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圣者贤行愿王释义▪P8

  ..续本文上一页

  普遍修行功德力, 普能遍满大慈力。

  普遍贤善福德力, 无有滞碍大智力,

  般若方便静虑力, 大菩提力皆引发。

  第一力者:道中趣进,七地已后,至极速疾,剎那剎那依于神境,于诸佛土作供养等速疾能达,安立有情成熟解脱力至速疾,是名「普遍速疾神境力」。

  第二力者:非唯三乘为所共许,于其所有无量世界无边有情,随种种界,随种种根,种种意乐,以其所有如海种种诸乘,从一切门令诸有情安处大乘,是名「乘力」。

  第三力者:如菩萨行境清净经云:「若诸菩萨居舍宅时,发如是心:我当不为舍宅暗蔽之所障蔽。」是谓三门一切所作,一切动转,皆为利益一切有情。又复能以神境威力、三摩地力,真实如是成就利益,是名「普遍修行功德力」。

  第四力者:如于热那落迦〔即热地狱〕,化现慈三摩地云,降澍雨流,安处于乐,如是能于十方世界普遍发放慈三摩地,是名「普能遍满大慈力」。

  第五力者:梵天、自在天等一切福德,不能敌其一毛孔许所有福德,故其福德抑蔽一切,剎那剎那摄受无量福德聚积,是名「普遍贤善福德力」。

  第六力者:于诸工处、巧处、业处、世间诸论、菩萨学处,一一剎那无滞无碍而能趣入,是名「无有滞碍大智力」。

  第七力者:诸法本际真实性中,遮止灭除所余粗识游行,于真实际,一剎那间能平等入,能平等出,是名「般若力」〔即胜慧力〕。

  第八力者:此中有如极粗欲心,亦能长养无漏道体;其身语中最极不善(107),亦能转变为最胜道。于不思议成熟有情方便异门,皆能善巧,是名「方便力」。

  第九力者:谓能获得若于一一剎那,更相间杂最极寂静及未寂静之边际心,若于一一剎那,更相间杂诸有漏心及无漏心(108),若首楞严(109)、若虚空藏、若无垢等(110)诸三摩地,是名「静虑力」。言静虑者,谓三摩地。

  第十力者:依止如前所说诸事,便有无上菩提之力,谓自相续能速成就诸佛难思功德之力,是名「大菩提力」。

  如是十力,于自相续,一切皆能真实引发,是故说云:「皆引发」。其神境等十种功德,即此中力。得上地时,渐有威力,诸违逆品不能为害,故名为力(111)。

  戊三、修习对治(第一四九至第一五二句)

  善能清净诸业力, 普能损伏烦恼力,

  一切魔力令无力, 善能圆满贤行力。

  谓能净治生死所摄有漏业力,普从根本而能损伏根本烦恼、随烦恼等诸烦恼障。若蕴魔等四魔(112)魔力,令其无力,谓能灭绝彼等力能,由修对治诸违逆品殊胜力故,有善(能)圆满普贤行力。佛护、吉祥月二师,谓得八地时,便能断除烦恼障根。是故断除业与烦恼二种过失,应是八地。四魔无余悉能断者,尔时即是佛薄伽梵(113)。然亦获得大乘不退转相者,已能远离诸天子魔;得八地时,于余三魔能断粗者。故此中义,应如是解(114)。

  戊四、菩萨作业(第一五三至第一六○句)

  善能净治剎土海, 善能解脱有情海,

  善能观察诸法海, 善能通达于智海,

  善能清净诸行海, 善能圆满诸愿海,

  善能供养诸佛海, 修行无倦经劫海。

  所言「海」者,谓是无边,无可推算之义。自于彼处当来成佛诸佛土海,善能修治其中器界、情界过失,令得清净,有如极乐佛净土等。由三神变(115),善能解脱诸「有情海」有寂怖畏(116)。善以慧眼,别别观察证悟教法、证法所摄诸法。善能通达,顿时趣入无量无边尽所有相广大智海。言「通达」者,谓能现证。善能清净若智资粮,即菩提行;若福资粮,即诸贤行;二中所摄菩萨「行海」。言「清净」者,谓能净治,不染垢秽。善能圆满十无数洛叉大愿等菩萨愿海,善能兴起普贤供云,恒时供养十方佛海。又复于上七种事业,乃至劫海中间无有厌倦,以精进波罗密多力而勤修行。如是八种如海事业,一一剎那修行无阙,此名「毕竟圆满」十地经中所说菩萨十自在(117)及十力等,为得十地法云地时主要事业。然其同分,十地以前亦有现者。

  上来所说圣者地愿,今于初业诵愿文时,令其作意圣者菩萨事业行相,起猛(利)胜解。从净治门而发愿已,名从今始于高地道,令其修习趣进熏习殊胜法门。所余多种甚深共许教授,亦不能及随一少分,故于此中当勤励力。

  戊五、随学有二:(己一、随学如来。己二、随学菩萨。)

  己一、随学如来(第一六一至第一六四句)

  所有游于三世佛, 菩提行愿广差别,

  为依贤行现菩提, 一切无余我圆满。

  所有游于三世诸佛,彼等为证无上菩提故,行菩提行。尔时所发有如大海广差别愿,于彼一切,我依普贤行愿之力,为现菩提而得佛位,即今为始一切无余毕竟圆满。此是纯一自内,毕竟圆满一切三世佛愿无余愿。

  己二、随学菩萨(第一六五至第一七六句)

