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唯識與中觀▪P81

  ..續本文上一頁是小乘佛教,現在流行所謂東南亞一帶的這些國家保有的這個都屬于南傳佛教。)他的宗教哲學,就是經典所宗的範圍是小乘的經論,《四阿含經》等等。那麼講到一切皆空、性空,到達空就爲究竟。那麼這一個既然空,一切我也空、法也空,什麼都沒有——空了。法空不空小乘不講;我空了,我空就是道,沒有其他的東西,一切都是唯心的。所以一切唯心,畢竟是空的。那麼既然空,所謂神,他的本身也是這樣,一切是緣生,畢竟是空的。看起來好像是無神論,因爲鬼神也是業所生,他本身就是業所生,他本身也空,所以講他是無神論。

  但是你如果研究了唯識以後,你表面上一看也是一切否定了的。緣生性空——無神論,表面上看哦!這對于唯識啊,老實講沒有研究清楚,甚至于說,太不透徹了!

  唯識是不是無神論者?這個我們也講到過唯識中道觀:“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的道理。不是無神論者!也不是世俗、世間一般所講的有神論者。他的有與空,都不是世俗的道理。所以不但在唯識的本身,連佛教的本身,不管哪一宗,他談到最高的哲理,就有兩個東西在爭辯,一個是性宗,說到一切皆空,畢竟空;一個就是相宗、唯識宗,唯識宗“有”——勝義有。所謂畢竟空,空也空。空也空的話,不一定就是空喽!要注意喲!譬如代表性宗的我們大家念的《心經》,代表性宗的般若的,我常常提起大家注意,《心經》一路空到底,空到最後一句話:真實不虛。“真實不虛”不是空吧?所以一定認爲般若是畢竟空,有問題的哦!而且《金剛經》上說:“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他沒有叫你說觀成沒有哦!像夢幻一樣——夢幻當時是存在的。

  唯識的是講勝義有,關于勝義有我們講過的,世俗道理有四種,勝義也有四種。這個勝義有是怎麼樣有?並不是一般世俗所講的有。現在不是討論這個專題。因此有一天,我們這裏同學們討論,我提出這個問題,要年輕同學們研究佛學的多研究。當然你們普通覺得無所謂,一到學術界的高階層講佛學,就要碰到這個問題了。純粹講到佛學、佛教的哲學方面,你立刻就碰到這個問題。所以你們年輕朋友不能不注意了,不要那麼落伍啊,這是思想不夠的。

  好,順便,對了,剛才講忘記了,再補回來、插進來。中國文化裏頭,中國佛教曆來有沒有討論到這個問題?有啊!南北朝就是很嚴重。有一位學者、讀書人叫範缜,就著一篇文章《神滅論》,就是反對佛的;也可以說反對一切宗教。最後同唯物思想是一樣的,就認爲人死了如燈一樣滅掉了、就沒有了,修——修個什麼呀?還有個靈魂?靈魂在哪裏啊?那麼南北朝時在南朝梁武帝的時代,這位是非常有名的學者,當時引起了爭論。那麼連皇帝(那個時候南朝的皇帝,半個江山都是他的,梁武帝)梁武帝當然很信佛、又信道,他也參加了做文章,反對這個無神論。連他自己都參加了,本人就參加了這個論辯,認爲涅槃、佛最後是存在的。這個神,生命以後的神我。有沒有這個生命?假設無神論,(那就)也沒有人成佛,也無所謂得道。所以當時這個是南朝學術思想上的一個大風波。所以這篇文章你們不是有許多同學找不到嗎?《弘明集》裏頭都收了的。《弘明集》、《廣弘明集》都有。你們要研究中國哲學史啊,這個《弘明集》、《廣弘明集》應該有一本了,把曆代關于這一些文章收得很多。這是剛才要補充的。

  那麼中國文化佛教哲學裏講有神論、無神論,同世界西方宗教哲學講佛教的有神論、無神論稍有不同,範圍不同;或者邏輯所討論的問題、主題的範圍稍有不同了。但是大致上相通的、概括的,還是一樣的。應該把這兩篇文章你們好好看一下,要好好讀一下。古文不要馬虎讀過去,一個字一個字都要翻字典查過的;不要翻普通的字典,起碼要翻個《康熙字典》,乃至把《說文解字》這樣來查,才能夠懂中國的文化。不要認爲自己認得了。因爲大家尤其年輕同學們對于中國文化根本沒有根的,連中國字——沒有學過訓诂的不算認得。所以讀這種書很小心,因爲我發現你們一看都懂,都認爲懂了——統統搞錯了!這個常常要注意。所以我講過,譬如說看中國曆史書,現在我們拿一篇,因爲這裏上課最近用到曆史,連我都犯了很久的錯誤在講,譬如山東的“兖州”,當然我的口音還不對的,那麼素來所有的書上都印成“兗州”,所有的書上幾乎都印成這個字,都錯了的。那麼我們後世所以寫文章寫到這個字啊,一定錯了,因爲古書上很多地方也那麼印,古書也有錯的呀!比方啦,我們舉例子。這就是說讀古書,有神、無神論要注意。現在實際上,像我們中國文化上很多問題,譬如共産主義、共産社會思想《孟子》裏頭就有過,《孟子》那個許行就是講共産主義,所以孟子把他駁的一塌糊塗。很多思想我們中國都有過的啊!

