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去了、昏过去了,这意识断了,其实在第八阿赖耶识意识种子没有断,所以一醒来又起。
“由此不说,入无余依”,所以这个不叫做无余依定。
有学心理学的人,到这里有没有问题啊?我看有问题。潘明定,你说,有没有问题呀?没有想到?我替你提。
“此显六识,断已后时,依本识中,自种还起。”就是说六识在这个闷绝断过去了以后,拿五位里头闷绝来讲,等到清醒过来第六意识还存在,对不对?好!但是现在心理学有一个现象,一个人绝对昏过去了、受了大刺激以后,醒了以后忘失了记忆,那你就问我了:第六意识还在不在呀?洪医师怎么说法?洪医师啊,你是怎么说法?(洪医师答话。)第六意识还在。受了重大的刺激闷过去了,醒过来记忆忘却了,有时候个性都变了,但是他的意识本位没有变,这个叫什么?“变异受”,意识的变异受。那么现在心理学上就是人格的变换。意识还是那个意识,“变异受”,人格的变换。那么如果用治疗的办法、医学帮忙这个第六意识恢复,那很麻烦了。如果脑神经没有受损坏,用别的方法、用各种方法容易恢复;假定脑神经受了损坏,第六意识所依赖的机能受了中断,那个意识要使它恢复境界呀,要最高定力的人,在他那个非量境界里头指示他、引导,可以恢复意识的清明。这不是现在医学所能了解了。你记住,将来作实验的时候晓得,啊。刚才我就交代了啊,这些问题你们平常问过我,我没有时间答复你,现在告诉你了。
跟着下来,“此五位中,异生有四,除在灭定。”他说,这五位,无想、灭尽定、睡眠、闷绝等等五位,一切异生(众生)里头有四,除了得灭尽定的人。圣人、得了道的人得了灭尽定啊,只有后面三种,无想定的境界会有,灭尽这些有。
“于中如来,自在菩萨”,修持到了佛地的境界,或者证得菩萨境界,不管哪一地,就是心念得自在者,只有“存一”,只有什么?涅槃境界,意识证入涅槃是绝对清净,也没有睡眠了,不需要睡眠;也没有闷绝了,没有无明;更不会走错误路子进入无想定的境界,而且不需要灭尽定,自性涅槃。这是第六意识的道理。
所以,“是故八识,一切有情,心与末那,二恒俱转。”所以说,这个八个识,一切众生心一动,心就是心王了、八识心王,心王一动,第八阿赖耶识与第七末那识我识,这两个马上就变动。换句话说,你们要体会,有些人修定力比较高一点,在定中,我常常问你们,为什么要出定呢?还是腿麻了,还不是腿麻?——心要出定,心的定力不够。就是一切有情啊,心一动,末那第七识这两个就动了,意识跟着动。
“若起第六,则三俱转。”假设第六意识动了,那么后面两个第七第八(识),前面前五识,这三位,前五识、第七、第八(识)都跟着动。
至于其他的识变,识是表层哦、意识中间哦,其他的识变,“余随缘合”而来,譬如我只用眼睛看的时候,耳朵不一定听,耳识不起作用;光想听人家:哎呀这个家伙讲什么?自己眼识就闭起来了,这时耳识起作用。“起”,或者前五识五个都起,那么四个“俱转”,四个跟着转。乃至用意久了……[断录]
所以现在我们由无想定介绍起,讲到第六意识怎么样修到这无心境界,因此讲无想定、灭尽定这一段,这就叫做转识成智,“转义”讲完了,第六意识的“转义”。所以现在我们晓得了,为什么讲这一段,叫大家修行用功在心地上、意识上特别留心啊!心行的贪嗔痴慢疑,检查又检查、仔细更仔细。大家贪嗔痴慢疑你丝毫没有动摇,那怎么样能够成道啊!在见解上思想上呢?邪见、边见你看都一点都没有动啊!见取见、禁戒取见更厉害,都没有动过啊!所以,把这一讲关于文学性的特别发给大家,要大家注意,你不要当文学境界看,里头引的都很多。所以我们在这里不管你男女老幼,许多讲修持的人,哎呀,一到某个时候,那个瞋心习气爆发,贪嗔痴慢的爆发,比一切没有修行的还厉害!你们特别要珍重哦!你说我对不起啊,你说这是我当时功夫的过程啊!你这个过程一犯,那个因果是多重啊!你以为过了就算了呢?千万注意啊!那么这一章东西里头大家带回去研究,尤其前面这一段,这位叶女士、叶琼章、叶小姐,所以我断她是再来人也。在中国历史上古书上这些再来人记载很多。她到那个时候,嘿!她走了。她也用不着……现在的人要吃安眠药来抗拒这个家庭、反对婚姻啊,她不需要,她也没有抗拒。好嘛,你说嫁给谁就嫁给谁,到时间她就回去了。你看她的境界就是这样。我们今天到这里为止,不能继续了。下个礼拜三、礼拜天还照旧。
把两张表啊都带来了啊,“三界天人表”同“九十八结使表”,非常非常重要噢!希望大家都带着,如果没有的话,找旁边有的人坐到旁边去。这两张表很重要,今天就要讨论到了。