  一切如来有长子, 彼名号曰普贤尊,

  为与善巧同等行, 回向今此一切善。

  身语意业皆清净, 诸行清净剎清净;

  贤巧云何善回向, 愿我与彼皆同等。

  为行普善贤行故, 修行文殊师利愿,

  尽未来劫无厌倦, 满彼事业尽无余。

  一切如来长子菩萨,彼何所名?谓彼十方诸佛菩萨异口同音,号曰「普贤」,名闻昭示一切剎土。为学与彼善巧方便摩诃菩萨同等广行,故今回向此一切善。以云何相而能同等?谓身清净,语清净,意清净,行清净,剎土清净。如是五种,其清净相皆能同等。释迦知识云:「身清净者:显示自身调伏色相,显示于彼一一微尘佛剎土中尔许数身,显示一身引满一切佛剎,显示亲近不动诸佛足下。语清净者:谓如一音中围,善能显示一切言音。意清净者:剎那剎那菩萨行海皆现在前。行清净者:谓波罗密多行、静虑行、三摩地行,一一剎那无余清净。剎土清净者:依止如前四清净已,其佛土中器界、情界广大丰盛,一一剎那亦令清净。」即依如是等相,云何贤妙善巧普贤菩萨行回向法,我亦于是五种皆能同等。又为正行普极微妙初、中、后善(118)深广(119)贤行故,修行圣者文殊师利之愿。此圣文殊,名虚空王,谓彼菩萨起如是誓,发如是愿:于流转中,无始无终,最后乃至遍虚空界一切有情,普为成就无量利益。是名:愿与普贤、文殊二大菩萨同等行,同等回向,及同等愿。又令中间不退、不舍到究竟故,普于未来一切劫中,永无厌倦,励力精进于彼诸事业。「彼事业」者,谓彼诸行。于一切行皆能圆满,是名「满彼事业尽无余。」如是起誓,如是发愿。此中正明二大菩萨善巧方便波罗蜜多力、般若波罗蜜多力,望彼所余诸大菩萨(120),至极胜出(121)。

  戊六、总结事义(第一七七至第一八○句)

  所应修行无有量, 一切功德亦无量,

  安住无量诸行已, 晓了彼等诸神变。

  如上所说一切菩萨广大之行,无不圆满,所应担荷实「无有量」,谓非算数譬喻所能取量,广大无边。而其功德无量亦尔,谓能获得菩萨难思身语意密一切功德。安住如是无量行已,于彼十方诸佛菩萨无量神变皆能晓了。言「晓了」者,谓能现证。

  有一类疏说此颂文,合于广大补佛(122)〔亦名补处〕之地。谓前所说诸菩萨行及诸功德,于此地中毕竟能满边际之相,不久时中,获得十方一切如来放广大光为灌顶等,晓了彼等一切神变。如是说者似极善通。

  丁三、感得愿果之量(第一八一至第一八四句)

  虚空岂是尔许边, 无余有情边亦然,

  岂业烦恼边尔许, 我愿亦岂尔许边。

  谓如「虚空」无尔许方,或尔许时边际之相可能执取。「无余有情」其边亦然,无有边际可执取故。以是义故,一切有情业界、烦恼界,无有若数、若量可能执取,唯是无边。如是,有情及有情业、有情烦恼皆无有边。我若发起上说诸愿,此一切愿决定亦无一一唯有「尔许边」际。谓于虚空尽际一切有情,虽一有情不令遗余,普令彼等一切业尽、一切烦恼尽,安处无上菩提大乐,故应成就如是大愿。由此相故,名为感得彼愿之果。此如现证法王如来正觉位时,由彼往昔发心之力及与愿力,乃至安住虚空处中无功用行,亦复无有少分分别,尽虚空际一切有情,如其所应,悉令安处无上菩提。如是事业恒常无间,任运成就(123)。

  上来广说愿正行竟。寂天菩萨云:「此贤行愿,与菩萨十无数洛叉大愿经(124)中所说相合。」彼经所说十大愿者:一、以一切种上妙供具,供养无边一切如来愿。二、摄受防护一切正法愿。三、十方诸佛一切有作十二种难思事业者,以无碍身我诣其前,作胜事业愿〔谓顶礼、敬事、供养、劝转*轮等〕。四、恒行一切菩萨行愿。五、我能成熟一切有情愿。六、引发无边世界,令作当来成佛剎土愿。七、诸所引发一切土中,亦有无边不可思议所行境界诸大菩萨所充满等,净治纯一清净无边愿。八、一切菩萨与己同一意乐加行愿。九、修一切行唯为成就无边上义愿。十、普于一切虚空边际,示现无边如来事业之相,现证圆满菩提愿。十地经(125)云:「菩萨如是安住菩萨欢喜地,发诸大愿,起如是大方便、如是大行成就。所谓无余一切诸佛,一切供养一切恭敬故,一切种具足,上深信清净。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尽一切劫数、一切佛成道数,大供养恭敬无有休息(126)。」

  又发大愿:所谓一切诸佛所说*轮皆悉受持故,摄受一切佛菩提故,一切诸佛所教化法皆悉守护故。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尽一切劫数,一切佛成道数,摄护正法无有休息(127)。

  又发大愿:所谓一切成佛无余一切世界住处,从兜率天来下,入胎,及在胎中,初生时,出家时,成佛道时,请转*轮时,示入大涅槃。我于尔时,尽往供养摄法为首,一切处一时成一时转故。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尽一切劫数…

《圣者贤行愿王释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