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录(会性法师)▪P15

  ..续本文上一页转理趣妙*轮 我深智力普能入

  佛语清净,利益群萌,故云世间好语佛说尽。佛不但言语净无瑕秽,且一音具众音,众生闻之随类得解,能满众生愿,闻所欲闻法,佛出广长舌音,一一音具法、义、词、乐说无碍辩,三世诸佛,以此无碍辩才,于十方世界,广说妙法,契理契机,降魔外,伏众惑。我愿仰仗普贤力,深入诸佛微妙法海,依修成就。

  辛三、时劫长短随心不思议

  我能深入于未来 尽一切劫为一念

  三世所有一切劫 为一念际我皆入

  我于一念见三世 所有一切人师子

  亦常入佛境界中 如幻解脱及威力

  我依普贤行愿力,深入未来时间中,并将长劫缩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也不出我当下一念,故说“为一念际我皆入”,所谓一念入一切劫,一切劫摄一念中,念劫相入,所以,能于一念间,见到三世一切诸佛,闻佛说法,亦常趣入佛境界,亲证如幻解脱,获佛威神之力。

  时间本是假法,并无实体,长短随人心念,古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仙境如是,况佛境界。昔天合山有一老修行,工作稍息,行至后山,过石桥,见梵刹巍峨,五百俊秀僧人过堂,随之而入,饭罢喝茶,齿颊皆香,欲留下不走,童子不肯,强送至桥,问是何处?童子不答,再追询,童子用手一推,回首,梵刹、石桥均不见,惟有己在此山中,循径归来,园芜锄锈,茅屋倾毁,下山寻故友,已逝百年,友人之孙已八十多岁了。老修行有福,得入罗汉境,餐饭杯茗,人间百年,此即时间长短随人心念,不可思议!

  辛四、颂普贤行不思议

  于一毛端极微中 出现三世庄严刹

  十方尘刹诸毛端 我皆深入而严净

  所有未来照世灯 成道转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槃 我皆往诣而亲近

  于一毛端极微尘中,现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庄严宝刹;十方微尘毫端内,遍现无边净佛国,我愿深入佛土中,承事诸佛,修普贤行,使诸佛土,更加严净。“照世灯”,即佛,佛示现人间,导迷启悟,如世之明灯。所有未来一切诸佛,示现修行成道、转*轮、度众生,乃至化缘尽、入涅槃,各阶段中,我皆发愿,恭诣亲近,随侍修学。

  此即普贤行之精神,亲近诸佛恒修行故。

  庚二、颂普贤行愿分二

  辛一、颂普贤行之能力

  速疾周遍神通力 普门遍入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 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净庄严胜福力 无著无依智慧力

  定慧方便威神力 普能积集菩提力

  清净一切善业力 摧灭一切烦恼力

  降伏一切诸魔力 圆满普贤诸行力

  十二句十二种力,明修普贤行愿,能成就十二妙力。文倒过来念较易明白,如“神通力速疾周遍”,意即有神通力速遍十方世界。“大乘力遍入普门”,以大乘菩萨道力,证入普门境界,示种种法门,接引众生,皆成正觉。“智行普修功德力”作“功德力智行普修”,依普贤行,智行普修,解行并进,成就一切功德。“大慈力威神普覆”,具慈与乐之大力,恩威并济,折摄兼施,如慈云荫覆众生。“胜福力遍净庄严”,普贤行具殊胜福力,能遍净庄严一切佛刹。“智慧力无著无依”,有般若妙智,不著诸法。从“定慧方便威神力”起,按经文读。修普贤行,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具诸善巧方便,威神之力,度化众生。“普能积集菩提力”,普修万行,积聚菩提大道资粮,将来亲证菩提。“清净一切善业力”,依甚深行愿,使一切善业清净。“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修普贤行,能灭诸烦恼,降众魔障,圆满普贤行愿。

  辛二、颂普贤愿之广大

  普能严净诸刹海 解脱一切众生海

  善能分别诸法海 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净诸行海 圆满一切诸愿海

  亲近供养诸佛海 修行无倦经劫海

  八句,皆以“海”显普贤愿之广大。具普贤愿能遍严诸佛刹土,使众生究竟解脱,善巧拣择一切诸法,深证般若妙智,净修所有法门,圆满一切利他之愿,至十方亲近承事诸佛,尽未来际修行,毫不倦怠。

  己五、重颂随学与圆满行愿

  三世一切诸如来 最胜菩提诸行愿

  我皆供养圆满修 以普贤行悟菩提

  三世诸佛的最胜菩提行愿,我皆一一虔敬供养,圆满随学,依普贤行悟佛菩提,成等正觉。

  己六、愿同二圣分二

  庚一、遍同普贤

  一切如来有长子 彼名号曰普贤尊

  我今回向诸善根 显诸智行悉同彼

  愿身口意恒清净 诸行刹土亦复然

  如是智慧号普贤 愿我与彼皆同等

  本品重在普贤行愿,故首愿愿与普贤相同。

  一切如来的长子,名也叫普贤,我愿将所修善根功德,普皆回向,入于普贤行愿海中,并冀望自己的智慧、行持,和普贤菩萨相同。愿三业清净,恒无污染,所修万行,所居国土,亦如普贤清净庄严。具如上甚深妙智,方可名为普贤,愿我和普贤无异,具大智、发大愿、行大行,彼之所修我亦修,彼之所证我亦证。

  庚二、双齐二圣

  我为遍净普贤行 文殊师利诸大愿

  

