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唯識與中觀▪P55

  ..續本文上一頁識,下意識就是第六意識。所以睡眠這個位置呀,第六意識不動,沒有了。那麼我們打坐修道的人,你修到覺得自己沒有念頭,要檢查清楚哦,是不是昏沈。昏沈跟睡眠兩個位置的差別,昏沈也就是睡眠的一種。好像自己沒有睡著,實際在睡,不要認爲這個是定境;正在睡眠中,不是定,要搞清楚的。這個睡眠這一位,這一部分這個境界裏頭,也是個境界呀!你不能說凡夫沒有境界,境界是個統稱了。

  另外,悶絕、昏過去了,意識也沒有,不起現行。但是意識不是斷了,是不起現行。第六意識習氣的種子還在。爲什麼不起現行?它無緣了,沒有攀緣了。等于這個電,沒有機器電的功能發揮不出來;電的功能還是在的。

  所以我們要了解這個,《成唯識論》講得很清楚。這是第二節今天要同大家檢討的。

  研究了《成唯識論》結論,剛才我們講了幾個禮拜,就是意識的所謂五位,這五個部分意識不起現行的作用。現行,唯識學的專有名詞,也可以說現在的心理上的動力,心態的動向不起了。拿現在話講是什麼呢?心態沒有動向了。應該說,這個時候如果檢查心電圖的話,是平靜的,沒有起波動性了,等于死亡了一樣、停止了一樣。那麼有一次他們幾位醫生把我抓到了作試驗品,拿心電圖、腦電圖都給我帶上,把我凍得要死、凍感冒了,搞了半天,哈,那麼心電圖,然後那麼可以有一段,當然那是搞一下下給他們試了,心電也可以是平靜了。本來心電是這樣跳、這樣跳,可以這個樣子走過去。那還不是真的,那還故意有意控製到給他們看的。真到了無心定,更嚴重了,等于死亡,看起來在儀器上等于死亡,不是說無心定就是死亡啊。

  所以死亡的時候屬于最重的悶絕這一個環境,所以死亡不屬于這五位裏頭。那死亡大家都知道,那個時候意識有一段是不起現行。等到死亡過後意識又起現行的時候啊,那變成中陰身了,要轉生的時候,中陰身的問題我們已經講過了,暫時不討論。

  現在,再結論給大家說,我們要記住。所以這一次講《成唯識論》主要爲了這裏一般同學們或者外面的我們自己一般道友們講修持的人,特別要注意,意識五位不起現行。

  無想定、滅盡定、無想天,由無想定所得的果報,生在無想天變無想天的天人,無想定平常我們現在活著修到無想定,修到此身、這個肉身壞了以後,一念之間生無想天,變天人。當然在無想天的天人,都在光明中,一片光明。雖然有光,是沒有煩惱、沒有大煩惱,細煩惱還是有,無想就定了,五百劫,那這個地球世界的形成、世界的毀壞不曉得經過多少次了,他還在定中呢。加上凡夫境界的睡眠、悶絕,五位當中意識不起現行,不呈現出來,也可以說現在意識就沒有了。這個意識沒有了,在普通佛學我們所謂說“空”,你空個什麼?是意識覺得空了,意識空了。意識空了談何容易做到啊!意識要真正空了,在小乘的極果(無想定不算意識空哦!無想定,我們聽了《成唯識論》你注意,所以教理跟修持兩個要配起來,不然你教理學了幹嘛呢?佛經佛學聽了光來搞哲學,沒有用的,搞哲學是散亂、妄想嘛。你修持到了哲學自然通了,那念頭一起什麼問題都解決了。這是證成道理。)

  所以無想定跟無記又有什麼差別呢?無記心,就是這個人、普通人、我們記憶力差,萬事容易忘記,這都是無記以內。無記、無記性是過去生的業報,煩惱障重。換句話無記性呢,這個人昏沈重、頭腦昏昏地。無記人,譬如普通一個人、記憶力差的人,他的思想還更亂,所以記憶力差了。思想集中注意力專一的話,記憶力一定好的。你們注意哦,所以讀書記不住,尤其你們現在,現在人靠筆記、靠筆、靠紙幫助記憶,其實是差勁得很。所以像我的習慣,到現在做卡片做什麼,我都還不得已而用之。完全一念就可以把它記住,一念一定記住。有時候這一張紙,比如說我告訴你經驗,看完了以後記住了,當然這張紙不要;萬一想不起來,我想起來不是想一句話,連這一張紙整個就擺在前面了一樣。要這樣專哦!否則都屬于無記。所以無記是自然的果報,昏沈,也可以說是大散亂,所以無記也是大煩惱;不善業,雖然不是惡業,是不善之業,是果報來的,所以無記跟愚癡、笨,當然連在一起。

  無想定可不是無記哦!這理由,中間差別的在哪裏?我是意識把一切念頭、心理的現行、心態把它切斷了,切斷不是壓製——無想。你說它有境界沒有?境界是什麼?境界是所求的是無想,對不對?我們都講過的啊,提起大家注意。

  這不是講經了,這叫做說法,你們看到佛教裏頭有講經、說法,這樣子離開經典討論就是說法,不是講經了。那麼在古代叢林之下大方丈來說法不是這樣了,嚴重得很!旁邊站著的像皇帝上朝一樣,合掌、穿衣,檀香燒得呀,蹭了半天那才上來:“唔!啊!”說法了。嗬,那很嚴重!那是形態。要注意啊,這是順便岔過來的話。所以要大家注意這個地方。無想跟無記是差別如此。

