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利器之輪講記▪P19

  ..續本文上一頁養神道,而且還非常認真,可是卻不會去供養叁寶。因爲這樣的關系,盡管我們也是很認真的去做,可是産生的效果卻是怎麼做怎麼差,而這最主要根本的原因,便在于我們違背因果緣起法則,我們不了解業果緣起的法則。

  世間的真相,都是業果緣起。如果我們不能弄清楚這一點,做事情當然是愈做愈遠。特別是現在這個時代,科學是世界的趨勢,學科學的那些人,從一個角度看,對世間有貢獻,我們都體會得到。但科學的本質是完全否定掉業感緣起之理的,照這種情況去做的結果,豈不是愈弄愈糟?我們從整體的角度去看,事實證明了這一點。因此,我們可以深深的體會到這根本的原因,我們現在要去對治時便知道應該從那裏下手,還是對正法--業果的基本道理有正確的認識。從日常生活當中的因果,然後推的更深遠去看,依止我們應依止的叁寶,應依止的人,應位止的事情去做。譬如種植無農藥蔬果這件事情,現在很多人總覺得不用農藥簡直顛倒!那麼他所做的這件事情,是不是根本上有錯誤。難怪他怎麼做,怎麼不順利,因爲假定用農藥,眼前好像種的很順利,可是到最後,把自己生活的整個大環境毀掉了,我們根本沒辦法挽救的後果就出現了。

  偈叁十二

  雖勵奉侍未酬償

  因于邪方有系望

  惡業利器回轉己

  今應遮返邪方類

  有些人遇見困難,想要改變,便認真地忏悔、禮佛,乃至于修行,結果,忏悔了半天,也不見效果;求神拜佛,病也好不了;這也不好,那也不好。其實像這種情況我們自己身上都發生過,不要說不信佛的人,有些人就是信了佛,乃至于請了摩尼丸,別人說很有效,而且我也很誠心,人家吃一粒,我吃叁粒;人家拜佛,我拜得更多,可是病不好,事情也沒好轉。這地方主要的是指禮佛忏悔、修行沒效而言。這主要的原因在哪裏呢?因爲以前我們在因地上信了不信

  的鬼神,乃至于受了這種概念的影響,對叁寶違緣比較大,所以這一世就算真心做,但是不一定馬上能産生效應。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以前這種等流習性還很強盛,自然而然現在雖然是拜佛,但只是因爲一時遇見一些苦難,內心當中並不是真正的相應,所以也産生不到應有的效果。

  《金光明經》這本經最主要的就是忏悔業障的內涵。在〈滅業障品第五〉裏說∶善男子有四種業障,難可除滅,哪四種呢?第一,于菩薩律儀犯極重罪;第二,于大乘經心生毀謗;第叁,自己的善根不能增長;第四,貪著叁有難出離。由于這四種原因所造的業障很難忏悔。所以不要說我們忏悔的時候,心裏不夠紮實,就是連最基本的皈依,都皈依不起來,那時候去拜佛、忏悔,能忏悔得起來嗎?就算你有皈依,如果宿生造了這種重的罪障,今生修行不一定能夠把它清除掉。也許你覺得你沒犯這四種,覺得自己好像是菩薩,其實我們並不一定真正受菩薩戒,因爲菩薩戒有無比的功德,而我們根本沒有這個功德。就算第一條不算,你說∶我對大乘經典好像並沒有毀謗嘛!是,表面上看,通常情況之下,我們不會犯。可是深一層去看,實在很難說。特別是我們修行過程當中,有沒有曾經因爲兩個人見解不一樣而彼此有爭論?往往我們在彼此有爭論的時候,表面好像是針對這個人,實際上我們心裏面所排斥的是法。如果仔細去看,我們經常碰見這種情況,我自己深深感覺到以前造了太多這方面的惡業。因爲以前我吃過很多苦頭,念過佛,參過禅,也學過教,所以轉了一個圈子,等到我一旦遇見宗大師的教法以後,心裏除了高興之外,已經覺得以前這些根本錯了,不知不覺當中也否定了,排拒了大乘的教法。這是我以前的錯誤,我也看見我周圍有不少人同樣犯這個錯誤,我們很多同學就會犯這個毛病。

  我有一個很深的印象,因爲我曾經有一段相當長時間念佛,後來了解到這種念法是在浮想心當中,手裏撥念珠,心裏念幾句「阿彌陀佛」,以爲這樣就可以了,其實根本去不了淨土的。實際上這是我自己的錯誤。念佛的法門當然好,如果不好,世尊怎麼會說呢?所以我後來很忏悔自己的行爲。可是那時候忏悔不得力,只會怪罪別人,連帶的對淨土法門就産生自己不應該講的話。以後我看見別人,也有同樣的情況。

  我曾經碰見一個人,他很虔誠地念佛,不過他跟我犯了同樣的毛病。他聽見我講的以前的錯誤以後,非常感動,就想勸他的朋友。便邀朋友一起到我這裏來,希望我把這錯誤的經驗告訴他朋友,以免他們繼續犯這種錯誤,而我自己也覺得滿歡喜的。結果他朋友來了以後,第一件事情就告訴我∶「對不起,你別想說服我!」一開口便是滿口的*味,我一聽就不再開口了。之後雖然有講幾句話,但是看得出來他排拒的心非常強烈,因爲他說,現在是末法了,所以他心目當中,除了念佛以外,所有世尊的大乘經典一概抹殺。或許大家認爲這位同學好可憐!可是我們回頭想想,自己也常常犯這種情況。