我们现在《成唯识论》先提出来的是第六意识的有关于修持的这一部分。我们人要修持,一切都在意识上起修。不只佛教,世界上的一切宗教、一切哲学、一切的学问,讲人生的修养,就是如何修善,怎么作善,这是佛教的佛所教的修养也就是最重要的一个偈子,大家要记住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个大家必须要记得的啊!我们再讲一道,好象黑板上都有过的,都要记下来,千万不要靠笔。照我们老一辈子读书的方法,靠脑子、不靠本子,靠本子记录啊,你的意识已经不行了,觉得已经记好了交给本子了,自己决不肯用心。所以现在人读书读了半天,非常用功,花的精神花的很多,而不能够把学问会之于心,就是不用记忆这个办法。据我的经验、几十年经验,因为新旧的教育、文武的教育,差不多我都受过了,所以要记一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一切佛的教育不外乎这个,不管大乘、小乘。另外,我们修持学佛必须要了解一切佛法、一切宗教、一切学问建立在三世因果,尤其是佛强调这个六道轮回,说:“纵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所造的业(善业、恶业、无记业)不会丧失的;“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这个因缘会遇的时候,包括了无尽的时间、无边的空间,不一定的。所以人生的遭遇,有时候不是前生、大前生的事,不晓得自己无量劫来的因果。这两个偈子一定要搞清楚。
现在我们晓得,这两个偈子是一段,基本上要了解。不管你学禅宗密宗、什么宗、什么高远的思想、思想怎么样高远,都逃不出这个范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修证的法门,净,不是清静的静,是干净的净,“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一切佛的教化讲来讲去就是这么一个东西。
那么我们这个意啊,怎么样能够净?绝对的干净,不是普通的清静、静下来的静,不是动静那个静。同染污相对的,干净那个净,白净。
那么我们现在晓得《成唯识论》是特别先提出来这一段来研究。有五位这个意识,同前面五个识几乎相同,重点还在意识不起作用的时候。两种定叫做无心定,我们都听过的,注意啊,我再给大家、今天要讨论作功夫的啊、实证,不讲理论了,就是所谓讲证成道理,如何证果成功的这个道理;不是观待道理,不是光讲逻辑。不讲因明了。
意、这个意识有五种位置上不起作用,都叫做无心定:一个是无想定,一个是灭尽定。无想定要注意!大家特别千万注意,这个同自己作功夫、尤其作功夫的人注意啊!这个无想定不属于四禅八定里头的,要注意哦,四禅八定没有它。
那这个天人表上有四禅八定,你可以査。初禅离生喜乐、二禅定生喜乐、三禅离喜得乐(也称离喜妙乐)、四禅舍念清净,这是四禅;加上四个定境: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这叫做四禅,就是包括了八个定境。
前面四禅的定境在什么?只有一句话:“心一境性”。这个心就是意识心,就是一境、一个东西、一个境界了。那么没有无想定哦。所以无想定所得的果报——生无想天。三样了啊,两个无心定:无想定、灭尽定。
灭尽定呢,不属于四禅八定,是九次第定、第九位了,四禅八定另外的。灭尽定得了,是阿罗汉果;不是大阿罗汉,大阿罗汉是大菩萨、是佛。小乘的果位到了灭尽定到了极点了。
所以我们晓得,这个意识这个状态,所以大家打坐,说思想觉得自己空了、觉得自己有什么感觉——统统在意识里头玩!没有逃出了意识。你意识根本不要说空,你干净都干净不了!不要在那里自欺了。打坐境界坐得好有什么用?气脉通了又有什么用?那个意识在那里玩贪嗔痴啊。但是有没有用呢?我们再来讨论。先认清楚我们讲过的课。
这三种以外的意识,这三种,普通还不有,无想定果然不属于四禅八定、不属于九次第定的范围;但是你要修持到完全意识不想,不容易哦,做不到哦!做到了,那已经超过三禅以上,到四禅天的境界了。我们如果借用中国道家的话来做一个方便法的说明,就是做了神仙,不当正位的人,不归位,没有阶级、不想做官,等于我们做人一样不想做官,也不想当皇帝——散仙、散位的,悠游自在,他不归位。
这无想天在四禅八定里头它是凡夫所居的天,普通人、凡夫也做得到,不属于证果。所以呢,无想定也叫做外道定。因为修到了意识完全灭除了、不想了,他认为这个就是得道了,所以呀,他没有认识清楚何以能够修到无想,还是你意识做到了无想。后面的能,能做到、修到无想是什么?这还是心的作用、识的作用。他不去认清楚,所以属于外道的范围——心外求法。
这三种意识是不起现行了。我们普通人呢,有两个情况之下意识不起:一个是睡眠,大睡眠,睡得很沉,疲劳到极点、烦恼到极点、灰心到极点,大睡、睡得很沉,第六意识第七识不起现行。睡着了做梦,做梦意识还是在动啊,不过不是明了意识在动;意识的另一面,就是独头意识在活动,就是现在心理学所讲的下意识在动。独头意识是第六意…
《唯识与中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