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本,可以修吗?
◇仁波切:念咒可能还可以,修《时轮金刚》我看你做不到。因为时轮金刚这个法本特别大、特别多,咱们格鲁巴也有一些简略的时轮金刚修法,但非常如法和圆满的《时轮金刚仪轨》,你知道藏地的僧人是怎么修的吗?早晨两点钟起来开始,诵到下午六、七点钟都诵不完,就这么多,不是特别熟悉时轮金刚法门的人是很难做到的,这是第一。
第二、时轮金刚的灌顶是不是得到了,我持怀疑态度。得到加持灌顶是有可能的,传承灌顶就不可能了。因为没有哪位大德用汉语灌时轮金刚,只能算加持,而不算是正式的灌顶。得到灌顶要达到非常清晰的观想,起码要生起:每一个阶段我得到“如是如是”的心理之后,才算得到真正的传承灌顶。
反正得到加持灌顶也不错,你就念时轮金刚的咒就很好。至于真正的灌顶只有像历代的班禅、DL这样极少数的人才能灌时轮金刚的顶。
◆居士问:救度母修法仪轨中的上师“名咒”是什么?
◇仁波切:救度母智达嘛尼里面的上师“名咒”,就是你们在我这里受了灌顶,指的是我的名咒,你的根本上师的心咒。不过你们要记住,得到绿度母的灌顶,并不等于是得到了智达嘛尼的灌顶。因为绿度母有事部的、有无上瑜伽部的,而《救度母上师瑜伽修法》和这个灌顶传承是无上瑜伽部密法当中最高的,是格鲁巴的一个近传,其他的教派里面没有,只有格鲁巴才有,它的名字叫智达嘛尼。
◆居士问:《上师供》每天要诵吗?
◇仁波切:诵了非常好!早上诵《成就盛宴》,晚上诵《上师供》。这两个都诵,算是你每天修了两个非常圆满、非常殊胜的法。
◆居士问:在家中打坐修行,有方向吗?
◇仁波切:最好是不要考虑方向的问题。因为分别心太多了,反而会造成很多修法上的障碍。怎么如法、怎么殊胜、怎么心情舒畅就怎么修,不背着佛像坐,就行了。
◆居士问:一直念显宗的功课,现在想修《成就盛宴》,但不想放下显宗功课怎么办?
◇仁波切:非常好,如果这样,你把《心经》放在正行当中,即释迦牟尼佛心咒之前。或者在念本尊咒,即大威德金刚咒之前修《心经》也行。《大悲咒》可以放在大威德金刚咒之后修。《金刚经》可以放在《心经》之后,也就是念大威德金刚咒之前,先念《心经》,然后念《金刚经》也可以。念《阿弥陀经》也可以放在《金刚经》之后,《普门品》可以放在《道次第回向文》之前,由此回向功德,这样就非常好。
不过我劝你学法不要感情用事,什么叫感情用事呢?凭着个人的感觉修,这样意义不会太大,而且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你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念诵《金刚经》上面,而把正行修法的内容缩短了,就会误大事。
《金刚经》你要把它当作正行来修的,而不只是念诵。智慧波罗蜜的核心就是《般若心经》和《金刚经》的内容,这是不避开的。但是根据《金刚经》里面万法自性皆空的修法,破我执和法执也就破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这才是真正的修《金刚经》。你现在修《金刚经》如同一年级的小学生去博士班里面听课一样,只能有一个念诵的功德,永远也修不成《金刚经》。什么时候破了我执和法执,得到了圆满的智慧波罗蜜的时候,你就修成了《金刚经》。但前提要修菩萨的五波罗蜜: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和禅定波罗蜜。不是藏传佛教这样,整个佛教都是这样。夏天穿貂皮大衣乃是愚昧之举,但冬天穿,人家就不会说什么。所以你到什么时候修哪个法要有理性的抉择。
龙树菩萨说:信仰要远离四个颠倒行,什么是四个颠倒行呢?以贪欲而颠倒行——感情用事;以嗔恨而颠倒行——义气用事;以愚昧而颠倒行——茫然行事;以怖畏而颠倒行——嫉妒或者疑心太重,这是信仰当中最不可取的四大障碍。学佛、修佛都是如此。我的弟子不要分什么显宗、密宗。如来佛祖当年讲了八万四千法门,我们应以精进的修行来调伏自己内心当中的八万四千多种烦恼,方能证得无上正等觉佛陀果位。要断除八万四千多种烦恼,就得要有八万四千多种法门来对治,所以理性的抉择很重要。除此之外,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佛陀当初所讲的一切小乘和大乘、显宗和密宗的教法完整地继承下来,传到千秋万代。
◆居士问:观修咒字和咒轮是取其“意”还是取其“形”,或都有,或其他?
