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楞严大义今释 第五章 修习佛法实验的原理▪P5

  ..续本文上一页的吧,它又能产生实质的支干形状。无论事实上与理论上,都不能坚执地将任何一面作为定论。如果坚执地说它是空,或是有。便是错误的偏见。)

  “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

  (如果坚执著空有任何一面的道理即是究竟。或误认有与空的一边,就是自性的根本。这样就被昏晦所迷,就叫作无明。觉悟无明是空的,无明就会涣然消失,无明妄想,便一转而为灵明正觉,这样即达到解脱的境界。)

  “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

  (但定要达到圆满解脱的果地,能够解除无始以来,生死习气的六根缠缚,必须先从某一根源开始修证,然后六根缠缚,依次解除。六根既经解脱,连那一个清净的境界也随着消失,而返还于自性本来。)

  “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

  (所以要达到解脱圆通的境界,在开始着手修证的时侯。对于六根门头的选择,就要审察注意。从哪一根着手修证,才能最合于自己,而能有所成就。选择确定以后,精进修持,得入本体功能之流,修成正觉的果位。)

  “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阿陀那识,又名阿赖耶识。佛法将身心见闻觉知的分别思惟意识作用,仔细剖析,说明它的现象,叫做法相,又称为唯识。大体区别识共有八种,所以也叫做八识。眼,耳、鼻、舌、身的个别作用,是前五识,第六是分别思惟的意识。第七是与生命俱来的我执,叫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是身心一体,心物一元,含藏前七识一切种子功能的总机枢。阿赖耶识的含藏一切种性功能,本来也是空有互相为体用的。它所以形成阿赖耶识的功能,并不是真有一个阿赖耶的存在。它是无始以来的无明习气的种子,刹那刹那,生灭不停的,所以显出作用。犹如一股暴流,生生不已,运行不息,绵绵密密,宛然形成它的现象。说它是自性真心的功能,可是它的自体却是空的,它不是真心的功能,可是离开作用,真心的功能,又无从产生。一般人很难了其中空有是一体二用的道理。说空就执著一个空,说有又执著一个有。佛说恐怕世人容易迷惑,所以平常不肯开示演说这个道理。)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

  (所谓理性上的真与妄。事实上的空与有。现象上的实与幻等等。以及宇宙万有的一切现象,其实,都是自性真心的功能所发生的作用。它的真心体性,元本是空无形相的。现在想要明白真心的空性和一切现象的本元,都是以自心求取自心的体用。为了要辩驳幻有,因此说它是幻法,其实何曾有一个东西可以把捉。所以就真心空性的体上来说,根本无所谓幻有的存在。但是性空自体,遇因缘聚合,生起作用,就形成幻有的一切现象。不执著幻有的作用,虽然有幻有的现象,根本并不相干。但是如果执著以不取幻有才是究竟,这个不取的作用,还是幻的。自住真心的体住,无所谓非幻的现象。非幻尚且不存在,一切幻有的法则,不过都是为了剖析性空的本体所建立,哪里有个幻法可得呢?)

  “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

  (上面所说的直指自性真心的理性,是究竟的了义教,是无门的法门。犹如妙莲华出于污泥,而不沾染丝毫泥渣。犹如颠扑不破的金刚王宝,是无上的正觉。也就是达到如幻三昧境界的捷径,弹指之间,就可以超过无学的果位。)

  “此阿毗达磨,十方薄伽梵(注五十),一路涅槃门。”

  (阿毗达磨,简译作论藏,就是真理的最究竟的理论。薄伽梵,也就是正觉成佛者的另一称呼。这三句是本偈语全篇的结论。说明上面所说的理性,就是最高深的理论。十方一切佛,都是从这一门而得入自性寂灭海(涅槃)的果地。通常认为理性的理论,与事实的实证是两回事。其实不只事与理本来合一。对理性真能透彻了解,也就可以达到实证的果地。如果只知道理性,事实验证不能达到,也就是对理性没有彻底的了解。须知最后解脱,乃是般若智慧的解脱。般若智慧,就是理性与实证泯然一体的究竟正觉。即不是有相,也不是无相,而历历不昧。所谓非生因之所生,实了因之所了。)

