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唯識與中觀▪P19

  ..續本文上一頁識帶什麼作用?第六意識帶質境。出陰神是第六意識帶質境;出陽神不同了,假定修到了,幾乎近于佛所說《楞伽經》佛法所說的“意生身”的境界。等于“意生身”的境界。

  所謂“意生身”的境界呢?報身、化身兩個合在一起的。這都是實際的功夫。

  所以暖、壽,暖壽存在,識的作用就在那裏。識,這個要注意。這個是“眼耳身叁二地居”,這個作用。

  第叁句呢?第叁句是講意識所起的心理現狀。現在我們注意,年輕的同學,還在讀研究所的你們諸位博士們注意,這個就是最新的“心態學”。這就是新名詞,外國人愛弄個名詞,中國人隨便翻譯又是一門新科學。前幾年,大家流行研究心理行爲,現在心理行爲學過去了。心靈學、心態學,又是最新一門學科了。心理的形態,其實也就是心理行爲的那個形態。實際上呢,你如果跟著外國人一迷糊啊,你都搞不清楚了。實際上翻來覆去,人類玩不出新花樣。還是那套舊酒,不過取一個名字你就不懂。

  我們曉得唯識學裏頭心理行爲學包括了政治領導學、工商業的領導學、心理行爲學一切等等不在話下,這許多名稱。心靈學、心理能力學、現在乃至心態學,這個分門別類太多了。你要把《百法名門論》有心理意識部分都要搞清楚,你就可以創作了,可以發展了。溝通東西文化、形而下的作用,我可以保證你可以寫一百篇的博士論文(也)寫不完,有一百個不同的題目可以做。

  那麼這個重點呢,研究唯識必須要研究一本書,叫做《百法名門論》,世親菩薩作的。《百法名門論》,換句話說,它把一切唯心的心法、色法,色法就是物理。心法、色法,有爲法同無爲法歸納起來。這個心的作用,歸納又歸納,不是分析啊,假如像我們現在走科學的路線,要分析再分析。但是你曉得古代歸納又歸納你覺得不過瘾哪?非常過瘾。因爲正好給你現在去拿學位。這個裏頭包含的東西你拿出來,把舊瓶裏頭拿出來,變成新酒去賣,你把那個舊東西歸納性地拿來分析再分析,這學問就覺得你,唉喲!好淵博哦!而實際上,古今以來,什麼叫學問?唬人的,都是一切衆生自生妄想。

  但是,你不要(輕)看妄想哦!妄想就很偉大。諸佛菩薩神通智慧有多大,衆生的妄想本事就有他那麼同樣的大。不要輕視了衆生的妄想。科學是妄想出來的。但是呢今天科學是非常可怕!你不要認這個科學不是智慧哦!它屬于什麼智慧呢?是般若裏頭的方便般若的“工巧明”這一部分。你研究了唯識就懂了,屬于方便般若裏頭的“工巧明”的這一部分。這是科學的這個智慧的範圍。所以下面,講前五識,包含的心態作用有幾種呢?有遍行——五遍行它具足的。五遍行,具備的。我們對于五遍行特別要注意啊。現在如果名詞沒有分析,暫時不管它了。下面表都有,什麼叫五遍行?這個諸位如果你手邊有這本《楞伽大義》,你翻開下面《八識規矩頌》的法相表,裏頭都有了。什麼叫五遍行?都有了。

  所以五種遍行它是具備的。前五識,別境,有特別的境界,它也具備。善法具備了十一。講這個前五識啊,心態作用。換句話說,有第六意識幫助它。乃至第六意識,現在心理學注意哦,所講的“潛意識”、“下意識”,乃至于說“第六感”這些等等,還是唯識學第六識的範圍哦,沒有跳出來哦。

  有人認爲說,現在心理學講的“下意識”,所謂“潛意識”就是第八阿賴耶識,那你不曉得錯到哪裏去了!那是大錯而特錯的事,不要跟著錯哦!那我的門牙更要笑掉了,連我的假牙也笑掉了!不能玩的哦,不要搞錯了。

  你要曉得,這些所講的是前五識配合第六識所引發的心態。“中二”,它前五識,有中煩惱的心態兩個、兩種。“大八”,大根本煩惱、大煩惱的心態有八種。不具全啊,不像第六識。第六意識那壞了,善、惡、無記樣樣都俱全。前五識有些有、有些沒有。根本叁種煩惱前五識都俱全,“貪嗔癡”。這是一切衆生的根本煩惱,叁種,貪嗔癡它都俱全。

  那麼我們先講根本(煩惱),大概提一下啊,不作詳細(講),詳細在《成唯識論》裏頭再研究。比如眼睛它具備了根本煩惱――貪。眼睛一看到好的色相,那個眼睛就給它吸住了,它就貪起來了,貪看色相,貪住了,所以眼睛給它拉住了。別人好看的東西,譬如說這兩天買金幣。我看到那個臺灣銀行,起來一瞅,唉喲,我說街上怎麼排隊排到我們門口來了。我下了電梯,我說這是幹什麼的?說買金幣的。哎呀我說這是……正好看到一切衆生的貪嗔癡。這個事有什麼那麼好玩嘛!(據)說還有人行軍床啊,夜裏就鋪在那裏等了。這很奇怪,我想我們當時如果看到金幣,那兩個眼睛……說“走吧!走吧!”“哦,好嘛!好嘛!”眼睛一定給它拉住,眼睛會這個貪,眼睛貪色。

