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性,即见到一切佛的本性,真正佛的本质——心幻化遍满十方。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紧接着说:“假使这样想:佛是不因诸相具足而证得正等觉的,那可错误了!”佛在经中曾特别强调:不可以三十二相的外表见如来。很多人就会因此而生起断灭见,认为三十二相只是虚幻的外表,成佛时自然具足三十二相,因为众生本来就是佛,不需要修与三十二相有关的福德。这些人以为世间幻化不真实当中,我本具的佛一向存在,不必去修道觉悟,也不必修与三十二相有关的福德,以为一切本来具足,这是错误的!成佛是有相的有为法,是要具足种种功德、种种福德、种种因缘,才出现三十二相,以及成佛的境界让众生看到。并不是只要有智慧,什么都不用做就能够成佛。佛、众生与一切法都是无相,可是成佛是迷者的境界里的有相因果现象,即在迷者的境界里有众生、有佛的种种因缘,于是众生才能见到佛;反之,就算佛有种种功德、种种因缘,众生没有因缘,也是见不到佛。见到有相的佛是因缘法,不是佛个人的事情,是众生与佛的种种因缘的配合下,而形成的因果现象。要具足种种因缘,法才能出现;反之,法就不能出现。佛特别强调,种种功德因缘具足而成佛,并不是有某个有情众生独自做各种成佛的因缘。成佛是具足成佛的各种因缘,其中还有眷属及所度化众生的配合,而出现成佛的现象。比如我们这一班的人,名称叫做一班的人,也是要具足因缘,这一班的人才能集在一起。但是这一班的人本身,没有所谓一班的人,我们把这个暂时的境界,称为一班的人。你千万不要认为这一班人是空的,是没有的,因此连因缘也认为是没有的。
须菩提!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佛强调,修一切善法而得成佛,所得的应化身,当然是有殊胜相好的。假使以为成佛离却一切相好,那是说诸法断灭了!断灭,就是破坏世间、出世间因果,即认为没有一切法,并不是如此!
禅宗有个典故:有一只狐狸化身为人,前来向百丈禅师请法:“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吗?”百丈禅师说:“不昧因果。”意思是:大修行人不迷惑于因果。原来前来问法的人,在过去世也是大法师,有人问他以上的问题,他的答案是:“不落因果。”因为这句话,他死后堕落做狐狸。有很多修行人以为通过修行,觉悟之后,因果不能左右他,这个见解严重错误。只要你出现在世间,在众生的面前,一切都是因果。没有因,没有缘,绝对不能产生任何的法,所以一切世间有为万法都是因果现象。但是大修行人再也不迷惑于因果的现象了。很多修行人没弄清楚,对因果生起断灭见。其实不论大小乘,都有人对佛法生起以下三种断灭见:
一、对小乘的佛法有断灭见的人,如果问他:“释迦牟尼佛还在不在?”答案是:“不是在,也不是不在。”或“不可说。”如果你就“不可说”再问:“释迦牟尼佛涅槃后,可以不可以再见到佛?”刚才他以“不可说”来避开问题,现在他会说:“不可能见到。”就是说,佛涅槃后已不在世间,怎么能见到佛?这是迷惑时间与生死实有的观念造成的断灭见。其实与佛有缘者就能见到佛;反之,就见不到。如果在娑婆世界的另外一个人类的世间,那里的众生遇见佛的因缘成熟了,就会见到佛的应化身还未涅槃。如果是摩醯首罗天的天人,它们看到人间应化的佛身入灭时,同时也看到释迦牟尼佛的报身未入灭。人间的二千五百多年还不到它们的一天,它们看到报身佛还没有入灭,而人类的六根境界里已经没有见佛的因缘了,这就是人类在六根境界里以色身、音声找不到佛,就对佛生起断灭见。然后,当有人问起,就胡乱答。释迦牟尼佛涅槃后,可以见到佛吗?答案是肯定可以,只是无缘者见不到而已。佛是娑婆世界的人天导师,不只出现在人间,还出现在天上。我们千万不要用人的眼光,人的所知所见来评论佛在不在,这是很大的错误!佛是如此,你也是如此,不要把现前色身的你,当成是你,这只不过是暂时的因缘,不是永久的,一切都是心的幻化。如果对佛生起种种的自性见,就要犯上很多毛病,真正解脱的阿罗汉,已经放下这些分别心了,所以别以为阿罗汉也有这些见。只有那些佛学家及信徒(凡夫) ,用色身、音声来分辨佛到底是什么,才有这种问题。除了以佛的外表,凡夫还能以什么来讨论佛在或不在?都是用色、音声来寻求了解佛,所以人行邪道,就是指于色、声中迷惑以为有实在的事物。
二、学大乘法有断灭见的佛教徒认为一切都是空的,做不做都是一样,这是绝对错的!这也是一种断灭见。因果在变化,做有做的功德,不做有不做的无所得,不可以因为一切皆空而认为都是一样。众生的心力与佛的是一样的,但是众生心迷而以六根所见为实,被眼前的因果所转。你不要以为杀人与救人是一样的,千万不要因为听到“一切法自性本空”,就说因果无自性所以一切都是一样。如果你把“一切法自性本空”当成是一切都是一样、是平等,这样的见解,就是很严重的断灭见。为什么呢?因为你破灭因果。所以我们学习佛法,千万不要落入断灭见。
