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行愿品讲记 二、个别解释大愿 8、常随佛学

  8、常随佛学

  经文:复次,善男子,言常随佛学者。

  普贤十大行愿的第八行愿是常随佛学。佛所做过的事情、所修过的万行,我们都去学习,即佛从过去发心开始修道,然后修成菩萨,最后成佛,成佛了继续度化众生……这一切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经文: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

  此处例举娑婆世界的毗卢遮那如来,原因是毗卢遮那如来是报身佛,此是佛觉悟最圆满的果报身。所有的修行者成佛都有三身,即应化身、报身和法身,其中法身遍法界虚空,没有相貌、处所,佛要显现的地方,就能让你知道佛的存在。佛的报身有一定的处所,很多菩萨知道佛的报身所在处;佛报身的处所很庄严,有很多光明,因此,在报身净土中只有一佛。为什么?因为只有那么一佛,就足够让所有世界有神通的众生看到、知道。在凡夫的世间,是用能力有限的肉眼来看东西;你看我,我看你,我们也用这两只眼睛来看佛,因此境界很小。在境界很小的地方,佛就要在很多地方变现成佛,所以要有很多应化身佛。毗卢遮那如来是菩萨成佛的时候,最先完成的报身佛;应化身佛是不同的众生在不同因缘底下,才出现的佛。我们人间需要看到那样的身相,佛就用八十岁的人身应化出现;在另外有人住的地方,现在可能有佛出现在那边。就是说,众生的境界太小了,佛就要出现很多身相,不然众生看不到。假设你要度化细菌,你不可以用人身去作这项工作,必须要变现成细菌才可度化它们。佛就是用应化身来度化人,这应化身还不是很圆满,真正圆满的是佛的报身,因此,此处以报身佛来说。从凡夫开始发心,到成就报身为止,我们全都要向佛学习。

  "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佛从开始发心修菩萨道,精进不退,修布施,宣扬佛法,用皮来做纸,用骨来做笔,用血来做墨,书写无量无边的经书,其所"书写"的"经典"多到堆"积"起来"如须弥"山那么高。须弥

  叫做妙高山。

  古代人以为地球是平的,不是圆的,太阳没绕着地球转,地球没绕着太阳转,而是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来,从西方落下去。后来,科学家哥白尼说地球是圆的,天与太阳在转,所以我们每天就看到一次太阳。之后,科学家发现地球不只自转,还绕着太阳转。现在,更发现太阳也没有静止,还绕着银河系的中心转,这是我们人类的境界。

  在另外一些有神通的人的境界中,并不是如此,他看到人类居住的地方叫做南赡部洲,它是在一个日月的范围,这个太阳与月亮是绕着须弥山转。须弥山下有四大部洲,四大部洲有四种不同种类的人,好像我们南赡部洲的人是这样的高度,而北俱卢洲的人非常高大,跟我们是不一样的身量。须弥山住着一些天人和鬼神,不是人住的地方,从我们人住的地球到须弥山,要经过七重的香水海(不是咸水海),还隔着七重的山,所以在这样的境界里,有这样一座的须弥山。须弥山顶是欲界第二层天称为忉利天(三十三天),天主名帝释(玉皇大帝)。此天的一日夜是人间的一百年。虽然,同是太阳绕着须弥山转一周,在须弥山下海(非地球上的海)上的南赡部洲的人,看到太阳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一日夜,但是须弥山顶的天人看到太阳转一周是人间的一百年。可见须弥山并不在人间,因为须弥山上的天人所看到的时间跟我们的不一样。一个包括日月范围世间,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称为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为一个大千世界。大千世界也称为三千大千世界,因为它经过一个小千世界,一个中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

  经文: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况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一切所有,及余种种难行苦行。

  菩萨可以拿他的皮、骨、血来为佛法做事,不惜生命,更何况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等一切所有。佛经中有载:释迦牟尼佛过去世在修菩萨道的时候,曾经碰到一个吃人的

  罗刹讲了一句佛法:"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菩萨听了很欢喜,但是罗刹只讲上半句,菩萨要求它再讲下一句,罗刹不肯说。它对菩萨说:我肚子饿,要吃人。菩萨答应让它吃,但是在吃之前,要为他讲下一句佛法。罗刹说:"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菩萨很高兴,就让罗刹吃掉。菩萨为了一句偈言,都愿意让罗刹吃掉。从此故事看来,释迦牟尼佛在修菩萨道的过程中,不只向修行人学佛法,也向吃人的恶魔、罗刹求佛法。只要是佛法,不论是从谁的口中讲出来,都是佛法;如果不是佛法,即使是出家人讲,也不是佛法。

