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意识”而已。
怎么叫独头、独影呢?它不靠前面五官,做梦的时候那个意识,那个梦就是“意识”的变化,但是梦的境界叫“独影意识”,也叫“独头意识”。为什么独一个头?只有意识在动。因为你眼睛没有动,这个眼睛还闭着睡觉,耳朵也听不见外面的东西。可是在梦中你也听见其他的声音——那是梦中的声音,那是梦中的看见、梦中的感受、梦中的吃东西味道也很好,梦中的前五识都在动,跟第六识配合起来,这个是叫“独影意识”。第六意识单独放出来,不靠我们现在的前五根,也不靠前五识起作用,所以叫做独影、独头意识。我们在梦中——,这个“独影意识”、“独头意识”你们注意呦!特别注意!(卷二终 2007-04-11妙音缘录入,玉树临风等校对)
附注勘误:请曾经下载二校稿的读者更正,倒数26行文中:“说白了(阿赖耶识)我是这个阿赖耶识,你也是这个阿赖耶识,他也是,万物共一个阿赖耶识”应更正为:“说白了(阿赖耶识)我是这个样阿赖耶识,你也是这个样阿赖耶识,他也是,万物共一个样阿赖耶识”。
更正理由是,南师在第18卷中说:注意哦!法相唯识就是佛经说一切唯心,不是说十方所有一切众生就是那么一个心哦!不是说十方一切众生只按这么一个阿赖耶识哦!很多听到佛学的人、搞唯识都是有这样观念:“同一个阿赖耶识。”——是“同阿赖耶识”,不是“同一个阿赖耶识”。
接着南师进一步说:“你把佛学观念完全搞错了。假设十方众生只有一个识的话,都是一个阿赖耶识,我们不要修了,嘿!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早替我们修好了!因为他的阿赖耶识已经解脱了嘛,我们跟着解脱了。”
唯识与中观(三)
……搞清楚了?[断录]所以前五识的转,随第八阿赖耶识的功能一起转。这个道理,所以你们年轻啊,听了一点点……年轻的同学们提了问题,你们在日记上提,我说我懒得答了,越是年轻、程度不够,问题越多。其实啊,给老人家看,这不是问题。像大人提的问题,像我们(就)很愿意答了,(因为)问题打到中心来了,好办。不是说你们问题不对;太多太罗嗦!等于一个幼稚园的学生向一个研究所的老教授提的问题,你说怎么办呢?只好摸摸他的头说:孩子啊,你乖,先吃糖,明天告诉你啊!只好如此嘛!(要不)怎么办呢?不然我一个礼拜看那么多日记、批那么多日记,哎呀你们有些问题,好几个卡片、好几个条子夹在里头,让我坐下来写文章答复你,我要写一个礼拜了,不是要了我的老命了!
所以你们年轻同学多注意多看看就懂了。
现在我们简单答复我们年纪高一点的道友们的好几个重要问题。有一位道友提出来:所谓现量,是不是相当于现代心理学所称的直觉、直觉的境界?不是的!不是的!现量境——我们常常看到,现在有许多人把西方哲学里的心的“直觉”这个名称,解释禅宗的第一步——开悟,认为悟道那个就是哲学家柏格森所说的直觉,这是错误的。
那么同样的,现量境,条子上写的这个问题:所谓现量——我们现在讲因明、讲逻辑了——是不是相当于心理学所称的直觉?我们先讨论这个提出来的问题本身。所以你们学了佛要懂得因明,思辨是非常细腻的。现在我们要晓得,讲哪一种现量?需要下个范围。我们要改这个题,这个条子上的问题:“所谓意识现量是不是相当于心理学所称的直觉?”那么答复还简单。假设照原来写的条子所讲:“所谓现量是不是相当于心理学所称的直觉?”这个问题大了。刚才讲过,扩大来说,山河大地一切皆是第八阿赖耶识的现量。那么,不是心理学所讲的直觉了。这个懂了吧?就等于已经答复了。
那么为什么——我补充一下,所以叫你们注意华严经。——为什么说山河大地等等宇宙万有都是第八阿赖耶识所起的现量、是它的性境呢?好,我告诉你们。你们光看唯识学、《成唯识论》或者看一些……那,你死了!充其量你到了熊十力、欧阳竟无先生这个境界。当然杨仁山先生不走这个路子,他最后还是归之于净土,他修持得很高明;那你们完了!所以唯识宗第一本大经《华严经》,我提出《华严经》你们大概就可以懂了,悟进这个道理,不是禅宗的开悟,道理上悟。《华严经》重要的话,很多重要的:“一切皆从法界流”,一切皆从法界流出来,法界代表自性——自性真如——阿赖耶识的清净面(庵摩罗识)。“一切皆从法界流,(师嘱板书的同学要写得正楷一点。)一切还归于法界”,你就懂了,不用再说了。所以呀,光研究唯识论,你看唯识学家,都抛开了华严境界。啊,华严境界你都懂了。
那么现在我们回转来,这个条子所提的:大的现量——一切皆从(法界流)——宇宙万有都是自性的流露、天然的流露,可以加个名称——“如来”真性的流露。是凡夫自性的共业,如来真性的流露。好,这两句话要命了!现在我做的文章,[断录]半天了。这就是要命。所以我不敢用古文写,我这样顺便就讲出来了,用现代话一大堆。我们有些学理高深的道友们已经懂了我这两句话了。
