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唯识与中观▪P19

  ..续本文上一页识带什么作用?第六意识带质境。出阴神是第六意识带质境;出阳神不同了,假定修到了,几乎近于佛所说《楞伽经》佛法所说的“意生身”的境界。等于“意生身”的境界。

  所谓“意生身”的境界呢?报身、化身两个合在一起的。这都是实际的功夫。

  所以暖、寿,暖寿存在,识的作用就在那里。识,这个要注意。这个是“眼耳身三二地居”,这个作用。

  第三句呢?第三句是讲意识所起的心理现状。现在我们注意,年轻的同学,还在读研究所的你们诸位博士们注意,这个就是最新的“心态学”。这就是新名词,外国人爱弄个名词,中国人随便翻译又是一门新科学。前几年,大家流行研究心理行为,现在心理行为学过去了。心灵学、心态学,又是最新一门学科了。心理的形态,其实也就是心理行为的那个形态。实际上呢,你如果跟着外国人一迷糊啊,你都搞不清楚了。实际上翻来覆去,人类玩不出新花样。还是那套旧酒,不过取一个名字你就不懂。

  我们晓得唯识学里头心理行为学包括了政治领导学、工商业的领导学、心理行为学一切等等不在话下,这许多名称。心灵学、心理能力学、现在乃至心态学,这个分门别类太多了。你要把《百法名门论》有心理意识部分都要搞清楚,你就可以创作了,可以发展了。沟通东西文化、形而下的作用,我可以保证你可以写一百篇的博士论文(也)写不完,有一百个不同的题目可以做。

  那么这个重点呢,研究唯识必须要研究一本书,叫做《百法名门论》,世亲菩萨作的。《百法名门论》,换句话说,它把一切唯心的心法、色法,色法就是物理。心法、色法,有为法同无为法归纳起来。这个心的作用,归纳又归纳,不是分析啊,假如像我们现在走科学的路线,要分析再分析。但是你晓得古代归纳又归纳你觉得不过瘾哪?非常过瘾。因为正好给你现在去拿学位。这个里头包含的东西你拿出来,把旧瓶里头拿出来,变成新酒去卖,你把那个旧东西归纳性地拿来分析再分析,这学问就觉得你,唉哟!好渊博哦!而实际上,古今以来,什么叫学问?唬人的,都是一切众生自生妄想。

  但是,你不要(轻)看妄想哦!妄想就很伟大。诸佛菩萨神通智慧有多大,众生的妄想本事就有他那么同样的大。不要轻视了众生的妄想。科学是妄想出来的。但是呢今天科学是非常可怕!你不要认这个科学不是智慧哦!它属于什么智慧呢?是般若里头的方便般若的“工巧明”这一部分。你研究了唯识就懂了,属于方便般若里头的“工巧明”的这一部分。这是科学的这个智慧的范围。所以下面,讲前五识,包含的心态作用有几种呢?有遍行——五遍行它具足的。五遍行,具备的。我们对于五遍行特别要注意啊。现在如果名词没有分析,暂时不管它了。下面表都有,什么叫五遍行?这个诸位如果你手边有这本《楞伽大义》,你翻开下面《八识规矩颂》的法相表,里头都有了。什么叫五遍行?都有了。

  所以五种遍行它是具备的。前五识,别境,有特别的境界,它也具备。善法具备了十一。讲这个前五识啊,心态作用。换句话说,有第六意识帮助它。乃至第六意识,现在心理学注意哦,所讲的“潜意识”、“下意识”,乃至于说“第六感”这些等等,还是唯识学第六识的范围哦,没有跳出来哦。

  有人认为说,现在心理学讲的“下意识”,所谓“潜意识”就是第八阿赖耶识,那你不晓得错到哪里去了!那是大错而特错的事,不要跟着错哦!那我的门牙更要笑掉了,连我的假牙也笑掉了!不能玩的哦,不要搞错了。

  你要晓得,这些所讲的是前五识配合第六识所引发的心态。“中二”,它前五识,有中烦恼的心态两个、两种。“大八”,大根本烦恼、大烦恼的心态有八种。不具全啊,不像第六识。第六意识那坏了,善、恶、无记样样都俱全。前五识有些有、有些没有。根本三种烦恼前五识都俱全,“贪嗔痴”。这是一切众生的根本烦恼,三种,贪嗔痴它都俱全。

  那么我们先讲根本(烦恼),大概提一下啊,不作详细(讲),详细在《成唯识论》里头再研究。比如眼睛它具备了根本烦恼――贪。眼睛一看到好的色相,那个眼睛就给它吸住了,它就贪起来了,贪看色相,贪住了,所以眼睛给它拉住了。别人好看的东西,譬如说这两天买金币。我看到那个台湾银行,起来一瞅,唉哟,我说街上怎么排队排到我们门口来了。我下了电梯,我说这是干什么的?说买金币的。哎呀我说这是……正好看到一切众生的贪嗔痴。这个事有什么那么好玩嘛!(据)说还有人行军床啊,夜里就铺在那里等了。这很奇怪,我想我们当时如果看到金币,那两个眼睛……说“走吧!走吧!”“哦,好嘛!好嘛!”眼睛一定给它拉住,眼睛会这个贪,眼睛贪色。

