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明云,摄受众生使令显发人人本具,个个现成的本性妙智。以破除众生一切妄念痴迷。
(4)“大三昧光明云”:三昧华言“正定”。就是我们平常讲的禅定,佛于大正定中放光明云,照彻众生令息狂心,安住定境受持佛法。
(5)“大吉祥光明云”:要是你能遇到佛,你就有缘看到这光明云,不但能消灾免难,而且断烦恼、破无明,所以叫最吉祥的光明云。
(6)“大福德光明云,大功德光明云。”福德是修福的德,例如财布施上供三宝,下度众生之修福。功德是用功修行。例如念佛、礼佛、诵经、持咒禅修等功量之德。一个是修福得培福之德。一个是用功修功之德。
(7)“大归依光明云”:放这种光明云是叫众生认识只有佛才是真正归依处,为什么?因为佛五住究竟(五种根本烦恼:1、见一处住地 2、欲爱住地 3、色爱住地 4、有爱住地 5、无明住地)二死永亡(分段生死、变异生死),也就是说三界以内的四种烦恼他断尽,三界外的根本无明亦断尽。三界内的分段生死解脱了,三界外的变异生死亦没有了,所以只有佛才是大归依处。你们平时到寺里归依:我(指道源长老)只是代表三宝给你说归依而已,我自己也是个凡夫,不是归依我,我也得归依三宝,归依佛啊!而在家弟子应该在出家众前受归依,归是归投,依是依靠,只有佛才能给众生靠得住的。
(8)“大赞叹光明云”:赞叹谁呢?就是赞叹佛,及佛所说的法、佛的弟子,也就是赞叹三宝,佛在世时赞叹佛等于赞叹三宝,因为他本身就是出家众的一份子入僧数的,是僧宝之一。佛放光就是赞叹佛的功德,因为佛具足一切功德,具足一切福报,具足一切智慧,是真实功德上起的这个“佛”的名,有真实功德,自然有大名闻,佛不自己赞叹,什么人也不会赞叹,所以佛放光明云,叫那些善根不成熟的那些众生,知道佛是大归依处,具足无量功德,应该到忉利天来参加法会,应当亲近佛,亲近僧,听闻佛法,这样子赞叹,是为众生而赞叹。佛所放的光明云很多,多到无法说清楚,前面十种不过是略说而已。就以“不可说”来总结。放完了光明云以后:
又出种种微妙之音,所谓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音、羼提波罗密音、毗离耶波罗蜜音、禅波罗蜜音、般若波罗密音、慈悲音、喜舍音、解脱音、无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师子吼音、大师子吼音、云雷音、大云雷音。
放了光明云之后,接著又放出很多极微妙好听的音声,也就是佛的法音。佛出世间,为利乐一切众生故,设种种方便善巧之法,如良医对诸病者开种种药方,医治诸多杂症。所以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为说八万四千法门而对治之。檀就是“檀那”,华言行布施,波罗蜜译为到彼岸,也就是由生死的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也就是证了佛道,转凡成圣了生脱死叫到彼岸。“尸罗”华言持戒,要持戒才能了生脱死。“羼提”华言忍辱。修行离不开众生,要度众生就得修忍辱度,忍辱能度嗔恚。布施能度悭贪。持戒则能度毁犯。毗离耶华言精进,要行菩萨道一定要发菩提心度众生,但众生刚强成性,难调难伏,你遇见众生难度就退道心,就懈怠,这不行,要像地藏王菩萨尽未来际修下去,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就要用精进度。禅亦叫禅那。华言静虑,也就是禅定,是度散乱。凡夫的心像猿猴被关在有六个窗子的屋里,一下跳这个窗,一下跳那个窗,散乱不安。让散乱的思虑心能静下来。一种是万缘放下一念清净,这一念是清静的思虑,所以叫静虑。“般若”华言智慧,而这里所谓的般若是指人人本具的智慧,不是世间上依文解义的那个智慧,这个大彻大悟悟出来的智慧叫做无师智、自然智,不是修行以后造作出来的,而是本来现成,人人本具个个不无与佛无二无别的那个智慧叫做“般若”,只因众生人人在迷,为无明烦恼所覆,所盖,只要你把这个无明烦恼的覆障给照空了,照透了,这本来的“般若”显现了,般若不是外来,而是本性具有的智慧。以上这就是行菩萨道的六度,六度细开万种行门,也就是无量行门摄归六度,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正是依这六度而行。
