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行愿品讲记(净空法师)▪P75

  ..续本文上一页长时间跟短时间是一不是二,所以他才能入过去,他才能到未来,在时间上无有障碍了,事事无碍了。“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三世是讲过去、现在、未来,过去一切劫、现在一切劫、未来一切劫;如同我们在过年时候所念的千佛忏,就是千佛名经,它讲三千佛,过去一千佛、现在一千佛、未来一千佛,诸位要晓得佛这种说法都是随顺众生方便说,因为在众生境界里头确确实实是如此的。

  

  佛说法如果在大分可以分为两大类,就是佛依二谛而说法,二谛就是真谛与俗谛,俗谛就是随顺众生的知见来说的,真谛是随顺他自己所亲证境界而说的,但是诸位要晓得真俗不二,这是我们很难懂得的。讲真、讲俗,我们都比较容易接受,讲真俗不二这就不容易接受了,此地完全讲的不二法门,不思议解脱境界,所以我们很不容易体会,道理就在此地。第一首就是讲的同体净,一多相即,念劫圆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诸位要知道这是我们原来的境界,我们今天看到这是神通广大不可思议,那里晓得我们的本能本来是如此的;现在搞得处处有障碍,搞得这么可怜,应当要惭愧呀!为什么落到这种地步呢?就是我们不会用心,错用了心,用的是妄心,所以我们的分别愈多、执著愈多、妄想愈多,痛苦愈多,这个我相信每一个同修都能体验的到的;你分别少、执著少、妄念少,你的精神就愉快,你烦恼就少。烦恼从那来的?不是外头人给你的,是你自生烦恼。

  

  譬如外面人骂我,骂你,你接受了,你生烦恼,你听了你接受了,等于他送礼给你,你接受了;你要不接受,你怎么会生烦恼?他骂别人,你为什么不生烦恼?你也听到了,骂的是他,我不生烦恼,为什么呢?我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就若无其事了,骂他嘛!名是假名,执著我叫净空,我的身净空在那里?你找找看。每一个细胞里找不到,假名啊!名是假的,执著名字骂也骂不上;执著这个身体,身体是假相,四大五蕴和合的假相,身,身不是我,在身里头找我也找不到;所以人家送礼,你乐意接受,那有什么办法?这没有法子,这是你自找苦吃;你要不接受,你就得大自在,所以你用妄心就接受了。你用真心,真心里头一法不立,六祖说的很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是真心,真心里头本来无一物,什么都加不上去,所以他自在,所以学佛的人要会用心。

  

  再看底下经文,“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子。”这两句就是自在净,必须自己要到一念,我们现在用的方法,用念佛法门念阿弥陀佛就是训练我们一念。我们现在一下想恢复到一念不容易,为什么?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这个力量太强了,行、住、坐、卧,那个妄念都会起来,你愈是不让它起来,起来得愈多,你压不住的,这就是习气,用什么方法来求恢复到一念呢?用这一句佛号,所以这一句佛号是手段,不是目的,是方法,当我们妄念起来的时候,你不要去照顾这个念头是善念还是恶念,该起来还是不该起来?不要理会这些,统统不理,念头一起来立刻就把它换成阿弥陀佛,用一句阿弥陀佛取而代之,使你不起念则已,起念就是阿弥陀佛,这也是一念,但是这不是真的一念,相似的一念。从相似的过程才能够证到真实的一念,真实的一念里头是无念的,如果我们想到无念,那无念还是一念,还是一个错误的念头,不是真正的一念,真正的一念是有念无念都没有;不但离一切有念,也离无念,这才是一念。

  

  到一念的时候就见三世了,过去、现在、未来,这是讲时间。“所有一切人师子”,这是佛,人中之狮子,这是用来赞叹佛的,三世所有一切诸佛如来你都见到了。诸位要记住一念就是清净,二念就不净了,所以心净则土净,这净土愿从这儿来的。句句里头都含著有清净的意思,注解里头一句一句都解释得很清楚,诸位自己去看,我提示给大家重视一念。我们讲功夫、讲修行的纲领都在一念,时时刻刻不要把一念忘掉了就好,那么在我们现阶段当中就是时时刻刻不要把阿弥陀佛忘掉了,所有一切念头统统都归到阿弥陀佛。“亦常入佛境界中”,常,因净,常是不间断;境界是相净,这也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心净了,身就清净,身清净,你心里面没有烦恼,身没有病痛。身有病痛,身不清净;心有烦恼,心不清净,这是功夫啊!这是事实的真相,身心清净,外头境界没有不清净的,于是净土立刻就现前了,这也是华严上给我们讲的原理原则,境随心转。

  

  楞严上佛也说的很明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所以我们要转境,不要被境界所转,怎么个转境法呢?我昨天的比喻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今天重复再说一遍,多说几遍不要紧,大家要牢牢地记住,要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从早到晚待人接物去转境界,你会转了,你就是佛菩萨。境界里面总有一个是顺自己意思的,一个是违自己意思的,顺、违两种境界,我们说一个是善缘,一个是逆缘,两种境界;两种境界当中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六根接触,对于境界了了分明,这是增长智慧,如如不动,那就是一念,在这里练一心不乱,这就转境界了。这了了分明是真的了了分明,不是说我们听话听得清楚,看得清楚;你所看的不见得看到真实的,你往往只看到一个粗浅的相,你没有看到究竟相,真正能看到究竟相、圆满相才是了了分明,那么这都是用心的关系,因为你用一念,所以你用的是清净心,你才能够真正看得到。