  耳朵贪声。所以我们文学人讲,好的歌声,听好的音乐,语音嘹亮,这个什么绕梁不绝啊!其实那个音乐早过了,那个语音在里头哇,那个就是耳朵对于音声的贪。所以眼睛嗔不嗔恨人啊?我们一切众生都是嗔恨眼睛看人。尤其人看到那个讨厌的人,就是这样,那个眼睛就马上嗔恨,这个眼睛坏的很呐!识都具备的。

  但是眼识啊,譬如拿眼睛来讲,它根本三烦恼是具备的。除了悟道的菩萨、佛,能够转化了,是佛眼看众生,没有这一套。一切众生具备。可是你要晓得前五识啊贪嗔痴三样,三个根本烦恼具备的;哎,它没有犯罪。帮忙它犯罪的是第六意识。它是教唆它犯罪的。前五识啊,等于一个不大懂事的孩子,它很天真,有这个贪嗔痴这些根本烦恼的成分,它没有强去贪嗔痴,那个后面那个坏东西、第六意识,加上去啊,它根本烦恼了,犯罪的行为大了。所以换句话来说,第六意识想去犯罪、那个理想想去犯罪啊,前五识不帮它的忙,第六意识也没办法。它们是互相在因果在作伴的。那么前四句偈子大概扼要,详细的我们由《成唯识论》的时候再作研究。先休息一下。

  大概的内容如此,详细的,去查后面的表。

  第二个关于前五识的偈子,很难了,又一个、碰到一个难题:

  “五识同依净色根,九缘八七好相邻。合三离二观尘世,愚者难分识与根。”

  非常讨厌的问题来了。前面五个识“眼耳鼻舌身”,这个我们知道了。前面五个识,靠什么起作用呢?靠“净色根”起作用。现在我们先研究解决一个问题、佛学的一个名词,什么叫“根”呢?根就是我们生理上的“官能”、“机能”,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拿身根来讲,身体什么是根呢?整个生理上、身体上的神经,所有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这些都是根;即使这样讲还不够,神经是什么组成的?这个神经拿医学来讲是什么东西变的?细胞、蛋白质组合拢来变的,这些各种各样组合拢来的。有些是现代医学科学上知道的,有些还不知道。就变成我们这个身体,整个的神经,这个都属于身根。乃至我们脑子的大脑小脑这一些都是身根。就是现在人要追求的间脑,大脑小脑中间有一点,现在还不知道哦。医学正在研究间脑。这个东西一般认为,研究科学的认为现在我们人之所以有五种神通:天眼通、他心通这些“通”,有特别灵感,是这个间脑的作用。但是你注意啊,这个理论并不一定是确定了的哦。现在医学上在追求这个东西。只有研究这个间脑,还在研究。但这点东西啊,同我们丹田一样,所以西医过去不承认丹田,现在不同了,因为针灸一流行,承认了。以前所谓中国人讲有个丹田在肚脐下一寸三分,把尸体拿来解剖,这里没有东西嘛。肠子这个综合体。但是中国过去人解剖过没有?我们过去呀上古以来也解剖,不是拿死人解剖,(而是拿)活人解剖。而这个东西,活着的时候呼吸,这个里头起作用的。一死了,它是肠子嘛,没有什么,没有气了。间脑也是这样,现在间脑,我们晓得,活着的这个间脑是液体,等于说冷冻起来的这个布丁一样一点东西,假使一死了它(就)硬了。所以是不是间脑这个东西,同神通有没有关系?不去管它,我们顺便带到这个。

  刚才讲,就是现在所谓间脑,也不过是身根的一种而已,一个小部分,还不是“净色根”。譬如我们的眼睛,眼睛的眼神经,没有病的、很健康的这个眼神经,认为眼神经的细胞,有人认为这个就是唯识学所讲的“细子”——这个“净色根”,也错了,不对的,也不是。所以“净色根”这个根我们了解了是指这些“官能”,古代的佛学名词叫做“根”。

  那么什么叫做“色”呢?要注意了,所以就要研究佛学《百法名门论》了。什么叫做“色”?色法:“有表色”、“无表色”。(“有表色”)可以表示的,譬如说红黄蓝白黑、大小长短方圆等等都是可以表示出来。有一种东西“无表色”,无法可以表示的。这个无法可以表示的色呀,已经到达了,拿现在的观念,已经到达了“精神”的领域。好了,我们又出来一个名词了。那么,我们中国文化里头讲人的精神,精神是个什么东西谁敢下一个定义?这麻烦了。等于我们以前在学校上课,几十年前,有一个同学,我自己本人就担任这个课程,承担任(这个课)。哎,今天有没有你的课?有。上什么课?《精神讲话》,我自己担任讲《精神讲话》这个课。不过自己心里头笑,别成神经讲话哦!怎么说精神?精神是个什么东西嘛?《精神讲话》。换句话,讲话就要精神的,没有精神就不会讲话。我讲完了,精神讲话讲完了么!这个精神是什么?

  好,那么,拿中国道理,科学有没有道理呢?有!

  精,譬如讲老子也提到过,“恍兮惚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惚兮恍兮,其中有信。”信,你讲它是唯物,不是唯物;唯心,不是唯心;有个东西呀,老子的观念。如果研究《黄帝内经》我们中国的老祖宗的这一部医书,也就是啊,生理哲学的物理哲学最高的这本书,它整个申量的独有定义。但是不属于唯物的范围,已经超过了物,进入了另外一个东西了。所以“精”和“神”两个东西把它合拢来,我们后世讲精神两个…

《唯识与中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诗词辑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