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楞严大义今释 第五章 修习佛法实验的原理▪P4

  ..续本文上一页见的自心能发挥功用,那就不会被黑暗现象所蒙蔽了。所以你若能使生理的六根与外界的现象都销融无得时,自然自性的本觉灵明,就发生圆融灵妙的功能了。”

  阿难问:“ 如佛所说:最初要求证得正觉的因地之心,如果想要常住不变,必须和证得自性正觉的果地名目相应。那么,如证得自性果地中的所称的:菩提(正觉)、涅槃(寂灭)、庵摩罗识(白净识)、真如、佛性、空如来藏、大圆镜智等七种名称。名称虽然不同,其所表示的含义,都是称颂自性本体功能的清净圆满。体性坚凝,犹如金刚宝玉颠扑不破的长住不坏。但是现在这个看见的,与听闻的,离开光明与黑暗,动与静,通与塞等等现象的反映,就毕竟没有一个自体。犹如意识心念,离开面前外境的作用,本来就无所有。何以用这些终将断灭的性能,做修证的基本因地,而能获得上面所说的长住的果位呢?如果离开光明与黑暗,所看的就是绝对的虚空。如果没有面前的外景,意念的自性就自然消灭。这样进退循环去研究,加以微细的去推寻,本来没有一个是我真心的自体,也没有一个是我真心的所在处。这样一来,用什么做修证的因地,去求得无上正觉呢?佛在前面所说的自性本体,澄澄湛湛的精明,是圆满长住的。我们既然把握不住,好像并不是真诚的实话,结果犹如儿戏的理论。究竟怎样才是佛的真实道理,希望再赐慈悲,开发我们的愚昧!”

  佛说:“你虽然博学多闻,还未灭尽一切习漏,你心里只是知道有一个个颠倒的原因。但是真实颠倒摆在你的前面时,你实在并不认识。我恐怕你虽然有诚心,还是没有信我的话。我现在姑且拿尘俗的事实,来解除你的疑惑。”这时,佛叫罗睺罗(佛之子,译名覆障)打钟一声。佛问阿难道:“你现在听到了吗?”。阿难与大众都答说:“我听到了。”过了一会,钟声停止了,佛又问道:“你现在听到了吗?”阿难与大众都答说:“现在听不到了。”这时,罗睺罗又打钟一声,佛又问道:“你现在听到了吗?”阿难与大众又答道:“都听到了。”佛又问阿难:“你怎样能听到?怎样听不到的?”阿难与大众都答道:“如果打钟发声,我们就听得到。打过了很久,声音消灭了,声音与响动都没有了,就叫做听不到。”这时,佛又叫罗喉罗打钟一声,问阿难道:“你现在有声音吗?”阿难与大众都答说:“有声。”过了一会,声音消灭了,佛又问道:“你现在有声音吗?”阿难与大众都答说:“没有声。”再过一会,罗睺罗又来打钟,佛又问道:"你现在有声音吗

  "阿难与大众都答说:“有声。”佛问阿难:“你怎样才叫它是有声?怎样才是无声?”阿难与大众都答说:“如果打钟发声,就叫做有声。钟打过了很久,声音消灭了,声音与响动都没有了,就叫做无声。”佛说:“你们现在何以这样胡乱说话,毫无标准?”大众与阿难,听佛这样说,就问道:“我们怎样是胡乱说话,毫无标准呢?”佛说:“我问你们听到吗?你们就说听到了。又问你们有声吗?你们就说有声。一忽儿答的是听到了,一忽儿答的是有声,这样如何不是胡乱说话呢?声音消灭了,没有响动,你就说听不到。如果实在听不到,能听闻的自性已经消灭,等于是枯木。那么,钟声再打的时候,你何以又知道有声音或没有声音呢?有声音或没有声音,自然是声响的作用。能听闻声响的自性,与有声无声又有什么关系呢?难道那个能闻的自性为你的需要而有无吗?能听闻的自性,如果实在绝对没有,知道绝对没有的又是谁呢?所以你要知道,声在能听闻的自性功能中,只是声音自己生起灭了。并不是因为你听见声生声灭而使你那个能听能闻的自性功能,随着而有而无。你既然还不清楚哪个是声响,哪个是能闻的自性。难怪你昏迷不悟,认为真常的自性将会断灭了。你更不应说:离开动与静,闭塞与开通,就没有能听闻的自性。为什么呢?譬如一个睡熟了的人,在他睡眠的时候,家里有一个人,就在那时,槌布或者舂米。这个睡熟了的人,在梦中听到这种舂米的声音,幻觉成为其他东西的响声。或者以为是打鼓,或者以为是在撞钟。他在做梦当中,就自奇怪这个钟的声音不够响亮,很像木石的声响。等到醒来一看,才知道是槌杵的春捣声音。他告诉家人说:我刚才在做梦,把这个春臼的声音,当做鼓响了。这个人在做梦当中,难道不记得动与静,开闲或通塞吗?由此可见他的身体虽然睡眠了,他能听闻的自性,并没有昏迷。再迸一步来说:即使你的形体完全消灭,生命光辉的本能变迁了。这个能闻的自性,怎样能说会随你的形体而消灭呢?都因为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追逐一切声色,跟着意识心念的变迁而流转不停。从来就不能自己开悟自性是清净的、灵妙的、常住不变的。他们不去依循常住自性,只随外缘的变迁,追逐一切生灭的作用与现实。所以生生不已,习染杂乱,因而流转不息了。“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应时销落。”如果舍弃生灭的作用,守住真常不变的自性。定止久了,自性真常的光明便会现前。生理机能的六根本能,与相的外境六尘现象,以及意识心念的作用,就会顿时消除。思想的现状,就是清净自性的渣尘。意识信念的作用,就是清净自性的污垢。如果这两种都远离了,你的法眼(具见佛法所指自性的心眼)就会顿时了然清明,岂有不成无上正觉的道理。”

