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识,下意识就是第六意识。所以睡眠这个位置呀,第六意识不动,没有了。那么我们打坐修道的人,你修到觉得自己没有念头,要检查清楚哦,是不是昏沉。昏沉跟睡眠两个位置的差别,昏沉也就是睡眠的一种。好像自己没有睡着,实际在睡,不要认为这个是定境;正在睡眠中,不是定,要搞清楚的。这个睡眠这一位,这一部分这个境界里头,也是个境界呀!你不能说凡夫没有境界,境界是个统称了。
另外,闷绝、昏过去了,意识也没有,不起现行。但是意识不是断了,是不起现行。第六意识习气的种子还在。为什么不起现行?它无缘了,没有攀缘了。等于这个电,没有机器电的功能发挥不出来;电的功能还是在的。
所以我们要了解这个,《成唯识论》讲得很清楚。这是第二节今天要同大家检讨的。
研究了《成唯识论》结论,刚才我们讲了几个礼拜,就是意识的所谓五位,这五个部分意识不起现行的作用。现行,唯识学的专有名词,也可以说现在的心理上的动力,心态的动向不起了。拿现在话讲是什么呢?心态没有动向了。应该说,这个时候如果检查心电图的话,是平静的,没有起波动性了,等于死亡了一样、停止了一样。那么有一次他们几位医生把我抓到了作试验品,拿心电图、脑电图都给我带上,把我冻得要死、冻感冒了,搞了半天,哈,那么心电图,然后那么可以有一段,当然那是搞一下下给他们试了,心电也可以是平静了。本来心电是这样跳、这样跳,可以这个样子走过去。那还不是真的,那还故意有意控制到给他们看的。真到了无心定,更严重了,等于死亡,看起来在仪器上等于死亡,不是说无心定就是死亡啊。
所以死亡的时候属于最重的闷绝这一个环境,所以死亡不属于这五位里头。那死亡大家都知道,那个时候意识有一段是不起现行。等到死亡过后意识又起现行的时候啊,那变成中阴身了,要转生的时候,中阴身的问题我们已经讲过了,暂时不讨论。
现在,再结论给大家说,我们要记住。所以这一次讲《成唯识论》主要为了这里一般同学们或者外面的我们自己一般道友们讲修持的人,特别要注意,意识五位不起现行。
无想定、灭尽定、无想天,由无想定所得的果报,生在无想天变无想天的天人,无想定平常我们现在活着修到无想定,修到此身、这个肉身坏了以后,一念之间生无想天,变天人。当然在无想天的天人,都在光明中,一片光明。虽然有光,是没有烦恼、没有大烦恼,细烦恼还是有,无想就定了,五百劫,那这个地球世界的形成、世界的毁坏不晓得经过多少次了,他还在定中呢。加上凡夫境界的睡眠、闷绝,五位当中意识不起现行,不呈现出来,也可以说现在意识就没有了。这个意识没有了,在普通佛学我们所谓说“空”,你空个什么?是意识觉得空了,意识空了。意识空了谈何容易做到啊!意识要真正空了,在小乘的极果(无想定不算意识空哦!无想定,我们听了《成唯识论》你注意,所以教理跟修持两个要配起来,不然你教理学了干嘛呢?佛经佛学听了光来搞哲学,没有用的,搞哲学是散乱、妄想嘛。你修持到了哲学自然通了,那念头一起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这是证成道理。)
所以无想定跟无记又有什么差别呢?无记心,就是这个人、普通人、我们记忆力差,万事容易忘记,这都是无记以内。无记、无记性是过去生的业报,烦恼障重。换句话无记性呢,这个人昏沉重、头脑昏昏地。无记人,譬如普通一个人、记忆力差的人,他的思想还更乱,所以记忆力差了。思想集中注意力专一的话,记忆力一定好的。你们注意哦,所以读书记不住,尤其你们现在,现在人靠笔记、靠笔、靠纸帮助记忆,其实是差劲得很。所以像我的习惯,到现在做卡片做什么,我都还不得已而用之。完全一念就可以把它记住,一念一定记住。有时候这一张纸,比如说我告诉你经验,看完了以后记住了,当然这张纸不要;万一想不起来,我想起来不是想一句话,连这一张纸整个就摆在前面了一样。要这样专哦!否则都属于无记。所以无记是自然的果报,昏沉,也可以说是大散乱,所以无记也是大烦恼;不善业,虽然不是恶业,是不善之业,是果报来的,所以无记跟愚痴、笨,当然连在一起。
无想定可不是无记哦!这理由,中间差别的在哪里?我是意识把一切念头、心理的现行、心态把它切断了,切断不是压制——无想。你说它有境界没有?境界是什么?境界是所求的是无想,对不对?我们都讲过的啊,提起大家注意。
这不是讲经了,这叫做说法,你们看到佛教里头有讲经、说法,这样子离开经典讨论就是说法,不是讲经了。那么在古代丛林之下大方丈来说法不是这样了,严重得很!旁边站着的像皇帝上朝一样,合掌、穿衣,檀香烧得呀,蹭了半天那才上来:“唔!啊!”说法了。嗬,那很严重!那是形态。要注意啊,这是顺便岔过来的话。所以要大家注意这个地方。无想跟无记是差别如此。