三、有外道断灭见的佛教徒认为众生有无量无边的业,修行就是要把那些恶业清除到一干二净,才能够解脱。想要把恶业灭尽就是断灭见。他们以为恶业可以永远灭除,这也是一种断灭见。一切法都是因缘的幻化相,也是心的幻化,没有不变的法,也没有能永远相续不消失的法。但是有人执著有不变的法,甚至于认为有永恒的佛在随因缘度众生。佛为了破除这些见解,所以说万法的本性是空的。可是,凡夫听说万法是假有的,于是执著空是真的什么都没有,这就是恶取空,千万不要把一切法说成空无。反而一些大乘的论师说:因为空,所以一切法才得以成立。因为一切法没有本体,所以才可以变化。如果一切法有其自有的本质,就不会变化了。这是对空理论上的另一种解释,我在此不作深入的谈论,只是要让大家知道,不要因为听到空,就拨无因果。
大乘佛法说,世间如幻如化,如梦幻泡影等等,世间本是从六根观察到的因缘变化。但是在因缘变化中,没有一个实在的事物,它只是一个过程。比如我们这一班的人是一个过程,我们给它一个名称,叫做一班的人,当这个过程一直重复出现,你就认为这个过程的事物真的存在。又好像我一直重复在你的面前出现,你就认为在世间真的“有”广超法师,因此佛以“性空”破除众生的“有见”,众生听闻了实相无相的道理却以为一切空无所有,所以佛说“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我们学习佛法,不要生起断灭见。所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佛对须菩提说:“如果有发大心的菩萨,以充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做布施,所得的功德极大;但是如果另有菩萨,能悟知一切法无我的道理,得无我忍,那所有功德即胜前菩萨的功德。”佛法中的“忍”,是确定、同意的意思。“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即对一切法无我的道理,非常确定,非常同意,一点都没有反对,还很肯定。
在大乘佛法中,无我可分为两种类:一是人无我,二是法无我。什么是人无我?我们认为世间有一个众生,这个众生就是我,即有个生命体,会活动、讲话的是我。什么是法?我们认为除了我这个众生以外,其他的东西都叫做法。比如这个麦克风就不是我,我的身心才是我。当一个人认定他的身心才是我,就是有人我执,即对五蕴身心生起有自体的执著。如果这个人认为万法有实在个别的法在活动,就是有法我执,即对法生起有自体的执著。
对我生起执著与对法生起执著有什么差别?有些人认为有个我在身心中活动,但是有些人却认为有一个大我,这个大我包含一切,比如印度外道的“梵”,基督教的“上帝”,也有人把如来藏看成是一切法的本体,信仰者认为实在有那些法在作用。其实这样的见解,就是大乘佛教所说的“法我”的执著。当一个人执著有能知的人、所知的法,心与境相对时生起知道的是我的见解,接着才生起所知的是法的见解,然后在法与我中,找我在什么位置?再找我以外的其他东西——法。我以外的东西,就是其他的法。实际上,并没有所谓我以内的东西、我以外的东西,这是我们以身心为界限的分别而得到的错误道理。其实我们是种种业力的互相因缘,然后烦恼执著在身心中活动。如果我们放下执著的心念,心也能够到身心以外的地方活动,知道的功能不一定要在身心中活动。
有些大乘佛教的宗派对于一切法无我,有这样的说法:“阿罗汉只破除人我执,没有破除法我执。”这说法是不对的。事实上,阿罗汉再也不执著法为实有。《金刚经》说,如果阿罗汉有取法相的执著,他就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换句话说,本经认为有法相的执取,必定也有我相的执取。所以本经不同意“先破人我执再破法我执 ”这回事。为什么呢?如果有法我执,就有能知的心、所知的法,如果有能知、所知的执著,就会认定能知的是我。然而,阿罗汉已经证悟无我(无人我执),即觉悟无能知的心,更不会认取有心外所知的法,哪来法我执呢!
唯识宗为了说明阿罗汉与菩萨的差别,而认为“阿罗汉只破除人我执,没有破除法我执”,那是不对的!我们只能说阿罗汉破除了烦恼障,但是还有所知障。所知障并不是法我执。我以录像机为喻,…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总释经文下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