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美赞叹,赞叹如来的功德殊胜。何谓如来?如来是佛的十号之一。所有佛以前有很多名字,因太多人不易记,乃减少至一万名,一万名号还是不易记,再减少至一千个名,一千个名仍是太多,乃减至一百个。因众生记忆力不强,所以最后减少至十个名号了。如来的「如」是不动之意,即是静。「来」是动之意;意谓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如来是「乘如实之道」,这便是静;「来成正觉」,这便是动。虽名称上有动有静,但在佛的本体却是非动非静,动静不二;动即是静,静即是动。怎么说呢?因动是从静中生,而静是由动中显出来,所以动静不二谓之如来。
普贤菩萨在前一品赞叹如来的功德,是胜过一切功德,为一切功德所不能及。如来的功德说也说不完,讲也讲不尽。虽然是说不完,讲不尽,可是普贤菩萨用他广大的行愿,来赞叹如来殊胜的功德。甚么叫功德?功是要立的,德是要作的。甚么叫立功?例如,一个学校里,有一位教师,对学校尽心竭力,而在薪金所得以外,还做很多职责以外的事情,这就是功。德是做对一切人有好处的事,助人不求代价,施恩不求报,这便是德。德有大德小德之分,不是说作德要作大的,小的德就不作。甚么叫小德?凡是对人有很小的利益,虽是对人有很小的利益,也要去做。你做得多了,德性自然就大起来。你若是不做,便永远不会有德的。所谓「道是行的」,修道是要修行,不是口头上说修道,一天到晚念着修道,却始终不修行,这便叫「口头禅」而已,没有用。「德是作的」,德是要去作,不作便不会有德。所以说「道是行的,不行何用道;德是作的,不作那有德。」如来的功德是不能赞叹穷尽的。普贤菩萨赞叹如来功德后,告诉在华严法会上所有无量无边的诸菩萨及善财童子。「诸」字可说是很多,也可说是很少,可作「多」字讲,也可作「一」字讲。作为语助词时,是帮助语气,那就是一个菩萨,按诸字之义,那便是很多了,「多」即是「诸」,也即是很多很多的菩萨。在华严海会上不能作「一」字讲。为什么?因为有无量数目那么多的菩萨。善财虽是个小孩子,但他的神通妙用很大,不可思议。善财童子有五十三位师父,对中国佛教有很复杂的影响。怎么复杂呢?佛教徒皆学善财童子的样子,说:「善财童子有五十三位师父,那我最低限度也要有十个、二十个,或三十个了。这不是太多吧!」——这种行为是最迷信、是最不正确的。我最反对这事,我并不是怕我的徒弟去拜其它法师为师父,而这是佛教一种最坏的风气和习惯。怎么善财童子有五十三位师父并不是最坏,而中国人拜三、四十位师父却是最坏呢?凡事皆有它的真理。善财童子之有五十三位师父,是他第一个师父教他去拜第二位师父为师父,并不是他自己听说某某人有道德,便偷偷不禀告师父,而去拜另外一人为师父。这样子叫作「拜了一个师父,背了一个师父。」「背」就是违背之意,你若是对师父好,为什么要违背师父呢?好象我们有一位父亲就够了,只有释迦牟尼佛可作我们第二个父亲。我们总不可以去找七、八位那么多的父亲。师父是我们出世的法身父母,那你拜那么多师父做什么?善财童子把他第一位师父的学问、道德、神通妙用学完了,他的师父已没有什么可以教他,便教他到南方再去拜某某人为师父,因此他又拜了另一位师父,拜了这师父,又把他的本领和一切能力学完了,这个师父又介绍他再到南方去拜某一位尊者,或是某一位菩萨,或某一位比丘为师,说:「他的道业比我更高。」这是他师父叫他去拜师父,而不是他偷偷摸摸去拜别人做师父。如是乃至第五十三位师父,他完全把他们的神通妙用学习运用在自己身上,所以善财童子的神通妙用是非常之大。我们不要看他是个小孩子,他的本领却很大。中国人因受了这种影响,也各处乱拜师父,拜完一位,又拜一位,偷偷摸摸去拜师父,这叫作佛教的败类。所以我在中国或香港时,凡已经皈依过三宝的人,想再皈依我,我是不收他们的。为什么呢?我认为他们是佛教的败类,因不是他们的师父教他们来的,而是偷偷违背良师。皈依只可以皈依一次,而受戒是可受一戒、五戒、八关斋戒,或菩萨的十重四十八轻戒。不可以东拜一个师父,西拜一个师父,到你死了,你究竟跟那位师父去呢?根本就无所皈依,因你有太多师父了。在佛教里我们是讲真理。中国很多老佛教徒一生皈依很多次,你问他:「究竟什么是皈依呢?」他把眼睛一睁,却无话可讲。皈依了几十百次,却不知什么叫皈依,你说这可不可怜?他说:「所有出家人都是他师父。」但我说他一个师父都没有,因为他的心不相信,那怎么能得救?不相信,就不能得救,心里相信,才能得救的。在中国,比丘和比丘之间闹意见,就是这个原因。这位法师的徒弟,跑到另一位法师去,这无形中表示这位法师没有道德,于是两位法师生起意见,斗起法来,本相露出,无明火大发,如中国某些法师,就是为徒弟斗得如水火,不能相融,因为徒弟偷偷摸摸去皈依,你怕我把你的徒弟抢了,我也怕你把我的徒弟抢去。
