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唯识与中观▪P93

  ..续本文上一页漏,容互相生”,也是这个道理。

  “十地位中,得相引故。”一个大乘菩萨,修菩萨道的人,菩萨有十地,初地欢喜地、二地离垢地……等等,乃至到九地善慧地、十地法云地。每一地、每一地,一地一地的进步,“得相引故”,他的等无间缘的第七识的我相慢慢在修持、在转变、在进步。因此我们上次也提到禅宗的大祖师黄檗禅师告诉沩山禅师的,悟道的人:“不异旧时人,只异旧时行履处”,就是这个道理。“十地位中”,人还是那个人,他悟了道,不同了;“得相引故”,一节一节升华、提高了,所以无我的境界——就是我越来越扩大了,同体之悲、无缘之慈慢慢就起来了。

  所以说,“善与无记,相望亦然”,所以我们一切的善业,譬如得菩萨道的十地,一地一地,越来所谓修持越进步,善果越大,善心越大、功德越大。恶业当然清净了。所以认为修行有进步,而起心动念处处还是在三界里头有染污,还有贪嗔痴慢等等的染污,恶业的念头不断地在起,自己还觉得功夫很进步,那不是自欺吗?欺人谁都不受你骗的,只有自己骗自己。所以“善(业)与无记相望亦然”,无记是什么都忘记了、记不得了。所以说,菩萨位中那个不是无记业,那完全是念念行一步、走一步、舍一步,就空了,那不是无记。

  但是如果讲无记呢?有无记,我们晓得自性里头这三个力量,善、恶、无记这三性。我们起心动念除了好的一面(与不好的一面),再不然就是愣住了、呆住了。譬如我们一般人都是无记业众生,读书也记不得,思想也没有。为什么没有思想呢?所以说唯识那么严重,哎呀!好难研究!搞不通啊!因为无记重。业力中间智慧不够,无记业重,所以读书也记不得,什么都不行——无记业重。这个无记业也要慢慢清净了才行的啊!所以你不光是认为恶业轻了……因此一个真修道得道的人,进步一点,头脑更清楚、越来越清楚。所以大家简单明了一个道理就是——我们“佛陀”翻译成中文是什么呢?“觉者”。佛就是觉者。这个“觉”字在中文也代表清醒的人,永远是清醒的、不迷糊的。所以如果我们头脑、智慧“镇日昏昏醉梦间”,然后认为这个是定——你是修得无记业果,不是修定啊!无记业果果报很惨哦!不过也不惨,譬如变猪了、变象了,那个刀杀到身上戳进去它肉也不晓得痛,那也没有关系啦,无记嘛。不好!

  所以“于无记中,染与不染”,染污的就是代表了一切恶法,不究竟的、不达到功德圆满、了义,都是染污。“不染”,不染就是念念能够清掉。“亦相开导”,怎么样说呢?好像看起来像无记一样;修行人他一切不染污了,过后便空、丢掉了,不染一切法。所以像前面一步一步在开发,等于我们现在工商业的一个名词,不断在开发新的观念、新的业务。修行人也不断在开发,“亦相开导”。“生”生出来“空智果”,一步一步地舍、一步一步地空,看起来像无记一样,不是无记了,是空。空的智慧的成果现前。

  “前后位中,得相引故。”所以菩萨的十地,因为初地一到,欢喜地到了以后,自然那个我相、等无间缘慢慢求进步、更求进步,二地的境界就现前了,一节一节地上升。等于我们世间一个普通的人,或者读书、或者做事,第一步我们有一点成绩了,很高兴;因为高兴啊,不断地求上进,那么上进又更一步地进步了,就是互相“得相引故”。

  “此欲、色界,有漏得与无漏相生,非无色界。”关于第七识的等无间缘,这个因缘清净了,能够证道;他告诉我们,我们生在欲界中,乃至比我们欲界更高,当然我们是欲界最低级的。在欲界上面是色界,我们三界里头在两界中(欲界与色界)有漏的一切凡夫,“得与无漏相生”,一念之间也可以证得无漏果,欲界跟色界里头;“非无色界”,在无色界里没有这个事了。注意啊!

  “地上菩萨不生彼故”,为什么道理呢?凡是大乘菩萨,不管是初地、二地、乃至到十地,任何一地的菩萨,这就是地上的菩萨,不生无色界;用不着生无色界,无色界的不要那么麻烦,那些众生不要菩萨去度,由他们慢慢转去。

  但是这个里头还有深意,还有最深一层的秘密在。欲界、色界都是有漏之因,有漏一转才能得无漏。无色界看起来好像没有漏,连身相都见不到。我们欲界有肉体的色身,像我们人是肉体;再高一层的欲界,有时候有肉体、有时候没有肉体。到了色界的天人,报身是一片光,不是我们所想的世间的光,光明、色界的光明。善果越大,光明越大,体能也越大,只有光了。那么因为有质(物质这个质),所以转成无漏果;有质有时候就有漏。无色界连光色身形都没有了,所以叫空界。空界里头菩萨不生。他们自己都是大阿罗汉等等在那边,请长假生的多。所以“地上菩萨不生彼故”,是这个道理。第七识讲我相与等无间缘的关系。

  “第六转识”就是我们这个意识第六识呢,它的等无间缘的作用,“三界、九地,有漏、无漏,善、不善等,各容互作等无间缘。”这几句话我想不要重复了,同上面一样,道理就懂了。

