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行愿品讲记 二、个别解释大愿 10、普皆回向▪P3

  ..续本文上一页齐密相:四十齿皆白净齐密,根复深固。

  二四、四牙白净相:四牙最白而大,莹洁鲜净。

  二五、颊车如狮子相:两颊车隆满如狮子王。

  二六、咽中津液得上味相:咽喉中常有津液上妙美味,如甘露流注。

  二七、广长舌相:舌广而长,柔软红薄,能覆面而至于发际。

  二八、梵音深远相:音声和雅,近远皆到,无处不闻。

  二九、眼色如金精相:眼目清净明莹,如金色精。

  三十、眼睫如牛王相:睫就是眼睛的旁毛。眼睫殊胜如牛王。

  三一、眉间白毫相:两眉之间有白玉毫,清净柔软,拉起来很长,放下去的时候右旋婉转,长放光明。

  三二、顶肉髻成相:头顶有肉,高起如髻,也叫做无见顶相,即一切人、天、声闻、缘觉、菩萨皆不能见的缘故。

  经文:若生人天,所在之处,常居胜族。

  修普贤十大行愿的菩萨不生恶趣,经常生在人间、天上,在善道中,不生边地下贱,必生家世清白,具有道德,有威望的家族中。

  经文: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

  修普贤十大行愿的菩萨不会再造恶,永不会堕落恶道,而且

  能够远离一切恶友,同时能够用强力压制,使一切外道的修行者驯服。

  经文:悉能解脱一切烦恼,如狮子王摧伏群兽,堪受一切众生供养。

  修普贤十大行愿的菩萨能够摧伏其贪嗔痴等一切烦恼,如狮子王一出现,一切猛兽都被降伏。此菩萨解脱烦恼,所以堪受一切众生供养。

  经文: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佛法说,人一共有二十二根,简单的说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在人死的时候,六根就慢慢地散坏,不能用了;一切亲属都离开,一切威望、势力都没有了。不但普通人如此,甚至贵如国王死的时候,辅相、大臣,宫殿、象马车乘、珠宝、收藏的财宝,这一切都不能跟随着他。"辅相"就是帮助国王管理全国一切事物的宰相。

  如果修普贤十大行愿的菩萨修得好,唯有此愿王不相舍离。就是说,如果此菩萨念念都能修持得好,维持着普贤十大愿的心愿,唯有此愿王不相舍离,不管什么时候、任何事情都以十大愿王做为引导,当他死时,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刹那"是极短的时间。即是修普贤十大愿王有成就的菩萨,在娑婆世界死后,马上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经文: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

  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生莲花中,蒙佛授记。

  修普贤十大行愿的菩萨往生极乐世界,马上见到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的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有很多菩萨围绕着他。此菩萨看见自己生在莲花中,蒙佛为他授记。

  这里举出文殊师利菩萨代表智慧,普贤菩萨代表大行,观自在菩萨代表大悲,弥勒菩萨代表大慈,这些菩萨都出现。为什么这个样子?因为当此菩萨在修普贤十大行愿的时候,就有观想礼遍十方诸佛,当时菩萨都围绕在佛身边,所以他一死,往生就看到这些菩萨。

  "蒙佛授记":当一位菩萨行者修到其道心非常稳固的时候,就有佛来清楚地告诉他,将来在什么时候,哪个世界成佛,佛号叫做什么,弟子有多少,在世多少年,正法多少年,像法多少年,末法多少年,父母种族如何,上首弟子是何人等,一切预先为他记别交代清楚,以坚定他成佛的信心,以策励他勇猛精进的修菩萨道,这叫做授记。根据佛法说,如此这样的一位菩萨,如果在娑婆世界中修行,所需的时间是从初发心修到成佛的三大阿僧祇劫中的第一个大阿僧祇劫,好像本师释迦牟尼佛在燃灯佛前授记。就是说,如果修普贤十大行愿的菩萨已经修菩萨道有相当的时间,才有信心,他修得好的话,往生极乐世界时立刻见到佛,得到佛的授记。这样的往生跟修弥陀净土的人往生极乐世界是不一样的,它们的差别:

  在《观无量寿经》中说,修弥陀净土得到"上品上生"的人在死的时候,会看到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还有种种的化佛、比丘……这些佛菩萨来到他的面前接引他;观世音菩萨拿着一个金刚台,接着他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极乐世界。他去到极乐世界之后,听闻佛说法,证悟无生法忍--觉悟,然后就去所有的世界,在诸佛之中授记。修弥陀净土得到"上品中生"的人,临命终时看到佛菩萨来接引他去极乐世界,但是他需要听闻佛法七天才觉

  悟,一个小劫后才蒙佛授记。由此可见,修普贤十大行愿的修行者的菩萨行比修弥陀净土的修行者的高明,因为他不必佛菩萨来接引,自己往生;不必佛为他说法,就蒙佛授记;所以他绝对不是修往生净土。因为前文说修普贤十大行愿的菩萨生人、天上,可见他是修了好多生才往生的。

  经文: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

  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无量无数,数也数不清的劫,到十方不可说不可说的世界去,以智慧力,随着众生心理的要求,为众生做一切利益的事而度化他们。

  经文: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转妙*轮。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

  根据经典说,释迦牟尼佛是在蒙佛授记后的一百劫中修其三十二大丈夫相,而修普贤十大行愿的菩萨是在蒙佛授记之前就累积其三十二大丈夫相了。这位菩萨蒙佛授记了,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就最无上的觉悟,然后转妙*轮,说法度化众生。菩萨在修普贤十大行愿时,就以无量无数的世界中的众生作为境来修,因为发心是这样,所以成佛的时候,也能够度无量无数世界的众生发菩提心,随着众生的根机,教化成熟,乃至未来无量无数的劫数,广能利益一切众生。

  经文:善男子,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

  善男子,如果有这样的众生听闻、相信了此大愿王,受持、读诵,到处广为人们宣说,其所得到的功德,除了佛知道以外,其他的一般人、二乘圣者,甚至大菩萨,如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等,都不知道。

  经文: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

  普贤菩萨说:所以你们听闻这十大愿王不要生起怀疑的心念,要把它当成真理(谛)来接受,接受之后要能够读,读了之后要能够诵,诵了之后要能够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即到各个地方去,向大众解说十大愿王的道理!

  经文: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如此之人,在修普贤十大行愿的时候,每一念中都能够修获无量无边的福聚。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有能力拔济众生,令其出离苦海,使众生都能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

  

  

《普贤行愿品讲记 二、个别解释大愿 10、普皆回向》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