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唯识与中观▪P53

  ..续本文上一页以入灭尽定。因为他这个心力大、智慧大、福报大,可以入此定。注意啦!所以,学佛很简单,没有别的话,你不要随便吹牛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诸佛教”,就是这样。所以我们口口声声在书本上转,学识好、佛学理论讲得好,平生没有做过一件好事,哪里能够证道啊!你打坐坐死了,变一块石头而已,有什么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是这个,“是诸佛教”哦!至于修定呢也很简单,“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第六意识先扫干净,贪嗔痴慢疑扫扫干净,就行了嘛。

  所以刚才讲行菩萨道,为什么还在欲界还有欲?同普通人一样,男女饮食都有,修惑还没断,七地菩萨以上,为什么可以入灭尽定?愿大、善行大,功德到了智慧也到了。他换句话说,大菩萨提得起放得下,要切断就切掉了,才能够起此定。

  “论说”,《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说,“已入远地菩萨,方能现起灭尽定故”。所以《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告诉你,已经到了第七地叫做“远行地”的菩萨,才能够可以进入灭尽定。

  “有从初地即能永伏一切烦恼,如阿罗汉。”但是菩萨地不一定哦,刚才引用了弥勒菩萨的话,现在玄奘法师又引一段,在哪里他没有讲,你要佛经看多了你就懂了,《楞伽经》告诉你。只要真菩萨发心的人、初地菩萨,如果要进入灭尽定就可以做到、修到了,永伏一切烦恼,等于大阿罗汉。所以十地菩萨是有次序的。但是,你看在《楞伽经》上说,初地等于十地,十地等于二地,二地等于八地,八地等于六地,六地等于五地,搞了半天一地也不地!——就是一个心地。所以《圆觉经》上告诉你“本无次第”,“居一切时,不起妄念”,《圆觉经》上的话,“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圆觉经》有这一段,你们自己去翻哦。就是说本无次第。

  “彼十地中,皆起此定。”所有行大乘菩萨道修的人,在十地当中任何一地,要入灭尽定都做得到。

  “经说”佛经上讲,“菩萨前六地中,亦能现起灭尽定故”。

  好了,把灭尽定、无想定交代完了。

  现在我们不要忘了,我们唯识学讲第六意识,同我们最切身有关的,我们现在大家在念佛、打坐、修密,修显教修密宗一切修行,是不是从意、心意下手啊?对不对?所以先要认识意地的修持。

  意地,我们引用禅宗六祖的话,讲修行,六祖怎么说?“六七因上转”,修行第一步先第六意识这个心念在转。“五八果上圆”,前五识同第八阿赖耶识证果的时候才会圆满。所以你要晓得前五识包括身识,你说气脉真正地通啊——除非你证果了,就懂了。所以先从心理意识。那么心地的意识,所以我带领大家先认识,不要搞错了,(认为)无念就是定。如果(认为)无念就是定,无想定、无记、灭尽定三个境界不认识清楚,往往在昏沉无记中,自己以为在入定,不得了!那修的果位是什么?来生变猪。不但不会证圣果,而且变畜生,因为把昏沉当定了。因此刚才有人问,为什么从这里讲起?重点在这里。你知道吧?现在了解了吧?刚才有人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很重要,为什么我偏偏要从这里讲起呢?

  现在再讲意识地,还有五位很重要。无想定讲了,意识地五位是什么?哎,张照显,你说五位是什么?“无想”,我给你报;第二个,“灭尽”;第三个,“睡眠”;“闷绝”等等,这五位要记得。现在跟着下来,睡眠,什么叫睡眠?睡眠也等于无想,这就是说第六意识不起作用了。你千万不要认为第六意识不起作用自己当成是无心,“我已经得了无心定了。”有些人做事,或者骂你打你一下,“哎呀,对不起啊,我无心的。”——没有无心的事,绝对有心。但是那是无记,不叫做无心。无记是介于善恶两者之间。所以我们有时候普通脑子呆呆的,读书也读不下去,闷闷的,那是无记。所以你们打坐把无记当成无心,不得了啊!那错误大得很啊!千万注意啊!所以刚才告诉一个道友,你学佛多少年,为什么不念“南无阿弥陀佛”念一句呀?你以为自己空了?你通通在无记中,来生要变猪哦!真的呦!你看那个猪啊、牛啊吃饱了“哼哼哼”就睡觉了。真的啊!我是有讲有演、叫做讲演,给你们讲老实话哦。严重告诫!因为我这样我就没有责任了,不然不告诉清楚就有问题。所以无心、无想、灭尽、睡眠、闷绝,五位。

  睡眠在这里没有讲,其它佛经告诉你。那么睡眠分两种,一种是地、水、火、风四大不调、身体不健康需要睡。一种是心疲劳,心理的不健全、意识不清明,所以要睡眠。所以修行到家的人没有睡眠的,告诉你。所以有些人用功到了,“哎呀,我失眠了。”我一看,是用功有一点进步他自己当成是失眠。尤其加上现在的医药,“哎呀不得了,自己找药吃啊。”我都……没有办法,你去找医生去吧。修行人,自己为了断除睡眠想尽办法都想不到,为什么怕自己失眠呢?而且我告诉一个朋友,你失眠了三十年有什么不好呢?你活了六十年等于人家活一百二十年。因为普通人一半(时间)都在床上,糟蹋了的么。睡眠是习气啊,睡眠是一种生存——哎,你们不要乱记!记下来,身体不好还拼命不要睡眠,那病了不要怪我。那要功夫到了才行。

