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唯识与中观▪P81

  ..续本文上一页是小乘佛教,现在流行所谓东南亚一带的这些国家保有的这个都属于南传佛教。)他的宗教哲学,就是经典所宗的范围是小乘的经论,《四阿含经》等等。那么讲到一切皆空、性空,到达空就为究竟。那么这一个既然空,一切我也空、法也空,什么都没有——空了。法空不空小乘不讲;我空了,我空就是道,没有其他的东西,一切都是唯心的。所以一切唯心,毕竟是空的。那么既然空,所谓神,他的本身也是这样,一切是缘生,毕竟是空的。看起来好像是无神论,因为鬼神也是业所生,他本身就是业所生,他本身也空,所以讲他是无神论。

  但是你如果研究了唯识以后,你表面上一看也是一切否定了的。缘生性空——无神论,表面上看哦!这对于唯识啊,老实讲没有研究清楚,甚至于说,太不透彻了!

  唯识是不是无神论者?这个我们也讲到过唯识中道观:“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道理。不是无神论者!也不是世俗、世间一般所讲的有神论者。他的有与空,都不是世俗的道理。所以不但在唯识的本身,连佛教的本身,不管哪一宗,他谈到最高的哲理,就有两个东西在争辩,一个是性宗,说到一切皆空,毕竟空;一个就是相宗、唯识宗,唯识宗“有”——胜义有。所谓毕竟空,空也空。空也空的话,不一定就是空喽!要注意哟!譬如代表性宗的我们大家念的《心经》,代表性宗的般若的,我常常提起大家注意,《心经》一路空到底,空到最后一句话:真实不虚。“真实不虚”不是空吧?所以一定认为般若是毕竟空,有问题的哦!而且《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他没有叫你说观成没有哦!像梦幻一样——梦幻当时是存在的。

  唯识的是讲胜义有,关于胜义有我们讲过的,世俗道理有四种,胜义也有四种。这个胜义有是怎么样有?并不是一般世俗所讲的有。现在不是讨论这个专题。因此有一天,我们这里同学们讨论,我提出这个问题,要年轻同学们研究佛学的多研究。当然你们普通觉得无所谓,一到学术界的高阶层讲佛学,就要碰到这个问题了。纯粹讲到佛学、佛教的哲学方面,你立刻就碰到这个问题。所以你们年轻朋友不能不注意了,不要那么落伍啊,这是思想不够的。

  好,顺便,对了,刚才讲忘记了,再补回来、插进来。中国文化里头,中国佛教历来有没有讨论到这个问题?有啊!南北朝就是很严重。有一位学者、读书人叫范缜,就著一篇文章《神灭论》,就是反对佛的;也可以说反对一切宗教。最后同唯物思想是一样的,就认为人死了如灯一样灭掉了、就没有了,修——修个什么呀?还有个灵魂?灵魂在哪里啊?那么南北朝时在南朝梁武帝的时代,这位是非常有名的学者,当时引起了争论。那么连皇帝(那个时候南朝的皇帝,半个江山都是他的,梁武帝)梁武帝当然很信佛、又信道,他也参加了做文章,反对这个无神论。连他自己都参加了,本人就参加了这个论辩,认为涅槃、佛最后是存在的。这个神,生命以后的神我。有没有这个生命?假设无神论,(那就)也没有人成佛,也无所谓得道。所以当时这个是南朝学术思想上的一个大风波。所以这篇文章你们不是有许多同学找不到吗?《弘明集》里头都收了的。《弘明集》、《广弘明集》都有。你们要研究中国哲学史啊,这个《弘明集》、《广弘明集》应该有一本了,把历代关于这一些文章收得很多。这是刚才要补充的。

  那么中国文化佛教哲学里讲有神论、无神论,同世界西方宗教哲学讲佛教的有神论、无神论稍有不同,范围不同;或者逻辑所讨论的问题、主题的范围稍有不同了。但是大致上相通的、概括的,还是一样的。应该把这两篇文章你们好好看一下,要好好读一下。古文不要马虎读过去,一个字一个字都要翻字典查过的;不要翻普通的字典,起码要翻个《康熙字典》,乃至把《说文解字》这样来查,才能够懂中国的文化。不要认为自己认得了。因为大家尤其年轻同学们对于中国文化根本没有根的,连中国字——没有学过训诂的不算认得。所以读这种书很小心,因为我发现你们一看都懂,都认为懂了——统统搞错了!这个常常要注意。所以我讲过,譬如说看中国历史书,现在我们拿一篇,因为这里上课最近用到历史,连我都犯了很久的错误在讲,譬如山东的“兖州”,当然我的口音还不对的,那么素来所有的书上都印成“兗州”,所有的书上几乎都印成这个字,都错了的。那么我们后世所以写文章写到这个字啊,一定错了,因为古书上很多地方也那么印,古书也有错的呀!比方啦,我们举例子。这就是说读古书,有神、无神论要注意。现在实际上,像我们中国文化上很多问题,譬如共产主义、共产社会思想《孟子》里头就有过,《孟子》那个许行就是讲共产主义,所以孟子把他驳的一塌糊涂。很多思想我们中国都有过的啊!

