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利器之轮讲记▪P26

  ..续本文上一页剑树,你不想去,可是狱卒在后面叉着你拚命往前,然后把你叉起来丢到油锅里。

  那些狱卒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藏地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实际上是业力所感,没有其人;有的说是真有其人,这些狱卒是恶鬼道的人。老师根据世亲菩萨的说法,说这是业力所感。因为你的恶业所感,你会看见这种情况。

  老师也引用经论说∶世尊告诉我们,如果我们造了地狱相应的业,自然而然这个业会感得到地狱里去,看见各式各样的狱卒来伤害我们。其实我们也不妨想一想∶我们如果做了一件亏心事,比如做小偷,那么随便在哪里,其实这地方没什么人,可是一阵风吹过来,吹得树叶娑罗娑罗响,我们马上就好害怕,所谓「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在这情况下就有两个对比,就是前面第四十六偈,指造了恶业以后在世间的情况,现在这一偈是在世间造了恶业以后堕落到地狱去,感得这样的地狱狱卒情况。实际上并没有狱卒,这是我们的恶业所感。因此,我们最最重要的是什么事情呢?还是要很谨慎地,千万不要去造各式各样的恶业。

  造恶业的真正原因在哪里?就是我们的非理作意!注意,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通常最容易造的业就是非理作意。本来无关紧要的事情,我偏偏想歪了。在汉地有一句话∶「随缘消旧业,莫再结新殃。」我还没出家时,就听过这句话,听到现在已经听了好几十年了。这句话很容易讲,可是怎么「随」法?虽然「随缘消旧业」,可是当我们去随缘时,一定会被缘所转,完全迷糊掉了。接下来又教我们「莫再结新殃」,但是,事实上我们一定会跟着造种种的恶业。现在四十六、四十七偈都特别告诉我们,当我们对境时——或是世间很强的境,乃至地狱的境,虽然我们没到地狱,在世间也可以遇见种种苦难的境界,我们应该怎么办?宗大师所造「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人及非人四大种,所作损恼多相逼,断除嗔恚不与较,观业忍受求加持。」这个颂念起来干净俐落,很好念,但是真正做的时候是必须真正的观业忍受,很不容易。请问你做得到吗?这跟「随缘消旧业,莫再结新殃」是同一个意趣,而且是非常重要。《利器之轮》就是告诉我们,做得到与做不到的关键在哪里?就在你是不是认贼为子。哪个贼?我爱执!

  前几天大家在辩论的时候,想要把「我执」、「我爱执」弄清楚。我告诉你们,不必弄清楚。「我执」是什么?告诉你也没用,但是对于「我爱执」,你认真去观察,是人人感受得到的。例如我现在坐在这里,热得要命,希望能吹吹风,可是为什么电扇只吹到他身上而不对我吹?这就是「我爱执」。别人教我要这样做,为什么我要听他的?我偏不听。这就是「我爱执」。只要稍微小心观察,人人都可以感受得到。现在我告诉你,如果你还在摇头,那很对不起,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了。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授。我们宿生的善根,是一步一步改善的,所以不必一定要把「我执」、「我爱执」弄清楚,如果你能弄清楚,佛菩萨也要跟你学了,这是事实呀!实际上没有修行的话,根本不可能认识它。

  所以现在我们从人人能够认识的、能够下手的着手。在这种情况下,才感觉到我们这一群朋友的可贵。今天我们遇见了以后,切磋琢磨,互相不断的增上。如果各位同学能把这个问题把握得准的话,自然会非常珍惜这个团体。而真正的珍惜还是从你内心对境的时候去认识它。最后我还是要建议各位同学,理论了解了以后,要在自己身上找实际的例子,想办法能够去受用它。

  注∶舍利弗曾发愿修菩萨道,尽己之力助人。有一次有个人跟他要一只眼睛以治疗母亲的病,舍利弗挖下左眼给对方,对方不要,要右眼,舍利弗又予右眼,不料对方嫌有臭味,以脚踩踏。舍利弗有感众生难度而生退心。

  偈四十八

  居家怨苦陷临际

  正如育子反弑亲

  恶业利器回转己

  今应恒持出家行

  这种情况对所有人都同样,家庭对世间人来说是天经地义的,可是生活当中,家里常有身心两方面种种的困扰,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家里长大,也尽心尽力地为这个家,用种种方法去护持这个家,可是这个家却回过头来给我们这些伤害。就像一个小孩,父母用种种的方式把他带大,非常地宠爱,可是有的小孩长大了以后,却将父母伤害、杀死,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我不必举什么例子,每一个同学都会感受得到这句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可是没有一个人例外,大家心里面真正都是为了这个家。其中的原因,就是由于我爱执的发展,与自己最亲近的人结合而成的。现在我们了解了佛法,真正认识到烦恼乃身心痛苦的本质,所以对我们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在此特别的指出来,就是从现在开始,我们必定要修行,要清净的修行!要清净的修行便必须要出家,出了家以后,还要清净的出家,才能够清净的修学佛法。不过在此处,要加以仔细的辨别。

