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嘉·曼達羅瓦不是證得了佛陀果位嗎?覺宇派當中的“瑪吉朗吉卓瑪”不是通過密法證得了無上正等覺佛陀果位了嗎?證得成就的很多很多,只不過由于家庭、工作、孩子所困擾,身體疾病等緣故,心力、願力和心胸各方面受些限製,違緣多一點而已。只要你一心修法,一定能證得佛陀果位的。如果你不願意以女人身證得佛陀果位,你這一生中做個菩薩,來世轉成爲男兒身也挺好啊!
◆居士問:女衆修行者要轉成男身,才能成佛嗎?
◇仁波切:要證得佛陀果位不一定要轉爲男身。由于人本身的原因,女身和男身確實是有些差別。如果你想來世做男兒身,祈請藥師佛是可以的。此外,也有看到輪回當中的衆生太苦而舍棄自己的一切,有意地從西方極樂世界投生到不清淨的地方。比如象觀世音菩薩他本身是男身的,但爲度化衆生而顯現爲女身。甚至有時候他會顯現爲牛、馬或者屠夫、佛化身外道的也有!只要是能利益衆生什麼樣的形象他都會顯現。從這個角度來說,藥師琉璃光如來十二願中之一,說“若有女人願轉爲男兒身”,前提是你願意,聽懂了嗎?證得佛的果位不一定要男兒身,它沒什麼性別的差別。
◆居士問:如何能夠發起精進心?
◇仁波切:精進心可以分成爲二個部分:一個是精進波羅蜜範疇內的精進心,一個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清淨精進心。
精進波羅蜜的範疇是比較完整的,我在《菩提道次第速道》裏面有比較完整的關于六波羅蜜的講述,如果你想知道,可以聽一聽我講的《菩提道次第速道》的光盤。至于一般平時我們所謂的精進,實際上就是我們修法當中,能夠在較長的時間裏不厭煩,不退失,不懈怠,始終有一種非常強烈的督促的意思。我們通常說的是這樣的精進。
什麼叫精進?人們常常把精進和忍辱混爲一談,分辨不清。忍辱中有一個安受苦忍,是對修法、對行善不管付出什麼代價,都能夠忍辱堅持的意思。
精進是在忍辱的基礎上,變成了歡喜而學,不是忍辱,而是歡喜去做。在《入菩薩行論》當中說,“精進爲歡喜于善”,是說對一切善行,已經變成爲一種愛好,而不是忍耐,不會再對修法産生痛苦感,這就是到了精進的時候。但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精進是如何生起的?你如果想精進修法,第一個是長期堅持下去;第二個是要有非常強烈的督促力。這樣就必須要做到叁點,一是一定要生起依止善知識之心;第二是一定要生起暇滿人身大義難得之心,第叁一定要生起死無常九因相法,這叁個必須生起。只要有了這叁個,它們就會隨時提醒你,隨時督促你,不讓你懈怠。
首先,依止善知識。如何生起依止善知識的心?依止善知識,包括意樂依止和加行依止,其中核心的內容是意樂依止。首先通過修行認識到上師乃是一切如來爲度化我等衆生所示現的凡夫相。當你見到上師的過患時,要理解爲是自己煩惱和業力顯現在上師的身上,這是種表相。如同無著菩薩看見彌勒佛,是半身腐爛的一條母狗一樣,或者象有些大德看見自己的師父正吞食著活魚,有的看到自己的師父穿著出家人的衣服在耕田等等,這些都是由于個人的業力所顯現的,由此斷除對善知識不信任和觀察過失的習氣。然後觀修上師的恩德。之後修加行依止。對善知識所傳授的如來正法,毫無懷疑、毫不疑慮的去修,這就是能精進修法的第一個前提。爲什麼?如果你對善知識所傳授法的真實性有絲毫的懷疑,那麼對修此法能否達到修法所得的正果等等就會有所懷疑,那你就不能生起精進心,修法之心,也不能長遠。
第二,如果你沒有充分認識到八暇十圓滿的人身的難得性,也不能生起精進心。人身難得,是由于得到人身的因、由于它的條件、由于它的數量、由于它的比例等等而難得,即從善因、數量以及比例等方面了知人身難得。暇滿人身更難得。如果沒有這種心,就不會充分珍惜自己的人身,就不會好好地利用自己的人身,尤其是不懂得人身具有大義,我們要做大義之事。如果了知暇滿人身具有大義的話,你就不會忙于小事當中、忙于自身今生的瑣事當中,就會爲利衆生而尋求佛果位,就會生起徹底脫離輪回之苦到達涅槃果位之心。所以說,暇滿人身大義難得,就是給你劃定了一個行動和追求的目標,這對你將來生起非常大的精進心有幫助,沒達成你的目標的話,你是不會罷休的。
第叁是念死無常,修叁根本九因相法。即了知決定死、死期不定、死後唯有叁寶才能保佑你,唯有善根才能利益你。一旦修行九因相法之後,你就會吃飯不香,睡覺睡不著,你就會時時刻刻、一分鍾都不浪費;一旦生起了這樣一種心之後,自然就會逼著你去修法。因爲在這個時候,不用你去思考修法;或者“我學什麼東西呀?”死無常就會幫助你、督促你,時時刻刻提醒你,切莫浪費寶貴的時間,令你直到達到永久安樂的果位,直到達到目標爲止,決不松懈。
這就是修法當中生起精進心的最好的叁個法寶。
菩提道次第裏邊,首先是依止善知識,其次是暇滿人身大義難得,第叁是死無常九因相法,這非常適合我們人心的變化。要是你不認爲善知識的教授是真實的,或者不把它當作是脫離輪回之苦的良藥,並且不把善知識當作佛的話,就不會對佛法生起非常大的信心;如果沒有生起暇滿人身大義難得的話,你的目標就不會很大,而會放在今生或者很細小的一些事情上;如果沒有生起死無常的話,你即便暫時可能有一些心情想修佛法,一段時間過後會失退的,不猛烈也不強烈了。
◆居士問:修法當中供品要不要很多?
