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者贤行愿王释义
章嘉游戏金刚造
藏文汉译汤芗铭译
贤行愿王(藏文汉译)
凡例
译序
甲一、释经题
甲二、释译师敬礼
甲三、释所为相属
甲四、释经义—经中所明缘起理趣
甲四、释经义—梵土诸疏所释理趣
甲四、释经义—正释经义—成就愿因,积集净治修学次第
甲四、释经义—正释经义—正修菩萨愿之次第
甲四、释经义—正释经义—作意思惟此愿胜利
甲四、释经义—正释经义—诵持文等一切胜利
自序注释
释论注释
贤行愿王
所有十方世界中 游于三世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 遍礼一切悉无余
以彼贤行为愿力 一切如来意现前
一身复现剎尘身 一一遍礼剎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 各住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亦复然 我信诸佛皆充满
诸功德海赞无尽 普以音支大海声
称扬一切佛功德 我今赞叹诸善逝
以诸妙华妙华鬘 伎乐涂香胜伞盖
最胜灯明妙烧香 我悉供养诸如来
诸妙衣服最胜香 末香积等妙高峰
一切最胜庄严具 我悉供养诸如来
所有无上广大供 我悉胜解诸如来
深心信受贤行力 顶礼供养诸如来
我由贪瞋痴增上 从身语意之所起
诸所造作恶不善 一切我今别别悔
十方一切佛菩萨 独觉有学及无学
一切趣中诸有情 所有福善我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 现证菩提得无滞
我今劝请诸世尊 转于无上妙*轮
诸佛若欲示涅槃 我悉合掌而劝请
利乐一切有情故 唯愿久住剎尘劫
敬礼供养悔露罪 随喜劝转请常住
尽我所积少善根 一切回向大菩提
供养过去一切佛 现住十方世界佛
未来意乐速圆满 依次现证佛菩提
所有十分诸剎土 愿皆广大极清净
于中菩提树王下 诸佛佛子咸充满
十方所有诸有情 愿无疾病常安乐
众生法利悉顺成 所有意望亦成满
我为修行菩提行 一切趣中念本生
诸余生中受生死 愿我常得趣出家
我随一切如来学 毕竟圆满其贤行
戒行清净无污垢 恒不毁犯无过行
天语龙语药叉语 鸠盘荼语及人语
所有诸趣一切语 我以诸音为说法
淳善精勤修诸度 恒不忘失菩提心
所有诸罪能为障 愿皆清净悉无余
业与烦恼诸魔事 世间趣中得解脱
犹如莲华不着水 日月经行不滞空
尽剎土量诸方所 息灭恶趣一切苦
善能安处有情乐 一切趣中行利益
毕竟圆满菩提行 趣入随顺有情行
极善开演其贤行 尽未来劫普修行
所有与我等行行 愿得常与彼共住
身业口业及意业 同行同愿而修行
所有益我善知识 为我显示其贤行
我愿常与彼会遇 于彼从不拂其心
佛子所绕诸世尊 我常现前亲面对
尽未来劫无厌倦 皆为兴起广大供
摄持一切佛正法 普能光显菩提行
极善净治其贤行 尽未来劫常修行
亦能流转诸有中 所获福智皆无尽
方便胜慧定解脱 成诸功德无尽藏
一微尘中尘数剎 一一剎有难思佛
安住菩萨众会中 行菩提行当观见
如是无余一切方 一毛端许三世量
佛海及诸剎土海 劫海修行善趣入
一语音支大海声 一切如来净音支
普随诸趣如意音 常得趣入于佛语
游于三世一切佛 *轮理趣恒常转
于诸所转无尽音 以觉慧力我趣入
趣入未来一切劫 一剎那顷我趣入
所有三世诸劫量 依剎那分而趣入
一剎那顷我观见 游于三世人师子
恒于彼等所行境 幻解脱力能趣入
一板尘中能引发 所有三世庄严土
如是无余一切方 趣入庄严诸佛土
所有未来世间灯 次等成佛转*轮
示现涅槃究竟寂 诸世尊前我往诣
普遍速疾神境力 普门趣入法乘力
普遍修行功德力 普能遍满大慈力
普遍贤善福德力 无有滞碍大智力
般若方便静虑力 大菩提力皆引发
善能清净诸业力 普能损伏烦恼力
一切魔力令无力 善能圆满贤行力
善能净治剎土海 善能解脱有情海
善能观察诸法海 善能通达于智海
善能清净诸行海 善能圆满诸愿海
善能供养诸佛海 修行无倦经劫海
所有游于三世佛 菩提行愿广差别
为依贤行现菩提 一切无余我圆满
一切如来有长子 彼名号曰普贤尊
为与善巧同等行 回向今此一切善
身语意业皆清净 诸行清净剎清净
贤巧云何善回向 愿我与彼皆同等
为行普善贤行故 修行文殊师利愿
尽未来劫无厌倦 满彼事业尽无余
所应修行无有量 一切功德亦无量
安住无量诸行已 晓了彼等诸神变
虚空岂是尔许边 无余有情边亦然
岂业烦恼边尔许 我愿亦岂尔许边
若以十方无边剎 众宝庄严供如来
复以人天最胜乐 剎尘数劫常奉献
若有闻此回向王 随顺胜解大菩提
暂一于此能生信 获胜福德过于彼
