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本,可以修嗎?
◇仁波切:念咒可能還可以,修《時輪金剛》我看你做不到。因爲時輪金剛這個法本特別大、特別多,咱們格魯巴也有一些簡略的時輪金剛修法,但非常如法和圓滿的《時輪金剛儀軌》,你知道藏地的僧人是怎麼修的嗎?早晨兩點鍾起來開始,誦到下午六、七點鍾都誦不完,就這麼多,不是特別熟悉時輪金剛法門的人是很難做到的,這是第一。
第二、時輪金剛的灌頂是不是得到了,我持懷疑態度。得到加持灌頂是有可能的,傳承灌頂就不可能了。因爲沒有哪位大德用漢語灌時輪金剛,只能算加持,而不算是正式的灌頂。得到灌頂要達到非常清晰的觀想,起碼要生起:每一個階段我得到“如是如是”的心理之後,才算得到真正的傳承灌頂。
反正得到加持灌頂也不錯,你就念時輪金剛的咒就很好。至于真正的灌頂只有像曆代的班禅、DL這樣極少數的人才能灌時輪金剛的頂。
◆居士問:救度母修法儀軌中的上師“名咒”是什麼?
◇仁波切:救度母智達嘛尼裏面的上師“名咒”,就是你們在我這裏受了灌頂,指的是我的名咒,你的根本上師的心咒。不過你們要記住,得到綠度母的灌頂,並不等于是得到了智達嘛尼的灌頂。因爲綠度母有事部的、有無上瑜伽部的,而《救度母上師瑜伽修法》和這個灌頂傳承是無上瑜伽部密法當中最高的,是格魯巴的一個近傳,其他的教派裏面沒有,只有格魯巴才有,它的名字叫智達嘛尼。
◆居士問:《上師供》每天要誦嗎?
◇仁波切:誦了非常好!早上誦《成就盛宴》,晚上誦《上師供》。這兩個都誦,算是你每天修了兩個非常圓滿、非常殊勝的法。
◆居士問:在家中打坐修行,有方向嗎?
◇仁波切:最好是不要考慮方向的問題。因爲分別心太多了,反而會造成很多修法上的障礙。怎麼如法、怎麼殊勝、怎麼心情舒暢就怎麼修,不背著佛像坐,就行了。
◆居士問:一直念顯宗的功課,現在想修《成就盛宴》,但不想放下顯宗功課怎麼辦?
◇仁波切:非常好,如果這樣,你把《心經》放在正行當中,即釋迦牟尼佛心咒之前。或者在念本尊咒,即大威德金剛咒之前修《心經》也行。《大悲咒》可以放在大威德金剛咒之後修。《金剛經》可以放在《心經》之後,也就是念大威德金剛咒之前,先念《心經》,然後念《金剛經》也可以。念《阿彌陀經》也可以放在《金剛經》之後,《普門品》可以放在《道次第回向文》之前,由此回向功德,這樣就非常好。
不過我勸你學法不要感情用事,什麼叫感情用事呢?憑著個人的感覺修,這樣意義不會太大,而且會浪費大量的時間。你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念誦《金剛經》上面,而把正行修法的內容縮短了,就會誤大事。
《金剛經》你要把它當作正行來修的,而不只是念誦。智慧波羅蜜的核心就是《般若心經》和《金剛經》的內容,這是不避開的。但是根據《金剛經》裏面萬法自性皆空的修法,破我執和法執也就破我相、人相、衆生相和壽者相,這才是真正的修《金剛經》。你現在修《金剛經》如同一年級的小學生去博士班裏面聽課一樣,只能有一個念誦的功德,永遠也修不成《金剛經》。什麼時候破了我執和法執,得到了圓滿的智慧波羅蜜的時候,你就修成了《金剛經》。但前提要修菩薩的五波羅蜜: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和禅定波羅蜜。不是藏傳佛教這樣,整個佛教都是這樣。夏天穿貂皮大衣乃是愚昧之舉,但冬天穿,人家就不會說什麼。所以你到什麼時候修哪個法要有理性的抉擇。
龍樹菩薩說:信仰要遠離四個顛倒行,什麼是四個顛倒行呢?以貪欲而顛倒行——感情用事;以嗔恨而顛倒行——義氣用事;以愚昧而顛倒行——茫然行事;以怖畏而顛倒行——嫉妒或者疑心太重,這是信仰當中最不可取的四大障礙。學佛、修佛都是如此。我的弟子不要分什麼顯宗、密宗。如來佛祖當年講了八萬四千法門,我們應以精進的修行來調伏自己內心當中的八萬四千多種煩惱,方能證得無上正等覺佛陀果位。要斷除八萬四千多種煩惱,就得要有八萬四千多種法門來對治,所以理性的抉擇很重要。除此之外,我們有責任和義務把佛陀當初所講的一切小乘和大乘、顯宗和密宗的教法完整地繼承下來,傳到千秋萬代。
◆居士問:觀修咒字和咒輪是取其“意”還是取其“形”,或都有,或其他?