  平常我们讲出家很容易,真正要做到清净出家其实很难。首先我就把校长告诉我们的现象讲一下,其次我们对现在面对的状态也应该很认真的思惟分析,因为这是对我们很实在的一个问题。经论上面都这么说:真正要修行只有出家。

  这地方讲的非清净出家,特别是指,虽然名义上出了家,实际上,家的包袱并没解掉。其中有两种状态,一种仍把它看成家中的一份子,例如在西藏,因为藏人都非常虔诚地信佛,都认为出了家是很光荣的,好像家里面有一个人做了官一样,有事就会找他,如果出家人这样想,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另外一种是,出家人往往也把钱财或用品,拿到家里面去。本来信众都是以非常清净的信心来供养师长、三宝的,是做为修行的一个善缘、助缘,如果我们用了在家居士清净信施的供养,这是没有造清净法,这样对自己固然是伤害,对别人也是很大的浪费,而且更严重的是这样做是损法的。所以很多人出了家以后,其实对家还舍不掉,那是非常错误的。

  其次,我也说一下我们目前的状态。通常我们出了家就说:「佛法好啊!」其实很多人不一定发现佛法好,只是认为家里事情非常繁琐,觉得无从逃避,然后出了家就觉得出家好。这是为了厌恶、逃避家而来,其实这种厌恶,是我们觉得家里不安全,所以要想办法逃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去,譬如以前觉得台湾不安全,便要移民到别的地方。这种心态是错误的,根本不是厌离心,而是烦厌心。佛法的厌离心是非常积极的行为,修行是要大精进力的,现在觉得忙得要命,很烦,便跑到寺庙,反正样样东西都是在家居士送来的,然后你可以过一个安乐享受的生活,这种心情比在家人还要糟糕!在家人是∶今天我要努力,换得我所需要的来滋养我自己。可是今天你跑去寺庙出家,还取巧说这个叫做厌离,那不是把佛法扭曲,自己也造了可怕的业吗?这样绝对不可以!所以原则上,我们尽可能的要想办法把标准厘清楚,当然刚开始我们摸不清楚,是难免的,渐渐地,了解愈清楚,不断的修行增上,就应该把不对的地方渐次地不断改善。

  本来出家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出了家以后马上能够修行证果;另外一种只是结个缘。世尊在世时有个公案∶有一个比丘尼,是富贵人家出身,她出了家以后,经常劝家族里的亲友也出家,所以很多有钱的富贵妇女跟着她出家。这个比丘尼前世也是富贵人家,然后也出了家,那时候她过惯了很好的生活,一旦进入僧团就过不惯苦日子。就像凤山寺的僧团,你们也可以感觉得到,凤山寺三百六十五天,除了特别要上供的日子以外,吃就是那么一碗大锅饭,如果你们在外面大鱼大肉吃惯了,跑来这里怎么习惯呢?佛陀说∶「这比丘尼的前世过不惯出家的苦日子,于是便破戒,破戒就堕落了。」所以当时有人心里疑问∶「佛讲的真是这样的吗?」那个比丘尼说∶「我以前因地当中,出了家,不能好好的持戒,所以堕落到地狱,可是正因为我曾有出家的因缘,所以受完地狱报以后,今天才能够感得世尊出世的时候,依着以前的余习跟业力又让我再出家证果。」所以假定你不出家,是有可能不堕落,可是在生死轮回当中,这一世不堕落,将来一定会堕落;反过来,现在虽然堕落了,可是因为曾经出了家,将来到下一尊佛,就有机会证果。世尊听见了说∶「对!她讲得对!」于是我们现在也会说∶「你只要来,反正结个缘也好!」曾经有一度,我也觉得这是满好的一件事情。可是我仔细观察、考虑了以后,我自己觉得我们不能随便,一定要衡准一个标准。当然以前已经进来僧团就进来了,往后,我总觉得应该细细的分辨一下。

  怎么分辨呢?特别是现在这个时候,我们以什么心情来做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观念。我们做任何事情,总有个衡准的标准,否则东风西倒,西风东倒,你讲的有道理,可是他讲的也有道理,标准拿捏不准,乱成一团。僧团是住持佛法最重要的地方,假定我们自己对这件事情弄得一无是处,将来不是天下大乱了吗?而且前面所述的那位比丘尼,在佛世的时候出家,还能跟佛、大阿罗汉和很多菩萨结缘,我们今天有这样的条件吗?仔细想了一想∶一方面我觉得很不幸的感得末法,另外一方面觉得我们很幸运,在末法的时候,还能够遇见这样好的教法,这就是「时大」,所以应该趁这个机会,好好努力,力争上游,同时希望把大家带上来,至少让大家还有一个希望,所以要维持清净幢相。如果我们能够维持清净幢相,即使对方不出家,因为看见了,心里产生非常仰望之心,他的善根种子便种下去了。真正种善根,不仅仅是一个形式,内心当中的意乐也非常重要。反过来说,有人跑到僧团来出家,因为我们的条件不够,没有力量能够帮助他,使他因为这样的关系,把僧团的素质迅速降低,甚至到最后连对佛法所抱持的希望都消失掉了,请问我们结的是什么缘?我们是败坏佛法之缘?还是振兴佛法、让人家觉得有希望之缘?…

《利器之轮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大乘菩提心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