  譬如說這些哲學問題,南北朝的時候討論這些問題多的很啊!你翻開《弘明集》把佛教哲學這一部分一看,就曉得我們中國古人花的腦筋大了!當時來並不一定接受啊,一直到南北朝了,還不接受他。中國文化也有死硬派的:你這個佛,佛是外國人嘛、印度人,爲什麼信他的!也有很多的討論,很多的問題啊!所以《弘明集》裏頭問題就很多,儒家的、道家的思想的確反對佛的,正反的都有在裏頭。像這個,爲什麼現在提到這個?因爲佛教界的人本身,最近我也聽說過有幾位法師還有佛教界領袖公然承認佛法是無神論者,這就叫我們看了是哭笑不得——這樣差勁的人!那怎麼辦呢?那怎麼樣說法呢?

  所以叫年輕同學們,那麼當時有一位同學提出來,這位同學提的沒有錯,是一般人所提的。那麼我當時問有位同學說:對呀!佛教是無神論。我說,怎麼樣說法呢?他說:非因緣、非自然性嘛!《楞嚴經》上也提到,沒有錯啊!無主宰,非自然啊!我也講過啊!《楞嚴經》佛也說有啊,非因緣、非自然,一切都否定了,無神嘛。——錯了!我當時告訴你,我說你錯了!但是時間很短,一個鍾頭,我們討論沒有多講。“非因緣、非自然”是《楞嚴經》上提出來,是講什麼?講那個本體。本體是了因之所了,非生因之所生。所以因緣是形而下的用法,因緣生法是形而下的用法,是緣生性空。空、真空、真如性,那是形而上的本體。所以講到本體的道理呢,佛在《楞嚴經》上所以講“非因緣、非自然性”。這一段在哪裏呢?在《楞嚴經》的第四、五卷,那個一路講物理世界的生起作用。不要拿到任何地方來用,那就錯了!

  所以講無主宰、非自然也是講形而下的生生不已的這個生命,並不是有一個超過我們一切的,可以降罪給你——他高興,愛你就愛你了,就有福給你了;他不高興,就可以降罪了——沒有這個事,沒有這個道理。所以沒有這樣的主宰——無主宰。那麼無主宰就是自然的、唯物的喽?那就無所謂這個生命,也沒有果報,也沒有一切,空了?——非自然,不是自然來的;後面有一個東西的。這個東西不叫做神,但是在《華嚴經》上提到也可以叫他是神,沒有關系;也可以叫他是主。你看宗教所謂講主啊、帝啊、上帝啊,經典上都提到過,這都是代號,可以叫的。《華嚴經》上就有。

  所以你看《華嚴經》,看了以後你就曉得佛家的胸襟之大,這一切名詞都涵蓋進去了,什麼名稱都有,是這個東西。所以千萬要注意!現在就討論到因緣的問題。那麼,因爲這個不是專題的討論,所以我都點到一下,要大家聽因緣這個地方注意。

  那麼我們一般學佛學到因緣,都曉得因緣,除了曉得十二因緣以外,普通說,我們見面啊,這一輩子大家譬如我們一堂人今天相處在一起,不管如何,談過話、沒有談過,都是有緣,都有前世多生累劫的因緣存在。因緣究竟是個什麼?現在就討論這個了。四緣,有四個,注意啊。

  那麼我們開始注意這一段,“一因緣”,什麼叫因緣呢?“謂有爲法,親辦自果,此體有二:一種子,二現行。”什麼叫因緣?第一個,因緣是親因緣。就是說,這是指,你們現在聽了注意啊,親因緣,一切有爲法,我們拿哲學來講,形而下的宇宙萬有就是有爲法;形而上的——無爲法。無爲法不談因緣,非因緣。這個道理要懂。所以這是因緣講一切有爲法,“親辦自果”,是親因緣,非常親切,他自己本身能夠辦理了、能夠做了。自己本身的因,得本身的果。我們現在這個道理要懂哦!所謂前生的業報、果報都在其內了。“此體有二”,因緣的體,這是邏輯上的體;注意,不要另外同本體的體又連在一起了。這是邏輯的名稱,論辯的名稱,給它一個體、一個用;並沒有一個真體,否則你就搞錯了!

  這個體性有兩種:一個是種子,一個是現行。先介紹名稱。“種子者”,什麼叫種子?“謂本識中,善、染、無記,諸界、地等功能差別,能引次後自類功能,及起同時自類現果。”什麼叫種子呢?“本識中”,就是第八阿賴耶識,我們每一個人那個第八阿賴耶識,我們自己這個生命的本來。怎麼叫阿賴耶,不肯翻譯過來呢?包含的意義太多了,能藏、所藏、執藏,所以阿賴耶識又翻譯成藏識,一個倉庫一樣。他有“能藏”——能夠藏一切種子,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的種子的功能;“所藏”——有那麼多;“執藏”——抓得牢牢的;所以阿賴耶識翻成藏識。但是不願意翻出來這一個字,一翻藏識,這個“藏”啊,起碼很簡單包括叁個藏:能藏、執藏、所藏。裏頭還包括的多了!所以不能翻。就是說我們這個本性裏的功能,本識裏頭藏的,分叁性的種子都藏:善——善的種子;染——就是惡的種子,染汙了。這裏頭又有個哲學問題,佛學唯識裏頭用個“染”,他還是承認人性本來是善的,不是受外界的習氣染汙了的。

  所以現在又岔過來一個問題,講到世界人類文化人性的問題,到現在還嚴重地爭論。大致上叁派:人性是善的?還是惡的?還是不善不惡的?換句話說,你拿馬…

《唯識與中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詩詞輯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