◇仁波切:修咒輪既要取其“意”,又要取其“形”,也有取其他的。
如觀音菩薩的咒:“嗡 嘛呢叭彌吽,”從取其“意”的角度來說就是:“持蓮花如意寶者加持我”的意思,也就是求救于持如意寶和蓮花的菩薩。嘛呢就是如意寶,叭彌就是蓮花,嘛呢叭彌這個彌裏邊取出來諧音的彌就是喊叫的聲音,呼喊觀音菩薩祈求加持。所以念咒時要記住,“我正在呼喊觀音菩薩!”要有非常強烈的對觀音菩薩求救的真切的信念,這叫取其“意”。
取其“形”者,觀想咒字。比如說自身觀想爲觀世音菩薩,心間白色月輪之上,中間“舍”字周圍,從前面開始“嗡 嘛呢叭彌吽”六個字圍繞著,如是觀想爲一切如來的智慧、慈悲、德能等顯現的這個咒字發光,照明十方。觀世音菩薩的身、口、意等一切加持力從十方八面而來,迎請到虛空中,以咒字的形狀融入到心間,這是取其“形”。什麼形狀呢?我看你可以觀想爲漢文的。我說的不是沒有依據,既然咒字翻譯成爲藏文之後可以觀想爲藏文,那就說明也可以觀想爲漢文。所以說梵文、藏文、漢文你願意想哪一種都可以,都照樣能得到加持。
至于取其他的也有。比如說取它的表相:嗡 嘛呢叭彌吽,嗡——布施波羅蜜,嘛——持戒波羅蜜;呢——忍辱波羅密蜜,叭——精進波羅蜜,彌——禅定波羅蜜,吽——智慧波羅蜜,代表六波羅蜜等等諸多功德。這既不是“形”也不是“意”,因爲從梵文來說這些字意並不是六波羅蜜。此外也有斷六過、增長六功德等很多寓意。
◆居士問:在觀想的時候,藥師佛的甘露是直接落到我們頭頂梵穴的地方,還是落到我們的心裏頭?
◇仁波切:在自己面前的虛空中,觀想一個藥師佛,既是爲自己援藥師佛灌頂的師父,又是藥師琉璃光如來無二無別,然後按照上面所說的觀想就可以。
◆居士問:持藥師佛咒的時候應該如何去觀想?
◇仁波切:首先觀想把東方琉璃光世界真正的藥師佛迎請到眼前虛空中來,再融入到你的體內,你的身口意和藥師琉璃光佛的身口意無二無別,得到了藥師佛的一切加持,由此消除了一切災難、得到了一切功德,尤其是自己的身體恢複健康,智慧得到增長等等,這就是最簡單的觀想方法。
◆居士問:出離心和修行過程當中的菩提願不好理解,二者有矛盾嗎?
◇仁波切:沒有出離心的話就不會有菩薩行願。出離心的意思是看到輪回當中的行苦、壞苦、苦苦的真面目,也看到了我們人生之所以有苦,苦的根源——業力及煩惱等等的本質,發現從世間頂到十八層地獄所有的天界、阿修羅、人間、畜生、餓鬼、地獄等等六道輪回當中,我們以爲的一切榮華富貴和權力、名聲、地位等等,從根本上來說都離不開叁苦,一旦了知了這個之後,強烈的欲望和貪心就消失了,只想得到永久安樂及安樂因的涅槃果位,這是一切菩薩行願的基礎。
如果你覺得我們這地方挺好的,你幹嘛要去度他人呢?要是離不開貪欲、嗔恨、愚昧的話,人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快樂的。貪欲、嗔恨、愚昧的根本所在,是沒有發現一切萬事萬物的本來面目:現象的虛假與體性的皆空,也就是《般若心經》裏面所說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不明白這個道理,你就沒有辦法破掉“我”的真實感;就會把“我”當真;把“我”當了真,“我”和“我”所獲得的名和利也會當真。比如說一個市長或者省長或者某一個領導,如果他把他現在所擁有的這個地位或者名稱當真了的話,那就很糟糕了,因爲他真的以爲他自己是這個了,但問題是他會變成爲不是的。一旦變成爲不是的時候,他就會很痛苦、很煩惱。如果他早就明白了這一切都是如夢如幻不實在的,他只不過是暫時擁有這個領導的稱呼,那麼無論是得,還是失,都能想得通、都能包容、能接納。所以如果沒有把輪回看成是苦海、看成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你無法生起真正的願把一切衆生從輪回當中解救出來之心,唯有自己明白了它是苦的根本的時候,你才能生起真正地願意度化一切有情、對一切有情産生大慈大悲的這種心態。
菩提心是以兩個爲基礎的:一個是以爲了解救衆生作爲基礎,二是以得到佛陀的果位爲基礎。之所以我們不選擇成羅漢果而選佛陀果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度化衆生,度化衆生的原因是衆生沈溺在無窮無盡的苦海輪回當中!自己要認識到在苦海輪回當中沈溺的時候有多麼艱難、多麼痛苦,才能夠了知他人的艱難和痛苦。我們藏人有句俗話:“自己身上的傷口,只有自己才知道是什麼感覺。”如果你自己沒有嘗試過輪回有多麼苦,你怎麼能體會到衆生正在受苦的這種感受呢?不會的。因此,出離心和菩提願不但不矛盾,而且是成爲菩薩必須的前提條件。
◆居士問:我修“親近善知識八功德之一,近得佛位”的時候,想起了《華嚴經》裏面所說,女人不轉男身難以成佛並且往生受限製,心有障礙。
◇仁波切:不用怕,《華嚴經》並不是說女身一定不能成佛,只是說與男人相比,女人身體、疾病、因緣方面違緣比較多一點,修起來困難大一點、障礙多一點而已。實際女身證得佛陀果位的也不少。有一個叫“永母”的瑜伽修行者,專門修觀音菩薩修行法門,她不是證得了佛陀果位了嘛。《無量壽經》的修行者“珠比降母”就是成就女王,是《無量壽經》長壽灌頂的傳承者,也同樣證得了無上正等覺佛陀果位。還有蓮花生大師時候的益西綽…
《夏壩仁波切問答錄--實修指導》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