  经文:及余种种难行苦行,

  以及一切难行苦行,菩萨都去做。关于这个难行苦行,佛在过去世修菩萨道的时候,的确做了很多,但是当佛做悉达多太子的这一生,出家修道,在苦行林中所修的难行苦行,不是修行。意思是说,佛在做菩萨的时候,修种种难行苦行,但是当他成佛的那一生,并不是修苦行而成佛,而是做给众生看。为什么?因为众生很愚痴,认为修苦行才是修行;初发心菩萨开始时,不懂怎样修行,也把苦行当修行。所以菩萨要来人间成佛度化众生,可真不容易,要做所有众生满意的事情给众生看,众生愚痴,见到修行人吃苦,他们就赞叹;如果修行人吃好穿好住好,没有人要赞叹。净幢菩萨Svetaketus(悉达多太子的前世生)从兜率天降生人间,就知道自己是来成佛的。十地菩萨来人间何必修苦行?成佛后还说修苦行没有用?因为菩萨把人间所有的苦行都做完了,告诉你没有用,你才相信。因此,当时印度外道所有最难的苦行,菩萨都去做,才能够降伏这些修行人。悉达多太子在苦行林修行的六年中,每天只吃一粒麻,这是没有人做得到的。如果你到印度,就可以看到一个修苦行的裸体外道的塑像,叫做马哈威拉。他的雕像跟佛像是一样的,但是是裸体站立着,有粗大的藤缠住他的脚。因为他站着不动,连藤都生来缠住他的脚。悉达多太子修六年苦行时,鸟在他的头上造窝,孵蛋。鸟孵蛋最多不过二个月,但是站立着脚被藤缠

  住是要更久的时间,因为他入定,不出来。印度有这样厉害的外道,信徒们都很佩服他。直到现在,印度还有一些外道,把自己埋在泥土里,几天后才被人挖出来。佛要降伏那类外道,就要一天只吃一粒麻啰!

  经文:乃至树下成大菩提;示种种神通、起种种变化、现种种佛身、处种种众会;或处一切诸大菩萨众会道场,或处声闻及辟支佛众会道场,或处转轮圣王、小王眷属众会道场,或处刹利及婆罗门、长者、居士众会道场,乃至或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众会道场。

  佛在菩提树下成道。在我们的娑婆世界,所有的菩萨都不在房间里成佛,是在郊外、树下成佛,释迦牟尼佛或过去的诸佛都是如此。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一下子就出现佛的宫殿,在宫殿里出现报身佛,这与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佛是不一样的。但是,如果你要在娑婆世界成佛,就得学习娑婆世界的佛在菩提树下成大菩提。

  "示种种神通、起种种变化",菩萨成佛后,就显现种种神通、生起种种的变化,这种种神通变化有种种的差别:佛在人间示现的神通,专门要降伏外道;佛如果要降伏天人,就要显现另外一些神通了。为什么呢?因为佛要降伏梵天王,就要示现比梵天王的色身还要庄严的佛身才行,佛如果示现梵天王身,人间的人的肉眼根本看不到。就是说,如果佛在人间,用度化更高层的众生的神通来表演给你看,你眼花花,一无所见。所以佛在人间所显现的神通:左边出水,右边出火;这边飞过来,那边飞过去;大变小,小变大;天人看来非常普通。

  我就以神通广大的目犍连尊者来说:有一次,尊者要降伏一条龙,那条龙有神通把身体变大,环绕须弥山七圈,我们凡夫连须弥山都看不到,更何况绕七圈!目犍连尊者却有神通降伏这么巨大的龙,但是我们人就看不到了。所以说,佛的

  种种神通变化更加厉害!

  佛有一位阿罗汉弟子,在还没有遇到佛的时候,是一位神通很厉害的外道首领,他有一千个弟子。有一次,佛为了度化一些外道,来到一群外道所居住的地区,佛为了使其他的外道信服,没有说话,利用他心通跟那位阿罗汉沟通,阿罗汉就故意在那些外道的面前对佛说:"佛是我的大师,我是佛的弟子。"然后向佛顶礼三拜,结果很多外道都很惊奇。为什么?因为他们所敬佩、神通很厉害的首领,竟然跟佛讲这样的话,佛什么也不必表演了。那么微小的外道神通,就降伏人类了,所以佛在人间的神通变化是很小的。

  然而,佛并不鼓励以神通教导人类,佛在人间度化众生是一种教导,佛说:人只能自度,佛没办法度,佛有如带路者,告诉众生修行解脱的道路;佛有如大医王,善疗众病,应病予药,然而病者要吃药,病才会好。佛不鼓励以神通教导人类的原因是,因为奇妙的神通和解脱生死毫无关系,外道也有神通;此外,世间人很容易被神通迷惑,以为有了神通就是成就。这种现象在藏传佛教很普遍,即修行者经常用神通来使信徒信服他的成就,这是因为那个地方的鬼神太厉害了,所以神通的降伏很重要。但是佛教真正的教导是使修行者开发智慧,而不是神通;神通只不过是修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品。

  再举迦叶尊者的例子:刚才说阿罗汉可以住世一劫,佛的最大弟子--迦叶尊者,就拿了佛的法衣住在鸡足山里,不是在山里搭房子来居住,是他到鸡足山时,山打开来,他进去,山又合起来,他就住在泥土里。等到弥勒菩萨成佛的时候,人间的人非常高大,比一百五十层的高楼还要高!当迦叶尊者出现,要把释迦牟尼佛的法衣交给弥勒佛的时候,他以神通飞上去,当时…

《普贤行愿品讲记 二、个别解释大愿 8、常随佛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