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賢行願王釋義

  聖者賢行願王釋義

  章嘉遊戲金剛造

  藏文漢譯湯芗銘譯

  賢行願王(藏文漢譯)

  凡例

  譯序

  甲一、釋經題

  甲二、釋譯師敬禮

  甲叁、釋所爲相屬

  甲四、釋經義—經中所明緣起理趣

  甲四、釋經義—梵土諸疏所釋理趣

  甲四、釋經義—正釋經義—成就願因,積集淨治修學次第

  甲四、釋經義—正釋經義—正修菩薩願之次第

  甲四、釋經義—正釋經義—作意思惟此願勝利

  甲四、釋經義—正釋經義—誦持文等一切勝利

  自序注釋

  釋論注釋

  賢行願王

  所有十方世界中 遊于叁世人師子

  我以清淨身語意 遍禮一切悉無余

  以彼賢行爲願力 一切如來意現前

  一身複現剎塵身 一一遍禮剎塵佛

  于一塵中塵數佛 各住菩薩衆會中

  無盡法界亦複然 我信諸佛皆充滿

  諸功德海贊無盡 普以音支大海聲

  稱揚一切佛功德 我今贊歎諸善逝

  以諸妙華妙華鬘 伎樂塗香勝傘蓋

  最勝燈明妙燒香 我悉供養諸如來

  諸妙衣服最勝香 末香積等妙高峰

  一切最勝莊嚴具 我悉供養諸如來

  所有無上廣大供 我悉勝解諸如來

  深心信受賢行力 頂禮供養諸如來

  我由貪瞋癡增上 從身語意之所起

  諸所造作惡不善 一切我今別別悔

  十方一切佛菩薩 獨覺有學及無學

  一切趣中諸有情 所有福善我隨喜

  十方所有世間燈 現證菩提得無滯

  我今勸請諸世尊 轉于無上妙*輪

  諸佛若欲示涅槃 我悉合掌而勸請

  利樂一切有情故 唯願久住剎塵劫

  敬禮供養悔露罪 隨喜勸轉請常住

  盡我所積少善根 一切回向大菩提

  供養過去一切佛 現住十方世界佛

  未來意樂速圓滿 依次現證佛菩提

  所有十分諸剎土 願皆廣大極清淨

  于中菩提樹王下 諸佛佛子鹹充滿

  十方所有諸有情 願無疾病常安樂

  衆生法利悉順成 所有意望亦成滿

  我爲修行菩提行 一切趣中念本生

  諸余生中受生死 願我常得趣出家

  我隨一切如來學 畢竟圓滿其賢行

  戒行清淨無汙垢 恒不毀犯無過行

  天語龍語藥叉語 鸠盤荼語及人語

  所有諸趣一切語 我以諸音爲說法

  淳善精勤修諸度 恒不忘失菩提心

  所有諸罪能爲障 願皆清淨悉無余

  業與煩惱諸魔事 世間趣中得解脫

  猶如蓮華不著水 日月經行不滯空

  盡剎土量諸方所 息滅惡趣一切苦

  善能安處有情樂 一切趣中行利益

  畢竟圓滿菩提行 趣入隨順有情行

  極善開演其賢行 盡未來劫普修行

  所有與我等行行 願得常與彼共住

  身業口業及意業 同行同願而修行

  所有益我善知識 爲我顯示其賢行

  我願常與彼會遇 于彼從不拂其心

  佛子所繞諸世尊 我常現前親面對

  盡未來劫無厭倦 皆爲興起廣大供

  攝持一切佛正法 普能光顯菩提行

  極善淨治其賢行 盡未來劫常修行

  亦能流轉諸有中 所獲福智皆無盡

  方便勝慧定解脫 成諸功德無盡藏

  一微塵中塵數剎 一一剎有難思佛

  安住菩薩衆會中 行菩提行當觀見

