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賢行願王釋義▪P7

  ..續本文上一頁摩地(87),不可思議神境之門所有功能。

  于此經文,從第四十九句「供養過去一切佛」起,至此頌止,釋迦知識釋爲與勝解行地修行六種波羅蜜多相合。現觀莊嚴論中所說緣佛等淨信諸句,攝集大乘勝資糧道,合爲五法,與此亦合(88)。

  聖者龍猛父子(89)亦雲:「大悲、菩提心、通達真實性智,是勝解行地所修叁種。」聖者無著于菩薩地中雲:『一者、于諸佛法深生淨信。二者、觀諸有情緣起道理,證得唯有純大苦蘊,發起大悲。叁者、觀見彼已,自誓願言:「我當令彼諸有情類,解脫如是純大苦蘊,得第一樂,發起大慈。」四者、爲欲救拔一切憂苦,自無顧戀。無顧戀故,能舍內外一切身財,于諸有情而行惠施。五者、爲欲利益諸有情故,從他勤求世出世法,曾無厭倦。六者、無厭倦故,證得一切論智清淨,善知諸論。七者、善知論故,于劣、中、勝諸有情所,如應如宜而修正行,善解世間。八者、即于如是正加行中,依應時分量等正行而修慚愧。九者、即于如是正加行中,得無退轉堅力持性。十者、以諸上妙利養恭敬及與正行,供養如來。是名:十種淨修住法。由此能令極歡喜住,速得清淨。所謂淨信,慈,悲,惠舍,無有厭倦,善知諸論,善解世間,修習慚愧,堅力持性,供養如來。』

  此勝解行地十種淨修住法,與此亦合。至尊慈氏雲:「資糧、加行二種位中,亦應令其數數串習與下、中士所共道次。」

  又從上說諸正論中,于其顯示修大悲相,顯示廣釋不染生死叁過患等一切分法〔業、煩惱、魔事叁者,名叁過患〕。諸有智者當善觀察,正了知已,便于經義授大決定。

  丁二、修習聖者菩薩地願之次第,有六:(戊一、趣入菩薩解脫。戊二、引發菩薩十力。戊叁、修習對治。戊四、菩薩作業。戊五、隨學。戊六、總結事。)

  戊一、趣入菩薩解脫,有八:(己一、趣入觀見一微塵中,即是十方塵數清淨器情所住剎界。己二、趣入一切十方剎中,亦如是見。己叁、趣入佛語。己四、趣入如來轉正*輪。己五、趣入諸劫趣入。己六、趣入觀見如來。己七、趣入引發佛土。己八、趣入親詣如來面前。)

  己一、趣入觀見一微塵中,即是十方塵數清淨器情所住剎界(90)。

  一微塵中塵數剎, 一一剎有難思佛,

  安住菩隆衆會中, 行菩提行當觀見。

  謂于一微塵土(中),有與十方所有剎中微塵數等諸佛剎土;諸剎土中,複有不可思議諸佛安住菩薩衆會圍繞中間。我爲證得無上菩提故,行菩提行皆當觀見。

  陳那雲:「難者或曰:佛剎一分尚不能顯入于一塵。況複所有遊于叁世佛剎塵數一切佛剎,一一佛剎充滿諸佛如來,一一如來住于菩薩大衆中間,雲何令于一微塵中,各別觀見?答曰:『不也。』此如不可思議之業,尚能化出若上、若下種種物等,如是,由于不可思議智所化現,一微塵中何故不有?」聖言量中,亦說此是不可思議。智者于此無少驚異,如幻所變,何當執爲極希奇事?如契經雲:「有四種不可思議事:一者靜慮所起,二者龍,叁者諸佛感力,四者世間導怙。」以是義故,于佛善說不應妄執,應當信受。譬如世間極褊小器,滿盛清水,于中能現天空莊嚴、一切星等。

  又如佛說:「諸法如影像,如翳如夢相,如幻如陽焰,一切皆如是。」釋迦知識雲:「何等時中許如是見?謂即所言:行菩提行。言行菩提行者,謂是修行菩薩之行。意謂令我圓滿諸地,及與諸種波羅蜜多,故我爲行菩提之行,當如是見。」問:于極微塵一塵之中,佛剎土數、佛及菩薩眷屬衆數,雲何得有?謂諸世俗所依覺慧,于其微細極微塵中,而令觀見無量無數諸佛剎土、諸佛如來、諸菩薩衆,雲何信受?答:此是一切僻執外義(91),未能通達大乘義中真實之義,不作串習熏修力故,當不信受。有暫了別,便能勝解,而勤熏修大乘義者,要以信受爲其因力。此如夢中,見微褊舍住大象群,大衆集會,廣大稠林、龍及湖沼,種種羅列。如是衆多無可算數,不應于中皆能同住。然亦爾時有彼可得,寢覺時中,複能明記。由此道理,諸靜慮者,瑜伽自在,純清淨心所有境界,不可思議(92)。雲何當有不信受事,經論于此已廣抉擇。又此亦是世間所能睹者,譬如幻師,從擊鼓中,起一切物,現大種等。設有問言:是則此中唯述幻耶?答:「此如頌雲:諸和合所爲,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此奘譯文;羅什則雲: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是故,此爲一切智者依于道理,依于聖教所應修習,于此不應生起疑惑。

  己二、趣入一切十方剎中,亦如是見(第一一叁至第一一六句)

  如是無余一切方, 一毛端許叁世量,

  佛海及諸剎土海, 劫海修行善趣入。

  謂如頃間所說之相,無余一切世界、一切方中,(一)毛發端許極微土量(中),盡其所有過去、未來、現在叁世之量,所有諸佛莊嚴身海、莊嚴剎海,亦複如是皆能觀見。乃至經曆劫海中間,我爲修行菩提之行,心無厭倦,趣入觀見。

