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摩地(87),不可思议神境之门所有功能。
于此经文,从第四十九句「供养过去一切佛」起,至此颂止,释迦知识释为与胜解行地修行六种波罗蜜多相合。现观庄严论中所说缘佛等净信诸句,摄集大乘胜资粮道,合为五法,与此亦合(88)。
圣者龙猛父子(89)亦云:「大悲、菩提心、通达真实性智,是胜解行地所修三种。」圣者无着于菩萨地中云:『一者、于诸佛法深生净信。二者、观诸有情缘起道理,证得唯有纯大苦蕴,发起大悲。三者、观见彼已,自誓愿言:「我当令彼诸有情类,解脱如是纯大苦蕴,得第一乐,发起大慈。」四者、为欲救拔一切忧苦,自无顾恋。无顾恋故,能舍内外一切身财,于诸有情而行惠施。五者、为欲利益诸有情故,从他勤求世出世法,曾无厌倦。六者、无厌倦故,证得一切论智清净,善知诸论。七者、善知论故,于劣、中、胜诸有情所,如应如宜而修正行,善解世间。八者、即于如是正加行中,依应时分量等正行而修惭愧。九者、即于如是正加行中,得无退转坚力持性。十者、以诸上妙利养恭敬及与正行,供养如来。是名:十种净修住法。由此能令极欢喜住,速得清净。所谓净信,慈,悲,惠舍,无有厌倦,善知诸论,善解世间,修习惭愧,坚力持性,供养如来。』
此胜解行地十种净修住法,与此亦合。至尊慈氏云:「资粮、加行二种位中,亦应令其数数串习与下、中士所共道次。」
又从上说诸正论中,于其显示修大悲相,显示广释不染生死三过患等一切分法〔业、烦恼、魔事三者,名三过患〕。诸有智者当善观察,正了知已,便于经义授大决定。
丁二、修习圣者菩萨地愿之次第,有六:(戊一、趣入菩萨解脱。戊二、引发菩萨十力。戊三、修习对治。戊四、菩萨作业。戊五、随学。戊六、总结事。)
戊一、趣入菩萨解脱,有八:(己一、趣入观见一微尘中,即是十方尘数清净器情所住剎界。己二、趣入一切十方剎中,亦如是见。己三、趣入佛语。己四、趣入如来转正*轮。己五、趣入诸劫趣入。己六、趣入观见如来。己七、趣入引发佛土。己八、趣入亲诣如来面前。)
己一、趣入观见一微尘中,即是十方尘数清净器情所住剎界(90)。
一微尘中尘数剎, 一一剎有难思佛,
安住菩隆众会中, 行菩提行当观见。
谓于一微尘土(中),有与十方所有剎中微尘数等诸佛剎土;诸剎土中,复有不可思议诸佛安住菩萨众会围绕中间。我为证得无上菩提故,行菩提行皆当观见。
陈那云:「难者或曰:佛剎一分尚不能显入于一尘。况复所有游于三世佛剎尘数一切佛剎,一一佛剎充满诸佛如来,一一如来住于菩萨大众中间,云何令于一微尘中,各别观见?答曰:『不也。』此如不可思议之业,尚能化出若上、若下种种物等,如是,由于不可思议智所化现,一微尘中何故不有?」圣言量中,亦说此是不可思议。智者于此无少惊异,如幻所变,何当执为极希奇事?如契经云:「有四种不可思议事:一者静虑所起,二者龙,三者诸佛感力,四者世间导怙。」以是义故,于佛善说不应妄执,应当信受。譬如世间极褊小器,满盛清水,于中能现天空庄严、一切星等。
又如佛说:「诸法如影像,如翳如梦相,如幻如阳焰,一切皆如是。」释迦知识云:「何等时中许如是见?谓即所言:行菩提行。言行菩提行者,谓是修行菩萨之行。意谓令我圆满诸地,及与诸种波罗蜜多,故我为行菩提之行,当如是见。」问:于极微尘一尘之中,佛剎土数、佛及菩萨眷属众数,云何得有?谓诸世俗所依觉慧,于其微细极微尘中,而令观见无量无数诸佛剎土、诸佛如来、诸菩萨众,云何信受?答:此是一切僻执外义(91),未能通达大乘义中真实之义,不作串习熏修力故,当不信受。有暂了别,便能胜解,而勤熏修大乘义者,要以信受为其因力。此如梦中,见微褊舍住大象群,大众集会,广大稠林、龙及湖沼,种种罗列。如是众多无可算数,不应于中皆能同住。然亦尔时有彼可得,寝觉时中,复能明记。由此道理,诸静虑者,瑜伽自在,纯清净心所有境界,不可思议(92)。云何当有不信受事,经论于此已广抉择。又此亦是世间所能睹者,譬如幻师,从击鼓中,起一切物,现大种等。设有问言:是则此中唯述幻耶?答:「此如颂云:诸和合所为,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此奘译文;罗什则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是故,此为一切智者依于道理,依于圣教所应修习,于此不应生起疑惑。
己二、趣入一切十方剎中,亦如是见(第一一三至第一一六句)
如是无余一切方, 一毛端许三世量,
佛海及诸剎土海, 劫海修行善趣入。
