义为内明,婆罗门教则以四吠陀为内明。大乘佛教积极主张利益众生,以五明为学人所必学的内容,并认为它是圆成佛果的“大智资粮”。
1、 声明:研究语言和名、句、文身等如何构成的学问。义净说“西方”6岁童子开始学《悉谈章》等声明著作。
总持陀罗尼本身就是声明的一种,所以持准提陀罗尼也可说是声明的训练。密教之意,谓真言一一字能摄持一切教文诸法而不失,是为“法持”,又名文持。真言一义能摄持无量义理而不失,是为“义持”。
2、 工巧明:包括的范围很广,据《瑜伽师地论》卷十五“工业明处”称:农,商,事王,书、标、计度、数、印,占相,咒术,营造(雕塑),生成(豢养六畜等),防那(纺织、编织、缝纫),和合(调解争讼),成熟(饮食业),音乐等十二种均属此。
(1) 农:若诸国土“水旱不调”。疫毒流行。应以酥和胡麻粳米。用手三指取其一撮。咒之一遍置火中烧。或经七日七夜。六时如是相续不绝。一切灾疫悉皆消灭(诃罗译)
(2) 商:若营世务无诸灾横
(3) 事王:所有善恶心之事咒七遍,洗面洒身心想作欢喜想,能令国王大臣长者生恭敬心,是即欢喜。如臣敬君,如父爱子心,随其所欲,乃至身命皆无所惜悉得成就。(七俱胝独部法)
(4) 生成(豢养六畜等):…“牛马畜”等疫毒流行。应以油麻大麦粳米粟豆酥蜜乳酪白乳木诸杂香等。皆置一边烧香发愿。为一切众生除去灾难。即作手契护身想念。取前诸物念诵加持。掷著火中烧之。如是七日日别三时作法。时别一千八十遍即得满愿。一切安乐一切三宝悉皆护助。亦能成就一切大愿 (智译)
(5) 占相:
a、 取好花念诵一百八遍。遣一童子洗浴清净著新净衣。以香末涂手捧花掩面。复以自手更取别花。念诵一遍一掷童子身上。童子即闷善恶皆说。随意舞笑起坐来去(智译)
b、 取一瓦碗。以香涂置于坛中。专心念诵。碗若转动事即成就。若不动事即不成(不空译)
c、 取一明镜置于坛中。先诵真言加持花一百八遍已。然后又诵真言。一遍一掷打镜面。于镜面上即有文字现。说善恶事(不空译)
(6) 咒术:全部皆是。
(7) 和合(调解争讼):
d、 若斗诤言讼论理。及谈论求胜者。诵此真言强胜(不空译)
e、…
《准提法中的传统学术与佛法奥义之现代意义(普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