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一个决定性的影响。毕竟像善财童子在一生之内圆满旷劫之因,是非常少的,何况善财童子在因地上已集了多少深厚的资粮。因此我们现在主要就在集资粮,而在这过程当中第一点我们要懂得怎样有所依,即依止善知识。亲近善知识包括佛、法、僧三宝在里头,一定是跟这三样相应的才是真正的善知识。然后再好好的听闻,譬如对《利器之轮》要多听,多去思惟,这对我们有绝对的影响。我们最犯忌的就是前面几个偈子都觉得很相应,可是心里想的却是另外一套,如果这样的话就完全走错了。真正重要的是把听的道理如理思惟,然后闻跟思要放到一块儿去做。但是我们仍在不知不觉当中被私心所使,不知不觉走上错路,而且常常自己觉得脑筋好,神不知鬼不觉的成就了那样一个事业,最伤害自己的莫过于此。我们不会损害佛法,佛法也是被损害不了的,而我们损害自己、损害周围的人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损害了以后最痛苦的还是自己。如果好好的读《利器之轮》就会看见这点。
看清这一点以后,我们就不敢乱来了。所以「闻」、「思」彼此间的切磋琢磨;乃至于前面老师所讲∶不要面孔上做得很好看,然后里边出岔,宁愿表面很粗鲁可是很实在,都是从这基础上讲的。我们很容易做一个面面俱到,让人家感觉很好的人,可是在佛法上你要想跨上去的机会会很少,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很实在的人。在这个团体当中做久了以后,大家自然而然就会建立很好的关系,很好的信心,彼此间大家会产生良好、互相增上的缘。如果跟凤山寺的法师接触,你大概有一个感觉,觉得凤山寺的法师都不通人情事故,而好也好在这里——平常人与人之间那种花招可以减到最低限度。这在世间法是行不通的,我们一定要说很多好话,说了半天义理跟意趣又何在?也不知道,你要去摸透对方的心真辛苦啊!僧团可贵之处就在这里。不过我并不建议你们在家居士要像这样,就如办学校一样,如果僧团法师去当幼稚园的老师,那幼稚园就要关门了。如果办的是小学或中学就没关系,学生都已经熟悉了,不会被吓跑。所以要一步一步来,这原则大家要知道,这样我们才可以渐次改善、增上。透过了前面颂偈,亲近我们应该亲近的,然后应该听闻、思惟,然后呢?现在我们还没有到真正修的时候,本来修是修定、慧,我们现在闻、思以后重点在「戒」,这是很重要的。然后要告诉自己∶以前我在这上头有一些问题,所以要注意,现在我们参与这个团体是不为世间名利的,因为这样的关系,所以听闻佛法,听闻了以后不再是口耳之学,还要如理思维。思惟法语的时候,千万不要依文解义,不要师心自用,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几个根本原则。平常我们去依止,其实都是依止自己,这样对我们有什么利益?我们现在求的是出世的无上利益,如果你世间放不下或者看不透,一定会被这东西覆盖、淹没。如果我们能够一步一步、慢慢的照着这样的层次去深入,就很好,现在有很多人积极修行,但是他再怎么修,如果这个难关不能克服,便始终爬不上去。
偈二十九∶
行法每为困眠覆
因于正法积障故
恶业利器回转己
今应为法勤苦行
这又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这个偈是说∶我们不修行则已,一修行就眼睛睁不开。我曾经遇过一个人,一听经就昏昏欲睡,他自己非常好乐,可是一修行就觉得疲倦难挡,可是不谈佛法就精神百倍。在座很多人有带研讨班经验,常常我们在讲的时候,讲得别人都睡觉了,自己还是精神百倍;可是听法的时候,听不了十分钟,眼睛就睁不开了,即使瞪大了眼睛听半天,也不知道对方说些什么。我自己听法的时候也会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听了非常欢喜,听的时候精神非常贯注,所以听完很入神的话,晚上一定睡不着觉;有的时候听得不入神,听完了以后便像被催眠一样,回去正好睡觉。这是利器之轮,那是什么原因会产生这样的情形?就是我们以前弄脏了三宝。
常常我们晚上睡不着很难受,就想念佛好啦,让念佛像催眠一样,念念就睡着了,觉得很好,再不然念六字大明咒,然后念睡着了。因为我们把这最珍贵的圣号当做催眠的工具,当然一遇见法自然睡眠就来了。如是业如是果,非常严重,这一点我们平常要小心一点。有时候晚上脑筋里面还是在念佛,没关系,我们并不是刻意要把佛号当做催眠一样。如果为了使你睡眠睡得很好,像《广论》上面告诉我们悎寤瑜伽的修行要四种资粮∶密护根门、正知而行。修习悎寤瑜伽,一种是睡的时候光明想,一种是睡的时候持着佛号,虽然睡着了,可是念头相续仍旧与法相应,如果你是怀着这个念头睡去,我非常鼓励,可是你因为睡不着,希望念念佛睡着,千万不要做!除了这个以外,就是平常我们不尊敬法或者任意弄脏它,所以以后一碰到这个法,困难就来了。
偈三十∶
爱着烦恼极散逸
生死无常过未习
恶业利器回转己
今应猛利策厌离