  那么“润生位等,更相引故”。这个因缘的道理,第六识就是我们起心动念这个意识,所以在三界九地里头最重要,一切六道轮回、一切凡夫造业就是第六识最重要。这里我首先要提出来,诸位特别注意啊!我们都很怕这个妄想、妄念、烦恼,妄念烦恼啊就是一个土匪头、这个大流氓头子在玩的,这个大流氓头子是什么?就是第六识。但是你不要轻视了大流氓啊!天地间的大流氓,很多的英雄都是大流氓当的哟!第六意识,你要想成佛决定离不开它。所以你要想把这个妄想烦恼丢得干干净净了,你恐怕成佛都困难哦!那个莲花一样,没有烂泥巴,长不出好的莲花来。第六意识的妙用大得很哦!三界、六道轮回,唯识讲了半天都在第六意识上面打转身。所以讲第六识、第六转识,三界九地当中,有漏之果、无漏之果、善法、不善法等,自有它的等无间缘的功用,大得很!

  “各容互作等无间缘,润生位等”,它滋润你生生不已的功能,就是第六意识,一个念头一个念头,它一个念头就是力量,念头就是力量哦!“润生位等,更相引故”,它的因缘性越来越累积起来。譬如我们读书,为什么那么多知识会记得、学问渊博,都是第六意识在用啊!为学日益,求学是一点一点,我们就是研究佛经懂得一点、懂得一点,还是第六识耶!第六意识对我们并不坏啊,交情很好啊!你老是讨厌第六识,所以你应该讨厌是讨厌它的那一面,第六意识很多面啊!它这一面很可爱啊,帮忙你又懂了佛、又晓得念佛、又装起一个学佛的样子,都是第六意识在伪装啊!第六意识很好啊!你们打坐坐起来好像那个死相,好像像个菩萨的样子,也是第六意识帮你玩的啊!第六意识对我们恩情很深哦!不要轻易跟他两个再会啊,全靠第六意识成佛的呦!

  所以第六意识转识,“三界、九地,有漏、无漏,善、不善等,各容互作等无间缘,润生位等。”注意这个“润”字,滋润你,它有肥料的作用、加强的作用。你要修善果、你要做好事,没有意识去做行吗?你要念佛修行,没有意识去做行吗?它滋润你生,“润生位等,更相引故。”就是看你自己把自己的第六意识用在哪一面;善于用它,它并不是坏东西。当然它也很坏啊,它可以带领你走了很坏的路。

  所以,“初起无漏,唯色界后;决择分善,唯色界故。”所以第六意识你想空了、得到无漏果,不要瞎吹了!所以你认为我已经得了空了,你空吧!你的鼻子本来通气就很空,那个胃吃饱了又饿了它就是空得很嘛!这个空有什么用啊?真正要空——得无漏,第六意识所谓“一念不生全体现”;“唯色界故”,到了四禅的境界舍念清净,第六意识才可以做到无漏。但以第六意识的无漏等无间缘,到这个时候它的等流像一股流水一样才不起作用。波平水静、水止不流了。所以你平常随便搞一点点佛法,有时候在无记定中愣住了,以为自己意识空了,那不是闽南语、台湾话:“你这是坑坑了!”(一笑)那就糟了!不可以啊!(我们先休息)

  注意啊,少跟着感受去跑,多在心地意识上多观察。不管修哪一种法门都是一样,要想修正法,都在这里观察。

  “初起无漏,唯色界后”,总而言之,第六意识刚刚生起无漏果的境、相,第六意识得无漏。前面讲第七识得无漏果;一识一识、一部分一部分分开来讲。“初起无漏,唯色界后”,必须要在四禅舍念清净。所以大家拼命要学禅宗,禅宗离不开禅定。禅定功夫没有到,你那个理解讲得天花乱坠,那真是天花乱坠,坠字可以换一个字:天花乱“吹”,那不是的呦!一步一步的功力。

  “决择分善,唯色界故”。什么叫“决择分”呢?《瑜伽师地论》里头的一部分,“决择”,对于学佛法就是分析、归纳,很详细地条分缕析、论辨清楚,这个叫“决”——决定,“择”——选择。这个里头讲到什么呢?四加行:暖、顶、忍、世第一法,学佛这四加行一定搞清楚。不管小乘、大乘任何修持,甚至于外道,这个必先有的,所以它属于加行法。加行的道理等于我们现在工商业的时代加工厂里的加工。这个四加行,“暖”,在教理上解释暖,就是我们这个业力慢慢融化了,恶业、多生累劫的业慢慢融化了,得暖;得顶,慢慢上升了;得忍,得无生法忍。这是道理上讲。功夫的道理硬是得暖,暖、寿、识三个是连着的,所以真正得到禅定的人一定是得暖的。

  所以有一天我们讨论一个问题,告诉这里出家同学们,我就告诉他,你们再去看看二祖禅师的满行者,《指月录》、禅宗语录上有。二祖的弟子他们还是照佛法初传的规矩,都是长坐不卧,没有睡过觉。有一天夜里到北方挂单,出家人去挂单,挂单所以大丛林庙子里有规矩的,晨钟暮鼓,暮鼓就是部队里头晚上休息的信号;暮鼓打了、山门已经关了,没有办法进来挂单了。天下大雪,下雪下得很大。因为他修头陀行啊,本来头陀行不需要…

《唯识与中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诗词辑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