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圣者贤行愿王释义▪P5

  ..续本文上一页。丁三、增上意乐清净地愿。丁四、果。丁五、愿胜利。丁六、暂一诵持愿文善根,回向胜利。)

  丁一、愿前方便

  有十二颂:即第一句至第四十八句。

  释文谓于十二颂后,接诵「普随一切如来学,善能开演其贤行;善能清净其智行,毕竟圆满菩提行。」四句颂文,便能总摄一切愿义。

  丁二、胜解行地愿

  有十五颂:即第四十九句至第一百零八句。

  丁三、增上意乐清净地愿。丁四、果

  有十九颂:即第一百零九句至第一百八十四句。

  〔此合初地极喜地,至第十一地普光地而说。〕

  丁五、愿胜利

  有八颂:即第一百八十五句至第二百一十六句。

  丁六、暂一诵持愿文善根,回向胜利

  有六颂:即第二百一十七句至第二百四十句。

  所余二颂,彼疏释为亦名回向。又彼疏中,门类总义,与前二疏,多分相同。庄严贤师所疏总义,与前二疏亦同。

  上来俱是梵土诸疏所说理趣,藏土亦有数种疏释,唯从上引诸疏所说,删易字句,不现余文。至尊达喇那答及遍知力炽炎光二师所译,虽略广大,前者多专约上地说,有多释法,不合余论。后者多分沿袭释迦知识疏义,而以经文分诸章节,强与十地及十度合,亦与一切清净大论释法难通;尤以所说和合十地一切道次,当知唯能略等其相,难如实合。今于彼等,亦不意乐广破广立,唯由显说自内宗法,而令了知诸余建立。

  乙三、正释经义,有四:(丙一、成就愿因,积集净治修学次第(7)。

  丙二、正修菩萨愿之次第。丙三、作意思惟此愿胜利。丙四、诵持文等一切胜利。)

  丙一、成就愿因,积集净治修习次第,有七:

  修此愿者,应依金洲大师、阿底峡尊者所订仪轨,谓当净除所住宅舍,设身、语、意三种所依(8)。端严陈设,以无谄曲随力所备诸种供物,如理威仪,住安稳座。先当起修观缘无常、诸恶趣苦、生死过等,及缘有情观修慈、悲、喜、舍四种无量,调练心已。次修归依及发心等,决定令与相续和合。若瑜伽人其根慧利,即于此时,应以十方无边剎中现住诸佛、诸菩萨众,于其净土庄严之中,各自安住所住本处为所缘境。诸初业者无此力能,为于所缘易显现故,依止菩提道次第所说教授,令其观想资粮田等,起猛信乐所归依处,于自周围所住有情,励力生起慈心、悲心,即由此中起修七支。此七支者,名为修习积集资粮、净治罪障。

  (丁一、敬礼支。丁二、供养支。丁三、悔罪支。丁四、随喜支。丁五、劝转*轮支。丁六、请不涅槃支。丁七、回向支。)

  丁一、敬礼支,有四:戊一、三门合礼。戊二、身礼。戊三、意礼。戊四、语礼。)

  戊一、三门合礼(第一至第四句)

  所有十方世界中, 游于三世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 遍礼一切悉无余。

  此非唯以一方世界(9),或一时分佛为所缘(10)。谓于所有一切住于十方,过去世中已兴于世、未来世中当兴于世、现在世中出兴于世,人中师子(11)诸佛如来为所缘已。非是随逐世间而转,依于至诚,以「清净身语意」(12)三门恭敬作礼。又礼一佛,尚能获得无量福德!况复缘礼尔许诸佛。

  戊二、身礼(第五至第八句)

  以彼贤行为愿力, 一切如来意现前,

  一身复现剎尘身, 一一遍礼剎尘佛。

  「彼贤行」者,谓归依处一切贤行。言「贤行」者,谓其功德。于彼功德引起信力,所有「愿力」以为等起(13),普于一切方时(14)所摄诸佛如来,「意」缘其境如「现」在「前」(15),为作礼时,化现自身与诸剎土微尘数等,五轮据地(16),清净顶礼。又一身礼(17)尚能感得广大福德,况复能以尔许身礼,得福尤大。

  戊三、意礼(第九至第十二句)

  于一尘中尘数佛, 各住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亦复然, 我信诸佛皆充满。

  谓于一一极微尘中,有与一切尘数同等诸佛,各自安住菩萨眷属围绕中间。如是相状,为从与彼法界真性(18)平等安住如来心中,无二智所游戏示现,尽虚空界无不周遍。故我深信,一切法界亦皆充满如是之身及庄严剎,由是因缘,信受不可思议功德(19)。

  戊四、语礼(第十三至第十六句)

  诸功德海赞无尽, 普以音支大海声,

  称扬一切佛功德, 我今赞叹诸善逝。

  诸归依处一切功德,有如大海。赞美无尽音「支」,谓因;能造音者(20),即舌颚等。化出众多舌颚等已,出和顺声,普于诸佛称扬一切无边功德。「我今赞叹一切善逝」(21):此于音支,释舌颚等,是依至尊大自性说;释迦知识疏中亦如是说。余疏有谓是音功德(22)。

  丁二、供养支,有二:(戊一、有上供、戊二、无上供。)

  戊一、有上供(23)(第十七至第二十四句)