  “此睡眠时”,他说睡眠的时候,“虽(然)无彼体”,睡眠没有自体,就是睡眠。“而由彼似彼故”,就是它睡眠这个境界好像是无心,其实不是。睡眠就是睡眠,不能叫无心;它的本位就是睡眠。“假说彼名”,所以他属于第六意识的五位里头。

  “风热等缘,所引身位。”为什么要睡眠?风,风就是什么?气不对了。所以人为什么会打呵欠?疲劳了、要睡了打呵欠,脑子里氧气不够了,就是风大、气不够了,他脑神经细胞要休息了。脑子里头氧气不够就疲劳想睡了。所以打阿欠,打阿欠是氧气不够了,里头碳气太多了。所以功夫到了的人,气机充满,喉轮脉打开、气脉打开,自然没得睡眠了。所以修道到家的人,身轻如叶,昼夜长明。昼夜长明就是没有睡眠,永远是清醒的。所以佛者觉也,永远是清醒的。所以睡眠这个位子,“风热”体能的体温,或者这个人的体温太高了太低了生病了,发烧就要睡了。高烧,体温增高。“风热等”,《成唯识论》这里头很多,地、水、火、风哪一样不平衡,他就要睡眠、昏沉了。“风热等”,你注意“等”哦,这地、水、火、风四样,四大哪一点不调和,就昏沉爱睡了,带动你第六意识也昏沉了。“风热等缘,所引身位”,所以身体睡着了。

  “亦违六识”一睡眠了第六意识不起作用了,不清明了,“故名”所以叫做睡眠。

  “极重闷绝”,说睡眠呢也可以叫——其实呀跟闷绝俩差不多,同昏过去了、死过去了差不多,睡眠是个小死。所以学佛的佛的弟子们戒律,睡眠要你心能观太阳而睡,慢慢练习自己第六意识永远清明。当然,你们这些同学们大概都有经验,观太阳月亮,一观到右侧而卧,很容易睡着了,然后睡得很舒服,第二天:哎哟老师啊,观太阳睡得好舒服啊!你说该不该打?对,就是因此……但是,讲现在医学呢?很好。医学告诉你,你真睡不着,观足底心,观大脚指头,有一块黑点、黑洞,慢慢地要这个黑洞慢慢慢慢上来,就睡着了,没有失眠了。可是我不主张你哦,话跟你讲了,就是为了救治你们身体,常修的结果容易进入无明,不好。

  “或此俱是触处少分。”所以睡眠,人睡着了,不能叫无心哦,就是第六意识不起现行。它属于“触处”,色声香味“触”身体方面的,触处不发生作用了。但是不发生作用,“少分”还发生,你睡着了,一个蚊子来咬你,你会“啪”去打,那么说你是有意识啊?没有。意识有,在什么?在无记里头住的。

  无记有无记果报,所以,你打了这个东西呢,将来你把它打死了,所以我们人有时候走路,忽然碰墙上擦掉一块皮,也就是受无记果。一切皆有果报。所以这个睡眠是触处的、少分的。

  “除斯五位,意识恒起”,除了无心、无想、灭尽定、睡眠、闷绝五位以外,我们这个意识总归在的,你空不了,意识没有办法空得了。

  那么有人问了,“正死生时,亦无意识”。死去了断了气,那一个闷啊!那叫大闷绝,那个时候有没有意识?没有。什么时间呢?醒转来、起来,中阴身来了,这就是中阴身,意识生起了。所以刚死过去那一阵是闷绝了,其闷绝位。

  “何故但说,五位不行。”他正死了的时候,意识也没有,为什么只讲五位呢?

  “有义死生,及与言显,彼说非理。”他说有人说,这个生死也算一位、算六位嘛,死的时候应该讲出来,为什么不讲,只说五位有呢?他说“彼说非理”,另外一派讲,这个不合理、不合逻辑。

  “所以者何”,什么理由?“但说六时,名无心故”,现在告诉你怎么样才修到无心位?所谓一切无心。怎么叫无心位?无心位啊,就是没有意识现行,那只有这六样。六时是什么?无余依涅槃、无心、无想、灭尽,包括这个睡眠、闷绝,死亡不属在内。他说死亡已经是另外一个名称叫死亡。所以啊,他说只讲意识无心,“前五位”。所以,我们归纳一句话,禅宗祖师也告诉你,“莫道无心便是道”,不要认为无心就是道,“无心更隔一重关”哪!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真正学禅的大宗师,像临济、沩山禅师都是唯识学的大师,他们都是学过唯识来的,所以悟道的成就那么高,教理通达得很。这些人《五灯会元》、《指月录》、《传灯录》上没有,你就要看临济的传记了,他先是学教理的啊。“及无余依”,这是六位。

  “应说死生,即闷绝摄”,所以说在理论上,生死交关这个时候,属于闷绝这一位。

  “彼是最极闷绝位故”,死是意识完全断绝了,是最高的闷绝位。

  “说及与言,显五无杂”,所以现在只讲五位是无心位,这个没有错误。

  “此显六识”,这一段就告诉第六意识。“断已后时,依本识中,自种还起。”所以像我们睡眠、闷过…

《唯识与中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诗词辑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