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唯识与中观▪P41

  ..续本文上一页们自己容易体会。这个“行相”,行动的它这个情况、现状比较粗,动态。“所籍众缘,时多不俱”。譬如眼睛看东西,假设到夜里灯统统关掉,你自己房间里很习惯的东西都看不见,因为它缺了一个缘嘛,“光”的缘没有。所以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譬如我们的嘴巴,一天吃三餐,就是爱吃零嘴吧,不会一天八个钟头都在吃,没有多少时间在吃,因为它靠许多因缘凑合,“所籍众缘,时多不俱”,平常时时不具备的,所以它起的作用不是随时起作用。“故起时少”,所以五识起的作用,平常起来作用的时间比较少;“不起时多”,它在休息状态的时候比较多。

  “第六意识,虽亦粗动,而所籍缘,无时不具。由违缘故,有时不起。”第六意识的思想心理状态,我们普通认为这个就是心了,这个就是思想、知觉、感觉等等。第六意识,虽然也很粗,但是第六意识我们这个思想随时在用。“而所籍缘,无时不具”,它随时要想,外面没有看见还要回忆一番呢。大家想你的孩子呀、想你的情人啊、想你的钞票啊,没有事有时候闭起眼睛想想,嘴上都笑一下呢,哎,这个就是意识这个东西,坏,对不对?“虽亦粗动,而所籍缘(所靠的这个因缘),无时不具(随时具备的)”。但是意识有时候不动,因为什么?“由违缘故,有时不起。”有时候譬如说我们想烦了,有时也觉得:“格老子懒得想了!算了,睡觉!”呵,自己骂自己。违缘,就是相反。可是你那个要睡觉也是意识状态哦,不过“违缘”,同外面这个情况不同。所以有时这个第六意识、心理作用它不起作用。现在的西方的心理学只讲到第六意识,那个下意识也是第六意识部分,什么第六感哪,管他鬼感哪!那一套新名词都是乱造的。唯识都给你讲的很清楚了,还是第六意识部分。第七识、第八识很难懂,所以我先选这一段给大家开始,慢慢懂进去。不然研究唯识太痛苦了,它这个(是)科学的、哲学的、宗教的无所不包的。

  “第七八识,行相微细,所籍众缘,一切时有。故无缘碍,令总不行。”第七识叫“末那识”,勉强地翻译也叫做“异熟识”,也叫做“俱生我执”,只要你有生命,它那个“我”就来的。譬如我们睡眠的时候有没有“我”?睡眠还是有“我”,“我”要睡哦。真碰你一下,你那个“我”就来了,“哎!讨厌!”就起来了,意识马上起作用了,它又叫“俱生我执”,也叫“异熟”,它怎么异熟?因果报应都是它去遭遇、它去受的,异时而熟、异地而熟、异缘而熟,所以因果报应并不是我打你一拳、你非踢我一腿,不是的。也许我五十年前打你一拳,也许来生啊,你跟我都不相干地,忽然走路会把我碰到会跌倒被车子撞伤了,都是因果报应,异缘而熟、异时而熟,叫“异熟识”。第八阿赖耶识含藏一切种子,它的行相非常微细,我们自己不是修道得定的人,一般人只晓得、只看到第六意识心的作用,第七识、第八识没办法了解。所以现在你们随便讲禅宗开悟了,开悟了第七识第八识统统转了才能叫立地成佛啊!所以懂了一点说开悟了,“寒潭清皎洁”呀、“明月在高山”哪,哈,那正是第六意识在那里玩呢,那不叫做开悟,千万注意啊!更不是面壁打坐,面壁打坐你在那里打妄想,虽然面壁,里头还是在看。都不是的,这不是禅,一定要懂。所以“第七八识,行相微细”。它第七第八识“所籍”靠外缘而发生作用。“一切时有”任何时间它都存在的,我们这个“我”任何时间都存在的。“故无缘碍”它没有阻碍的,是无所不在的,所以呀,它这个东西随时都在动态,“令总不行”,他说你要使它不起作用,你这个所想的、这个命令要到达这个意识,走不通的,它不是你第六意识可以指挥的;但是第六意识可以转它。

  “又五识身,不能思虑。唯外门转,起籍多缘。故断时多,现行时少。”在我们没有了解自己,眼耳鼻舌身这个五识的本身它不会思想,它不会分别,它靠外界引起,外面譬如我们坐在这里,假设来一个录影机给我们一照相,这个镁光灯一闪,我们眼睛眼识跟着跑,看了一下。外缘一起,我们眼识起作用。它靠很多因缘而起来,所以断缘的时候多,等于它没有粮食、没有吃的时候多。所以“现行时少”,现在马上起作用的时间比较少。

  “第六意识,自能思虑”,我们现在心里头能够思想的,这都是第六意识的作用。“内外门转”,外境界引动你而转,自己在那里睡觉,越想烦恼越多、思想越多、内在也转,“不籍多缘”,不靠外缘它都会想。

  “唯除五位,常能现起”,除了五个时候第六意识不起,哪五个时候啊?那么上面的偈子。“无心二定”,人修道得到无心定,这是一位,第六意识没有、空了,那真空了;还有证得涅槃得道的时候、证得道果的时候,这两位,这个第六意识当然清净了。睡眠时候,清明第六意识不起;闷同绝、闷绝位,这个时候不起,闷绝实际上是一位。等等这五位,这个意识不起。其他常常这个意识会发生。

