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万劫。未出家时为小国王,与一邻国王为友,同行十善,饶益众生。
“阿僧祇”华言“无央数”。梵语“那由他”华言亿。从前从前无央数亿亿万劫的时候,那时有一尊佛:他的德号叫做一切智成就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以上是每一尊佛都具备这十种德号),这一尊佛的寿命很长,有六万劫。他在没有出家之前,曾做过小国国王,任何一尊佛要成佛都要先出家。他与邻国国王做朋友并且共同修行十善业,大大的利益当时许多的众生。
“一切智”就是能了知一切法的智慧。其分别有三:一、是叫一切智,能成就二乘小果。二、是道种智,能成就菩萨道。三、是一切种智,能成就佛道。对于世出世间的一切法,都能如实了知,彻底圆成而无碍的智慧,就叫一切智成就。每一尊佛在人间都有十个德号,要是在天上,则每尊佛都有一百个德号,这是顺著众生的根性而言。一者如来:是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也。如是指著实相之道,也就是说他证得真如实相之道,以应化身的报化来成等正觉,所以叫如来。二者应供:谓佛世尊诸漏已尽,堪为世间福田而应受人天的供养。三者正遍知:就是正遍知一切法也。知是正觉、不偏不邪,无法不知叫正遍知或等正觉。法蕴足论云:“正等觉者,如世尊言:“诸所有法,一切正性,如来一切知见解了,正等觉故,名正等觉。””四者明行足:宿命明、漏尽明三明之行具足也。(三明是指(一)宿命明(二)天眼明(三)漏尽明)。也就是六通里的三通:在罗汉还只是叫通,在佛则叫明。宿命:知过去。天眼:观未来。漏尽:知现在、过去、未来,无法不知叫明。三明之行都具足,谓身律仪、语律仪、命清净是谓行。五者善逝:华译“好去”以一切智为大车,行八正道,而走到涅槃那里而逝。亦即为证如是道而来,乘一切智而去,故叫善逝。谓佛世尊自利利他之行,已达究竟,所作已办,安祥入于涅槃故名善逝。六者世间解,知世间众生界,一切烦恼及清净也。亦即说佛世尊能了解世间情与非情种种情境之事。只有佛才知道众生是否断尽三界内的烦恼,乃至三界外的尘沙无明之惑,是否完全清净。七者无上士:佛世尊在十法界中,最尊最上,无有能超过者,故名无上士或无上丈夫。八者调御丈夫:佛知善巧调御之事以度化有情;应以柔软语者则以柔软语调伏之。应以苦切语者则以苦切语调伏之使入善道令永调伏,令永止息,令永寂静,得胜清凉永除曲秽。九者天人师:为人天之导师,佛世尊能教示人天应作不应作事,为人天的导师。十者佛:“佛”华言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十一者世尊:世尊者以上十个德号的德性都具足了。亦就是为世出世间之所尊重也。
出家四料简:一、身心具出家,发菩提心,持具足戒者。二、身出家心不出家:身虽出家而无道心者。三、心出身不出:现居士身,持出家戒者。像维摩居士。四、身心具不出:身居俗家而又无出家之心愿者。又有三种出家:一、出世俗家:这是身心具出家了,叫出世俗家。二、出三界家:出了家了脱生死断分段生死,出三界证阿罗汉果,这才是真正出家。出三界轮回之家。三、出二死之家:出离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成了佛,出二种生死的家。所谓“十善”:“身”:不杀、不盗、不邪淫等三种善业。“口”: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等四种善业。“意”:不贪、不嗔、不痴是意的三种善业。合起来就叫十善业。
其邻国内所有人民,多造众恶。二王议计,广设方便。一王发愿,早成佛道,当度是辈,令使无余。一王发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
两个国王同时以十善法利益教化国民,其中一国人民信受奉行;另一国人民不但不信因果报应的道理,而且还多造十恶等众罪,此国人民广造诸恶,诚可怜愍。两个国王集会商议,研究种种方便善巧方法来济度这些恶民众生。第一个王发愿:要使自己先成佛成就无上佛道后,再来六道度化众生,使无遗漏。第二个王发愿,要将一切众生通通都度离开三界六道轮回之苦患,而且证得无上菩提的境地,令得涅槃之乐,然后自己才愿成等正觉。
事佛吉凶经云:“为人弟子,当孝顺于上师,慎莫举恶意向师。恶意向师,是恶意向佛向法向比丘僧向父母无异;天所不覆,地所不载。观末世诸恶人辈,不忠不孝、无有仁义、不顺人道。魔世比丘四数之中,但念他恶,不自止恶,嫉贤妒善,更相沮坏,不念行善,强梁(踉)嫉贤。既不能为,复毁败人,断绝道意,令不得行,贪欲务俗,多求利业,积财自丧。厚财贱道,死堕恶趣大泥犁中,饿鬼畜生。”
佛告定自在王菩萨:一王发愿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来是。一王发愿永度罪苦众生,未愿成佛者,即地藏菩萨是。
一切修行都以愿为先导的,发愿的大小也都是从心的宽狭而来。世尊告诉定自王菩萨:第一个国王发愿要成等正觉后再来度化众生者,即是现在的一切智成就如来。第二个国王发愿,要先度尽一切众生,如有一众生未曾度脱,即不愿成佛者,就是现在的地藏王菩萨。
复于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清净莲华目如来,其佛寿命四十劫。像法之中,有一罗汉,福度众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设食供养。罗汉问之:欲愿何等?