  至于滅盡定呢?那不是無想了,更不是無想。無想定屬于外道,因爲他覺得修到了“想”沒有了,思想把它停止了。我們現在覺得最痛苦、人之所以痛苦啊,有兩個東西:一個身體的壓力、感覺的壓力,整天感冒、頭痛、哪裏痛、難過,一身都是病啊!沒有一個健康的人。除了成了道報身轉了,報身真修到空了。各個都有病。就是你們功夫做得很好,也是隨時在病,輕一點就是;這個氣哪裏走通了、哪裏沒有走通,這個苦受、苦樂的感受始終存在。

  所以無想定真要修到還不容易呦!你們注意《成唯識論》:“令身安和”,注意呦!身不安和,要達到無想你做得到嗎?就像神經痛把你牽住,你想“不想”,嘿,它跟你倆不客氣,那個感受會牽扯你難受啊。所以苦樂與憂喜你去不掉。所以無想定修到了也很舒服哦,那真舒服,沒得煩惱,是舒服啊。像我們有時候世間做人覺得煩極了,能夠睡一大覺,哎呀把煩惱丟開,那多好啊!所以人做不到啊,有些人喝酒啊,所以李白、李太白,當然不太黑了(一笑),他就借酒澆愁,結果喝了酒也不醉,“借酒澆愁愁更愁,抽刀斷水水更流”啊!那完全講心理狀態。你想“不想”做不到,思想要來。所以你不要看無想定、外道定,外道定你看看它的位置,叁界天人表,很高的位置哦!色界裏頭的天人哦!不是人能夠做到哦。這是學佛的基礎。我們中國的佛法就是喜歡講大乘,大乘不錯啊!小乘都基礎沒有打好,功夫沒有做好,免談大乘,你怎麼大得起來啊!聽了經,以爲禅啊、什麼都懂了,講理還好;起心動念、你這個念頭你都沒有辦法控製,你談什麼叫做定、叫做戒呢?都是空話!

  好,那滅盡定呢?比無想定更嚴重了。滅盡定是聖人的位置、羅漢位置,得道的聖人。清清醒醒知道,而使貪嗔癡慢等等一念不起,不是壓製、也不是無想,它自然水平一樣不流,是滅盡一切煩惱,滅盡叁界中間的煩惱不起,這就到達滅盡定。滅盡定了以後,證到羅漢果了。羅漢果不來了,不來什麼呢?不來人間,比人低級的什麼餓鬼、地獄、畜生更不來。高置位置,不在人間。所以你看我們禅宗有個祖師:“通玄峰頂,不似人間;白雲萬裏,滿目青山”,雖然這是大菩薩的境界,但是借用來比,得到滅盡定的大阿羅漢,不來了,他跳出叁界沒有?差不多跳出了;對不起哦,還不一定跳得出來。你看叁界天人表裏頭沒有滅盡定。但是大阿羅漢這樣算跳出叁界啊?沒有哦。一定八萬四千劫不動,那不曉得多長的時間都在這個定中。“灰身滅智”,這個身體沒有了,肉身不要了,報身沒有了;智也不起、心也不動了,就在這個境界。但是他不回心修大乘的話,嘿,八萬四千大劫,余習未脫,剩余的殘習、習氣,就是死灰——死灰裏頭、冷灰裏頭還可以爆豆哦,冷灰有時候還可以藏東西的哦,還可以培養種子的——余習未脫。是難哦!所以八萬四千大劫以後,一樣要出定。這些道理先要搞清楚。

  好了,那我們回轉來看。我們先看叁界天人表,人在欲界中、欲界中的人,當然,人道中不及天道,什麼是天道呢?[斷錄]照臨這個太陽月亮的系統內的,我們暫時不研究科學問題,它究竟在哪個星球或者什麼暫時不管,我們先講理性的,四天王天是欲界天,四天王天以上忉利天是階級高一層,階級怎麼樣高一層?就是他做善行的功德、仁道的道德高一層,果報就高一層,所以上去是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兜率陀天,就是現在彌勒菩薩在那裏是兜率天的天主。)再上去一層:他樂天,也有個翻譯叫化樂天,也有叫樂化天;再高一層,他化自在天,這些範圍都屬于六欲天。

  怎麼叫六欲天呢?同我們一樣,眼睛好色、耳朵愛聽,眼耳鼻舌身意對色聲香味觸法,樣樣俱全,但是比我們位置高。怎麼樣高起來的呢?在人中善人修善得福而生天的。修哪一種善呢?拿佛法的規律呀,不管大乘、小乘、出世、入世,以十善業道爲標准,十種善業。十善業道,身的叁種:不殺、不盜、不淫。口業四種,我們人這個嘴巴最容易自然在做四種壞事:妄語,說謊話。兩舌,自己傳過來傳過去,使人家發生意見,發生痛苦、煩惱——兩舌,兩面刀。惡口,罵人或者是咒人。绮語,講些話不著邊際,一天是“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就是绮語。那麼都戒掉。就是說有人不需要受戒,有人天生有些好人,不講人家是非,他這個兩舌戒過惡就少了。天生有人嘴巴不會罵人的,我很多朋友,不像我;我這個人雖然學佛啊,可是那個醜話照罵不誤。有時候我覺得講道理講不通,與其勸你爲善,故罵一句話,他就不做了!意業叁種:不貪、不瞋、不癡,歸納成十善業道。不管哪一種宗教、哪一種道德,修十善業道都是得福報,生天。我們一切的修戒律,有叁皈、五戒,及拜佛念經修種種善,你說什麼在修啊?意識在修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哎呀我得拜一下佛啊”,“哎呀我今天放生啊,我多做一點善事啊。”如此的修行都…

《唯識與中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詩詞輯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