平常我们的心都是散乱的,并且欢喜放逸。欢喜散乱、放逸要以佛法来衡量,我们才能了解其中特点。《了凡四训》的袁了凡先生说他以前「优游放任」,自从遇见云谷法会禅师,听了他的教诫之后,心里就有「战兢惕励」的现象。我们看看自己有没有战克惕励的状况,如果没有,就是「散逸」。仔细想想,这是不是我们一般的状态?你说你也有积极认真的时候,可是是什么时候?你说去上班、赚钱的时候,而上班在等车时却争先恐后,惟恐被落到后头;或者工作上有什么利益当前,就瞪大眼睛要与人争,除了这种时间以外,忙完以后,就是享受的心态,认为忙完了应该享受一下。这在佛法就是「散逸」,这一点若不透过佛法的教诫,我们根本不知道。现在我们将佛法与世间一般想法比较,就能体会这特点。所以这一偈说平常我们喜好烦恼,喜好贪嗔痴,因为世间就是这样想∶平常忙了半天,吃好一点、穿好一点,享受一下有什么关系呀?因此这几个偈子都是依修行来说。
我们修行时满涣散的,精神集中不起来,但是做世间的事情却是满欢喜的。想去看经、听经,心里就是提不起来,而看电视、说笑话却很来劲。这是什么原因?是利器之轮。其实不仅如此,我自己现在渐渐在检查,发觉就算我在看佛经,如果看我欢喜的,我看得很来劲,虽然这本书也是经论,可是其实我是把这经论看成闲书看,你们有没有这个经论?如果有,要注意,这是我们对经论没有恭敬心,久了就会养成恶习。
本来看经论有几种方式,你可以以非常恭敬的心,而不用分别地看,可是内心当中诚敬到如亲自面对佛陀一样,然后你不一定要念佛的功德,可是要有无比的诚敬心,印光大师就建议我们诵经的时候以如此的恭敬而不要去分别。这我们做不到。再不然你要去阅读的时候,就要认真的,慢慢的看。记得我刚出家的时候,我在看《华严经》,仁俊法师就问我∶「你在看华严,很好,看多少呢?」我告诉他一天大概看两卷,他很惊讶地说∶「你看两卷?」我觉得很奇怪,看两卷有什么不对啊?后来我问法师看多少,他说半卷,当时我想怎么可能呢?但是因为我对仁法师很尊敬,所以我想他的话总有道理。过了多少年以后,我慢慢的懂了,如果你们非常认真,很恭敬且努力去读经的话,半卷是太多了,除非你精神非常好。如果我们非常恭敬的去阅读,很认真的去看,这样我们绝对能够受用。平常我们的习惯就是消遣,觉得无聊,怎么办?就看书、看经嘛!这样看经和看报纸有什么差别?本来缘着经和缘着报纸是绝对不一样的,可是当时内心当中的效应是不是一样?都是在消遣嘛!都是在浪费我们生命,而且我们对三宝经论亵渎不恭敬,就这样眼前得的果报并不是好的,为什么会这样?还是我们以前的烦恼习气造成的,我们现在做事情的时候随顺着烦恼习气,问题就在这地方。虽然毕竟将来你看了以后,这究竟的影响一定是不一样的,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很清楚。
有的人听了以后,便会说我不敢看经了,前面我已经说过,也许你做完了以后会堕落,可是你不做的话,就能保证不堕落吗?不堕落的话,你仍会以其他的方式堕落,现在我因这样而堕落,还有机会回来,其他的方式堕落就没机会来了。所以要反过来看,要将以前这种看事情的方式努力的改过来,这才是真正学到《利器之轮》的重点。老师也特别提到当我们碰见这种情况的对治,这个对治方法对在家居士有一些困难,对出家人也不大容易。平常我们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欠缺了如法的缘念三宝,缘念无常轮回苦,假定平常我们真的能观无常,能观轮回苦,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不过我们所以能够观轮回苦、观无常,还是要透过前面这一些道理,才能够一步一步地改善,渐次的增上。
偈三十一∶
任所行事皆挫退
业因果理昔轻毁
恶业利器回转己
今应勤行忍等业
我们在世间无论做什么样的事情都会遇见种种的困难,尽管我们努力去克服,结果产生的效果是愈来愈差。一般来说,一分努力,就有一分成果。但像这一偈的情况,是你怎么努力,也没成果,不但没成果,努力的结果是越来越糟糕。譬如∶一个家庭,愈来愈衰败。当然这种情况出世间也一样有这种可能。老师说,有很多家庭孩子、父母大家非常努力去做,民间有一句话,「大富由天,小富勤俭」,是说大富大贵都是你的天命,如果勤勤俭俭,大的虽然得不到,小的多少会有一点,然而却有这种情况∶怎么努力,却也怎么不顺,乃至于家里会愈来愈衰退。这个情况,可能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可能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认为我尽心尽力的去做,怎么做了半天,好心得不到好报呢?下面就说是什么原因。这原因是因为以前我们亲近了不应该亲近的人跟事。修学佛法以后,应该跟三宝相应,可是我们接近的人偏偏不信三宝,譬如祭祠,我们应该供养三宝,可是我们却供…
《利器之轮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