  譬如说这些哲学问题,南北朝的时候讨论这些问题多的很啊!你翻开《弘明集》把佛教哲学这一部分一看,就晓得我们中国古人花的脑筋大了!当时来并不一定接受啊,一直到南北朝了,还不接受他。中国文化也有死硬派的:你这个佛,佛是外国人嘛、印度人,为什么信他的!也有很多的讨论,很多的问题啊!所以《弘明集》里头问题就很多,儒家的、道家的思想的确反对佛的,正反的都有在里头。像这个,为什么现在提到这个?因为佛教界的人本身,最近我也听说过有几位法师还有佛教界领袖公然承认佛法是无神论者,这就叫我们看了是哭笑不得——这样差劲的人!那怎么办呢?那怎么样说法呢?

  所以叫年轻同学们,那么当时有一位同学提出来,这位同学提的没有错,是一般人所提的。那么我当时问有位同学说:对呀!佛教是无神论。我说,怎么样说法呢?他说:非因缘、非自然性嘛!《楞严经》上也提到,没有错啊!无主宰,非自然啊!我也讲过啊!《楞严经》佛也说有啊,非因缘、非自然,一切都否定了,无神嘛。——错了!我当时告诉你,我说你错了!但是时间很短,一个钟头,我们讨论没有多讲。“非因缘、非自然”是《楞严经》上提出来,是讲什么?讲那个本体。本体是了因之所了,非生因之所生。所以因缘是形而下的用法,因缘生法是形而下的用法,是缘生性空。空、真空、真如性,那是形而上的本体。所以讲到本体的道理呢,佛在《楞严经》上所以讲“非因缘、非自然性”。这一段在哪里呢?在《楞严经》的第四、五卷,那个一路讲物理世界的生起作用。不要拿到任何地方来用,那就错了!

  所以讲无主宰、非自然也是讲形而下的生生不已的这个生命,并不是有一个超过我们一切的,可以降罪给你——他高兴,爱你就爱你了,就有福给你了;他不高兴,就可以降罪了——没有这个事,没有这个道理。所以没有这样的主宰——无主宰。那么无主宰就是自然的、唯物的喽?那就无所谓这个生命,也没有果报,也没有一切,空了?——非自然,不是自然来的;后面有一个东西的。这个东西不叫做神,但是在《华严经》上提到也可以叫他是神,没有关系;也可以叫他是主。你看宗教所谓讲主啊、帝啊、上帝啊,经典上都提到过,这都是代号,可以叫的。《华严经》上就有。

  所以你看《华严经》,看了以后你就晓得佛家的胸襟之大,这一切名词都涵盖进去了,什么名称都有,是这个东西。所以千万要注意!现在就讨论到因缘的问题。那么,因为这个不是专题的讨论,所以我都点到一下,要大家听因缘这个地方注意。

  那么我们一般学佛学到因缘,都晓得因缘,除了晓得十二因缘以外,普通说,我们见面啊,这一辈子大家譬如我们一堂人今天相处在一起,不管如何,谈过话、没有谈过,都是有缘,都有前世多生累劫的因缘存在。因缘究竟是个什么?现在就讨论这个了。四缘,有四个,注意啊。

  那么我们开始注意这一段,“一因缘”,什么叫因缘呢?“谓有为法,亲办自果,此体有二:一种子,二现行。”什么叫因缘?第一个,因缘是亲因缘。就是说,这是指,你们现在听了注意啊,亲因缘,一切有为法,我们拿哲学来讲,形而下的宇宙万有就是有为法;形而上的——无为法。无为法不谈因缘,非因缘。这个道理要懂。所以这是因缘讲一切有为法,“亲办自果”,是亲因缘,非常亲切,他自己本身能够办理了、能够做了。自己本身的因,得本身的果。我们现在这个道理要懂哦!所谓前生的业报、果报都在其内了。“此体有二”,因缘的体,这是逻辑上的体;注意,不要另外同本体的体又连在一起了。这是逻辑的名称,论辩的名称,给它一个体、一个用;并没有一个真体,否则你就搞错了!

  这个体性有两种:一个是种子,一个是现行。先介绍名称。“种子者”,什么叫种子?“谓本识中,善、染、无记,诸界、地等功能差别,能引次后自类功能,及起同时自类现果。”什么叫种子呢?“本识中”,就是第八阿赖耶识,我们每一个人那个第八阿赖耶识,我们自己这个生命的本来。怎么叫阿赖耶,不肯翻译过来呢?包含的意义太多了,能藏、所藏、执藏,所以阿赖耶识又翻译成藏识,一个仓库一样。他有“能藏”——能够藏一切种子,过去、现在、未来一切的种子的功能;“所藏”——有那么多;“执藏”——抓得牢牢的;所以阿赖耶识翻成藏识。但是不愿意翻出来这一个字,一翻藏识,这个“藏”啊,起码很简单包括三个藏:能藏、执藏、所藏。里头还包括的多了!所以不能翻。就是说我们这个本性里的功能,本识里头藏的,分三性的种子都藏:善——善的种子;染——就是恶的种子,染污了。这里头又有个哲学问题,佛学唯识里头用个“染”,他还是承认人性本来是善的,不是受外界的习气染污了的。

  所以现在又岔过来一个问题,讲到世界人类文化人性的问题,到现在还严重地争论。大致上三派: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还是不善不恶的?换句话说,你拿马…

《唯识与中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诗词辑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