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晓得。
我们中国佛教与中国文化有两个故事,老话了。一个故事大家很流行,一个和尚在山里头,讨厌这个是非人间,讨厌、厌恶极了,所以呀,收了一个小徒弟,孤儿,小孩子。几岁就把他带大,没有下过山,什么都不知道。等他到了十七八九岁,也成人了。老和尚有一天要下山了,想一想,这个孩子我要试验试验看。就把小和尚带下山,下山以前告诉他:下去啊,很多,这个世界花花绿绿啊,你当然都可以看。有个东西最可怕的,你要注意哦,那个东西呀同我们一样,这个头发是怎么样梳起来的――古代嘛,女人梳头发的;穿的衣服是怎么样的;脚、清朝的时候包小脚的——那个很可怕!那个东西叫老虎——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那么小和尚带下山来,走一阵看了以后,问小和尚,街上什么最好看?哈,老和尚吩咐他这个老虎不能看喔。小和尚讲老实话,他很坦然,他心里没有什么,说:师父啊,看来看去还是那个老虎最可爱啦!
好,那么这个问题来了,我们这个故事。你说这个心是“依他起”的吗?是,“依他起”!他本来没有看到过这个老虎,也没有什么可爱,也没有什么可怕。但是,他那个“依他起”的那个本能呢?他是有的;不是完全外物所引诱起来的。正是前天有人提到,一个青年,不管男女青年,第一次做到爱欲的性关系那个梦境,并没有对象而呈现对象的,那个作用。所以,“依他起”是讲第六意识境界,没有错,都是依他起。
比方我们世界上有许多民族也试验过,拿异国的民族,比如说拿我们黄种人、中国人一个小孩、孤儿,外国人收养。收养去了以后,他从小在那里长大,他一定说他们的话,讲他们的文字,动作言语都有他们的习惯。绝对同我们习惯两样。可是,人、他的确是黄种人、中国人。因为他从婴儿开始受的教育,这个教育是“增上缘”,因缘里头属于增上缘,四种因缘的增上缘之一,后天的教育叫增上缘。这种增上缘加上父母的遗传也属于增上缘。父母的遗传也是增上缘之一。后天的教育也是增上缘之一种。那么这个人,我们假设看到,你看,这个家伙,是我们的种族的人,净是一股洋气,很讨厌!但是他从一岁就给人家收养。可是你仔细研究,他那个根子里头,黄种人的根性还是黄种人的根。不经过三代以上几乎没有办法变。如果经过三代到七代,能不能完全变了还是问题。这个里头有一个东西不是“依他起”。这个不是“依他起”的,就是第七识与第八识之间的,“遍计所执”非常牢固的那个业识的种子、种性。楞是像植物的种性一样,那个种子不同就是不同。譬如说,一颗植物的种子移到其他的国家、其他的土地上去种,那个植物出来味道是变了,(但)那个种性很难变、很难变掉。这是“遍计所执”所生的种子。
假定悟道了的人,对境不“依他而起”了,等于说对境心不起。对境心不起,第六意识压制的功夫不算道。“对境无心”,对境无心了,啊。那么不“依他起”了,但是无心的、空的这个境界也不执着了;因为执着了,“空”也落在“法执”;这个也不执着了。那“遍计所执”也去掉了、舍掉了。那“遍计所执”也舍掉,对境而无心——如如自性本来现前,个个是佛。那就是等于禅宗六祖所讲,“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本来清净。
我们了解了“五法、三自性”这些道理以后,现在我们再回来,把《八识规矩颂》不拖了,不停留了,先把它赶快弄完了,好转入《成唯识论》的正式的研究。我们在这个本子上的《八识规矩颂》的前五识颂,两首。第一首偈子它属于性境的,像前五识,他属于现量境的,前五识。这个都晓得了。什么是性境,什么是现量境,已经解释了。
“通三性”,眼耳鼻舌身前五识,注意这个“通”字,通于三性。换句话说,哪三性?善、恶、无记。这三性。注意哦,唯识有这个三性,常常搞混淆了。另外刚才讲的也叫三性,不过加一个名字,叫“三自性”,或者“三无性”,就是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圆成实性,这三种叫做三自性,也叫做三无性。现在讲“性境现量通三性”,这个三性不是那个三性,这叫做人性上的善性、恶性,(还)有一个不善不恶的无记性,非善非恶。这要注意了。我们问题不讨论了,因为讨论要耽误下去。为什么前五识啊,眼睛有善有恶,又通无记,耳朵听声音也是如此,这个中间讨论下去就很多很多了。记住,通三性。
眼耳身这三个识,本来前五识,眼、耳、身(之外),(还有)鼻(呼吸)、舌(嘴巴舌头)两识,这两个不谈了。
眼识、耳识、身识(身体的感觉、感觉到有身体)这三个是“二地居”。怎么叫“二地居”呢?第一地:五趣杂居地。地狱、畜生、恶鬼、人、天。阿修罗包含在天里头。天人与我们世界不同,可以说是外星球另一个世界的人;天人同我们人、这个地球上人类,乃至畜生、恶鬼、地狱这三种(同)在(第一地),叫“五趣杂居地”,普通的凡夫。
