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唯识与中观▪P9

  ..续本文上一页么、那是什么、好看不好看,那是第六意识加上的分别。第六意识不加上,眼睛就是这个现量。

  所以你说,好,现在告诉你,意识的现量,有许多人比如禅宗的参话头、净土宗的念佛、密宗的修念咒子啊,又结手印、又摇铃鼓、又观想,意识忙得很啊!修密宗,那意识忙极了的,又念咒子“轰隆轰隆”,又结手印,这个指头弯过来、那个指头弯过去,搞了半天,又要散掉(手印);这是花了供养了,这是茶了给佛了……完了,忙得很,又铃子铃铃铃、咚咚咚,脑子要观想:几个头哦……忙活完了,那个意识累到极点,一下来以后啊,意识疲劳了,就摆出意识现量。意识现量一摆出,哦!呈现了!禅宗也如此啊。那么一般人认为是:“啊!悟了!”空了。

  实际上我们晓得,许多学禅修道,这里空了以后——所以清朝的雍正皇帝他是学禅的,他就讲,禅宗有三关:所谓破初关是第六意识被打破了。有道理,没有错。一般禅宗所谓破关哪,初步开悟了——参破了——第六意识现量境。这还要修,这不算数的。所以初关破了没有什么稀奇。

  那么我们现在讲,假如破初关,我过去的经验,随时要你破就破初关,把你引到那个空的境界很容易。因此你们也懂一个道理了。比如说打坐以后我们这个身体上,气脉发动,有个观念很重要,你们浙江有两个同学日记上都写出来,很严重的问题。什么任督二脉啊、奇经八脉打通了……你要晓得,任督二脉、奇经八脉通了没有什么稀奇,这不是道啊!换句话说,这是身上面身根的现量而已!因为一般人觉得:哎哟!任督二脉、奇经八脉打通了,得了道——不相干啊!你们是中了武侠小说的乱讲(的毒),就是拿武侠小说来乱讲。任督二脉、奇经八脉打通了他不死吗?还是要死;他不病吗?还是要病。不过少病、慢一点死。因为他气脉通了,生理正常。生理上保持(现状,延缓)脉的老化,有这个效果。所以气脉通流不过是身根与身识达到某一种现量的境界而已,不加意识破坏。

  譬如我们每一个人的气脉都在通的呀!你们注意哦,每一个人任督二脉都是通的哦!在座的人,凡是活人(就是通的),不通它就死了。那么你说我怎么没有个东西在流动的感觉呢?那因为你的意识用在某一个追求观念非常紧的时候,影响了身识的神经也紧张起来,紧张起来自然感觉到有个东西在转动。这个东西一转动反转来影响你的意识,“啊!这个东西好!”意识进入了另外一个现量境界上,是诱导性的进步。就是这个道理。不是不对,也是对。

  但是,你认为任督二脉都通了,或者奇经八脉通了,乃至于密宗讲三脉四轮通了就成功、就得道了——不是的!错了!这个将来给你们讲,讲到那一部分再详细告诉你们。

  所以第六意识的现量是这样一个东西。

  因此,许多,我们看古人,不要说现在没有禅师,古代许多的禅师充其量是第六意识破了的悟,不算究竟。几乎历代的禅师没有几个大成就的。因为教理不通。唯识是非通不可的,有这样严重。

  所以现量的道理懂了哦。

  前五识,你看玄奘法师在偈颂第一个,性境,前五识属于性境,它属于现量不属于比量。因为比量、非量是第六意识的境界。前五识是现量。

  所以你假设一个人修持懂了这个理,不管你……,你坐起来就是傻拉瓜唧坐着都可以,你的意识不起比量、非量、不起分别的作用,你身体坐久了,这个现量自然起变化。但是你要注意哦,身体起变化,刚才譬如提到奇经八脉、任督二脉乃至身体内部到了某一个气脉、到了某一步功夫,你坐在这里,身体内部是亮的,发各种彩色的祥光哦!在普通,你理不通呢?认为得道了!(那)你这一观念错了,就属于外道哦!虽然不属于魔道,却不是真正的佛法。但是这个功夫呢?外道也好,佛法也好,一样(身体)内部发亮。至于这个是什么境界呢?这是五蕴里的“受阴”境界。“受阴”是什么呢?就是感觉,还是感觉范围。这个感觉的东西哪里来?感觉就是第六意识的分别。

  懂了吧?这样懂了吧?尤其明光(师呼人名)啊,你要特别注意呦!你是学科学的,对这个课要很侧重,我希望你特别注意哦!要挑起这种担子来哦!

  这个都属于这个境界——这是受阴。那么这个五阴同唯识的关系太严重了,将来再说。现在我们暂时把现量的讨论到这里为止。所以说你要整理这个讲稿恐怕很难哦!(上次你们要整理)要很逻辑的啊!

  第二关于性境。要注意哦,唯识有三境,哪三境?性境、独影境、带质境。这三境。“三境三量”是唯识名词,刚才上面“三量”已经介绍了。

  这个三境的研究,境就是境界。现在我们用原玄奘法师的《八识规矩颂》明显地告诉你,直接告诉你,所谓直指人心见性(一笑)。

  他说我们这个身体是性境,不是独影境,也不是带质境。

  性境是阿赖耶识所呈现的,阿赖耶识的功能所变出来的。

  换句话说,进一步(讲),我们这个四大、所有的身体、前五识这个作用,是它的性境,本身自然的功能所呈现的。

  所以我们要死以前,把这个好的眼睛捐掉的时候,这口气没有断,脑神经没有毁坏,赶紧就捐了。当然有一点点痛苦,这是菩萨道,牺牲了,给后面人用,这个好的眼睛挖出来马上冰冻。这是假设说已经死亡的人,一个眼睛,为什么接到好人上面还起作用?一个学科学的问你学佛的,这是什么道理?讲物理的,唯物哲学就是物理,因为它眼神经细胞在没有死亡以前先把它保留。那么请问,你所谓灵魂、心性、这个意识作用哪里去了?在哪里?马上要告诉你哦!