底下再讲这四个无量心:大慈、大悲、大喜、大舍这个“大”字怎么讲呢?就是无量与平等的意思,也就是对著无量的众生,平等的普行六度,先发大慈心给予无量众生安乐,并给予拔除热恼痛苦,无量众生是无量的差别,众生以差别为性,但大约分成二类:(1)跟我们有缘的,叫亲的众生。(2)跟我们无缘的,叫怨缘众生,有缘的众生要度,无缘的众生也要度,否则不平等,这无量心变成有量心,所以要怨亲平等才叫大慈大悲。第三叫大喜无量心,喜就是欢喜,不是自己能离苦得乐而生欢喜,而是看见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心生欢喜,这个心才叫大喜。这么说好像这个六度万行很难行啊!其实并不难,只不过我们这个心发得不够大,不平等,例如自己的儿女生病了,有苦恼很难过,母亲马上替他请医生,给他吃药,这就是悲心,一心要把儿女的病苦拔除,这个儿女的病好了,就煮好吃的东西给他吃,给他好玩的玩具,这就是慈能与乐,悲以拔苦。儿女的病好了很快乐,做母亲的看见自己小孩快乐,她自己内心感觉非常欢喜,这就叫做喜心,但这个心发得太小,只对自己的儿女才有这慈悲喜,不是她的儿女就发不起这慈悲欢喜的心,因为她的心发得不够大,不平等,所以不能叫做大慈大悲大喜,因为母亲毕竟是个凡夫嘛,纵使是自己的儿女,有孝顺父母的,也有较不孝顺的,可那做父母的就是较疼孝顺的!就不太疼不孝顺的,这个也是不平等啊!这种父母亲对儿女的慈悲喜,你把他扩大起来大到无量,你把他平等起来,你这个心就变成菩萨心了。这第四个心是大舍,这是更进一步的工夫,你对无量的众生发这个慈悲喜三个心,还要把这些个相全舍掉,如果你一著相,就变成有漏的诸法,不是成佛的正因。你任运的对无量的众生行大慈大悲大喜,而不著相,三个心的相全舍了这才叫大舍。舍那个无量的心的相,舍那个怨亲平等的相,全舍了,这才真正的大舍。以上就是六度四无量心。
“解脱音、无漏音。”解脱梵语“木底”或云木叉。义译解脱。远离烦恼等惑业的缠缚,超脱三界无边生死的苦果,纵任自在,无挂无碍,尘累不能拘,障染不能留,所以称为解脱。我们凡夫在六道里流转生死,能出三界的有四种圣人:小乘二种、大乘二种,通通解脱了三界内的分段生死。三界外的变易生死,就只有佛获得真正解脱。所以这个九法界呀!三乘圣人与六道凡夫对佛来讲都是众生。“无漏音”,漏是烦恼的异名。无漏就是没有烦恼,不但三界内的烦恼没有了,三界外的烦恼也没有了,叫做“无漏音”。烦恼为什么给他起名叫漏呢?漏有两种解释:一种叫做漏落,第二种叫做漏失。这个漏落等于房子上有个洞往下落雨水,这叫漏落。这个漏失等于做饭的鼎有个洞,把饭里头的水都给漏掉,这叫漏失。比如你用功修行,但你著相修行,你所修的这个功德都变成福德。结果来生转世变成富贵人,或到天上享天福,可是天福享完了,又堕落下来了,等于房子有个洞,雨水往下漏,这叫漏落。而这个漏失呢?就是你的果报给漏掉了,本来你用功修行!功德很大,但因你处处著功德的相,结果功德就变成福德,到天上享福,享完了也没有了,等于一锅饭,或一锅好汤,因锅里有个洞,这好汤或饭全漏光了,没有了,这叫漏失。这是佛陀警策我们的意思。
“智慧音,大智慧音。”梵语“若那”译为智。属第十度,梵语般若译为慧,属第六度。简择事理,决断无疑,真俗并照,能所皆亡,故名智慧。智慧与般若,义理虽然无异,事相确有差别,般若如母,能生万法,智慧系从彼所生。智慧,纯系自利,像二乘法门之修行,获得出世妙智,便以为足,更不前进,安住于偏空涅槃的化城,虽然如此,但比起外道或凡夫,仍然是智慧音。大智慧则自他兼益,菩萨自虽得度,仍不舍有情,广设种种善巧方便,化导众生,使令安住佛法,直至了生脱死到清净彼岸,然后自己才般涅槃。大智慧音是指大乘菩萨行法。“狮子吼音,大狮子吼音”师子,梵语僧伽彼;在群兽当中,能够无畏降服一切,所以为兽中之王。佛陀从无数劫来修诸胜行,具足无量威德功行,所以对于一切邪魔以及外道,无所畏惧而降伏之,因此称佛陀为人雄中的师子,或师子王,师子一吼百兽惊伏。此处师子吼音指二乘人说的出世法,大狮子吼是指大乘法门为圆顿大士说世出世间的妙法。又:自己能够在大众当中说决定妙法,心无所畏名师子吼。自己能于众中演说无所畏惧,亦能施予众生说法而无所畏惧。名大狮子吼。“云雷音,大云雷音。”云是普覆之义,雷是震惊之义,佛有大慈大悲能降伏一切众生,佛说法普度一切众生,如云覆虚空,所以佛说法等于大雷音一样。前一句云雷音,系震惊之意,比喻众生愚痴没有智慧,非得说个像打雷的法才能震惊觉醒,那打雷的法是什么呢?其法有二种:一种是摄受语;一种叫折服语。要摄受众生就说众生爱听的话,要说苦切语,例如:“你可不要做恶业啊,做恶业一定要堕地狱啊!”这些苦切语也就是那个震惊语,尤其是对凡夫及外道的邪知邪见,就如同打雷般的威力能震惊众生,这是指云雷音,喻指二乘法音。
出如是等不可说不可说音已,娑婆世界,及他方国土,有无量亿天龙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宫,所谓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摩醯首罗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一切天众、龙众、鬼神等众,悉来集会。
“出如是等不可说......”是总结前文,引启后文,前面略举各种微妙法音,其实佛所释放的妙音,是多到无法计数的,所以一言…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