在这个高级的天人、天人里头就有分别了。欲界天,欲界天还有欲哦,同我们一样有欲哦!再上去是色界天的初层,这所以叫大家你们同学们,“三界天人表”一定记清楚啊!如果我们基本讲佛学,现在也要重新讲三界天人(表)了。就是宇宙生命的分类,分成三十三层。严格地分,六十多层。[断录]
……借用来用。外太空的生命,在佛学、两千多年、认为是六十多层,是有生命存在的。到今天自然科学太空总署你问他,月亮、月球里面究竟有没有人,他真正的负责人不敢答复这个话。还不知道诶!你不要认为人到月亮里头去了,已经证明没有人了,——这是不懂科学的乱讲话。真正科学家到今天为止不敢下这个定语。还不知道。那么我们并不一定说它有没有,我们现在是讲佛学。在佛学的理念的范围,你看两千多年前就有这样高明的理论。
那么我们人,当然在“五趣杂居地”以内的。当然有眼睛、耳朵、鼻子(呼吸),鼻、舌前五识都有。如果到了初禅的境界,初禅就是“二地”了,超过了“五趣杂居地”到了色界天的初禅天了。这个时候,鼻识、舌识两个不起作用,只有眼睛、耳朵、身体三识还存在。怎么讲法呢?入了定的人、初禅的人,呼吸没有了、停止了么,所以鼻识不起作用了。嘴巴当然不吃东西,连口水都不咽了。你们初学打坐的还嫌咽口水啊咕噜咕噜还在咽,到了真正入初禅定以上,连口水也不需要咽了。那么呼吸自然停止了么。鼻、舌两识不起作用了,不是没有哦,潜伏了、不起作用了。只有眼识还存在、耳识还存在,所以入定的人,你叫他,有时候听不见。你拿引磬,这个引磬“叮——叮——”这么一敲,他就可以出定了。
有时候定了自己出不来的时候,你们学打坐的注意哦在家里。万一瞎猫撞到死老鼠的时候,你们在家偶然入昏沉定,出不来定,这就拿着这个东西,吩咐旁边人千万不要碰你身体,千万不要碰;更不能摇动。那么,就拿这个引磬,在耳朵边上慢慢地敲,慢慢地敲、慢慢敲,他就会出定了。所以这个叫引磬。也就是通观音菩萨修行法门,是什么道理呢?讲物理的道理,这是中国的医学,中国道家:耳通气海,所以观音菩萨修行法门效果大,其理由如此。拿物理的、生理的道理,耳通气海。那么这是附带告诉大家的。
所以“眼耳身三二地居”,这眼、耳、身三个识还都存在。如果超过了二禅以上,那前三识也慢慢退化了。所以真得眼神通的不是这个肉眼了,所以叫“天眼通”,不是这个肉眼。得天耳通也不是这个耳朵了。所以你们注意啊,你们一般打坐修道的,包括……这个眼睛闭起来打坐,实际上脑神经没有休息。脑神经属于什么?身识。所以脑神经没有休息,在昏沉境界里头,哦看到什么,自己以为眼通,你还正在眼识那里玩呢!哪里是眼通哦!那是神通的兄弟、老三,叫做神经。千万注意啊!有时,打坐觉得耳朵边上有菩萨跟我讲话,教我什么,也是耳神通的老弟、老四,也叫做神经,不要搞错了。换句话说,在这个时候,前三识没有离开。所以入定,不管如何走,身识。识,我们讲唯识这个识,你们注意哦,千万注意!要记得!识是三种东西一定连在一起的,心物一元的道理:暖、寿、识。暖、寿、识三样连在一起的。
所以真正入定的人,刚才为什么告诉大家吩咐家里人真正打坐的时候不要碰呢?真正入定了,身体整个的骨节、整个的经脉,软得跟棉花一样、跟面粉一样的。你就拉拉他的手,算不定把手拉拉拉出来一丈多长,因为这个柔弱无骨了。所以入定了以后,他身上的温暖、温度,低温,没有退的。甚至温度还有高温的。你看到很低的温度,摸到还有一点暖,可是你拿别的东西,拿物质的东西一接触到,假定你用个小茶壶,放在他身边,肚子、胸口这么一放,算不定过个个把钟头,那个茶壶开水会滚起来了。生命活着,暖气永远存在的。死亡就冷冻了,就僵硬了。所以暖气在的时候,生命在,它一定有暖。所以老年人为什么骨头硬了?虽然叫做老啊,老就是死亡的前面一半啊!所以啊,本省话、闽南话就叫做“顶壳壳”了,硬都可以打鼓了,他越来越……所以有暖气在就越来越柔软。所以我们晓得,经典上有时候翻译,善行功德到了,“软地”,又翻译成“柔地”,那么我们讲教理的人啊,“软”的解释啊,这个恶业轻了叫做“软”。实际上“软”也讲真正功夫的境界。禅定功夫证到了,这个肉体你不要练什么武功、不要修什么气脉,它自然柔软,越来越柔软。
那么说“暖”一定存在。寿,凡是暖、没有冷却以前、没有冷冻以前,它生命仍然存在的。所以真正入定的人,纵然一定八万四千劫,乃至于说十二万年,他只要体温还存在,他并没有离开;第八部分的阿赖耶识没有离开过身体。
那么这里又有人要问了,道家所说的出阴神、出阳神,那是第几识啊?这里是个问题,你们去研究研究看。有没有这回事?那是第几识的作用?第几…
《唯识与中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