  这个禅宗、唯识学里头都有人问过这个问题,古人也已经问过。一条蚯蚓、一个蛇,把它斩成三节或者两节,那个蚯蚓把它一剁三节,它两头都在动,请问:本性在哪一头?

  一条蛇,把它剁成三节,它的尾巴、中间、头都在滚,尤其是毒蛇,很灵的蛇,你把它剁成两节,那个头马上跑了,那个半节的蛇头它会去找药,把草药找来以后,这样接上,自己把自己兜拢来就好了。云南白药就是这样发现发明的。

  那个云南人到山上采药,因为割草药把蛇给割断了。结果他看到那半截的蛇就拼命跑,跑了后嘴里含了草来,自己把自己这么一放(那么)一放,两个身体(这么)一兜,那条蛇等一下又(能)走了。哟!他很奇怪!这是什么东西啊?那个采药的人啊,脑子一动,又去找到这个毒蛇,一刀就把它砍断,砍断了后那个头就又跑去找药,一找来他就把它(药)抢下来。所以发明云南白药是这样来的,这是个真实的故事。

  你说这蛇、蚯蚓,怎么讲这个道理?那么这个问题,唯识答复你很简单:这叫做“余命未断”。余命——这个时候阿赖耶识没有完全分开。也就是说,一个物理的作用——余力未断,我们把电风扇的开关关了,可是电风扇还要转动好多圈它才停。一个东西旋转很厉害的时候、生命活动很厉害的时候,突然把它停掉的话,它生命还要旋转一下,最后才完全静止。这在物理的道理是“余力未断”,生命意识的道理呢?是“余命未断”。所以人一死了,别的地方(还没有死),意识(先)死亡,我们要死的时候第一个——迷,脑子迷糊了、心里迷糊了,意识先死亡。前五识性境还死得比较慢。尤其这个时候他的余识还在——他是性境,性境是阿赖耶识。说白了(阿赖耶识)我是这个样阿赖耶识,你也是这个样阿赖耶识,他也是,万物共一个样阿赖耶识。所以它接上(仍)可以起作用啊!这是生命。

  当然这一段还要详细地分析呦!所以真正的佛学是个大科学。你们要注意,光是在那里办刊物,所以我反对办佛教刊物,一天十八界、十二根尘、六根六尘,倒来倒去的,就是那几桶水——不要再讲了,讲了几十年已经够烦了,听都懒得听了!现在要向科学里头进军,要懂得这个。

  所以前五识性境,阿赖耶识呈现变的。好!那么我们懂了是这个样子。普通显教讲四大皆空,一讲了四大皆空啊,我们下意识有个注解,就是——很讨厌!很讨厌的东西。对不对?那么再加上小乘的见解不净观、白骨观啊,把它看得一毛钱都不值。

  到了大乘的见解不同哦!所以大乘菩萨道自己把自己伤害,出了一点血,是犯菩萨戒的、犯杀戒的。因为你这个肉身就是菩萨身。假设你一旦悟道成佛,它就是个肉身菩萨,那么我就是个肉身菩萨,我自己出我的血也犯戒。所以修密宗的人,乃至自己洗澡洗下来的那个洗澡水不能马上倒,自己还要喝了三口才倒掉。你们觉得很可笑,一点都不可笑。第一,是不垢不净;第二,你本身那下来的东西,它是坏的呀?也不是坏。为什么?它做肥料,会帮别的、其他的生命又成长了。腐朽就是神奇,所以化腐朽为神奇;神奇也就是腐朽。

  所以大乘道的四大——四大不错啊!六尘也不恶啊!所以禅宗祖师讲,“六尘不恶,便同本觉。”(原文在三祖《信心铭》:六尘不恶,还同正觉)。六尘六根有什么坏?用不着空哪一面——取一面,舍一面啊——不取不舍。“六尘不恶,尤同本觉。”它是自性所变的性境。所以依菩萨道来讲,等于中国的《孝经》上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你看曾子著《孝经》,看起来那么愚腐,(其实不然!)

  换句话说,你爱惜自己的生命,也就是爱惜父母,也就是爱惜菩萨。它是性境所呈变,也是你生命功能的一部分。为什么四大皆空?这四大是不值钱的啊?!——非常值钱!

  所以他是报身佛啊!因此要修报身啊!

  好!性境。

  怎么是“独影境”呢?“独头意识”所发生的(境界)。“独影意识”里头有个“独头意识”,也叫“独影意识”,注意啊!这两个名词翻译不同,是一个东西。“独影意识”也叫“独头意识”。我们现在西方文化里头心理学研究的,“下意识”也翻译叫“潜意识”。现在的心理学只到这一步。实际上于第八阿赖耶识和第七识他都没有懂。现在的心理学所讲的“下意识”、“潜意识”不过是只懂得“独影(头)…

《唯识与中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诗词辑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