◇仁波切:修法中供品不是關鍵的問題。若具備條件,就多作供養,對消除悭吝之心是很有幫助的,可以造福德資糧。如果你沒有條件也可以做,菩薩只要是有布施波羅蜜的心就足矣。所謂的布施波羅蜜不是要多少的錢、多少的物資,而是要沒有絲毫悭吝心,當你把自己的生命和善根都願意分享給一切衆生,而自己毫不貪戀的時候就達到了這個心。同時了達“布施的我”、“布施的對象”和“布施之物”叁輪皆空,就達到了布施波羅蜜。所以說,如果有而不供,那是不行的。有,最好是供養;沒有,就沒有必要爲了作供養而造作許多的業力,那是沒有必要的。
◆居士問:請問師父,米子瑪怎麼修?(專題問題)
◇仁波切答:依照《兜率天上師瑜伽》修法導論的講解來修。這個導論我已經講過幾次。修米子瑪比較簡單,按此儀軌及導論修就可以。
先念皈依發心:“諸佛正法賢聖叁寶尊……”叁遍。
念發四無量心:“願諸衆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叁遍。
念迎請頌:“從于兜率天衆依怙心……”,要非常認真地念,這四句用心地念叁遍後,心裏便會有一種感動。確信宗喀巴大師師徒叁尊完全來到你面前的虛空中,直到生起這種覺受爲止。
請住世:“面前空中獅子蓮月座……”念叁遍。
之後是頂禮:“遍了所知正量善慧意……”,頂禮的時候可以同時頂禮叁次或七次,邊念邊頂禮,不頂禮的話,也可以雙手合掌。
然後是供養:“奪意功德之水種種花……”念叁遍或念一遍都可以。
然後是忏悔:“我從無始時來廣積集……”,忏悔要念叁遍,把過去所造的身語意的一切業障,在宗喀巴大師叁尊面前進行忏悔,念一百遍也可以,一定要用具足四力的方式忏悔。
然後,就是隨喜功德:“濁世多聞勤修恒精進……”,隨喜功德念兩至叁遍就可以。
然後就是請轉*輪“具德無上最勝諸師尊……”念叁遍或七遍,因爲請轉*輪功德是非常大的。
然後就是回向:“盡我所有積集諸善根……”念叁遍。
然後是米子瑪,依漢語來念就行:
無緣大悲寶藏觀世音 無垢大智勝王妙吉祥
摧伏魔軍無余秘密尊 雪域智者頂嚴宗喀巴
善慧名稱足下作白啓
米子瑪一定要多念,一百遍、二百遍、乃至一千遍、二千遍。念的時候,根據內容進行認真地觀想。導論中觀想部分說得很清楚,開始是叁皈依,四無量心,然後是請住世等觀想,然後到米子瑪的觀想是最重要的。
之後是祈禱“具德根本無上大寶師,安住于我頂間蓮月座……”,這時觀想宗喀巴大師師徒叁尊變成一尊,賈曹傑和克珠傑融入到宗喀巴大師體內,宗大師越變越小,直到一寸高時,進入你的頂輪,再到喉輪、心輪,這時心尖向上成八葉蓮花,花開之後,上師宗喀巴大師融入其中,然後八葉蓮花合上,繼續按儀軌念誦。
最後作回向。
除了以上所講的內容外,還有迎請,迎請宗喀巴大師安住。
前面講的頂禮、供養、忏悔、隨喜、請轉*輪、請求住世、回向,其實就是七支供!但與七支供有什麼不同呢?七支供是在祈請轉*輪之後,再請求永久住世,而這裏迎請之後,第一個就是請求住世,然後才是頂禮等。除了順序有些差別之外,別的沒有任何不同。
七支供之後,開始念米子瑪,念米子瑪時的觀想,這裏說得很清楚。念米子瑪是增長廣、快、深、明、講、辯和著這七種智慧的修法,也是祈禱宗喀巴大師的慈悲、智慧與德能的方式和身語意的加持。
◆居士問:修米子瑪時,宗喀巴大師師徒叁尊降下的甘露,每一滴都是文殊菩薩,小的看不見,大的手掌大小,進入體內,他們總是往體內進嗎?
◇仁波切答:對!
◆居士問:進到體內,放到哪裏?
◇仁波切答:一進入到體內,觀想與自身融爲一體了,不存在放到哪裏的問題。
◆居士問:這裏自身變爲佛的金剛身,怎麼觀自身?
◇仁波切答:自身一刹那間變成上師宗喀巴大師。
◆居士問:米子瑪的文字成咒輪,咒輪觀成什麼樣?
◇仁波切答:咒輪字是橘黃色的,智慧劍本身是藍色的,別的都是橘黃色的。
◆居士問:降下來的“帝”字觀想成漢字“帝”字可以嗎?
◇仁波切答:可以。
◆居士問:把米子瑪觀成大如房屋怎麼觀?
◇仁波切答:大的咒輪很大,小的咒輪很小,千…
《夏壩仁波切問答錄--實修指導》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