  所以,“断时少,现起时(间非常)多”。所以第六意识,“由此不说此随缘现”,它随时会起作用。好了,先休息。

  我观念讲错了哦,五位不是前面的五位,是无想天、五位,色界天以上,等一下就讲到无想天了,等一下再补充。

  我们求道修道,正在求“转识”,不过你要加两个字“转识成智”,正在求“转识成智”,而刚刚他说我讲的禅定在于坚固第六意识,这是什么道理?他说,那你的意思说这样就不是转识了?对不对?是不是这样医生啊?刚才我跟你讲,修定、禅定、修道、求道,你所谓参禅,不管你走什么路,都是靠意识起修,意识要把它坚固定住,正是“转识成智”的第一步。你想你的意识是乱跑的,坚固都坚固不住你怎么样转得了呢?所以你把意识第一步能够坚固,我要你不动就不动,譬如一个陀螺一样,我要你不动,站在这里,你做不做得到?做不到。做不到你怎么转得了?没有的!那是理论啊,“转识成智”,实际上我们天天跟识在转呀。等于像我讲自己一样,“本欲度众生,反被众生度”啊,转识成智谈何容易啊!第一步,你先把识、意识能够定住了,定住了以后,刚才不是跟你讲过啦,梦幻成就的修法就可以转它。你定都定不住,怎么转呢!转个什么?那就是禅宗祖师骂人,鼻子牵在人家手里;鼻子牵在人家手里是什么?牛啊!那个牛不是鼻子牵在人家手里,跟着外境在转。我们修定的人,就是不入外境、意识坚定,这是第一步,这个做到再谈下文,才能谈“转识”,不然你转得了什么?自己的情绪都转不了、自己思想转不了在那里。所以,一般动辄讲大乘的经典,那是形而上道,下手功夫要基本一步一步修起的。现在我们不耽误。

  所谓“五位”,这个中间意识不起。“五位者何?”哪一些五位?譬如生无想天,无想天的天人,大家特别注意,我们这里发过好多次讲义,大家都随便丢掉,一个学佛修道的人,三界天人搞不清楚免谈哦,就不要谈了。

  所谓无想天,属于第四禅的境界、四禅天了,超过欲界了,色界了。无想天的最高天,有顶天。无想天里头有四禅天的境界,无想天是外道天的境界,叫做外道天。所以我们大家注意哦,很多人不管修道、学佛、学禅、学净土、学密、学天台宗,大家首先一个观念,以为入定就是什么思想都没有了、什么都不知道这叫“定”,那个就是“无想定”,无想是外道定,很严重哦,不对的啊。

  虽然不对,可是无想定是真功夫哦,做到了无想定,再翻过来批评人家的不对,有一个人做的——释迦牟尼佛。他出家以后,第一个先学无想定三年,学成就了。三年哦,才修持做到。做到了无想定,他丢掉了,“知非即舍”,认为这个不是道,丢掉了。况且我们无想定还做不到。你说打坐坐在那里第六意识完全停止了思想,谁能够做到?如果到达无想定境界,这个人的资格已经(可以在)这个身体一坏的时候、一死的时候生无想天,位置很高哦。无想天此中无痛苦、也无烦恼,一天没有思想,这个里头有详细的解释,所以要认识清楚。

  “五位者何,生无想(天)等”,无想天里头也有五位,无想天第四禅境界,四禅天。我们在学院的同学,都应该拿到《三界天人表》的,这个“无想天等”,所谓无想天呢,“谓修彼定,厌粗想力,生彼天中。违不恒行,心及心所,想灭为首,名无想天。”所谓怎么叫无想天呢?就是说我们大家常常修持,尤其人生年纪大一点,心里的烦恼太多,没有办法停止自己的思想。再不然像我的朋友里头很多都犯失眠症。尤其年龄大,担当在身上的任务多、事情多,晚上睡不着。所以求到无想做不到,就靠镇定剂、靠安眠药,很痛苦哦。所以如果修到了无想天的人,很不容易喽,那是自己不要思想就不要思想,也坐在那里;这么一笑,心中一个念头都没有、没有想,这谈何容易呀!佛法尽管叫做外道定,佛并没有看不起它哦,很严重!无想天的位置很高哦。如果讲无想天应该是到达银河系统的那一面去了的,生命力会到达那一边相连——无想天。01:18:00二校完

  所谓无想定是一种定的境界,这是因为我们平常讨厌自己的粗想的力量,我们自己讨厌自己的思想。有许多人说,我只要做到修到这一辈子死了以后再也不来了,这个世界好烦哦!你还有资格说不来就不来?呵,不听你的呀!要做到听你自己爱来就来、不来就不来,那他会容易定。所以,无想天是“厌粗想力”,厌烦这个粗想,自己思想太多,很厌烦了,这个心理慢慢培养,“生彼天中”。修这个无想定,这个定、所谓定力,我们普通讲这个人有没有定力,定是一股力量啊。所以讲刚才这位道友、这位同学问的,为什么要坚固意识?你譬如说意识不坚固,你太太跟你俩吵架的时候,你非摔板凳、拍碗、打茶杯都来,你定力就没有了嘛。你那个时候转识看!只有转碗转茶杯,嘿,没有办法转识了。这就是定“力”,定力的不够。

  那么定力特别重要。所以定力够了,可以死后生无想天中。那…

《唯识与中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诗词辑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