至于灭尽定呢?那不是无想了,更不是无想。无想定属于外道,因为他觉得修到了“想”没有了,思想把它停止了。我们现在觉得最痛苦、人之所以痛苦啊,有两个东西:一个身体的压力、感觉的压力,整天感冒、头痛、哪里痛、难过,一身都是病啊!没有一个健康的人。除了成了道报身转了,报身真修到空了。各个都有病。就是你们功夫做得很好,也是随时在病,轻一点就是;这个气哪里走通了、哪里没有走通,这个苦受、苦乐的感受始终存在。
所以无想定真要修到还不容易呦!你们注意《成唯识论》:“令身安和”,注意呦!身不安和,要达到无想你做得到吗?就像神经痛把你牵住,你想“不想”,嘿,它跟你俩不客气,那个感受会牵扯你难受啊。所以苦乐与忧喜你去不掉。所以无想定修到了也很舒服哦,那真舒服,没得烦恼,是舒服啊。像我们有时候世间做人觉得烦极了,能够睡一大觉,哎呀把烦恼丢开,那多好啊!所以人做不到啊,有些人喝酒啊,所以李白、李太白,当然不太黑了(一笑),他就借酒浇愁,结果喝了酒也不醉,“借酒浇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啊!那完全讲心理状态。你想“不想”做不到,思想要来。所以你不要看无想定、外道定,外道定你看看它的位置,三界天人表,很高的位置哦!色界里头的天人哦!不是人能够做到哦。这是学佛的基础。我们中国的佛法就是喜欢讲大乘,大乘不错啊!小乘都基础没有打好,功夫没有做好,免谈大乘,你怎么大得起来啊!听了经,以为禅啊、什么都懂了,讲理还好;起心动念、你这个念头你都没有办法控制,你谈什么叫做定、叫做戒呢?都是空话!
好,那灭尽定呢?比无想定更严重了。灭尽定是圣人的位置、罗汉位置,得道的圣人。清清醒醒知道,而使贪嗔痴慢等等一念不起,不是压制、也不是无想,它自然水平一样不流,是灭尽一切烦恼,灭尽三界中间的烦恼不起,这就到达灭尽定。灭尽定了以后,证到罗汉果了。罗汉果不来了,不来什么呢?不来人间,比人低级的什么饿鬼、地狱、畜生更不来。高置位置,不在人间。所以你看我们禅宗有个祖师:“通玄峰顶,不似人间;白云万里,满目青山”,虽然这是大菩萨的境界,但是借用来比,得到灭尽定的大阿罗汉,不来了,他跳出三界没有?差不多跳出了;对不起哦,还不一定跳得出来。你看三界天人表里头没有灭尽定。但是大阿罗汉这样算跳出三界啊?没有哦。一定八万四千劫不动,那不晓得多长的时间都在这个定中。“灰身灭智”,这个身体没有了,肉身不要了,报身没有了;智也不起、心也不动了,就在这个境界。但是他不回心修大乘的话,嘿,八万四千大劫,余习未脱,剩余的残习、习气,就是死灰——死灰里头、冷灰里头还可以爆豆哦,冷灰有时候还可以藏东西的哦,还可以培养种子的——余习未脱。是难哦!所以八万四千大劫以后,一样要出定。这些道理先要搞清楚。
好了,那我们回转来看。我们先看三界天人表,人在欲界中、欲界中的人,当然,人道中不及天道,什么是天道呢?[断录]照临这个太阳月亮的系统内的,我们暂时不研究科学问题,它究竟在哪个星球或者什么暂时不管,我们先讲理性的,四天王天是欲界天,四天王天以上忉利天是阶级高一层,阶级怎么样高一层?就是他做善行的功德、仁道的道德高一层,果报就高一层,所以上去是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兜率陀天,就是现在弥勒菩萨在那里是兜率天的天主。)再上去一层:他乐天,也有个翻译叫化乐天,也有叫乐化天;再高一层,他化自在天,这些范围都属于六欲天。
怎么叫六欲天呢?同我们一样,眼睛好色、耳朵爱听,眼耳鼻舌身意对色声香味触法,样样俱全,但是比我们位置高。怎么样高起来的呢?在人中善人修善得福而生天的。修哪一种善呢?拿佛法的规律呀,不管大乘、小乘、出世、入世,以十善业道为标准,十种善业。十善业道,身的三种:不杀、不盗、不淫。口业四种,我们人这个嘴巴最容易自然在做四种坏事:妄语,说谎话。两舌,自己传过来传过去,使人家发生意见,发生痛苦、烦恼——两舌,两面刀。恶口,骂人或者是咒人。绮语,讲些话不着边际,一天是“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就是绮语。那么都戒掉。就是说有人不需要受戒,有人天生有些好人,不讲人家是非,他这个两舌戒过恶就少了。天生有人嘴巴不会骂人的,我很多朋友,不像我;我这个人虽然学佛啊,可是那个丑话照骂不误。有时候我觉得讲道理讲不通,与其劝你为善,故骂一句话,他就不做了!意业三种:不贪、不瞋、不痴,归纳成十善业道。不管哪一种宗教、哪一种道德,修十善业道都是得福报,生天。我们一切的修戒律,有三皈、五戒,及拜佛念经修种种善,你说什么在修啊?意识在修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哎呀我得拜一下佛啊”,“哎呀我今天放生啊,我多做一点善事啊。”如此的修行都…
《唯识与中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