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录(会性法师)▪P16

  ..续本文上一页往昔因无智慧,未亲近三宝,致造五逆十恶极重之罪,今闻普贤行愿,发心读诵受持,于一念间,速灭五无间业,而得解脱。

  显行愿力之大,能于一念中,忏除无间地狱业,况余诸罪。

  族姓种类及容色 相好智慧咸圆满

  诸魔外道不能摧 堪为三界所应供

  出生尊胜种族,六根无缺,颜色端正,具智慧力,能降伏诸魔外道,如是行者,堪受三界众生供养。

  速诣菩提大树王 坐已降伏诸魔众

  成等正觉转*轮 普利一切诸含识

  修普贤行,能速至菩提,坐菩提树下,降伏强软二魔,成等正觉,转妙*轮,普利众生,如释迦牟尼佛。

  “含识”,即众生。众生心含八识,故名含识。

  丁三、颂劝嘱受持

  若人于此普贤愿 读诵受持及演说

  果报唯佛能证知 决定获胜菩提道

  若人能发心读诵、受持、为人演说此普贤十大行愿,所得果报,唯佛方知,未来必定成佛。

  十法行仅列读、诵、受持、演说四种,礼佛、赞佛、供养等,便是受持。“演说”则不论深说、浅说或略说。

  若人诵此普贤愿 我说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圆 成就众生清净愿

  若人虔诵十大愿,举少分善根说,就在一念中,圆成一切功德,仗此一念,将来能成就自利利他的清净大愿。

  愿王虽十,不出上求下化,以一念敬心读诵,度众之清净誓愿,悉皆圆满。

  丁四、总结回向

  我此普贤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刹

  我以此所修普贤行愿的殊胜功德,悉皆回向给一切众生,普愿沉溺三界苦海的众生,仗此功德,速超生死,往生极乐,亲近无量光佛。

  此经常说“无量光”,“光”表智慧,修十大愿,须以智导,否则,盲修瞎练,大智度论云:“五度如盲,般若为导”,布施等五度如足,般若为目,智目行足,方达彼岸,故处处言无量光,表普贤行愿,离不开文殊妙智,智行双运,才能成就所修。行而无目,易入歧途,有目无足,不达目的,显智之重要。

  乙三、结赞

  总结上文,赞普贤行愿之殊胜。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于如来前说此普贤广大愿王清净偈已。

  普贤大士于毗卢遮那报身佛前,说了十大愿偈颂后。

  此偈最圆满,能令行者断惑、证真、度众、成佛,故曰“清净”。

  闻印度当时大乘菩萨道盛行,初学都以普贤偈作早课,因全部行愿品文长,故仅诵偈颂。我昔住狮山茅蓬,也如是依行。偈中圆含十大愿,故藏中另有“普贤行愿偈”译本,未摄长文,显彼时盛行之状况。

  善财童子踊跃无量,一切菩萨皆大欢喜。

  “踊跃”,喜至极也。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后参普贤,普贤菩萨身相最为庄严,一毛孔具无量佛刹,运神通力摄善财入毛孔中参学,出已,证与普贤等,为等觉菩萨境,大士才为说佛胜德偈(第三十九卷),于第四十卷说十大愿,童子闻十大愿王,喜极踊跃。华严会上,所有菩萨,闻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生大欢喜。

  如来赞言:善哉!善哉!

  华严胜会中,佛很少说法,多属菩萨说,至此,毗卢遮那佛才开口称赞,印证普贤菩萨所说真好。

  首句“善哉”,赞十大行愿说得好,能令众生上求佛道。第二句“善哉”,赞普贤行愿能下化众生,令诸行成就。“哉”,语尾音。

  经佛印证,虽菩萨说,与佛说无异。

  正宗分毕。

  甲三、流通分分二

  此之流通分,是全部华严经的流通分,八十华严和六十华严,至赞佛偈最后“刹尘心念可数知,大海中水可饮尽;虚空可量风可系,无能说尽佛功德。”止,并没有流通分的经文,只四十华严的普贤行愿品才有,也因此,华严经才算圆满。后人将此列入八十华严,成为八十一卷。文分二:

  乙一、功归佛说

  尔时世尊,与诸圣者菩萨摩诃萨,演说如是不可思议解脱境界胜法门时。

  普贤菩萨说,由佛印证,如同佛说,故功归佛陀。

  佛赞善哉完毕时。“与诸圣者菩萨摩诃萨”,“圣者”总指诸大菩萨,至少破无明证法身。“演说如是不可思议解脱境界”,“如是”,总指四十华严,前三十九卷可说是“不可思议解脱境界”,第四十卷为“普贤行愿品”,当将此不可心思口议之解脱境界,殊胜法门介绍圆满时。

  乙二、时众受持分二

  丙一、别列持众分三

  丁一、菩萨众

  文殊师利菩萨,而为上首;诸大菩萨,及所成熟六千比丘。

  文殊师利菩萨为上首,所领导的诸大菩萨,及其教化成熟的六千位菩萨比丘。

  详见四十华严第四卷,文殊菩萨在福城东边说法,舍利弗领六千比丘弟子,皆回小向大,欲学菩萨道,舍利弗劝令亲近文殊,受文殊教化,成就菩萨道,也参加华严胜会。华严经到第九会才有声闻出现,即此六千比丘。

  弥勒菩萨,而为上首;贤劫一切诸大菩萨。

  弥勒菩萨为上首,领贤劫诸大菩萨。

  贤劫有千佛出世,释迦世尊第四,弥勒第五,后面还有九百九十五位,正在行菩萨道,并及贤劫中兴隆佛法的诸大菩萨。

  无垢普贤菩萨,而为上首;一生补处,住灌顶位诸大菩萨,及余十方种种世界普来集会,一切刹海极微尘数诸菩萨摩诃萨众。

  普贤菩萨为上首,统领十方刹海极微尘数菩萨众。

  普贤菩萨烦恼断尽,只留一分生相无明,成佛顿断,是因心最圆满的菩萨,故谓“无垢”,叹彼断惑胜德。

  “一生补处”,即等觉位,后补佛位,教化众生。

  “灌顶”,是譬喻。古印度风俗,太子登基时,取四大海水,灌其顶,以承王位。“灌顶位”,也就是等觉位,即补处菩萨,借喻此类菩萨,进一步便成佛。

  “一切刹海极微尘数诸菩萨摩诃萨众”,显十方来集之菩萨众多。

  “种种世界”,经中说世界种类千差万别,详见华严经。

  所有世界,一切菩萨,皆聚集胜会,闻华严妙法。

  丁二、声闻众

  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等,而为上首;诸大声闻。

  以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为上首,率大乘善根成熟的大声闻众。

  丁三、八部众

  并诸人天,一切世主;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

  除菩萨、阿罗汉外,还有人天及善根成熟的八部众,都在法会中。

  “世主”,即国王。华严经首卷列所有世间主参与法会,国王、天王等皆世主,乃至八部众,树、海、空、道场、山神等,皆各有其领导者。

  “人”,统指世间人。“非人”,总括鬼神众。“等”,所有一切听众。“八部”,常说不赘。

  丙二、总结受行

  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从菩萨众起至八部众止,所有大众,闻佛说华严大法,皆踊跃欢喜,各归本处,依教奉行。

  耳根发耳识,开启闻慧,深“信”不疑,“受”持在怀,是思慧。念念不忘依教“奉行”,是修慧。“信受奉行”四字,具足闻、思、修三慧。

  佛法重实践,闻而后思,思而后行,方得受用。

  “普实行愿品”,因时间及个人眼睛关系,略说至此。本品列为净土五经之一,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对净土行者尤为重要,虔修十大愿,精进念佛,临命终时,设若阿弥陀佛没来接引,仗愿王之力,也能送往西方,是念佛者的强心剂。愿普贤行愿广得流通,人人见闻信受,普令众生,圆满所修,共生极乐世界。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录(会性法师)》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