  阿难与大众,听了佛总结的开示偈语,对于自性灵明的妙理,已有所领悟。心目开明,焕然一新。但是对于开解六结,一亦不守的道理与次序,还不能彻底了解。请求佛再加说明。于是佛拿起一条华巾,打了一个结。问阿难说:“这是什么?”阿难与大众答道:“这个叫做结。”佛又连续在这条华巾上打了五个结。每次都问:“这是什么?”阿难与大众都答说:“这些也都叫做结。”佛说:“这一条华巾,我最初打了一个结,你们就说是结。以后我连续每打一结,何以你们也都说是结?”阿难答:“这一华巾,本来只是一体。佛打一个结,就叫做一结。如果打了一百个结,就叫做百个结。现在佛不多也不少,只打了六个结,就不能说是五个,也不能说它是七个。”佛说:“这条华巾,只是一条整的,我打了六个结,就叫做六结。你看,华巾是一条整体,因为打成了结,就有不同的差别。最初一个结,就定名叫做第一个结。最后一个结,就定名叫做第六个结。第一与第六之间,可否随便变更它的次序?”阿难说:“一条华机既然打成了六个结。它的先后次序,迥然不同,决不能把六结的首尾倒置。即使尽我一生的聪明来推理,也不能把这六结胡乱定名。”佛说“这六个结。虽然不同,但是它的根本来源,都由一条华巾做成。若要把六结的次序搅乱,却是不可能的。你的六根,也同这个道理一样。它的本体究竟原是同一体性的,产生了作用,构成六个形态,于是它就毕竟不同了。你如果认为六结是多余的,只想守一才对,那如何可能呢?”阿难说:“有结的存在,是非才会发生,才会有这个结与那个结不同的争执。佛如果把所有的结都解除了,结的本身既然不生,自然就没有了彼此。一个结的名都没有,更何况六个呢?”佛说:“六根解脱,一也不守的道理,也同这个一样。你要知道,你从无始以来,因为自性真心变态的妄动,发生了狂乱的知见。妄心狂见发动以后,就不止息。变态妄动的功能,产生了物理尘劳的作用。犹如眼睛极力注视虚空,因劳倦而发生变态的现象,便看到空中狂华乱舞。自性本来是澄湛精明的。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等物质,以及众生的生死涅槃,也都是自性本体功能变态妄动的狂劳颠倒现象。犹如空华无因而生,自然而灭。”

  阿难问:“这种变态妄动的尘劳作用,既是结习难除,怎样才可以解脱呢?”佛就将手中所结的华巾,左右旋转牵动。问阿难说:“我这样左右牵制手中的华中,都不能解开这些结。究竟要怎样才可以解开结呢?”阿难答:“要想解开这些结,必须从结的中心去着手。”佛说:“一点也不错。要想解结,必须从中心下手。我所说的佛法,是讲一切万有现象,都从因缘所生。扩而充之,便可明白一切世间出世间的各种事物的法则,便能知道它的本来原因。甚至点点滴滴的雨水,也都可以知道它的数量。如目前的种种现象:松树如何是直长的?荆棘如何是弯曲的?鹄如何会长白的羽毛?乌鸦如何是玄黑的?这些现象,佛都能了解它的根源。所以你心里想选择六根门头,由此求得解脱。只要解除六根的结根,外界尘劳的现象,自然就消灭了。既然一切妄心妄想消亡了,余下的不是自性的真心,还是什么呢?我现在再问你这一条打了六个结的华巾,可不可能在同一时间里,一齐都解除了呢?”阿难答:“这些个结,本来是依次绾结成功的,现在也应当次第解开。因为这六个结,虽然同是一条整体所成,但绾结的先后时间次序都不同,如何能够同时解除呢?”佛说:“你想要解脱六根,也是同样的道理。生理上六根的本能活动,如果先得到解脱,就可以先得到人空我空的境界。进一步,使空性圆明自在,就达到法解脱(智慧的解脱)。既达到法解脱的境界,所谓空的境界,也自然不生,这样才叫做菩萨从三摩地(定慧双融的三昧正定境界)得到无生法忍。

  二十五位实地修持实验方法的自述

  阿难与大众,蒙佛不厌其详的开示,慧性觉悟,忽然圆通得到再无疑惑的地步。虽然领悟到一六解脱的道理,但是还没有达到圆通的本根。于是又请求道:“我们历劫飘零在生死苦海中,犹如苦儿一样,孤零地飘泊他方。我自己何心何虑,与佛谊属天伦血统。好像失乳孤儿,忽然遇着慈母。如果因此际全面能够成道,今天所听到的妙密法语的开示,就应该等于本悟。否则,同没有听到是一样的。唯有希望佛再发慈悲,教导我妙密庄严修持的法门,以完成佛开示的最终愿望。

  这时,佛普告在会大众中的诸大菩萨,以及诸漏已尽的大阿罗汉们说:“你们菩萨及阿罗汉们,在我教导的佛法当中,已经得成无学的果位。我现在问你们,大家最初发心的动机,以及悟到十八界的功用,哪一样是最圆满通达的?怎样才是进入了三摩地的方便法门?”

  (一)声。闻听妙理的修法:首先起立发言自述的,是憍陈那(译名了本际)等五位比丘。(比丘,是佛弟子出家男众的名称,具乞化破魔等意义。憍陈那等五人,是从佛最初出家的弟子,也就是佛成道后最先听佛说法得度的人。)他说:“我是最初见佛成道的人,佛成道后,也是对我五人最先说法得度的。佛为我们宣讲三转四谛*轮,我们就悟明四谛的道理。(四谛是苦、集、灭、道。说世界一切皆苦。苦是生死的果实,世间是纯苦无乐,世人所认为的乐,只是偶然暂时相对性的另一苦因而已。但是世人偏认苦为乐,并且还要去积极追逐苦果,自招种种烦恼。唯有自心灭除烦恼,不再造作苦果,才得寂灭的乐果。若能随时随地观察思惟,息灭自己的烦恼,就是修持正道。)佛问我们理解与否时,我首先说理解到了。佛就印证认可,说我是得最初解的人。我当时理解得到的,并没有别的方法,只是听到佛说微妙道理的声音。由这声音使我理解到微妙的道理,心领神会…

《楞严大义今释 第五章 修习佛法实验的原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