  耳朵貪聲。所以我們文學人講,好的歌聲,聽好的音樂,語音嘹亮,這個什麼繞梁不絕啊!其實那個音樂早過了,那個語音在裏頭哇,那個就是耳朵對于音聲的貪。所以眼睛嗔不嗔恨人啊?我們一切衆生都是嗔恨眼睛看人。尤其人看到那個討厭的人,就是這樣,那個眼睛就馬上嗔恨,這個眼睛壞的很呐!識都具備的。

  但是眼識啊,譬如拿眼睛來講,它根本叁煩惱是具備的。除了悟道的菩薩、佛,能夠轉化了,是佛眼看衆生,沒有這一套。一切衆生具備。可是你要曉得前五識啊貪嗔癡叁樣,叁個根本煩惱具備的;哎,它沒有犯罪。幫忙它犯罪的是第六意識。它是教唆它犯罪的。前五識啊,等于一個不大懂事的孩子,它很天真,有這個貪嗔癡這些根本煩惱的成分,它沒有強去貪嗔癡,那個後面那個壞東西、第六意識,加上去啊,它根本煩惱了,犯罪的行爲大了。所以換句話來說,第六意識想去犯罪、那個理想想去犯罪啊,前五識不幫它的忙,第六意識也沒辦法。它們是互相在因果在作伴的。那麼前四句偈子大概扼要,詳細的我們由《成唯識論》的時候再作研究。先休息一下。

  大概的內容如此,詳細的,去查後面的表。

  第二個關于前五識的偈子,很難了,又一個、碰到一個難題:

  “五識同依淨色根,九緣八七好相鄰。合叁離二觀塵世,愚者難分識與根。”

  非常討厭的問題來了。前面五個識“眼耳鼻舌身”,這個我們知道了。前面五個識,靠什麼起作用呢?靠“淨色根”起作用。現在我們先研究解決一個問題、佛學的一個名詞,什麼叫“根”呢?根就是我們生理上的“官能”、“機能”,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拿身根來講,身體什麼是根呢?整個生理上、身體上的神經,所有神經系統包括腦神經,這些都是根;即使這樣講還不夠,神經是什麼組成的?這個神經拿醫學來講是什麼東西變的?細胞、蛋白質組合攏來變的,這些各種各樣組合攏來的。有些是現代醫學科學上知道的,有些還不知道。就變成我們這個身體,整個的神經,這個都屬于身根。乃至我們腦子的大腦小腦這一些都是身根。就是現在人要追求的間腦,大腦小腦中間有一點,現在還不知道哦。醫學正在研究間腦。這個東西一般認爲,研究科學的認爲現在我們人之所以有五種神通:天眼通、他心通這些“通”,有特別靈感,是這個間腦的作用。但是你注意啊,這個理論並不一定是確定了的哦。現在醫學上在追求這個東西。只有研究這個間腦,還在研究。但這點東西啊,同我們丹田一樣,所以西醫過去不承認丹田,現在不同了,因爲針灸一流行,承認了。以前所謂中國人講有個丹田在肚臍下一寸叁分,把屍體拿來解剖,這裏沒有東西嘛。腸子這個綜合體。但是中國過去人解剖過沒有?我們過去呀上古以來也解剖,不是拿死人解剖,(而是拿)活人解剖。而這個東西,活著的時候呼吸,這個裏頭起作用的。一死了,它是腸子嘛,沒有什麼,沒有氣了。間腦也是這樣,現在間腦,我們曉得,活著的這個間腦是液體,等于說冷凍起來的這個布丁一樣一點東西,假使一死了它(就)硬了。所以是不是間腦這個東西,同神通有沒有關系?不去管它,我們順便帶到這個。

  剛才講,就是現在所謂間腦,也不過是身根的一種而已,一個小部分,還不是“淨色根”。譬如我們的眼睛,眼睛的眼神經,沒有病的、很健康的這個眼神經,認爲眼神經的細胞,有人認爲這個就是唯識學所講的“細子”——這個“淨色根”,也錯了,不對的,也不是。所以“淨色根”這個根我們了解了是指這些“官能”,古代的佛學名詞叫做“根”。

  那麼什麼叫做“色”呢?要注意了,所以就要研究佛學《百法名門論》了。什麼叫做“色”?色法:“有表色”、“無表色”。(“有表色”)可以表示的,譬如說紅黃藍白黑、大小長短方圓等等都是可以表示出來。有一種東西“無表色”,無法可以表示的。這個無法可以表示的色呀,已經到達了,拿現在的觀念,已經到達了“精神”的領域。好了,我們又出來一個名詞了。那麼,我們中國文化裏頭講人的精神,精神是個什麼東西誰敢下一個定義?這麻煩了。等于我們以前在學校上課,幾十年前,有一個同學,我自己本人就擔任這個課程,承擔任(這個課)。哎,今天有沒有你的課?有。上什麼課?《精神講話》,我自己擔任講《精神講話》這個課。不過自己心裏頭笑,別成神經講話哦!怎麼說精神?精神是個什麼東西嘛?《精神講話》。換句話,講話就要精神的,沒有精神就不會講話。我講完了,精神講話講完了麼!這個精神是什麼?

  好,那麼,拿中國道理,科學有沒有道理呢?有!

  精,譬如講老子也提到過,“恍兮惚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惚兮恍兮,其中有信。”信,你講它是唯物,不是唯物;唯心,不是唯心;有個東西呀,老子的觀念。如果研究《黃帝內經》我們中國的老祖宗的這一部醫書,也就是啊,生理哲學的物理哲學最高的這本書,它整個申量的獨有定義。但是不屬于唯物的範圍,已經超過了物,進入了另外一個東西了。所以“精”和“神”兩個東西把它合攏來,我們後世講精神兩個…

《唯識與中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詩詞輯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