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利器之輪講記▪P26

  ..續本文上一頁劍樹,你不想去,可是獄卒在後面叉著你拚命往前,然後把你叉起來丟到油鍋裏。

  那些獄卒到底是從哪裏來的?藏地有不同的說法,有的說實際上是業力所感,沒有其人;有的說是真有其人,這些獄卒是惡鬼道的人。老師根據世親菩薩的說法,說這是業力所感。因爲你的惡業所感,你會看見這種情況。

  老師也引用經論說∶世尊告訴我們,如果我們造了地獄相應的業,自然而然這個業會感得到地獄裏去,看見各式各樣的獄卒來傷害我們。其實我們也不妨想一想∶我們如果做了一件虧心事,比如做小偷,那麼隨便在哪裏,其實這地方沒什麼人,可是一陣風吹過來,吹得樹葉娑羅娑羅響,我們馬上就好害怕,所謂「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在這情況下就有兩個對比,就是前面第四十六偈,指造了惡業以後在世間的情況,現在這一偈是在世間造了惡業以後墮落到地獄去,感得這樣的地獄獄卒情況。實際上並沒有獄卒,這是我們的惡業所感。因此,我們最最重要的是什麼事情呢?還是要很謹慎地,千萬不要去造各式各樣的惡業。

  造惡業的真正原因在哪裏?就是我們的非理作意!注意,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通常最容易造的業就是非理作意。本來無關緊要的事情,我偏偏想歪了。在漢地有一句話∶「隨緣消舊業,莫再結新殃。」我還沒出家時,就聽過這句話,聽到現在已經聽了好幾十年了。這句話很容易講,可是怎麼「隨」法?雖然「隨緣消舊業」,可是當我們去隨緣時,一定會被緣所轉,完全迷糊掉了。接下來又教我們「莫再結新殃」,但是,事實上我們一定會跟著造種種的惡業。現在四十六、四十七偈都特別告訴我們,當我們對境時——或是世間很強的境,乃至地獄的境,雖然我們沒到地獄,在世間也可以遇見種種苦難的境界,我們應該怎麼辦?宗大師所造「菩提道次第攝修求加持頌」∶「人及非人四大種,所作損惱多相逼,斷除嗔恚不與較,觀業忍受求加持。」這個頌念起來幹淨俐落,很好念,但是真正做的時候是必須真正的觀業忍受,很不容易。請問你做得到嗎?這跟「隨緣消舊業,莫再結新殃」是同一個意趣,而且是非常重要。《利器之輪》就是告訴我們,做得到與做不到的關鍵在哪裏?就在你是不是認賊爲子。哪個賊?我愛執!

  前幾天大家在辯論的時候,想要把「我執」、「我愛執」弄清楚。我告訴你們,不必弄清楚。「我執」是什麼?告訴你也沒用,但是對于「我愛執」,你認真去觀察,是人人感受得到的。例如我現在坐在這裏,熱得要命,希望能吹吹風,可是爲什麼電扇只吹到他身上而不對我吹?這就是「我愛執」。別人教我要這樣做,爲什麼我要聽他的?我偏不聽。這就是「我愛執」。只要稍微小心觀察,人人都可以感受得到。現在我告訴你,如果你還在搖頭,那很對不起,這是你自己的事情了。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授。我們宿生的善根,是一步一步改善的,所以不必一定要把「我執」、「我愛執」弄清楚,如果你能弄清楚,佛菩薩也要跟你學了,這是事實呀!實際上沒有修行的話,根本不可能認識它。

  所以現在我們從人人能夠認識的、能夠下手的著手。在這種情況下,才感覺到我們這一群朋友的可貴。今天我們遇見了以後,切磋琢磨,互相不斷的增上。如果各位同學能把這個問題把握得准的話,自然會非常珍惜這個團體。而真正的珍惜還是從你內心對境的時候去認識它。最後我還是要建議各位同學,理論了解了以後,要在自己身上找實際的例子,想辦法能夠去受用它。

  注∶舍利弗曾發願修菩薩道,盡己之力助人。有一次有個人跟他要一只眼睛以治療母親的病,舍利弗挖下左眼給對方,對方不要,要右眼,舍利弗又予右眼,不料對方嫌有臭味,以腳踩踏。舍利弗有感衆生難度而生退心。

  偈四十八

  居家怨苦陷臨際

  正如育子反弑親

  惡業利器回轉己

  今應恒持出家行

  這種情況對所有人都同樣,家庭對世間人來說是天經地義的,可是生活當中,家裏常有身心兩方面種種的困擾,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家裏長大,也盡心盡力地爲這個家,用種種方法去護持這個家,可是這個家卻回過頭來給我們這些傷害。就像一個小孩,父母用種種的方式把他帶大,非常地寵愛,可是有的小孩長大了以後,卻將父母傷害、殺死,這是爲什麼呢?

