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P10

  ..续本文上一页可以慢慢体验空、了解空。要了解空,并不是去寻找空是怎么一回事,而是看清楚自己的身心后,自然能够了解空。

  医院里的医生观看我们的身心,结论会说:这边积血、你劳神过度、你伤心太重……这样的观察身心方式是没有用处的。《心经》里教导我们观察五蕴身心的重点是:观察身心的变化过程、前因后果,即是观察佛法中的缘起。在佛经里说,一个人见到缘起,就见到法;见到法,就见到佛。根据经典中说,缘起法最简单最扼要的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有这个东西,所以有那个东西;因为这个东西没有了,所以那个东西也跟着没有。这是佛为我们阐述的缘起法则。这不是用思考,而是观察是否是如此。好像我们说现在这边有很多人,原因是有人在讲经,有很多人在听经造成的。这么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是你看到它的前因后果,然而它对你的生死解脱、证空是没有用处的。因为一个修行人要证悟到空性,第一件事是要破除见的迷惑--我见,这要从观察自己的身心做起,并不是看周遭的事物。所以当观察缘起的时候,你观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类因果,一点用处也没有,这些农人都懂,这样的因果何必观察,浪费时间!

  刚才我说过智慧是用来观察真理的,那么观察真理就与心念有关;心念多深多细,智慧就多深多细,所以要解决根本问题就是回头来观察自己的身心;也就是说,修行是在我们的六尺身躯里用功夫,因此佛讲出了一个最简单的次第修法--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四念处:

  首先观身,接着观受,再来观心,最后观法。

  首先观身,其原因是身体的行动最粗,很容易看到;其次是我们对身体的执着很严重,色欲是从身体产生的。我们对于自身有爱染心,执着它;不只是如此,我们对于他人之身,也有爱染与执着,故有淫欲之念。因为众生颠倒执着,执着其身是干净的,所以应修四念处中的观身不净来破除之。

  接下来是观受:基本上,我们的心念发生激烈的起伏变化,被贪、嗔两种心态所主宰,主要是从受引发的:在顺境时染着不舍,生贪;在逆境时憎恶不能忍受,生嗔。要清理这些烦恼,就要看清楚受。因为嗔执着苦,贪执着乐,都是执着,所以佛说一切受都是苦。

  再来观心:我们的心被贪、嗔主宰,为了看清楚它,就要看受,所以佛讲观受是苦。这样逐步地观察清楚后,才有能力

  看心。因为当心再也不被苦、乐影响时,才能安定下来看清楚自己的心,进一步看到心的无常。如果心整天在苦、乐,贪、嗔里打转,就没有能力看心念无常地作用。当看到心无常的时候,才能够进一步破除执着。也许有不少学佛者以为自己早就明白了“心念无常”,何必白费心机去观心无常呢?有这种态度的人是不明了闻、思、修三慧的真正意义。只是明白“心无常”是闻、思慧,观到“心无常”是修慧。散心与清净心观到的“无常”,所生起的修慧也有差别。观自在菩萨是观照五蕴来证空,不是明白五蕴来证空,其中还要有“行深”及“般若智慧”,就是说观心无常时,要以“行深”定心清净及“行深”知见清净,才能观(照见)心是无常。

  最后观法:有些人嫌从观身、观受、观心到观法,如此次第的作观太麻烦,自认对身体的活动太清楚了,不必从观身开始,直接观法无我;如果你多生曾经修过此法门,是可以这样作观的。但是,如果你作不到,还是一步一步地修比较容易。你从所观的境中看到空的道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先解释一切法存在的前因后果--缘起法则;那就是说,我们在观身心的时候,依然在观缘起法则。第一件事是“有”,“有”是存在的意思,即是世间的每样东西是怎样存在的?我们说“有”手指,“有”头,“有”脉,“有”声音……我们观察“有”不是自己有,不是本来有,也不是合成才有。

  所谓“自己有”:就是不必靠别人来形成,好像我--广超法师,不是自己有的,是父亲的精子和母亲的卵子结合生的;生下来不叫广超,还要经过宏船老法师剃度,收为徒弟才取名叫广超。所以“广超”不是自己有,也不是本来有;不是过去无量劫以前本来就存在的,今天变成广超,是种种因缘变化所形成的。如果你看到我的前世是一只狗,你说那只狗本来有;今生你看我这个样子,你说广超师本来有。你的“本来有”指的是狗,或是指现在的广超法师?