  满彼事业尽无余 未来际劫恒无倦

  我所修行无有量 获得无量诸功德

  安住无量诸行中 了达一切神通力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为遍修普贤大行,实践文殊大愿,圆净二圣事业,使智行一统,愿尽未来际精进不倦。既愿双齐二圣,切修无量行门,必获无边功德,安住一切行门中,彻证一切神通,文殊智猛,普贤亦然,我今回向诸善根,常随二圣学。

  己七、结归回向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十大愿殊胜无比,为三世诸佛之所称叹,我今愿将所有善根,回自向他,回因向果,回事向理,以期证得普贤行愿。

  总颂行愿毕。

  戊三、超颂愿生净土

  长行愿生净土文,在显经胜德中,现于此超前重颂,故云“超颂”。

  愿我临欲命终时 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 即得往生安乐刹

  重颂愿王导归极乐。

  愿临命终时,尽除诸障,亲见弥陀,往生极乐。“安乐刹”,安乐佛国,即西方极乐世界。

  我既往生彼国已 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满尽无余 利乐一切众生界

  重颂见佛授记证果。

  往生后,得不退转,努力进修十大愿,皆圆成无余,上求圆满后,方能“利乐一切众生界”,下化众生,令六道离苦,二乘回小向大,尽化十方,普获安乐。

  明发愿虽在娑婆,成就要在西方,凡夫对十大愿只能随分随力修学。

  彼佛众会咸清净 我时于胜莲华生

  亲睹如来无量光 现前授我菩提记

  彼国依正庄严,诸上善人聚会一处,皆清净海众。从初生至等觉,都是莲华化生,环境七宝所成,平坦无瓦砾荆棘,行者娑婆业尽,于殊胜莲花中,上品上生,亲见阿弥陀佛说法,并蒙佛授记别,如法华会上佛为舍利弗、目犍连授记般,将来毕竟成佛。

  蒙彼如来授记已 化身无数百俱胝

  智力广大遍十方 普利一切众生界

  蒙弥陀如来授记后,已是分破无明、分证法身的大菩萨,能化身千百亿,周遍十方世界,利益一切众生。

  圆教初住,别教初地,可分身百界,示现八相成道,成佛度生,况位位增进呢?二地二住可以千身,三地三住则一万,每一化身,皆运深广智慧,普利一切含识。

  为何华严会上,普贤菩萨还要以十大愿王,劝导善财及华严海众,求生极乐呢?清凉大师行愿疏说有四义:

  一、有缘故。弥陀愿力与娑婆众生最为有缘,所谓“家家弥陀佛”,纵使不信佛,也知道佛弟子念阿弥陀佛。

  二、不离华藏故。极乐世界在华藏世界的第十三层,和娑婆同一层,第十三层有微尘数佛刹,极乐是其中之一,故生西方安乐国,并未脱离华藏世界。

  三、令众生心归一处故。虽然十方净土皆可往生,但为使众生专注一境,心归一处,一门深入,易成就故,导归极乐。

  四、阿弥陀佛即本师故。阿弥陀佛与释迦如来,平等无别,当体即是。四十华严第三十九卷,普贤菩萨赞世尊胜德云:“或有见佛无量寿,观自在等所围绕”。或见本师即阿弥陀佛,观音势至等围绕,因此,弥陀即释迦,释迦即弥陀,无二无别。生西方并未离娑婆之毗卢遮那,亲近阿弥陀佛便是承事本师,同一法身,所以,求生极乐,即见华藏胜境。

  戊四、总收行愿无尽

  总颂每一愿“结显无尽”经文。

  乃至虚空世界尽 众生及业烦恼尽

  如是一切无尽时 我愿究竟恒无尽

  普贤行愿总收一切行愿无尽。

  “乃至”超略词。长行文较详,颂文较略,以乃至括之。

  虚空界、众生界、业及烦恼,四种虽无尽,但亦有尽时,如众生烦恼有断尽之日,业有清净之时,我之愿行永无尽期,立志恒度一切众生。

  丁二、追颂显经胜德

  十方所有无边刹 庄严众宝供如来

  最胜安乐施天人 经一切刹微尘劫

  若人于此胜愿王 一经于耳能生信

  求胜菩提心渴仰 获胜功德过于彼

  八句重颂较量闻经功德。以众宝供养功德,和闻持行愿功德,两相较量,何种殊胜。

  用尽十方无边刹土之珍贵众宝,供养如来,并以最胜安乐布施人天,经一切微尘数劫修福,如是长劫,以妙供品,上供诸佛,下施众生,功德不可谓不大。但若有人,偶闻十大愿王,一历耳根,即生净信,心生渴仰,求胜菩提,仅此一念功德,胜前供养、布施功德,一经于耳,功德如是,况依教修行呢!

  即常远离恶知识 永离一切诸恶道

  速见如来无量光 具此普贤最胜愿

  此下二十句,颂显余众行德。

  信行十大愿,能常远离恶友,不受牵缠,除恶因,不堕四恶道,生人天中,若念佛求生西方,临命终时,迅即往生,速见弥陀如来,圆具普贤殊胜行愿。

  此人善得胜寿命 此人善来人中生

  此人不久当成就 如彼普贤菩萨行

  如是行者,不空过光阴,可谓善得寿命,善用人生,不久之将来,定能成就普贤行。

  往昔由无智慧力 所造极恶五无间

  诵此普贤大愿王 一念速疾皆消灭

  …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录(会性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