善财童子虽然在华严经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却对中国佛教起了很复杂的影响。法师既明知收别人的皈依弟子是不对,不合法的,为什么还要收呢?就是为了攀缘,收一次徒弟可得一点红包,而红包里就是钱,为了这个钱,便把法师的心摇动了,明明知道不对,也要去做,你说是不是很复杂呢?为什么呢?第一是为了童子,第二是为了善财。因是善财,便把人心摇动了,财是好的嘛!又是这个小童子有很多钱,花花绿绿的钱,把修道人摇动起来,明知不对的事情,又要去做,这是佛教中最坏的习气,我希望美国佛教不要有此情形发生。若想要皈依,开始便要找一个好师父,既皈依后,就不要违背师父了,背叛师父,就是个叛教徒。善财童子有五十三位师父,以致影响中国佛教有不正确和迷信的风气。在美国佛教尚未普遍时,不要令这种毛病流行起来,不要令人有这种习惯。例如基督教、天主教的受洗只是一次,不会说这次未洗干净,再洗一次,洗来洗去却是同一个人。在佛教里也不需要皈依一次又一次,说:「我头一次皈依,大概佛不知道,所以我再来第二次。」那么你头一次皈依,佛若是不知道,那第二、第三次,千万次,佛也不会知道的。为什么呢?佛不是在那儿睡觉,没看见你皈依,佛是一位大觉者,只要你心中想真正皈依佛教,佛便已经知道了。所以说:「感应道交难思议。」你若说佛不知道,你根本就不是信佛,根本也没有皈依,就算你皈依几千万次,也没有用的。当你皈依师父后,一定要尊师重道,对师父毕恭毕敬。我讲这个道理,并不是要我的皈依弟子恭敬我,因我觉得他们对我已经很恭敬了。凡皈依后,切记不要违背,或不恭敬师父。不恭敬师父是会堕地狱。堕什么地狱?如地藏经说的「千刃地狱」,不孝顺师父的弟子,便会堕入此狱。有些徒弟不顺师教,不依照师父教的道理,自己要别开生面,依自己的意思。不但不顺师教,而又诽谤师父,骂师父,甚至打师父,杀师父,给师父毒药吃,用种种方法害师父,这些事情是有的,你们勿笑,这世界什么众生都有。例如:坐师父的凳子,玩师父的钵盂亦是犯过的。除非师父叫你做,你才做;师父没有叫你做,你自己冒冒失失去做,便是犯过。这关系是很重要的。有师父带着,做徒弟就无自由了,故一切时,一切处,不能诽谤师父,勿背着师父互相谈论,这也是犯口过,犯罪业的。
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
这段文是说佛的功德说不完。善男子是已皈依三实,受过五戒,和修持十善的人。我现在告诉你们:「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过不可以言语说不可以言语说,这么多佛剎国土。极微尘数是微尘的极点,微尘的极点是邻虚尘,把你能看见的每一粒微尘(太阳光照着透光的地方,你看见有微尘,那是你能看见的),再分成七份,这叫邻虚尘,是目力所看不见。极微尘数劫,就是过极微尘数那么长的时间,相续不断,接接连连地演说如来的功德,也说不完。」
佛有无量无边说不能尽的功德。是不是单单只有佛才有此功德,一般众生没有份呢?不是的,佛教是最平等,而又绝对没有专制独裁的意义。佛教所说是人人皆可成佛,不但人人可以成佛,就是一切众生:飞潜动植,天上飞的,水里潜藏的,一切的动物、植物、树木花草、胎卵湿化四生十二类的众生,皆可成佛。不是说只可以我成佛,你不可以成佛,也不是像某宗教,只有我一个神是真的,其余的都是假的。成佛,只怕你不成,你成了就是真佛,没有一个假佛的,所有的佛都是真的,所有的众生都可以成真佛,不是说只许我成佛,你不可以成佛,这种教义太小,没有说只有我一个真神,其余的都是假的,只有一个神有什么意思呢?这变成孤独的神。佛有很多很多的,佛佛道同,没有分别。我们一切众生,想要成就佛的功德,应修十种广大行愿。这十种广大行愿,我们若修行成功,便可得到佛那种的功德。
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甚么是十种广大行愿的门呢?这是问十种广大行门的名目。第一是礼敬诸佛。礼是礼貌,礼法;礼是彼此恭敬的表现。你对人有礼貌,人也会对你有礼貌。礼是仁义礼智信五常之一。人之所以与禽兽不同,是因为有礼貌,如果没有礼貌,则与禽兽无异,所以我们对佛要诚心恭敬,恭敬一个人,我们需要有一个礼,对佛则更需要一个礼,有礼貌而恭敬。佛像是代表佛的象征,所以应当向佛敬礼。
以前中国人不愿拜佛叩头,与现在的美国人一样,我来到美国,有很多人对我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浅释(宣化上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