谓如顷间所说之相,无余一切世界、一切方中,(一)毛发端许极微土量(中),尽其所有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之量,所有诸佛庄严身海、庄严剎海,亦复如是皆能观见。乃至经历劫海中间,我为修行菩提之行,心无厌倦,趣入观见。
〔此颂第四句,末后三字,正译应云:善趣入〕
此二颂文所示净土及观见相,与前所说佛子所绕诸世尊等文,所明不同。彼处专说异生菩萨观见胜化身土及庄严身相,此则专说圣者菩萨观见受用圆满身(93)及庄严土相,有大差别。藏土一类疏中有谓,此中专说加行净土建立。然十地经密意说:言初地能见众多受用身土,又复一一剎那,频频观见广大土等。龙猛父子亦如是说,故应释为与初地合。然所见境,虽是同一受用身土,而由多种能观见者圣者菩萨,其观见时,所证高下有殊异故,所观见相种种不同,当知此中非似度量能明境界(94)。
己三、入佛语(第一一七至第一二○句)
一语音支大海声, 一切如来净音支,
普随诸趣如意音, 常得趣入于佛语。
佛受用身,虽一语言,亦能具足六十支等(95)如海音声;眷属中围所有有情,各自种类,各自意乐(96),及各自界(97),于彼一切以其各自言音相状而令趣入。谓诸佛语清「净音支」,成就各自了解言音,决除疑惑,一切功德「普随诸趣」,如其意乐所希求果而令趣入。即于如是如来语言,我以净信趣入听闻。
此受用身语密之相,谓受用身言音一分,能(成)为无边有情各自了解音声,如其语密,如实听闻。此有二种:一、由圣者菩萨自力能闻。二、由如来加持能闻。不应专合九地而说(98)。
己四、趣入如来转正*轮、(第一二一至第一二四句)
游于三世一切佛, *轮理趣恒常转,
于诸所转无尽音, 以觉慧力我趣入。
「游于三世一切」大觉世尊,恒常无间转于深广「*轮理趣」。于其所转无边无尽言音义理,「以觉慧力」,谓以广大智(99)力,善通达义,而正「趣人」。前一颂文,唯是听闻不可思议言说音声;此谓应于所转*轮诸殊胜义,以纯净智而能通达,有大差别。又于何境何趣,为其开演何等言音,何等义理,如其所应令断疑惑。以纯净心,剎那剎那皆能通达。是即上地分位功德(100)。
己五、趣入诸劫趣入(第一二五至第一二八句)
趣入未来一切劫, 一剎那顷我趣入,
所有三世诸劫量, 依剎那分而趣入。
谓于「未来一切劫」中,所有如来身、语广大事业出兴于世,皆能趣入。然亦此中,以心摄为「一剎那(101)顷」而能「趣人」。如是所有三世一切劫量,亦如以心摄剎那分,由正智力而善趣入,是名:已得自在加持剎那以为一劫,加持一劫为剎那等诸大菩萨解脱之相。又此所明趣入境者,应是专说如来事业(102)。
自此已上五种颂文,初、二身密,第三语密,第四意密。于佛意密,虽尚未能如实通达,然亦依止*轮义理而能证知。此第五颂,谓依时分,于彼趣入如来事业方便,以正智力而能趣入。
己六、趣入观见如来(第一二九句至第一三二句)
一剎那顷我观见, 游于三世人师子,
恒于彼等所行境, 幻解脱力能趣入。
自心剎那,同时「观见」「游于三世」诸「人师子」,谓能观见海会围绕诸佛如来庄严之身。言「恒于彼等所行境」等者:谓由诸佛静虑神变广大加持,如幻游戏所兴事业,我以现证「幻解脱力」,而「能趣人」。此谓趣入如来难思事业,已于神境及三摩地证得自在诸大菩萨趣入之相(103)。
己七、趣入引发佛土(第一三三至第一三六句)
一微尘中能引发, 所有三世庄严土,
如是无余一切方, 趣入庄严诸佛土。
以神境力、三摩地力,「一微尘中」,亦「能引发」所有三世所住如海剎土庄严。复依是相,趣入「无余一切方」所,引发庄严无量佛土。
〔此颂后二句,即十地经第七大愿〕
上文所说「于一尘中尘数佛」等句,谓是观见所余诸佛所庄严土;此则自以神境威力、三摩地力成庄严土,有大差别。菩萨应得八地已后,方能真实修习净土;然亦现前作意信解,从初地始,令其练磨修三摩地殊胜方便(104)。
己八、趣入亲诣如来面前(第一三七至第一四○句)
所有未来世间灯, 次第成佛转*轮,
示现涅槃究竟寂, 诸世尊前我往诣。
谓于后时,尽未来际,世间明灯诸佛如来所有无边十方世界存养安住。彼等或于同时,或复各别如其「次第」,若有示现「成佛」之相,若有示现转正*轮,若有示现究竟寂灭涅槃事业,此三为首,无边土中示现无边十二所作(即十二相成道)(105)。一切世尊,我于其前,以神境力,顿时化现尔许数身,所应顶礼、所应敬事、所应供养如海供云、所应劝请转*轮等,我俱往诣而作供养及承侍事。如是引发供养承事如来无量大愿,有如普贤菩萨从解脱中所兴供养及与承事(106)。
戊二、引发菩萨十力(第一四一至第一四八句)
普遍速疾神境力, 普门趣入法乘力,
…
《圣者贤行愿王释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