  〔此頌第四句,末後叁字,正譯應雲:善趣入〕

  此二頌文所示淨土及觀見相,與前所說佛子所繞諸世尊等文,所明不同。彼處專說異生菩薩觀見勝化身土及莊嚴身相,此則專說聖者菩薩觀見受用圓滿身(93)及莊嚴土相,有大差別。藏土一類疏中有謂,此中專說加行淨土建立。然十地經密意說:言初地能見衆多受用身土,又複一一剎那,頻頻觀見廣大土等。龍猛父子亦如是說,故應釋爲與初地合。然所見境,雖是同一受用身土,而由多種能觀見者聖者菩薩,其觀見時,所證高下有殊異故,所觀見相種種不同,當知此中非似度量能明境界(94)。

  己叁、入佛語(第一一七至第一二○句)

  一語音支大海聲, 一切如來淨音支,

  普隨諸趣如意音, 常得趣入于佛語。

  佛受用身,雖一語言,亦能具足六十支等(95)如海音聲;眷屬中圍所有有情,各自種類,各自意樂(96),及各自界(97),于彼一切以其各自言音相狀而令趣入。謂諸佛語清「淨音支」,成就各自了解言音,決除疑惑,一切功德「普隨諸趣」,如其意樂所希求果而令趣入。即于如是如來語言,我以淨信趣入聽聞。

  此受用身語密之相,謂受用身言音一分,能(成)爲無邊有情各自了解音聲,如其語密,如實聽聞。此有二種:一、由聖者菩薩自力能聞。二、由如來加持能聞。不應專合九地而說(98)。

  己四、趣入如來轉正*輪、(第一二一至第一二四句)

  遊于叁世一切佛, *輪理趣恒常轉,

  于諸所轉無盡音, 以覺慧力我趣入。

  「遊于叁世一切」大覺世尊,恒常無間轉于深廣「*輪理趣」。于其所轉無邊無盡言音義理,「以覺慧力」,謂以廣大智(99)力,善通達義,而正「趣人」。前一頌文,唯是聽聞不可思議言說音聲;此謂應于所轉*輪諸殊勝義,以純淨智而能通達,有大差別。又于何境何趣,爲其開演何等言音,何等義理,如其所應令斷疑惑。以純淨心,剎那剎那皆能通達。是即上地分位功德(100)。

  己五、趣入諸劫趣入(第一二五至第一二八句)

  趣入未來一切劫, 一剎那頃我趣入,

  所有叁世諸劫量, 依剎那分而趣入。

  謂于「未來一切劫」中,所有如來身、語廣大事業出興于世,皆能趣入。然亦此中,以心攝爲「一剎那(101)頃」而能「趣人」。如是所有叁世一切劫量,亦如以心攝剎那分,由正智力而善趣入,是名:已得自在加持剎那以爲一劫,加持一劫爲剎那等諸大菩薩解脫之相。又此所明趣入境者,應是專說如來事業(102)。

  自此已上五種頌文,初、二身密,第叁語密,第四意密。于佛意密,雖尚未能如實通達,然亦依止*輪義理而能證知。此第五頌,謂依時分,于彼趣入如來事業方便,以正智力而能趣入。

  己六、趣入觀見如來(第一二九句至第一叁二句)

  一剎那頃我觀見, 遊于叁世人師子,

  恒于彼等所行境, 幻解脫力能趣入。

  自心剎那,同時「觀見」「遊于叁世」諸「人師子」,謂能觀見海會圍繞諸佛如來莊嚴之身。言「恒于彼等所行境」等者:謂由諸佛靜慮神變廣大加持,如幻遊戲所興事業,我以現證「幻解脫力」,而「能趣人」。此謂趣入如來難思事業,已于神境及叁摩地證得自在諸大菩薩趣入之相(103)。

  己七、趣入引發佛土(第一叁叁至第一叁六句)

  一微塵中能引發, 所有叁世莊嚴土,

  如是無余一切方, 趣入莊嚴諸佛土。

  以神境力、叁摩地力,「一微塵中」,亦「能引發」所有叁世所住如海剎土莊嚴。複依是相,趣入「無余一切方」所,引發莊嚴無量佛土。

  〔此頌後二句,即十地經第七大願〕

  上文所說「于一塵中塵數佛」等句,謂是觀見所余諸佛所莊嚴土;此則自以神境威力、叁摩地力成莊嚴土,有大差別。菩薩應得八地已後,方能真實修習淨土;然亦現前作意信解,從初地始,令其練磨修叁摩地殊勝方便(104)。

  己八、趣入親詣如來面前(第一叁七至第一四○句)

  所有未來世間燈, 次第成佛轉*輪,

  示現涅槃究竟寂, 諸世尊前我往詣。

  謂于後時,盡未來際,世間明燈諸佛如來所有無邊十方世界存養安住。彼等或于同時,或複各別如其「次第」,若有示現「成佛」之相,若有示現轉正*輪,若有示現究竟寂滅涅槃事業,此叁爲首,無邊土中示現無邊十二所作(即十二相成道)(105)。一切世尊,我于其前,以神境力,頓時化現爾許數身,所應頂禮、所應敬事、所應供養如海供雲、所應勸請轉*輪等,我俱往詣而作供養及承侍事。如是引發供養承事如來無量大願,有如普賢菩薩從解脫中所興供養及與承事(106)。

  戊二、引發菩薩十力(第一四一至第一四八句)

  普遍速疾神境力, 普門趣入法乘力,

  …

《聖者賢行願王釋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