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所译,以其译名堪能契合梵、藏语故。当知译名,或译文句,若求专合中土习尚,虽易通俗,毕竟失去本来面目,亦必遗漏本来精义。且于余处不通用时,定须别译通俗名文,以资补救。若一名辞,或一文句,出演多种不同译法,后之读者将焉会通?
二、注释名辞:为令利益初发心者,于释名辞不厌繁琐。又此训释引奘译外,有时复引旧译经论,俾初学人易于了解。
三、注释释文:章嘉释文广取经论精义为注,此于藏人习见习闻,殊易了解。其有中土所未见闻,或虽见闻,隐僻未显,故释文下补加小注,略释其义。
四、略添梵疏:藏译愿文虽为句颂,然文显了,无异长行,易于通晓。华言厄于字数句法,诸多难解。今为略添陈那、驿迦知识二师所造释论,补释经中难解文句。
中土相传,此愿在华严经中;然勘藏本,所谓六十华严、八十华严之全部,实名大方广佛经也。华严经为大方广佛经之一部分,如:佛驮跋陀罗所谓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十四至第六十卷中之第三十四品入法界品;实叉难陀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六十至第八十卷中之第三十九品入法界品;般若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及西秦圣坚所译罗摩伽经,则名华严经也。盖十地、华严等经之隶于大方广佛经中,亦犹三律仪等经之隶于大宝积经中,此则部品所属,不可不辨者也。
上来略述新译经名、释文、颂文,旧译部品所属诸事,甚矣译经之难也。藏称译师为世间眼,其尊重翻译也如彼。吾土古法建立译场,先由西方智者依于梵本口授,次由众多精通华言大德笔受,证梵、证汉,各有专司,其敬慎将事也如此。然者藏本,犹有旧译、新译不同。后依梵本,并参释论,几经审订,方成善本。又考吾土,即此古译五种愿文,略为会勘,尚复显出种种文句不同之处。况我下愚,孑然一身,以管窥天,依文揣义,敢云无失于本义乎?谨效章嘉所造露文,用以自露。文曰:
「牟尼密意深且细,以我愚夫极愚者;当有颠倒传译过,至心露于菩萨所。」
民国壬午季春 蕲水汤芗铭志于北海公园正觉殿菩提学会
圣者贤行愿王释义〔亦名演密〕
俱胝福善所庄严, 三界唯一最尊上;
无障智如大日光, 遍明一切所知事。
深广悦耳梵音声, 阅演有情妙善道;
无等大师大悲藏, 至心恭敬为作礼。〔礼释迦佛〕
戏现住地佛子相, 无边剎土行佛事;
摄持大海功德戒, 普贤文殊我敬礼。〔礼梵、西藏智者〕
摩尼深义所充满, 普遍密布加持鬘;
大乘种性端严王, 龙尊俱胝善依止。〔明依智者所造释论〕(1)
佛子于佛希有行, 亿万河流汇为一;
普贤行愿广大海, 我今意乐分别释。〔明造释论〕
如来所说「素怛缆」〔谓契经,通称为经〕中,梵土、西藏成就智者所造释论皆谓:今此贤行愿王为佛所说一切愿中,其所诠说,于深、于广,毕竟圆满;望所余愿,最为第一,咸共称许为愿中王。今释此愿,总标四门:
甲一、释经题。
甲二、释译师敬礼。
甲三、释所为相属。
甲四、释经义。
甲一、释经题
梵土语言有四大部。今此经名,依四语中所谓圣语,亦称梵语,名「阿哩耶、拔达喇、匝哩耶、札尼达那、喇杂」。转为华言,「阿哩耶」,谓圣者;「拔达喇」,谓贤;「匝哩耶」,谓行;「札尼达那」,谓愿;「喇杂」,谓王。是故译为圣者贤行愿王。〔原本是说转为藏言,今省重译,直名华言。〕
谓普贤菩萨以彼一切佛子(2)广大之行,圆满会集摄为一品而立为愿,所诠洪广,望所余愿最极殊胜,故名为王。
甲二、释译师敬礼
译师为求得加被故,护中断故,礼曼殊室利。是故说云:「敬礼圣者曼殊室利童子菩萨」(3)。依文易解,不须别释。
甲三、释所为相属
谓胜解行菩萨、住大地菩萨(4),一切菩萨功德及行有如大海,是此所诠。于彼一切作意其境而发愿已,增长大乘种性(5)气力,现前安处深厚熏习一切菩萨道之次第,后文所说愿中所有现时胜利,亦得现前,是名所为(6)。既发愿已,究竟胜利现大菩提,是名正为〔即华严五为中之第一为〕。又此正为依于所为,而其所为依于所诠,是名相属。此中所为相属之义,虽诸梵疏皆未有说,一类藏疏别有说法,然亦上说至为妙善。
甲四、释经义有三:
(乙一、经中所明缘起理趣。乙二、梵土诸疏所释理趣。乙三、正释经义。)
乙一、经中所明缘起理趣
此为大方广佛经部中,华严经所说。善财童子依次亲近五十三尊善知识已,最后参觐普贤菩萨,由是因缘而说此愿。今为略述华严经义,于中事品有五十三。〔已下名辞,多分沿用般若所译,为易对照其经文故〕