◇仁波切:修咒轮既要取其“意”,又要取其“形”,也有取其他的。
如观音菩萨的咒:“嗡 嘛呢叭弥吽,”从取其“意”的角度来说就是:“持莲花如意宝者加持我”的意思,也就是求救于持如意宝和莲花的菩萨。嘛呢就是如意宝,叭弥就是莲花,嘛呢叭弥这个弥里边取出来谐音的弥就是喊叫的声音,呼喊观音菩萨祈求加持。所以念咒时要记住,“我正在呼喊观音菩萨!”要有非常强烈的对观音菩萨求救的真切的信念,这叫取其“意”。
取其“形”者,观想咒字。比如说自身观想为观世音菩萨,心间白色月轮之上,中间“舍”字周围,从前面开始“嗡 嘛呢叭弥吽”六个字围绕着,如是观想为一切如来的智慧、慈悲、德能等显现的这个咒字发光,照明十方。观世音菩萨的身、口、意等一切加持力从十方八面而来,迎请到虚空中,以咒字的形状融入到心间,这是取其“形”。什么形状呢?我看你可以观想为汉文的。我说的不是没有依据,既然咒字翻译成为藏文之后可以观想为藏文,那就说明也可以观想为汉文。所以说梵文、藏文、汉文你愿意想哪一种都可以,都照样能得到加持。
至于取其他的也有。比如说取它的表相:嗡 嘛呢叭弥吽,嗡——布施波罗蜜,嘛——持戒波罗蜜;呢——忍辱波罗密蜜,叭——精进波罗蜜,弥——禅定波罗蜜,吽——智慧波罗蜜,代表六波罗蜜等等诸多功德。这既不是“形”也不是“意”,因为从梵文来说这些字意并不是六波罗蜜。此外也有断六过、增长六功德等很多寓意。
◆居士问:在观想的时候,药师佛的甘露是直接落到我们头顶梵穴的地方,还是落到我们的心里头?
◇仁波切:在自己面前的虚空中,观想一个药师佛,既是为自己援药师佛灌顶的师父,又是药师琉璃光如来无二无别,然后按照上面所说的观想就可以。
◆居士问:持药师佛咒的时候应该如何去观想?
◇仁波切:首先观想把东方琉璃光世界真正的药师佛迎请到眼前虚空中来,再融入到你的体内,你的身口意和药师琉璃光佛的身口意无二无别,得到了药师佛的一切加持,由此消除了一切灾难、得到了一切功德,尤其是自己的身体恢复健康,智慧得到增长等等,这就是最简单的观想方法。
◆居士问:出离心和修行过程当中的菩提愿不好理解,二者有矛盾吗?
◇仁波切:没有出离心的话就不会有菩萨行愿。出离心的意思是看到轮回当中的行苦、坏苦、苦苦的真面目,也看到了我们人生之所以有苦,苦的根源——业力及烦恼等等的本质,发现从世间顶到十八层地狱所有的天界、阿修罗、人间、畜生、饿鬼、地狱等等六道轮回当中,我们以为的一切荣华富贵和权力、名声、地位等等,从根本上来说都离不开三苦,一旦了知了这个之后,强烈的欲望和贪心就消失了,只想得到永久安乐及安乐因的涅槃果位,这是一切菩萨行愿的基础。
如果你觉得我们这地方挺好的,你干嘛要去度他人呢?要是离不开贪欲、嗔恨、愚昧的话,人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快乐的。贪欲、嗔恨、愚昧的根本所在,是没有发现一切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现象的虚假与体性的皆空,也就是《般若心经》里面所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没有办法破掉“我”的真实感;就会把“我”当真;把“我”当了真,“我”和“我”所获得的名和利也会当真。比如说一个市长或者省长或者某一个领导,如果他把他现在所拥有的这个地位或者名称当真了的话,那就很糟糕了,因为他真的以为他自己是这个了,但问题是他会变成为不是的。一旦变成为不是的时候,他就会很痛苦、很烦恼。如果他早就明白了这一切都是如梦如幻不实在的,他只不过是暂时拥有这个领导的称呼,那么无论是得,还是失,都能想得通、都能包容、能接纳。所以如果没有把轮回看成是苦海、看成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你无法生起真正的愿把一切众生从轮回当中解救出来之心,唯有自己明白了它是苦的根本的时候,你才能生起真正地愿意度化一切有情、对一切有情产生大慈大悲的这种心态。
菩提心是以两个为基础的:一个是以为了解救众生作为基础,二是以得到佛陀的果位为基础。之所以我们不选择成罗汉果而选佛陀果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度化众生,度化众生的原因是众生沉溺在无穷无尽的苦海轮回当中!自己要认识到在苦海轮回当中沉溺的时候有多么艰难、多么痛苦,才能够了知他人的艰难和痛苦。我们藏人有句俗话:“自己身上的伤口,只有自己才知道是什么感觉。”如果你自己没有尝试过轮回有多么苦,你怎么能体会到众生正在受苦的这种感受呢?不会的。因此,出离心和菩提愿不但不矛盾,而且是成为菩萨必须的前提条件。
◆居士问:我修“亲近善知识八功德之一,近得佛位”的时候,想起了《华严经》里面所说,女人不转男身难以成佛并且往生受限制,心有障碍。
◇仁波切:不用怕,《华严经》并不是说女身一定不能成佛,只是说与男人相比,女人身体、疾病、因缘方面违缘比较多一点,修起来困难大一点、障碍多一点而已。实际女身证得佛陀果位的也不少。有一个叫“永母”的瑜伽修行者,专门修观音菩萨修行法门,她不是证得了佛陀果位了嘛。《无量寿经》的修行者“珠比降母”就是成就女王,是《无量寿经》长寿灌顶的传承者,也同样证得了无上正等觉佛陀果位。还有莲花生大师时候的益西绰…
《夏坝仁波切问答录--实修指导》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