  

  正如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我讲华严常常提醒同学们,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行为,我们从早到晚接触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那就是五十三参,华严把它归纳成五十三类。你不要以为善财童子很幸运遇到这么多善知识,我没有遇到,其实善知识一天到晚围绕著你的身边,你自己不认识,有什么办法呢?你没有法子嘛!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顺境里面我们对于顺的体相用、因缘果报事理,如果拿法华经来说十如是,你全都看清楚了,这才叫了了分明;只看到相、只看到事,不晓得性、不晓得理,你不圆满啊!你看到样样看清楚,这才是了了分明,了了分明怎么样?自己如如不动,决定没有在境界相里头起心动念分别,没有;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而又了了分明,诸位想想那个境界就是佛菩萨,境界才使我们成就无量的智慧、甚深的禅定。所以修行就是在境界里会不会用心,佛法就怕你著相,所以大乘佛法自始至终就是破执著而已,离一切分别执著,真相就大白了,这样才是亦常入佛境界中,这个境界是诸佛如来的境界。

  

  你能入佛境界当中,你不是佛,谁是佛呢?如果我们不会用心,会用心,我们眼前的境界实际的生活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在那里?就是我们实际生活,见色闻声无一不是,前面给我们讲的“一一尘中尘数佛”,都在为我们讲大方广佛华严经,这全都是事实,都在为我们转妙*轮,是我们心里头起心动念自己生的障碍,把一切如来的妙法给障碍住了,自己不见不闻,如聋如痴。那么要入境界,不但一念,要保持你的一念,这样才行。“如幻解脱及威力”,这一句里面有两个意思,如幻解脱是果清净,解脱是清净,解脱还如幻,特别是在本经里,地上菩萨所证的境界几乎统统都有一个幻字,没有离开幻的意思。

  

  这是给我们说明十法界依正庄严,相有体无,体是空的,所以这个有叫幻有,不是真有,你要晓得一切法是幻有,你的受用就自在了,为什么?你不执著了,就是你在一切法里头没有得失的执著,你就不造业了,你就不迷惑不造业,不生烦恼,不受果报,那么你在一切法里头游戏神通,你自在呀!不是说一切法不能享受,一切法可以享受,应该要去享受,你可不能执著,你执著就生烦恼了。要晓得一切法了不可得,就如同我们作梦,梦是假的大家晓得,为什么呢?因为梦的时间短,醒过来晓得我作了一场梦,原来是假的。如果你在梦中忽然觉悟了我现在在作梦,那你在梦中可以尽量去享受,梦里头得到黄金你也不会欢喜,为什么呢?你晓得那是假的,你没有得的观念。梦里面梦到老虎要吃你了,你也很慷慨,好吧!我就发个慈悲心喂喂你吧!因为你晓得假的,我并没有死,就游戏神通了。

  

  我们现前的人生实在是梦境,因为它时间长一点,你还没有发觉到你现在在作梦,如果你一旦要觉悟到原来这个世间有如梦境一样的,你对于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你也可以尽情地去享受,决定在这里面不起执著的念头。我在讲席里也常常说我们在这个世间一切万物,拿现在的话说,我们有使用权,不能有所有权,有所有权就糟了、就坏了;使用权真的,所有权假的,那一样东西是你所有的?没有一样东西是你所有的,你要说你所有的,只是一个虚妄错误的念头,你认为这个东西是你所有,其实没有一样,连身体都不是的,身体也是我们使用的,也不是我们所有的,何况身外之物!为了所有权争得头破血流,一天到晚搞烦恼,不值得!大错特错!那叫迷惑颠倒。如果把得失心打掉了,你的烦恼可以说去掉了百分之八十,烦恼去掉百分之八十,罪业也消了一大半。

  

  记住,不是说人到死了,这才晓得是一场空,其实我们每一天晚上都要死一次,你睡著的时候不是跟死人一样吗!睡熟的时候,人家把你身体抬走都不知道,每一天都要死一次,你还不觉悟!当你睡熟的时候,这时候想想那一样东西是你的?你所有的东西在那里?你已经去作大梦去了,这个现实世界你完全已离开了,你的梦境当中现了,这个世间隐了,就跟一现九隐的道理是一样的;你睡著梦境现前了,我们这个世界隐了,这个世界没有一样东西是你自己的。诸位常常去想想这个道理,你才能真正体会到菩萨如幻解脱,他一切受用得大自在,绝对没有一样他所占有的,包括他的身体,身体也不是自己,那么什么是自己呢?再告诉诸位,尽虚空遍法界无有一法不是自己,这是太妙了,太奇妙了,这个你也不容易…

《普贤行愿品讲记(净空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