  當我們在辦法會的時候,總覺得希望能夠在內心上有所提升,而外相不必講究,假定精神提升了以後,再輔以外相的至誠恭敬這是最好的。假定內心忽視掉了,單單在外頭做,這未免可惜了。所以我常勸勉同學,希望以內心提升爲主,然後外相爲副。我覺得話已說得很清楚了,可是實際上很多同學覺得內心提升不容易,也提升不起來,怎麼辦呢?只好往外面盡量去莊嚴,更努力做外相的事,于是這次的法會道場,做得非常莊嚴,有人看見了,非常贊歎隨喜,有人看見了,反而皺著眉頭,覺得怎麼這樣子?這個很細微,雖然還不足構成對我們的傷害,可是因爲我們這裏有修顯教的,也有修密教的,反正人家覺得好的東西我們就把它挂起來,以爲莊嚴道場。結果有些人到這裏看一看,覺得你們不是念佛的,馬上掉頭就走;而修密教的人更是産生一種糟糕的印象,你們看得出來這是什麼心情嗎?如果我們仔細看,很容易發現,信佛的人,往往容易排拒大乘。小的方面,我們同學之間,如果兩個人意見不合,不知不覺對僧本身的和合就已經違背了。而且,對他所宗的看法,不知不覺也會産生排拒現象。

  大乘的心量應該很廣大,譬如戒律,小乘的戒法,因爲各人相契的不一樣,所以有很多不同的部派,你如果是這個部派的,就不必學別部派的東西,因而往往各派互相不能融貫,乃至于有時産生敵對現象。世尊在這裏並不很嚴密的說一定不對,世尊曾說∶這個像金子做的杖一樣,裂開來分成多少段沒關系,都是真的金子,你只要抓到一段就好了。可是大乘不是如此,也許我們現在受的是梵網戒,他那一個地方傳的是瑜伽戒,但是你還是應該去學,因爲你是大乘,大乘是廣學一切法,如果你學了大乘,還是執取我是這個,而排斥別的法,那你「大」在那裏?你大在我愛執!在這情況之下,你對大乘經典便是心生毀謗。所以這個我愛執是非常細微的。

  對于第叁「自善根不能增長」這一點,也是很不容易。最基本的善根是什麼?如果自己對佛法的重心——出離心不能發出,不能放低我愛執的話,這「自善根」是不可能增長的,既然不能增長,你做很多佛事,就有效果了嗎?然後第四點「耽著叁有難出離」,正可以說由于我愛執的作祟,盡管我現在忏悔、禮佛,可是內心深處還是存這樣的動機,所以效果自然現不出來,這就是利器之輪啊!

  現在學了《利器之輪》以後,在平常生活當中,遇見境界的時候,我們可以說,這是以往造的業所感得的果。進一步來說,爲什麼有這種業果出現?這業果內在的根本原因在我愛執!也就是說因爲我愛執,所以造這種業,造了這個業,所以感這個果。今天感得這個果,對我們是一個最好的警策,我們正好努力,這就是「逆增上緣」。其實不僅僅是佛法很強調這一點,《前世今生》這本書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就是所有真實的智能都是要在實踐當中增長的。實踐過程中,特別是我們遇見實際上的困難,去克服困難的時候,這才是真正的增長智能與經驗。世間、出世間講的都一樣,不過世間講的是以隨順世間人的一片大無明,根本不談。我們現在不妨拿聖賢告訴我們的話來說,《孟子》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爲什麼要這樣呢?「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們現在樣樣都希望順利,樣樣合我胃口,如果不合我胃口,一遇小事就生悶氣,大一點的就發脾氣,這注定他根本不是一個才,也當不了大任。《孟子》還說∶「禹、舜皆發于畎畝之中。」古代的大德,發迹之處都是在看起來很普遍,乃至于很貧窮的家裏,遇見種種困難出來的。最後有一句話「內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國恒亡。」這就像我們僧團當中,沒有如法執行,告訴你這個不對、那個不對,佛世時很多地方,阻止你這樣做,告訴你那樣不行。所以如果裏邊沒有好好勸勉你的人,外面(以世間來說)沒有敵國擋在那裏,這樣的情況,國家一定衰亡。世間尚且如此,何況是修學大乘!

  小的時候所接觸周圍的人,不論有錢也好、貧窮也好、種田也好、念書也好、商人也好,對弟子絕不會他要怎麼,就怎麼。因爲傳統的習慣都是屬于聖賢的書籍,所以對子弟的教誡都是責令子弟應如何如何,現代不是,小孩長大,父母把好東西統統給他,小孩要什麼就有什麼。我還聽見一個真實故事∶有一個女居士,早上起來忘了叫醒小孩子,小孩晚起就大發脾氣,媽媽居然還要對兒子賠不是。然後,父親就告訴當媽媽的不要去理他。大家可能會說這父親學佛學到家了,修養真好。可是我小的時候,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哪敢發脾氣?假定發脾氣,馬上被打一頓,因爲起床是你自己的事情,還要別人來叫你。起不來,還要發脾氣!現在一般家庭都是這樣,所以我覺得這整個時代每況愈下,邪見增上的環境就是這樣。所以前面說,凡是碰到這種情況,是什麼原因?現在已經完全是非不分,這是我們很嚴重的…

《利器之輪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大乘菩提心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