  以诸妙华妙华鬘, 伎乐涂香胜伞盖,

  最胜灯明妙烧香, 我悉供养诸如来。

  诸妙衣服最胜香, 末香积等妙高峰,

  一切最胜庄严具, 我悉供养诸如来。

  「华、华鬘、伎乐、涂香、伞盖、灯明、烧香、衣服、胜香」,如是诸名易解不释。言「妙」、言「胜」者:谓花为首,一一皆是人天处中,所有颜色、形相、香味、庄严、无边丰足,众多种类不可思议,如是妙胜,供献如来。言「末香积等妙高峰」者:谓以妙香为末,可散可烧,即以此末积为包等,或与绘造中围(24),粉色和合,次第高广,有如妙高峰状(25)。言「一切最胜庄严具」者:谓花为例,一一皆是种种庄严,如以纯一花质所编。若伞盖、若幢幡、若幰帐、若无量宫、若宝座、若彩繸等种种形状及放光等,化为众多,即以如是一切最胜庄严具而作供养。如是于花,所余鬘等如应而合(26)。

  戊二、无上供(27)(第二十五至第二十八句)

  所有无上广大供, 我悉胜解诸如来,

  深心信受贤行力, 顶礼供养诸如来。

  若诸菩萨具足神境(28)及三摩地(29)广大威力,随有所供,皆成「无上」。谓能化现(30)众多胜妙,世间所无一切什物故。有如贤瓶、随欲妙树、如意摩尼等,暂一思惟,便有无边承事什物,又兴无边正法音声、赞叹音声,普遍充满一切佛剎,故名「广大」。如是,自亦化尔许身而作供养。言「深心信受贤行力」者,谓等起殊胜,于彼一切应供养境,励力生起深恭敬心,发清净信,复求现证彼等上位,发深欲信(31)以为等起,然后为作顶礼、供养(32)(33)。

  丁三、悔罪支(第二十九至第三十二句)

  我由贪瞋痴增上, 从身语意之所起,

  诸所造作恶不善, 一切我今别别悔。

  贪瞋痴三增上力故,以为其因,身语意三为其所依,诸恶不善为其自性,所作制罪、性罪之相,〔参看戒品纂释〕或由自作,或教他作,见作随喜,所有一切应悔除法。谓怖异熟(34),起悔愧心(第一力),护当来心(第二力),信归依境有从恶果济拔力能(第三力),通达罪恶三轮(35)无性(第四力),由彼四力圆满无阙,别别悔除(36)(37)。

  丁四、随喜支(第三十三至第三十六句)

  十方一切佛菩萨, 独觉有学及无学,

  一切趣中诸有情, 所有福善我随喜。

  十方所住诸佛如来、诸菩萨众,一切独觉(38),有学、无学诸声闻众,及诸异生(39)。如是五者,于其一切福善聚积,(我)有如贫儿获得宝藏,以至诚心,熏修随顺,欢喜忻乐(40)。

  丁五、劝转*轮支(第三十七至第四十句)

  十方所有世间灯, 现证菩提得无滞,

  我今劝请诸世尊, 转于无上妙*轮。

  

  十方剎中诸佛世尊,照灭世间一切衰败,故号为「灯」。彼诸世尊现等正觉(41),获得无滞无碍智已(42),经时不久,于彼一切化尔许身,劝转深广无上*轮(43)。

  丁六、请不涅槃支(第四十一至第四十四句)

  诸佛若欲示涅槃, 我悉合掌而劝请,

  利乐一切有情故, 唯愿久住剎尘劫。

  十方剎中(诸佛)若有欲示涅槃相者,(我悉)化无量身合掌劝请。普为生起一切有情未来利益、现前安乐故(44),唯愿安住等诸剎土微尘数劫,(请)不般涅槃(45)。

  丁七、回向支(第四十五至第四十八句)

  

  敬礼供养悔露罪, 随喜劝转请常住,

  尽我所积少善根, 一切回向大菩提。

  上来所说「敬礼」六支,诸善为首一切善根(46),共诸有情,以猛乐欲,回向圆满大菩提因(47)。

  又诸罪障,为能障碍如实成就;后说诸愿,此能净治。一切福善,为能如实成就诸愿顺缘,此展转增,永无穷尽,定应此为成就愿因。如是七支能成三事:谓净罪障、积福资粮、增长善根令无穷尽。若能以此为前行事,便能成就后说诸愿,故极切要(48)。

  丙二、正修菩萨愿之次第,有三:(丁一、修习胜解行地愿之次第。丁二、修习圣者菩萨地愿之次第。丁三、感得愿果之量。)

  初复有十:(戊一、修治意乐清净。戊二、不忘菩提心之道。戊三、不染加行。戊四、利益有情。戊五、被服铠甲。戊六、会遇同分菩萨。戊七、令善知识欢悦。戊八、一切如来,皆现在前。戊九、摄持正法。戊十、得无尽藏。)

  戊一、修治意乐清净,有三:(己一、修治供养如来,及令如来意趣圆满意乐。己二、修治佛土意乐。己三、修治一切有情安乐增上意乐。)

  己一、修治供养如来,及令如来意趣圆满意乐(49)

  (第四十九至第五十二句)

  供养过去一切佛, 现住十方世界佛,

  未来意乐速圆满, 依次现证佛菩提。

  谓以敬礼等善根为首,乃至自身、资财、三世善根,供献往昔过去已兴世佛、现住十方世界诸佛。于诸佛前,思惟兴起普贤供云令其欢悦,恒时供养,如是发愿。言「未来」者,谓诸趣入三乘道中,于未来世,当得成佛。

  (如后文十地经论第二…

《圣者贤行愿王释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