第一事品:序说文殊师利菩萨渐次南行,至福生城,有长者子名曰:善财,于文殊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第二事品:序说善财童子依所教示,亲诣南方胜乐国境,登妙峰山,谒吉祥云比丘。顶礼双足,右绕多匝,合掌曲躬,住其面前,启请开示诸菩萨行。为得随念如来法门,即由总持诸佛法云陀罗尼力,普见诸门,入无碍智,如实正闻开演法要。
第三事品:序说善财童子依所教示,渐次南行,诣海门国,谒海云比丘,礼请如前。为得普眼法门,听闻开演陀罗尼光普照明等。
第四事品:序说善财童子诣棱伽道海岸聚落,谒妙住比丘。见彼比丘住虚空界,无数眷属俱作供养。礼请如前。为得菩萨无碍解脱一切功德,如实正闻最堪称赞神通变化广大不可思议法门。
第五事品:序说善财童子诣南方达罗咤国金刚层城,谒弥伽大士,礼请如前。为从广说字轮相续庄严法门,获得妙音大陀罗尼,如实正闻最堪赞美一切言音及诸字轮究竟解脱。
第六事品:序说善财童子诣南住林,谒解脱长者。经十二年,至长者处,礼请如前。为入成就明智摄诸佛土三摩地力,加持如来甚深无碍解脱庄严,依所说法如实现前,观前听闻。
第七事品:序说善财童子诣阎浮提畔遍无垢处,谒海幢比丘,礼请如前。适此比丘,入于清净普庄严门三摩地中,不思议力光明普照,乃至六月,复经六日,无不明见。为依般若波罗密多,得普见舍所生光明三摩地门,依所说法如实现前,观见听闻。
第八事品:序说善财童子渐次南行,至海潮处普庄严园。中有摩尼妙宝所成无量宫殿,旁有大海以为庄严,见伊舍那优婆夷安住其中,众多眷属周围环绕。礼请如前。为得菩萨离忧安乐宝幢解脱,如实见闻,开示法数。
第九事品:序说善财童子往海潮处那罗素国,见彼仙人大威猛声,十千仙众,前后围绕。礼请如前。为令获得一切菩萨他无能胜解脱幢力,时彼大仙伸其右手摩善财顶,由难思议三摩地光,令其现前悉得观见,而得听闻广大开示。
第十事品:序说善财童子至伊沙那聚落,见胜热婆罗门,示修苦行,五热炙身,住金刚焰胜三摩地,放大光明。所住处所四面火聚,有险峻山罗列锋刀,于所示现心生疑惑。时有十千大梵天等无数大众,以神变力住虚空中,供养圣者,赞叹圣者真实功德,乃即止息所怀疑惑而悔过失,礼请如前。依于圣者所指示处,往登刀山,自投火聚,未至中间,即得菩萨善住坚牢净三摩地;纔触火焰,复得寂静安乐神通三摩地。闻得菩萨赞美无尽中围解脱。
第十一事品:序说善财童子往南方狮子颦伸城,见无畏星宿幢王女,慈行童女住于毗卢遮那摩尼藏殿,五百童女以为侍从,礼请如前。为得般若波罗蜜多普庄严门,现前见闻开演正法。
第十二事品:序说善财童子诣三目国密林薮中,见妙见比丘相好庄严,无数天等前后围绕。献希有供,礼请如前。为得菩萨永无息灭明灯解脱,如实正闻所说法数。
第十三事品:序说善财童子诣圆满多闻国,入妙门城,于河渚上见根自在主童子,十千童子前后围绕,计沙为戏。见已亲近,礼请如前。为得菩萨应知诸法工巧差别神通相应明智三摩地,如实正闻开示法要。
第十四事品:序说善财童子诣海住城摩尼精舍,谒辩具足优婆夷,十千童女眷属围绕,面前安置无尽宝瓶,出生种种如意受用,一切妙宝庄饰其身,暂一睹见,便能获得无烦恼乐。礼请如前。为得菩萨无尽福藏庄严解脱,如实现前见闻说法。
第十五事品:序说善财童子诣大有城,见具足智长者在其城内市四衢道七宝台上,坐于众宝庄严法座,天庄严具以为严饰,十千眷属前后围绕。礼请如前。为得随意出生福藏解脱,如实现前见闻说法。
第十六事品:序说善财童子诣师子宫城,于市巷中,见尊法宝髻长者,礼请如前。尔时长者执善财手,示其所居庄严舍宅,为得菩萨无碍愿轮庄严解脱,如实现前见闻说法。
第十七事品:序说善财童子诣藤根国普遍门城,见普眼长者住市肆中鬻香药处。礼请如前。为得了知一切有情种种病缘悉能救疗,普见诸佛承事供养和香法门,如实正闻开示法要。
第十八事品:序说善财童子诣多罗幢城,见甘露火王众宝庄严,十千大臣前后围绕,十万猛卒形貌可畏,于行恶行一切人众,施以种种难忍刑罚。示现如是凶猛事业,即便生起不恭敬心。时虚空中有天相劝,闻天语已,前诣王所,礼请如前。王执其手将入宫内,示以宫殿及诸资具,为得菩萨如幻解脱如实现前,观见听闻宣说法要。
第十九事品:序说善财童子诣妙光城,其城普饰无数摩尼妙宝间杂庄严,见大光王住于光明照耀众生乐见宝宫殿中,无量资具,无数千亿端正好友,随众生心而为给施。礼请如前。为得菩萨大慈幢行,顺世三摩地解脱如实现前,观见听闻宣说法要。
第二十事品:序说善财童子诣安住城,谒不动优婆夷。此优婆夷住自宅中,其金色光由宅门出,如是光明触善财身,实时获得安乐自在三摩地等五百三摩地,身心柔软。尔时观见彼圣母身圆满,具足不可思议色相、容颜、一…
《圣者贤行愿王释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