  (以上《楞严经》第四卷竟)

  修证自性解脱的总纲

  这时,阿难又说:“佛虽然讲了第二义门(修证的法则与原理),但是世间的人,如想解开此结,而不知道所结的中心在哪里,我相信这个结始终不能解开。就是我与在会一般还在求学的声闻,也是这样。由无始际以来,随同这些无明,俱生俱灭。虽然得到博学多闻的善根,出了家,专门来修学佛法,犹如患隔日虐病的人,有时好些,有时又病了。希望佛发大慈,怜悯我们这般陷溺太深的人,指示我们的身心所结在哪里?如何才可以解开?并且亦使将来的苦难众生,免得在生死海中旋转轮回,始终堕落于无明与欲和烦恼的三有中。”

  佛听了阿难的请求,就说:“你要想认识明白与生命俱来的无明,须知那个使你轮转在生死之流中的结根,并不是其他东西,就是你的六根。你现在想知道无上正觉,想从速证得解脱的安乐法门,要求得到寂静灵妙真常的果地,也不靠其他的东西。依然还是你的六根。”

  阿难听了佛的开示,心里还是不明白。又问:“佛说我们在生死海中轮回的,以及得到安乐妙常的,并不是其他的东西,都是这六根的作用,那是什么道理呢?”

  佛说:“生理机能的六根,与自然界的各种物理性能,从同一根源所发生。所以结缚与解脱,在根本体性上,并没有两样。这个分别意识的性能,只是虚妄暂时的现象,犹如虚空中的华文,幻出幻灭。你要知道,因为物理的作用,引发知觉的性能。因为生理的机能,才有六根的形相。六根形相与所知所见的这个作用,都没有自性,就像交芦一样。(交芦是一种植物,不同于普通的芦苇,生长的时候,必须二茎交相并立,根处盘结相连。单独就会扑地,不能自立。外形实而中心虚。譬如心物与身心,都是相依为用,却又是一个体性所生。同时虽有而中间实空,因中空而能显有的作用。)所以你现在应该知道,若把这个所知所见的作用,认定是一个可以能知的东西,那就是无明的根本。如果明了这个所知所见的作用,它的自性功能,本来是不可见的,无形相的。那便是无烦恼的寂灭清净真心。你何以在这中间,误认为再有其他东西存在?”这时,佛要把这种至理,以扼要简捷的词句说出,综合起来,作一个偈语与阿难说:

  “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

  (真心自性的自体是空无形相的,没有任何一点东西存在。但却有生起一切万有(有为)的作用。万有之能生起作用,都是因缘的会聚。因缘聚合则生,因缘离散则灭。万有的存在,只是时间空间里的暂有现象,暂有的存在是如幻的。须知自性以空为体,以一切相为相,以一切用为用。)

  “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

  (自性以空为体。体性的空,是澄澄湛湛,寂灭无为的。既无一物存在,又是不生不灭。虽然因缘聚合,生起万有的作用,可是这一切万有,并不能实在固定地存在着。况如虚空星的华文,倏起倏灭。)

  “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

  (提出一个妄心的名词,只是为了显出真心的理性。其实不但妄心是妄有的;如果你执著认为有一个真心的存在,那么,这个真心的观念,也等于是一个妄心。)

  “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

  (真心自性,并不是真的另有一个真心单独存在。但也不可以执著真心就没有一个自性存在。要离妄心意识的作用,才能证悟得到。所以在这个理性中间,你如何可以坚执地认为有一个能见的功能,或者把捉一个所见的作用呢?)

  “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

  (在本能与所发的作用中间,以及空与有的中间,真与妄的中间,体与用的中间,都没有一个固定的真实自性。所以说自性的体用之间,像交芦一样,都是一体的两面。空有同源。而又不著于空有。)

  “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

  (空有本来同源,只是一体的二用。万有一切都从因缘所生而起,它的体性本来是空的。所以缘生性空,性空缘生。有复归空,空能生有。凡夫众生被缘生的幻有所迷惑,六根所起的结缚,不能开解,所以追逐轮旋于生死的巨流里。若能超越幻有的缘生而证得真空自性,就是解脱,名为圣人。其实,以自性本体而言,在根本上,圣人与凡夫,都没有两样,本来是相同的。)

  “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

  (根据上面所引用的交芦譬喻,便知自性体用一体两面的原理。你观察这个交芦的中间性能,说它是两个支干吧,它又本来同根。说它是一个根本吧,又发生两支的现状。说它的形状是一根实根吧,它的中心又是空的。说它的中心是空…

《楞严大义今释 第五章 修习佛法实验的原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