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P10

  ..續本文上一頁明雲,攝受衆生使令顯發人人本具,個個現成的本性妙智。以破除衆生一切妄念癡迷。

  (4)“大叁昧光明雲”:叁昧華言“正定”。就是我們平常講的禅定,佛于大正定中放光明雲,照徹衆生令息狂心,安住定境受持佛法。

  (5)“大吉祥光明雲”:要是你能遇到佛,你就有緣看到這光明雲,不但能消災免難,而且斷煩惱、破無明,所以叫最吉祥的光明雲。

  (6)“大福德光明雲,大功德光明雲。”福德是修福的德,例如財布施上供叁寶,下度衆生之修福。功德是用功修行。例如念佛、禮佛、誦經、持咒禅修等功量之德。一個是修福得培福之德。一個是用功修功之德。

  (7)“大歸依光明雲”:放這種光明雲是叫衆生認識只有佛才是真正歸依處,爲什麼?因爲佛五住究竟(五種根本煩惱:1、見一處住地 2、欲愛住地 3、色愛住地 4、有愛住地 5、無明住地)二死永亡(分段生死、變異生死),也就是說叁界以內的四種煩惱他斷盡,叁界外的根本無明亦斷盡。叁界內的分段生死解脫了,叁界外的變異生死亦沒有了,所以只有佛才是大歸依處。你們平時到寺裏歸依:我(指道源長老)只是代表叁寶給你說歸依而已,我自己也是個凡夫,不是歸依我,我也得歸依叁寶,歸依佛啊!而在家弟子應該在出家衆前受歸依,歸是歸投,依是依靠,只有佛才能給衆生靠得住的。

  (8)“大贊歎光明雲”:贊歎誰呢?就是贊歎佛,及佛所說的法、佛的弟子,也就是贊歎叁寶,佛在世時贊歎佛等于贊歎叁寶,因爲他本身就是出家衆的一份子入僧數的,是僧寶之一。佛放光就是贊歎佛的功德,因爲佛具足一切功德,具足一切福報,具足一切智慧,是真實功德上起的這個“佛”的名,有真實功德,自然有大名聞,佛不自己贊歎,什麼人也不會贊歎,所以佛放光明雲,叫那些善根不成熟的那些衆生,知道佛是大歸依處,具足無量功德,應該到忉利天來參加法會,應當親近佛,親近僧,聽聞佛法,這樣子贊歎,是爲衆生而贊歎。佛所放的光明雲很多,多到無法說清楚,前面十種不過是略說而已。就以“不可說”來總結。放完了光明雲以後:

  又出種種微妙之音,所謂檀波羅蜜音、屍波羅蜜音、羼提波羅密音、毗離耶波羅蜜音、禅波羅蜜音、般若波羅密音、慈悲音、喜舍音、解脫音、無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師子吼音、大師子吼音、雲雷音、大雲雷音。

  放了光明雲之後,接著又放出很多極微妙好聽的音聲,也就是佛的法音。佛出世間,爲利樂一切衆生故,設種種方便善巧之法,如良醫對諸病者開種種藥方,醫治諸多雜症。所以衆生有八萬四千煩惱,佛爲說八萬四千法門而對治之。檀就是“檀那”,華言行布施,波羅蜜譯爲到彼岸,也就是由生死的此岸到達涅槃的彼岸,也就是證了佛道,轉凡成聖了生脫死叫到彼岸。“屍羅”華言持戒,要持戒才能了生脫死。“羼提”華言忍辱。修行離不開衆生,要度衆生就得修忍辱度,忍辱能度嗔恚。布施能度悭貪。持戒則能度毀犯。毗離耶華言精進,要行菩薩道一定要發菩提心度衆生,但衆生剛強成性,難調難伏,你遇見衆生難度就退道心,就懈怠,這不行,要像地藏王菩薩盡未來際修下去,衆生度盡方證菩提,這就要用精進度。禅亦叫禅那。華言靜慮,也就是禅定,是度散亂。凡夫的心像猿猴被關在有六個窗子的屋裏,一下跳這個窗,一下跳那個窗,散亂不安。讓散亂的思慮心能靜下來。一種是萬緣放下一念清淨,這一念是清靜的思慮,所以叫靜慮。“般若”華言智慧,而這裏所謂的般若是指人人本具的智慧,不是世間上依文解義的那個智慧,這個大徹大悟悟出來的智慧叫做無師智、自然智,不是修行以後造作出來的,而是本來現成,人人本具個個不無與佛無二無別的那個智慧叫做“般若”,只因衆生人人在迷,爲無明煩惱所覆,所蓋,只要你把這個無明煩惱的覆障給照空了,照透了,這本來的“般若”顯現了,般若不是外來,而是本性具有的智慧。以上這就是行菩薩道的六度,六度細開萬種行門,也就是無量行門攝歸六度,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正是依這六度而行。