  我想我不必舉什麼例子,每一個同學都會感受得到這句話∶「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可是沒有一個人例外,大家心裏面真正都是爲了這個家。其中的原因,就是由于我愛執的發展,與自己最親近的人結合而成的。現在我們了解了佛法,真正認識到煩惱乃身心痛苦的本質,所以對我們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在此特別的指出來,就是從現在開始,我們必定要修行,要清淨的修行!要清淨的修行便必須要出家,出了家以後,還要清淨的出家,才能夠清淨的修學佛法。不過在此處,要加以仔細的辨別。

  平常我們講出家很容易,真正要做到清淨出家其實很難。首先我就把校長告訴我們的現象講一下,其次我們對現在面對的狀態也應該很認真的思惟分析,因爲這是對我們很實在的一個問題。經論上面都這麼說:真正要修行只有出家。

  這地方講的非清淨出家,特別是指,雖然名義上出了家,實際上,家的包袱並沒解掉。其中有兩種狀態,一種仍把它看成家中的一份子,例如在西藏,因爲藏人都非常虔誠地信佛,都認爲出了家是很光榮的,好像家裏面有一個人做了官一樣,有事就會找他,如果出家人這樣想,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另外一種是,出家人往往也把錢財或用品,拿到家裏面去。本來信衆都是以非常清淨的信心來供養師長、叁寶的,是做爲修行的一個善緣、助緣,如果我們用了在家居士清淨信施的供養,這是沒有造清淨法,這樣對自己固然是傷害,對別人也是很大的浪費,而且更嚴重的是這樣做是損法的。所以很多人出了家以後,其實對家還舍不掉,那是非常錯誤的。

  其次,我也說一下我們目前的狀態。通常我們出了家就說:「佛法好啊!」其實很多人不一定發現佛法好,只是認爲家裏事情非常繁瑣,覺得無從逃避,然後出了家就覺得出家好。這是爲了厭惡、逃避家而來,其實這種厭惡,是我們覺得家裏不安全,所以要想辦法逃到一個安全的地方去,譬如以前覺得臺灣不安全,便要移民到別的地方。這種心態是錯誤的,根本不是厭離心,而是煩厭心。佛法的厭離心是非常積極的行爲,修行是要大精進力的,現在覺得忙得要命,很煩,便跑到寺廟,反正樣樣東西都是在家居士送來的,然後你可以過一個安樂享受的生活,這種心情比在家人還要糟糕!在家人是∶今天我要努力,換得我所需要的來滋養我自己。可是今天你跑去寺廟出家,還取巧說這個叫做厭離,那不是把佛法扭曲,自己也造了可怕的業嗎?這樣絕對不可以!所以原則上,我們盡可能的要想辦法把標准厘清楚,當然剛開始我們摸不清楚,是難免的,漸漸地,了解愈清楚,不斷的修行增上,就應該把不對的地方漸次地不斷改善。

  本來出家有幾種情況,一種是出了家以後馬上能夠修行證果;另外一種只是結個緣。世尊在世時有個公案∶有一個比丘尼,是富貴人家出身,她出了家以後,經常勸家族裏的親友也出家,所以很多有錢的富貴婦女跟著她出家。這個比丘尼前世也是富貴人家,然後也出了家,那時候她過慣了很好的生活,一旦進入僧團就過不慣苦日子。就像鳳山寺的僧團,你們也可以感覺得到,鳳山寺叁百六十五天,除了特別要上供的日子以外,吃就是那麼一碗大鍋飯,如果你們在外面大魚大肉吃慣了,跑來這裏怎麼習慣呢?佛陀說∶「這比丘尼的前世過不慣出家的苦日子,于是便破戒,破戒就墮落了。」所以當時有人心裏疑問∶「佛講的真是這樣的嗎?」那個比丘尼說∶「我以前因地當中,出了家,不能好好的持戒,所以墮落到地獄,可是正因爲我曾有出家的因緣,所以受完地獄報以後,今天才能夠感得世尊出世的時候,依著以前的余習跟業力又讓我再出家證果。」所以假定你不出家,是有可能不墮落,可是在生死輪回當中,這一世不墮落,將來一定會墮落;反過來,現在雖然墮落了,可是因爲曾經出了家,將來到下一尊佛,就有機會證果。世尊聽見了說∶「對!她講得對!」于是我們現在也會說∶「你只要來,反正結個緣也好!」曾經有一度,我也覺得這是滿好的一件事情。可是我仔細觀察、考慮了以後,我自己覺得我們不能隨便,一定要衡准一個標准。當然以前已經進來僧團就進來了,往後,我總覺得應該細細的分辨一下。

  怎麼分辨呢?特別是現在這個時候,我們以什麼心情來做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基本觀念。我們做任何事情,總有個衡准的標准,否則東風西倒,西風東倒,你講的有道理,可是他講的也有道理,標准拿捏不准,亂成一團。僧團是住持佛法最重要的地方,假定我們自己對這件事情弄得一無是處,將來不是天下大亂了嗎?而且前面所述的那位比丘尼,在佛世的時候出家,還能跟佛、大阿羅漢和很多菩薩結緣,我們今天有這樣的條件嗎?仔細想了一想∶一方面我覺得很不幸的感得末法,另外一方面覺得我們很幸運,在末法的時候,還能夠遇見這樣好的教法,這就是「時大」,所以應該趁這個機會,好好努力,力爭上遊,同時希望把大家帶上來,至少讓大家還有一個希望,所以要維持清淨幢相。如果我們能夠維持清淨幢相,即使對方不出家,因爲看見了,心裏産生非常仰望之心,他的善根種子便種下去了。真正種善根,不僅僅是一個形式,內心當中的意樂也非常重要。反過來說,有人跑到僧團來出家,因爲我們的條件不夠,沒有力量能夠幫助他,使他因爲這樣的關系,把僧團的素質迅速降低,甚至到最後連對佛法所抱持的希望都消失掉了,請問我們結的是什麼緣?我們是敗壞佛法之緣?還是振興佛法、讓人家覺得有希望之緣?…

《利器之輪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大乘菩提心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