诸有发此贤行愿 彼能远离诸恶趣
彼亦远离诸恶友 彼速亲亲无量光
善得应得乐安养 今此人寿亦善来
经时不久彼当得 有如普贤所成就
诸造极恶五无间 皆由无知增上力
愿彼称诵此贤行 速疾无余悉清净
智与形色诸相好 种姓容颜悉具有
诸魔外道无力能 普为三界所应供
速诣菩提树王下 到已安住为利生
降伏一切魔部众 成等正觉转*轮
诸有于此贤行愿 受持开演读诵者
异熟唯佛能证知 得胜菩提勿疑惑
文殊勇猛如实知 普贤菩萨亦如是
我普于彼随学故 回向今此一切善
三世诸佛咸称赞 如是回向最殊胜
我亦普以此善根 回向为令依贤行
愿我临欲命终时 普能扫除一切障
亲睹如来无量光 即得往生极乐土
到彼土已令此愿 一切无余悉现前
无余彼愿我圆满 利益世间诸有情
彼佛中围贤调悦 我从端严妙莲生
亲睹如来无量光 我于其中得记别
既得如来记别已 化众多身百俱胝
依觉慧力遍十方 广作利益诸有情
我今发此贤行愿 随有所积少分善
愿彼有情诸善愿 剎那一切悉相应
以此贤行愿回向 所获福德胜无边
沉溺苦海诸有情 往生无量光佛土
〔凡例〕
一、本经圆摄一切佛子广大之行,及其熏习一切菩萨道次第之因果。如释义释经云:所诠洪广,望所余愿最极殊胜,故名为王。又如经云:
「诸有于此贤行愿,受持开演读诵者,异熟唯佛能证知,得胜菩提勿疑惑。」
二、为方便学者读诵受持,普沾法益,谨将经文恭印于释论之前;经句下的正楷数字,则供易于查对文中释义之用。
三、本经于坊间,能教证合一的解释尤为稀有难得。此释论作者至尊章嘉游戏金刚,为清代国师,实证实修,学行具足。今特恭印,以供各方参学。
四、本论属释经义之论,故名释义。内容概分:「经文」、「释义」二部分。为使眉目分明,经文部分全用正楷字体;释义本文则用明体字,科判另拣黑字标出,以开显纲目。
五、有几处译文,以()号括出,酌加用字,为顺文气,并示有别。但惟恐有误,尚祈十方大德不吝赐正,是所至祷。
圣者贤行愿王释义译序
汤芗铭
此愿,梵名「贤行愿王」(1),其义详于释经题科。梵疏(2)所释,亦各不同,略举二说:
一、陈那菩萨释云:「贤,即是善。于善能行,是名贤行,即菩萨行。希愿贤行之愿,是名为愿。」义谓此愿,即行善之愿,亦即行菩萨行之愿也。
二、释迦知识释云:「所言贤者,谓普贤菩萨。以此菩萨虽一烦恼所作,亦不可得,普于一切加行、正行,一切种中,至极妙善,故名普贤(3)。贤行愿者,即此菩萨修行相中所有正愿。」
以要言之,普贤菩萨综合一切菩萨修菩萨行所有诸相,制立为愿,名贤行愿;胜过所余一切正愿,故名为王。中土古德皆译之为普贤行愿,名虽不符,义则未失。何以故?以彼一切菩萨之行,即是普遍皆贤之行,亦即普贤菩萨之行。是以陈那所造释论,名为普贤行愿摄义。章嘉所造弁颂跋颂中,曰:「普贤行愿广大海」,又曰:「俱到普贤行海边」,仍皆称为普贤行也。惟此愿义,是愿修习普贤行之愿,不应读为「普贤菩萨行其愿耳!」夫经名者,总摄经义;经名不正,经义难明。今为正名,故略征引而辨证之。除经名外,拙译颂文尚有多处异古译者,但参释义,其理自明,今不具述焉。读者幸勿于其异乎古译之处,误谓专依藏本所传,须知梵本今犹存在,可对证也。
昔清凉国师云:「西域相传:普贤行愿赞为略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为广普贤行愿赞」。故知此愿胜利极大,广如经文释文所明。梵土(4)、西藏两地行人,或自课诵,或为他人起修福事,或大众中会修福事,无不诵之,发愿回向。唐代不空三藏专译愿文,藏土亦以愿文单行流通,供众持诵。然持其文,不明其义,但依口诵,未获思惟,不名「圆满」。故今依据藏本章嘉游戏金刚所造释文,传为华言,使后学者得依其文而思其义也。
考此释文,广取梵土菩萨所造释论综辑成书,文义完美。梵土释论原有六种:
一、圣者贤行愿王疏……………龙猛造
二、普贤行愿摄义………………陈那造
三、圣者贤行愿王广疏…………释迦知识造
四、圣者贤行愿王大疏…………庄严贤造
五、圣者贤行愿王注……………世亲造
六、贤行四疏释义备忘录………智军造
往昔清凉大师科释此愿,依据般若三藏译文。然此译文,与不空译、炖煌二译及藏译本,文句次第极为殊异。欲依其文科判愿义,是为甚难!此义别于五译合行绪中明之。为求翻译章嘉译文,不得不依藏本经文译其句颂,庶几读者依颂寻释,即能明了诸地菩萨愿之次第也。岂敢以此启诸宏达?但欲利益僻壤穷乡诸初发心者耳!良以此类初修业者,既乏经论参究其义,复无辞典探考其名,故今译文特立四种殊胜方便焉。
一、翻译名辞:就中一分,沿用般若三藏所译,为顺此土熟读旧译诸士夫故,一分改用奘师…
《圣者贤行愿王释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