  底下再講這四個無量心:大慈、大悲、大喜、大舍這個“大”字怎麼講呢?就是無量與平等的意思,也就是對著無量的衆生,平等的普行六度,先發大慈心給予無量衆生安樂,並給予拔除熱惱痛苦,無量衆生是無量的差別,衆生以差別爲性,但大約分成二類:(1)跟我們有緣的,叫親的衆生。(2)跟我們無緣的,叫怨緣衆生,有緣的衆生要度,無緣的衆生也要度,否則不平等,這無量心變成有量心,所以要怨親平等才叫大慈大悲。第叁叫大喜無量心,喜就是歡喜,不是自己能離苦得樂而生歡喜,而是看見一切衆生離苦得樂心生歡喜,這個心才叫大喜。這麼說好像這個六度萬行很難行啊!其實並不難,只不過我們這個心發得不夠大,不平等,例如自己的兒女生病了,有苦惱很難過,母親馬上替他請醫生,給他吃藥,這就是悲心,一心要把兒女的病苦拔除,這個兒女的病好了,就煮好吃的東西給他吃,給他好玩的玩具,這就是慈能與樂,悲以拔苦。兒女的病好了很快樂,做母親的看見自己小孩快樂,她自己內心感覺非常歡喜,這就叫做喜心,但這個心發得太小,只對自己的兒女才有這慈悲喜,不是她的兒女就發不起這慈悲歡喜的心,因爲她的心發得不夠大,不平等,所以不能叫做大慈大悲大喜,因爲母親畢竟是個凡夫嘛,縱使是自己的兒女,有孝順父母的,也有較不孝順的,可那做父母的就是較疼孝順的!就不太疼不孝順的,這個也是不平等啊!這種父母親對兒女的慈悲喜,你把他擴大起來大到無量,你把他平等起來,你這個心就變成菩薩心了。這第四個心是大舍,這是更進一步的工夫,你對無量的衆生發這個慈悲喜叁個心,還要把這些個相全舍掉,如果你一著相,就變成有漏的諸法,不是成佛的正因。你任運的對無量的衆生行大慈大悲大喜,而不著相,叁個心的相全舍了這才叫大舍。舍那個無量的心的相,舍那個怨親平等的相,全舍了,這才真正的大舍。以上就是六度四無量心。

  “解脫音、無漏音。”解脫梵語“木底”或雲木叉。義譯解脫。遠離煩惱等惑業的纏縛,超脫叁界無邊生死的苦果,縱任自在,無挂無礙,塵累不能拘,障染不能留,所以稱爲解脫。我們凡夫在六道裏流轉生死,能出叁界的有四種聖人:小乘二種、大乘二種,通通解脫了叁界內的分段生死。叁界外的變易生死,就只有佛獲得真正解脫。所以這個九法界呀!叁乘聖人與六道凡夫對佛來講都是衆生。“無漏音”,漏是煩惱的異名。無漏就是沒有煩惱,不但叁界內的煩惱沒有了,叁界外的煩惱也沒有了,叫做“無漏音”。煩惱爲什麼給他起名叫漏呢?漏有兩種解釋:一種叫做漏落,第二種叫做漏失。這個漏落等于房子上有個洞往下落雨水,這叫漏落。這個漏失等于做飯的鼎有個洞,把飯裏頭的水都給漏掉,這叫漏失。比如你用功修行,但你著相修行,你所修的這個功德都變成福德。結果來生轉世變成富貴人,或到天上享天福,可是天福享完了,又墮落下來了,等于房子有個洞,雨水往下漏,這叫漏落。而這個漏失呢?就是你的果報給漏掉了,本來你用功修行!功德很大,但因你處處著功德的相,結果功德就變成福德,到天上享福,享完了也沒有了,等于一鍋飯,或一鍋好湯,因鍋裏有個洞,這好湯或飯全漏光了,沒有了,這叫漏失。這是佛陀警策我們的意思。

  “智慧音,大智慧音。”梵語“若那”譯爲智。屬第十度,梵語般若譯爲慧,屬第六度。簡擇事理,決斷無疑,真俗並照,能所皆亡,故名智慧。智慧與般若,義理雖然無異,事相確有差別,般若如母,能生萬法,智慧系從彼所生。智慧,純系自利,像二乘法門之修行,獲得出世妙智,便以爲足,更不前進,安住于偏空涅槃的化城,雖然如此,但比起外道或凡夫,仍然是智慧音。大智慧則自他兼益,菩薩自雖得度,仍不舍有情,廣設種種善巧方便,化導衆生,使令安住佛法,直至了生脫死到清淨彼岸,然後自己才般涅槃。大智慧音是指大乘菩薩行法。“獅子吼音,大獅子吼音”師子,梵語僧伽彼;在群獸當中,能夠無畏降服一切,所以爲獸中之王。佛陀從無數劫來修諸勝行,具足無量威德功行,所以對于一切邪魔以及外道,無所畏懼而降伏之,因此稱佛陀爲人雄中的師子,或師子王,師子一吼百獸驚伏。此處師子吼音指二乘人說的出世法,大獅子吼是指大乘法門爲圓頓大士說世出世間的妙法。又:自己能夠在大衆當中說決定妙法,心無所畏名師子吼。自己能于衆中演說無所畏懼,亦能施予衆生說法而無所畏懼。名大獅子吼。“雲雷音,大雲雷音。”雲是普覆之義,雷是震驚之義,佛有大慈大悲能降伏一切衆生,佛說法普度一切衆生,如雲覆虛空,所以佛說法等于大雷音一樣。前一句雲雷音,系震驚之意,比喻衆生愚癡沒有智慧,非得說個像打雷的法才能震驚覺醒,那打雷的法是什麼呢?其法有二種:一種是攝受語;一種叫折服語。要攝受衆生就說衆生愛聽的話,要說苦切語,例如:“你可不要做惡業啊,做惡業一定要墮地獄啊!”這些苦切語也就是那個震驚語,尤其是對凡夫及外道的邪知邪見,就如同打雷般的威力能震驚衆生,這是指雲雷音,喻指二乘法音。

  出如是等不可說不可說音已,娑婆世界,及他方國土,有無量億天龍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宮,所謂四天王天、忉利天、須焰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衆天、梵輔天、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摩醯首羅天、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一切天衆、龍衆、鬼神等衆,悉來集會。

  “出如是等不可說......”是總結前文,引啓後文,前面略舉各種微妙法音,其實佛所釋放的妙音,是多到無法計數的,所以一言…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