所以啊,直觉、心理上的直觉,是第六意识的境界。第六意识的什么境界呢?你们注意唯识学,你翻开《瑜伽师地论》前五识里就有:率(suo3)尔心。率,现在念“率(shuai4)”。这个字是破音字,有好几个读音。兜率(suo3)天,有人念兜率(lv4)天,不是兜率(lv4)天,兜率(suo3)天;汇率(lv4)。这个字好几个读音,破音字。
率尔心,第六意识率尔心,有种的突然而来——这个直觉。乃至一般心理学所讲的第六感、灵感,都属于第六意识范围,同第八阿赖耶识的影子都没有,不相干。所以啊,柏格森所谓的直觉,这是第六意识,依唯识里头的率尔心而已,这个是直觉。那么你说它属不属于现量呢?当率尔心起的一刹那,不加分别的时候,它也是意识的现量;加分别了,不是现量,那叫分别心了,那叫分别了,意识的分别、分别境界。所以讲这个唯识啊,它的逻辑的范围严格得很!要懂了唯识,你的修行的路子不会错了,你就有资格去学密宗,有资格去学禅宗了。
直觉是率尔心的一种。啊,这个问题答复了。还有更好的问题,精彩的都在后面。
还有,有人提的问题:假设从第八阿赖耶识——就是有一个名词叫“种子识”——的相分来看,当然就有所谓现量、比量、非量、圣教量等等的名称,相分——就是现象来讲。如果从证分——就是悟道了,证了道,最后一著,这个用禅宗的话,从证分的最后一著来看,就是彻悟了、悟了道了,那么无所谓现量、比量、非量、圣教量。那么,他的问题说,“此种理解”,他说我的这种见解——是否是恰当的?要我答复,“祈示”,很客气呀!祈祷的祈,告示的示。那么很谦虚的讲。
你所问的问题的习气、你的问题的习气、问题本身用的习惯,(是)禅宗的问法的习惯——“最后一着”了不可得,那(么)一切“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什么八识!十六识都不管。——这是禅宗的、叫做“笼统真如,颟顸佛性”,拿学教理来讲。所以学禅宗的人就容易犯这个毛病,“笼统真如,颟顸佛性”,学密宗的大手印的人也有这个毛病,学密宗大手印方面也有这个毛病。这个道理,也就是佛教说:通宗不通教,开口便乱道;通教不通宗,好比独眼龙。所以教也通、宗也通,这就叫禅悟。
(师指点板书)颟顸,闽南语有哦,广东话也有哦,这个小孩子乱搞就是颟顸,闽南语台湾话还有保持,所以呀,你要晓得,研究禅宗的语录、研究诗、研究词,要通广东话,要通闽南语,就对了。
所以你这个问题本身是这样,“相分”来讲。实际上我们用正思维,当我们证得大彻大悟就证得菩提,证得菩提,大智慧的成就;大智慧成就了,一念之间,具备万法。那么这个各种相,果然说证到了自己自性的时候,相分依然,能变所变,同时具在。所以当他要发表(演)讲的时候,一样可以讲相分,而他当时的境界里头一样也有相分,何必说相分没有呢?懂了没有?这个道理就是如此。再拿禅宗道理明白告诉你:一念之间具备八万四千法门,难道相分不在八万四千法门以内吗?!懂了没有?好,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比较借重一个事实,说第八阿赖耶识我们生命带来的种子识里头,各种量的呈现、显现并不一定要在现在这一生,整个……这个文字我不讲了,照你这个文字写的,恐怕讲出来别人也不懂,因为你这个逻辑文字……你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生命带来的有种子——前生带来的种性;学唯识要知道啊,我们的种性,比如说天才儿童,为什么不是他父母遗传?父母遗传是四个因素里头的一个因素,他本身带来、阿赖耶识前生带来的种性特别偏向于某一点的,那么这个种子发生现行。我们这一生所作的行为——现行,变成来生的种子,所以啊,种子起现行,现行生种子。所以三世因果就建立在这个地方。我们“若问前生事,这一生受者是”,这一生的感受;若问来生事呢?问来生会变人、变狗呢?还是变猫、变老鼠呢?还是升天呢?还是成佛呢?“今生作者是”你这一生的行为。这个就是种子识的道理。
因为这位问的先生也是教授,他晓得这个道理。种子识的现量,我们带来这一生的生命,不要这一生的现行有了经验,它的种子识也会呈现。他提出一个事实——也是每一个人啊,个个都有经验,个个不敢说。你要知道,研究佛法要破了一切的虚幻的层面,敢说出来。——他譬如青年的时候,男女都有哦,没有男女讲恋爱的经验,也没有犯过性、犯戒的经验,不要说没有男女两个性关系;也没有犯过手淫,也没有遗精。他说,可是当第一次犯遗精做梦的时候,要梦遗,梦到有对象的,有女性的。而这一个女性啊,并不认识,那么而且这个时候,并没有后来真正的性的行为,好像一接触一看见了,就有遗精…
《唯识与中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