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养神道,而且还非常认真,可是却不会去供养三宝。因为这样的关系,尽管我们也是很认真的去做,可是产生的效果却是怎么做怎么差,而这最主要根本的原因,便在于我们违背因果缘起法则,我们不了解业果缘起的法则。
世间的真相,都是业果缘起。如果我们不能弄清楚这一点,做事情当然是愈做愈远。特别是现在这个时代,科学是世界的趋势,学科学的那些人,从一个角度看,对世间有贡献,我们都体会得到。但科学的本质是完全否定掉业感缘起之理的,照这种情况去做的结果,岂不是愈弄愈糟?我们从整体的角度去看,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可以深深的体会到这根本的原因,我们现在要去对治时便知道应该从那里下手,还是对正法--业果的基本道理有正确的认识。从日常生活当中的因果,然后推的更深远去看,依止我们应依止的三宝,应依止的人,应位止的事情去做。譬如种植无农药蔬果这件事情,现在很多人总觉得不用农药简直颠倒!那么他所做的这件事情,是不是根本上有错误。难怪他怎么做,怎么不顺利,因为假定用农药,眼前好像种的很顺利,可是到最后,把自己生活的整个大环境毁掉了,我们根本没办法挽救的后果就出现了。
偈三十二
虽励奉侍未酬偿
因于邪方有系望
恶业利器回转己
今应遮返邪方类
有些人遇见困难,想要改变,便认真地忏悔、礼佛,乃至于修行,结果,忏悔了半天,也不见效果;求神拜佛,病也好不了;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其实像这种情况我们自己身上都发生过,不要说不信佛的人,有些人就是信了佛,乃至于请了摩尼丸,别人说很有效,而且我也很诚心,人家吃一粒,我吃三粒;人家拜佛,我拜得更多,可是病不好,事情也没好转。这地方主要的是指礼佛忏悔、修行没效而言。这主要的原因在哪里呢?因为以前我们在因地上信了不信
的鬼神,乃至于受了这种概念的影响,对三宝违缘比较大,所以这一世就算真心做,但是不一定马上能产生效应。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以前这种等流习性还很强盛,自然而然现在虽然是拜佛,但只是因为一时遇见一些苦难,内心当中并不是真正的相应,所以也产生不到应有的效果。
《金光明经》这本经最主要的就是忏悔业障的内涵。在〈灭业障品第五〉里说∶善男子有四种业障,难可除灭,哪四种呢?第一,于菩萨律仪犯极重罪;第二,于大乘经心生毁谤;第三,自己的善根不能增长;第四,贪着三有难出离。由于这四种原因所造的业障很难忏悔。所以不要说我们忏悔的时候,心里不够扎实,就是连最基本的皈依,都皈依不起来,那时候去拜佛、忏悔,能忏悔得起来吗?就算你有皈依,如果宿生造了这种重的罪障,今生修行不一定能够把它清除掉。也许你觉得你没犯这四种,觉得自己好像是菩萨,其实我们并不一定真正受菩萨戒,因为菩萨戒有无比的功德,而我们根本没有这个功德。就算第一条不算,你说∶我对大乘经典好像并没有毁谤嘛!是,表面上看,通常情况之下,我们不会犯。可是深一层去看,实在很难说。特别是我们修行过程当中,有没有曾经因为两个人见解不一样而彼此有争论?往往我们在彼此有争论的时候,表面好像是针对这个人,实际上我们心里面所排斥的是法。如果仔细去看,我们经常碰见这种情况,我自己深深感觉到以前造了太多这方面的恶业。因为以前我吃过很多苦头,念过佛,参过禅,也学过教,所以转了一个圈子,等到我一旦遇见宗大师的教法以后,心里除了高兴之外,已经觉得以前这些根本错了,不知不觉当中也否定了,排拒了大乘的教法。这是我以前的错误,我也看见我周围有不少人同样犯这个错误,我们很多同学就会犯这个毛病。
我有一个很深的印象,因为我曾经有一段相当长时间念佛,后来了解到这种念法是在浮想心当中,手里拨念珠,心里念几句「阿弥陀佛」,以为这样就可以了,其实根本去不了净土的。实际上这是我自己的错误。念佛的法门当然好,如果不好,世尊怎么会说呢?所以我后来很忏悔自己的行为。可是那时候忏悔不得力,只会怪罪别人,连带的对净土法门就产生自己不应该讲的话。以后我看见别人,也有同样的情况。
我曾经碰见一个人,他很虔诚地念佛,不过他跟我犯了同样的毛病。他听见我讲的以前的错误以后,非常感动,就想劝他的朋友。便邀朋友一起到我这里来,希望我把这错误的经验告诉他朋友,以免他们继续犯这种错误,而我自己也觉得满欢喜的。结果他朋友来了以后,第一件事情就告诉我∶「对不起,你别想说服我!」一开口便是满口的*味,我一听就不再开口了。之后虽然有讲几句话,但是看得出来他排拒的心非常强烈,因为他说,现在是末法了,所以他心目当中,除了念佛以外,所有世尊的大乘经典一概抹杀。或许大家认为这位同学好可怜!可是我们回头想想,自己也常常犯这种情况。