这里再举地藏菩萨第二个因地愿行的事实。菩萨修行功圆果满,上生兜率,等到成佛时至,降生人间成等正觉。因果经云:“菩萨功行满足,位登十地,在一生补处,生兜率天,期运将至,当下作佛,即观五事:(一)观生熟与未熟。(二)观时至与未至。(三)观何国处中。(四)观何族贵盛。(五)观过去因缘,谁为父母。观已下生,即人间有佛出世矣!”过去久远无量无数劫时,有佛出现于世,名字叫清净莲华目如来,这尊佛的寿命有四十大劫,因为在因地修菩萨道时,心性柔和,常以慈目而视一切众生,因此感得众德圆满,清净无瑕的天然美妙的双目,好似莲花一样的修广清净,所以叫做清净莲华目如来。此佛灭度之后于像法之中,有一位罗汉,教化众生种种有义利的善业,甚至得证无上菩提,脱离无量生死苦患,广造福德教化众生,就在因地教化中,遇著一位孝女,名字叫光目,施设种种美味酥酡饮食,来供养罗汉。藉资冥福。“食毕问愿”,系佛世时应供的常例。此罗汉具他心之通,深知孝女所兴供养有所须求,虽心知其欲,合该自陈以表尊师重道的敬意,所以问她:你有什么心愿呢?梵语“阿罗汉”;有三义:(一)杀贼:比喻断尽烦恼,也就是杀尽烦恼的贼。(二)应供:诸漏已尽堪为世间福田而应受人天的供养。(三)无生:断尽三界以内之烦恼,了断分段生死,不再轮回受生,故曰无生。所谓“福度众生”:比丘乃众生福田,若能供养比丘,即能生褔,所以叫福田僧。例如你将稻子种到稻田里即生稻子,将麦子种麦田里即生麦。你要种福,种到福田上,一定得福。福田就是持戒清净的比丘、比丘尼。世尊所造的袈裟与其弟子,就是福田衣、田相衣。供养出家弟子可以培福。罗汉乃声闻中之最高果位,若能以一饭供养之,即获福无量。故乃以比丘身,乞食人间,俾众生种福也。”世尊弟子阿那律往昔以一饭之食施辟支佛,遂感九十一劫如意无贫之报,最后之身,遇佛度化终获果证。
光目答曰:我以母亡之日,资福救拔,未知我母生处何趣?罗汉愍之,为入定观,见光目女母堕在恶趣,受极大苦。
光目女回答说:“今天是我母亲别世死亡的日子,设食供养出家师父,目的就是想要资助救拔我的母亲。不知我的母亲死了以后,生在那一道?”罗汉怜愍光目女是个孝顺之女,要满他的愿,于是入定观察个详细,结果看到光目女的母亲,堕到地狱道,受极大的苦,就是前面所说地狱中的种种苦刑。罗汉具备六种神通:可以观察六道众生。佛所证是宿命、天眼、漏尽三明,罗汉只知大概,所以要入定详细观察。不像佛的正遍知。
罗汉问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业?今在恶趣,受极大苦。光目答言:我母所习,唯好食啖鱼鳖之属。所食鱼鳖,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啖,计其命数,千万复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
罗汉出定问光目女:“你的母亲在生时作什么行业,已观察到你母亲正在地狱受极大的苦难”。光目孝女含悲答言:“我母亲生时喜欢吃水产鱼鳖之类的众生肉。而且特别喜欢吃小鱼,及小鳖子这一类的众生,不是用炒就是用煮,任情放纵的大吃,吃了几十年,尽吃小众生,吃一顿饭就不晓得吃了几千几万还不止。请尊者慈悲怜愍我,应该怎么做,才能哀怜救拔我的母亲呢?水族产卵累累,吃怀卵的水族生物,罪业特别重。在家居士尽量素食,一时不能素食,先要戒杀,千万不要买活物于家中宰杀,不但造杀业,而且怨灵于家中不去,第二去买大的不要买小的,小卵生物,吃一口几千几万!这是指未能素食之方便法,最好素食永保安福。
罗汉愍之,为作方便,劝光目言:汝可志诚念清净莲华目如来,兼塑画形像,存亡获报。光目闻已,即舍所爱,寻画佛像而供养之,复恭敬心,悲泣瞻礼。
罗汉怜愍他就教他一个方便法门以救度他母亲,你可以至诚之心先念清净莲目如来圣号,或者恭塑制作或者用纸彩画如来形像,不但光目女的母亲得好果报,现存阳世的人也得好果报。这孝女光目听闻罗汉教导,当下即把所钟爱的财物舍掉,女子所爱无非是金银珍珠宝物,或华丽的衣服。当下就画了清净莲华目如来的像并且把他供养起来。烧香献花种种供养更起深深恭敬之心,一边瞻礼一边痛哭流涕。这个地方就告诉我们,学佛要解行并重,而且行要重于解。解只是解其理,如想要得感应而真实受用,全在行上,这光目女为什么得感应,因为他听了当下就行,而我们听了就没有行,所以不得感应。这里又再一次提到念佛观像法门,一面观礼佛像一面念佛圣号。最初造…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