  所谓“合成才有”:有些人认为东西的存在是由很多东西合成的,好像我--广超法师,是由眼睛配合眉毛,再与耳朵配合,形成这个头。它们在合吗?它们谁也不跟谁合。耳朵痒的时候,眼睛不痒,它们一点也不合,是你的心念分别说它们合。再举一个更简单的例子:眼睛安在鼻子的上方,鼻子安在嘴巴的上方,你说它们合起来形成头。现在我说桌子、椅子安在台上,这支麦克风安在桌子上,我的屁股安在椅子上,形成讲经的样子。有讲经的样子这件事情吗?它们有合起来吗?我从来没有想跟椅子合呀!桌子也没有说要跟椅子配合,是我们的心在分别,认为东西是由因缘和合而成。所以我们要看清楚,世间的一切事物的存在,不是自己有,不是本来有,也不是合成才有。佛法中把世间的一切事物称为“法”,它没有所谓的前后,没有所谓的生灭,也没有一定的

  样子,在《心经》中如此描述:“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其实,前面已说过一切法的形成,在这里不再做解释。但是我们要去认识法存在--有,这回事从何处生起,不应当去观察法的存在究竟是自己有、是本来有或是跟别的东西合成才有,而是要观察自己的心跟外境的关系,从它的前因后果来觉悟“有”从何来!

  当心接触外境时,心并不认为有法存在,但是在因缘变化的过程里,那一段因缘一直重复地出现,因为你的心产生执着,而生起“法”见。之后,你生起法生、法灭,最后研究法怎么完成,这是你认识法的心理过程。你要看清楚心跟外境的接触;接触后,心怎么记忆。当你把它的前因后果逐一看清楚,确定只不过是众因缘、一段过程而已,就不会生起“法”存在的见解。

  再比方说,刚才我的手在左边拉了一下袈娑(为了打这个比喻),这样拉一下叫做什么?叫做左拉。那我拉右边的袈裟叫右拉,有没有这两个法?你们说根本没有这回事,是广超法师胡乱说。但是你们知道“走路”是一个法;现在我坐在这边,“坐”是一个法;等一下我站起来,“站”也是一个法。我把这几个动作重复做几次,你们就会说广超法师刚才站着,现在是坐着,这就是我们对“法”的认识。所以法的形成是心去分别、执着,生起法的见,再给法安立名称、假名,也称为名相。我们给这个因缘变化过程一个名称,佛法称为假名有。所谓假名有是名称底下才有,而那名称是一种安立,不是实在的,所以一个法的存在是假名的存在,它没有实体性。我们在观察一切法空时,首先要了解法是因为心取境后假名安立而得来的;再来,因为假名安立之后才生起“有”。这个“有”是假名有,为什么?好像刚才这样拉了一下,假名有叫“左拉”,这是“右拉”。请问左拉几时开始?现在没有了,再拉一下,左拉又开始了。你慢慢观察,一切法皆是如此,真实、确实如此地发生。因此左拉在发生时,你说有,现在没有了,“没有了”是假名无。假名有说明没有实在的东西存在;假名无说明没有实在的东西不见了。所以法本身是假名,存在是假名有,假名的存在;不存在是假名无,也不是真的有,也不是真的没有,是个名称底下产生的。佛法中说,这个法本身没有它的自体,因为因缘变化过程里没有它的本性,没有它的自性,所以它是无自性,无自性即是空性。“左拉”是假名有法,所以左拉是无自性的,没有实在的东西。但是,它是一段因缘变化过程里前后各截去一段,而只取中间那段而安立的。所以法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叫做空,这空的意思是说它没有本体,但是,因为在语言上为它安立名称,用惯了就形成一个法见,它只是一个过程而已;一个没有本体的过程,是个名称罢了。所以佛法讲空,就是空无自性的意思。

  空并不是有那样东西,也并不是没有那样东西,而是没有你所指的那样东西的本体;也并不是有或没有,是因为你为那样东西安立名称,所以我告诉你它没有本体,本来没有什么好说的。

  这个“左拉”是多此一举的事情,我拿它来开玩笑,“左拉”多拉几次,你们看看左拉这个法到底是因缘过程而假名为左拉,还是左拉这个法本身是一个存在的法。再看看是否有“左拉时”、“左拉前”、“左拉后”的三时!你们想想看一切事物皆是如此,我们的心就是这样运作。佛为了破除我们的见,就跟我们讲这个法是空无自性。所以空无自性并不是没有东西在发生,也不是有东西在发生,我们要“远离”那个东西来说。事实上,本来没有事情的,只是因缘本身在作用,我们就在因缘作用的过程里截取一段来说。你们看我的手比来比去,你要说就有得说,有时候讲话把头摇一下,你也可以说是一个法,就是这么一回事。法是这么来的,空也是这么来的。

  因此佛法里说,因为众生执着有,执着实在、存在,佛讲空而破之;如果有人执着空,佛说“诸佛所不化”;意思即是一切佛都没办法度化他了;也就是说,你们千万不要执着,以为有“空”让你去证悟;认识空就是认识那些法本身是怎么一回事,并不是在法以外有另外一个“空”。就是说,你在观察了解的过程里发觉到:原来这一切只不过是因缘变化,我们的生死轮回是如此,贪、嗔、痴等烦恼也是如此。有因缘嘛,你就笑一笑;有因缘嘛,你就嗔一嗔,里面没有实在的东西在嗔,那不过是种种因缘在作用。那因缘可能是今生得来的,可能是过去世累积的。那么今生你起嗔心骂他,就是这么一段过程,其间没有所谓一个人在骂,一个人被骂,是一段因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