  如是無余一切方 一毛端許叁世量

  佛海及諸剎土海 劫海修行善趣入

  一語音支大海聲 一切如來淨音支

  普隨諸趣如意音 常得趣入于佛語

  遊于叁世一切佛 *輪理趣恒常轉

  于諸所轉無盡音 以覺慧力我趣入

  趣入未來一切劫 一剎那頃我趣入

  所有叁世諸劫量 依剎那分而趣入

  一剎那頃我觀見 遊于叁世人師子

  恒于彼等所行境 幻解脫力能趣入

  一板塵中能引發 所有叁世莊嚴土

  如是無余一切方 趣入莊嚴諸佛土

  所有未來世間燈 次等成佛轉*輪

  示現涅槃究竟寂 諸世尊前我往詣

  普遍速疾神境力 普門趣入法乘力

  普遍修行功德力 普能遍滿大慈力

  普遍賢善福德力 無有滯礙大智力

  般若方便靜慮力 大菩提力皆引發

  善能清淨諸業力 普能損伏煩惱力

  一切魔力令無力 善能圓滿賢行力

  善能淨治剎土海 善能解脫有情海

  善能觀察諸法海 善能通達于智海

  善能清淨諸行海 善能圓滿諸願海

  善能供養諸佛海 修行無倦經劫海

  所有遊于叁世佛 菩提行願廣差別

  爲依賢行現菩提 一切無余我圓滿

  一切如來有長子 彼名號曰普賢尊

  爲與善巧同等行 回向今此一切善

  身語意業皆清淨 諸行清淨剎清淨

  賢巧雲何善回向 願我與彼皆同等

  爲行普善賢行故 修行文殊師利願

  盡未來劫無厭倦 滿彼事業盡無余

  所應修行無有量 一切功德亦無量

  安住無量諸行已 曉了彼等諸神變

  虛空豈是爾許邊 無余有情邊亦然

  豈業煩惱邊爾許 我願亦豈爾許邊

  若以十方無邊剎 衆寶莊嚴供如來

  複以人天最勝樂 剎塵數劫常奉獻

  若有聞此回向王 隨順勝解大菩提

  暫一于此能生信 獲勝福德過于彼

  諸有發此賢行願 彼能遠離諸惡趣

  彼亦遠離諸惡友 彼速親親無量光

  善得應得樂安養 今此人壽亦善來

  經時不久彼當得 有如普賢所成就

  諸造極惡五無間 皆由無知增上力

  願彼稱誦此賢行 速疾無余悉清淨

  智與形色諸相好 種姓容顔悉具有

  諸魔外道無力能 普爲叁界所應供

  速詣菩提樹王下 到已安住爲利生

  降伏一切魔部衆 成等正覺轉*輪

  諸有于此賢行願 受持開演讀誦者

  異熟唯佛能證知 得勝菩提勿疑惑

  文殊勇猛如實知 普賢菩薩亦如是

  我普于彼隨學故 回向今此一切善

  叁世諸佛鹹稱贊 如是回向最殊勝

  我亦普以此善根 回向爲令依賢行

  願我臨欲命終時 普能掃除一切障

  親睹如來無量光 即得往生極樂土

  到彼土已令此願 一切無余悉現前

  無余彼願我圓滿 利益世間諸有情

  彼佛中圍賢調悅 我從端嚴妙蓮生

  親睹如來無量光 我于其中得記別

  既得如來記別已 化衆多身百俱胝

  依覺慧力遍十方 廣作利益諸有情

  我今發此賢行願 隨有所積少分善

  願彼有情諸善願 剎那一切悉相應

  以此賢行願回向 所獲福德勝無邊

  沈溺苦海諸有情 往生無量光佛土

  〔凡例〕

  一、本經圓攝一切佛子廣大之行,及其熏習一切菩薩道次第之因果。如釋義釋經雲:所诠洪廣,望所余願最極殊勝,故名爲王。又如經雲:

  「諸有于此賢行願,受持開演讀誦者,異熟唯佛能證知,得勝菩提勿疑惑。」

  二、爲方便學者讀誦受持,普沾法益,謹將經文恭印于釋論之前;經句下的正楷數字,則供易于查對文中釋義之用。

  叁、本經于坊間,能教證合一的解釋尤爲稀有難得。此釋論作者至尊章嘉遊戲金剛,爲清代國師,實證實修,學行具足。今特恭印,以供各方參學。

  四、本論屬釋經義之論,故名釋義。內容概分:「經文」、「釋義」二部分。爲使眉目分明,經文部分全用正楷字體;釋義本文則用明體字,科判另揀黑字標出,以開顯綱目。

  五、有幾處譯文,以()號括出,酌加用字,爲順文氣,並示有別。但惟恐有誤,尚祈十方大德不吝賜正,是所至禱。

  聖者賢行願王釋義譯序

  湯芗銘

  此願,梵名「賢行願王」(1),其義詳于釋經題科。梵疏(2)所釋,亦各不同,略舉二說:

  一、陳那菩薩釋雲:「賢,即是善。于善能行,是名賢行,即菩薩行。希願賢行之願,是名爲願。」義謂此願,即行善之願,亦即行菩薩行之願也。

  二、釋迦知識釋雲:「所言賢者,謂普賢菩薩。以此菩薩雖一煩惱所作,亦不可得,普于一切加行、正行,一切種中,至極妙善,故名普賢(3)。賢行願者,即此菩薩修行相中所有正願。」

  以要言之,普賢菩薩綜合一切菩薩修菩薩行所有諸相,製立爲願,名賢行願;勝過所余一切正願,故名爲王。中土古德皆譯之爲普賢行願,名雖不符,義則未失。何以故?以彼一切菩薩之行,即是普遍皆賢之行,亦即普賢菩薩之行。是以陳那所造釋論,名爲普賢行願攝義。章嘉所造弁頌跋頌中,曰:「普賢行願廣大海」,又曰:「俱到普賢行海邊」,仍皆稱爲普賢行也。惟此願義,是願修習普賢行之願,不應讀爲「普賢菩薩行其願耳!」夫經名者,總攝經義;經名不正,經義難明。今爲正名,故略征引而辨證之。除經名外,拙譯頌文尚有多處異古譯者,但參釋義,其理自明,今不具述焉。讀者幸勿于其異乎古譯之處,誤謂專依藏本所傳,須知梵本今猶存在,可對證也。

  昔清涼國師雲:「西域相傳:普賢行願贊爲略華嚴經;大方廣佛華嚴經,爲廣普賢行願贊」。故知此願勝利極大,廣如經文釋文所明。梵土(4)、西藏兩地行人,或自課誦,或爲他人起修福事,或大衆中會修福事,無不誦之,發願回向。唐代不空叁藏專譯願文,藏土亦以願文單行流通,供衆持誦。然持其文,不明其義,但依口誦,未獲思惟,不名「圓滿」。故今依據藏本章嘉遊戲金剛所造釋文,傳爲華言,使後學者得依其文而思其義也。

  考此釋文,廣取梵土菩薩所造釋論綜輯成書,文義完美。梵土釋論原有六種:

  一、聖者賢行願王疏……………龍猛造

  二、普賢行願攝義………………陳那造

  叁、聖者賢行願王廣疏…………釋迦知識造

  四、聖者賢行願王大疏…………莊嚴賢造

  五、聖者賢行願王注……………世親造

  六、賢行四疏釋義備忘錄………智軍造

  往昔清涼大師科釋此願,依據般若叁藏譯文。然此譯文,與不空譯、炖煌二譯及藏譯本,文句次第極爲殊異。欲依其文科判願義,是爲甚難!此義別于五譯合行緒中明之。爲求翻譯章嘉譯文,不得不依藏本經文譯其句頌,庶幾讀者依頌尋釋,即能明了諸地菩薩願之次第也。豈敢以此啓諸宏達?但欲利益僻壤窮鄉諸初發心者耳!良以此類初修業者,既乏經論參究其義,複無辭典探考其名,故今譯文特立四種殊勝方便焉。

  一、翻譯名辭:就中一分,沿用般若叁藏所譯,爲順此土熟讀舊譯諸士夫故,一分改用奘師…

《聖者賢行願王釋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