当我们在办法会的时候,总觉得希望能够在内心上有所提升,而外相不必讲究,假定精神提升了以后,再辅以外相的至诚恭敬这是最好的。假定内心忽视掉了,单单在外头做,这未免可惜了。所以我常劝勉同学,希望以内心提升为主,然后外相为副。我觉得话已说得很清楚了,可是实际上很多同学觉得内心提升不容易,也提升不起来,怎么办呢?只好往外面尽量去庄严,更努力做外相的事,于是这次的法会道场,做得非常庄严,有人看见了,非常赞叹随喜,有人看见了,反而皱着眉头,觉得怎么这样子?这个很细微,虽然还不足构成对我们的伤害,可是因为我们这里有修显教的,也有修密教的,反正人家觉得好的东西我们就把它挂起来,以为庄严道场。结果有些人到这里看一看,觉得你们不是念佛的,马上掉头就走;而修密教的人更是产生一种糟糕的印象,你们看得出来这是什么心情吗?如果我们仔细看,很容易发现,信佛的人,往往容易排拒大乘。小的方面,我们同学之间,如果两个人意见不合,不知不觉对僧本身的和合就已经违背了。而且,对他所宗的看法,不知不觉也会产生排拒现象。
大乘的心量应该很广大,譬如戒律,小乘的戒法,因为各人相契的不一样,所以有很多不同的部派,你如果是这个部派的,就不必学别部派的东西,因而往往各派互相不能融贯,乃至于有时产生敌对现象。世尊在这里并不很严密的说一定不对,世尊曾说∶这个像金子做的杖一样,裂开来分成多少段没关系,都是真的金子,你只要抓到一段就好了。可是大乘不是如此,也许我们现在受的是梵网戒,他那一个地方传的是瑜伽戒,但是你还是应该去学,因为你是大乘,大乘是广学一切法,如果你学了大乘,还是执取我是这个,而排斥别的法,那你「大」在那里?你大在我爱执!在这情况之下,你对大乘经典便是心生毁谤。所以这个我爱执是非常细微的。
对于第三「自善根不能增长」这一点,也是很不容易。最基本的善根是什么?如果自己对佛法的重心——出离心不能发出,不能放低我爱执的话,这「自善根」是不可能增长的,既然不能增长,你做很多佛事,就有效果了吗?然后第四点「耽着三有难出离」,正可以说由于我爱执的作祟,尽管我现在忏悔、礼佛,可是内心深处还是存这样的动机,所以效果自然现不出来,这就是利器之轮啊!
现在学了《利器之轮》以后,在平常生活当中,遇见境界的时候,我们可以说,这是以往造的业所感得的果。进一步来说,为什么有这种业果出现?这业果内在的根本原因在我爱执!也就是说因为我爱执,所以造这种业,造了这个业,所以感这个果。今天感得这个果,对我们是一个最好的警策,我们正好努力,这就是「逆增上缘」。其实不仅仅是佛法很强调这一点,《前世今生》这本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所有真实的智能都是要在实践当中增长的。实践过程中,特别是我们遇见实际上的困难,去克服困难的时候,这才是真正的增长智能与经验。世间、出世间讲的都一样,不过世间讲的是以随顺世间人的一片大无明,根本不谈。我们现在不妨拿圣贤告诉我们的话来说,《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为什么要这样呢?「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们现在样样都希望顺利,样样合我胃口,如果不合我胃口,一遇小事就生闷气,大一点的就发脾气,这注定他根本不是一个才,也当不了大任。《孟子》还说∶「禹、舜皆发于畎亩之中。」古代的大德,发迹之处都是在看起来很普遍,乃至于很贫穷的家里,遇见种种困难出来的。最后有一句话「内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国恒亡。」这就像我们僧团当中,没有如法执行,告诉你这个不对、那个不对,佛世时很多地方,阻止你这样做,告诉你那样不行。所以如果里边没有好好劝勉你的人,外面(以世间来说)没有敌国挡在那里,这样的情况,国家一定衰亡。世间尚且如此,何况是修学大乘!
小的时候所接触周围的人,不论有钱也好、贫穷也好、种田也好、念书也好、商人也好,对弟子绝不会他要怎么,就怎么。因为传统的习惯都是属于圣贤的书籍,所以对子弟的教诫都是责令子弟应如何如何,现代不是,小孩长大,父母把好东西统统给他,小孩要什么就有什么。我还听见一个真实故事∶有一个女居士,早上起来忘了叫醒小孩子,小孩晚起就大发脾气,妈妈居然还要对儿子赔不是。然后,父亲就告诉当妈妈的不要去理他。大家可能会说这父亲学佛学到家了,修养真好。可是我小的时候,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哪敢发脾气?假定发脾气,马上被打一顿,因为起床是你自己的事情,还要别人来叫你。起不来,还要发脾气!现在一般家庭都是这样,所以我觉得这整个时代每况愈下,邪见增上的环境就是这样。所以前面说,凡是碰到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现在已经完全是非不分,这是我们很严重的…
《利器之轮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