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以后,没有带任何经论,就把自己悟证的经验-《入行论》从头至尾念了一遍。那时候寺院毕竟有很多高人在,一听之下,觉得何等高深的境界!然后很多人就对他刮目相看。等寂天菩萨念完《入行论》,他人也不见了,这就是他的功夫。后来到处去找,花了很多的时间,才在别的地方找到《入行论》,这是寂天菩萨真正的公案。
对修行人来说,另有一种状态,就是因为他心里常缘着小事情,表面上他是在修行,但是并不能调伏自己,烦恼也盛,于是就不能忍受别人,每跟他人在一起,就会跟大家闹意见。现代的家庭像这种情况也是非常普遍。现在的小家庭,小得不能再小了,可是夫妻之间还是不能相融,这是为什么?就是这种心理,烦恼再加上主观,真正究竟的还是我爱执,以自我为中心的心要勉强别人,所以跟别人就不能相处。
老师针对这点说了一个故事。有一次老师到欧洲荷兰,一个荷兰人告诉老师说,他们现在有一个困难,就是房子太小不够住。老师看他们那里的房子,其实好大。早期老师他们到外国留学;那里的学校,刚开始的建筑就只有现在的饭厅那么大,那个饭厅晚上用来睡觉,早晨起来又变成厨房,用来煮饭、吃饭;吃过饭用来上课,所有的活动都在那里面,而且大概有几十个人,大家也不嫌小。现在西方人的房子很大,他们还嫌小,为什么?太太要一间,自己也要一间,还要宽敞的,先生有了,太太有了,将来还有儿子、女儿也要各一间,这就麻烦了。所以最主要的原因说来说去,不管在家也好、出家也好,就是我爱执太强。
偈七十九
不受劝诫反兴害
敬而不敬总寻诤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有一种人,你向他讲好话,劝解他,教诫他,他不高兴;反过来你不理他,他也不高兴。所以你怎么做都行不通,靠近他不行,离开他也不行;你对他好,恭敬他不行;不恭敬他,他同样翻来覆去,怎么做都不好。这主要的原因是他的傲慢心,换句话说,当一个人我爱执太强,烦恼炽盛时,你怎么对他都弄不好。
偈八十
固执拒谏难交往
略受冒犯恒计着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有一种人,我们很诚心诚意的教诫他、劝导他、引导他,告诉他应该做的事情,他不但听不进去,还要跟你作对,总是不同意你的说法。反正你怎么跟他说,他心里总有意见。这原因最主要就是心里面的我爱执太强,欠缺了慈悲心。这种人还有另外的特点,就是碰到一些小事情便很在意,你说错一句话,他马上觉得,乃至于你稍微沾到他一点点东西,他一样会为了这种事情而大发脾气,破口大骂。在这里特别是讲僧团,因为僧团本来就是以理事而和合,能够和合是因为如法调伏自己。如果我们不能如法的去听闻、思惟、净化自己,结果在一起便会产生这样的情形。在世间总还有一些情来维持,然而在僧团没有这个情了,若没有法来维持,便容易出问题,说来说去,这全都是我爱执。
偈八十一
善士为敌高位欺
盛欲贪求妙姿色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有种人,遇见地位高的人,在世间来说是顶头上司,佛门当中就是真正有成就的贤者、圣者,他会嫉妒、嗔恨,乃至于用种种方法去毁谤、报复。这种人本身贪欲心很强,还有就是男女的问题-淫欲特别的强,这个主要的原因也是我爱执。
偈八十二
厌背旧识短交谊
喜结新朋巧吹嘘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有种人显然会交朋友,但都不能维持很久,和朋友相处久了,就不灵光,又闹翻了。所以他老会去找新朋友,找到了便在朋友面前说大话,夸口说自己有多好,乃至于吹嘘自己有什么能力,可以怎么利益对方,但久了以后,问题就又来了。这主要原因也是我爱执。
偈八十三
实无神通妄且谤
由乏悲心挞亲信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有种人自己没有什么能力,更谈不上有神通,可是他会装出一副好像有神通的样子。他会告诉你大概什么时候你会有问题,你应该如何做。他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最主要真正中心,还是他的我爱执、烦恼在作祟。然而这种事过一些时候,问题就会来,结果让人上了当,别人怎能罢休?于是彼此间便起了冲突。这种情况,有时候不一定是神通方面,反正他会装出一副面貌来,想办法要欺骗你。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都有这种状态。一般来说,家庭里彼此多少有些亲情,亲情当中,譬如父母、兄弟毕竟还有一些慈心、悲心在里头,除此之外一般是利害关系,这种关系最常见于政治。例如政治建交是最现实的,若两个国家合作,有利益就行,等到利益冲突的时候,这事情就破裂了。所以平常有这种状态的人,我们就说他是政治人物,谁都不喜欢他,谁都讨厌他。凡是这些事情种种,都是我爱执。其实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立,依法建立才是最纯净的,所以世尊来到这世间,是以祂的慈悲及智能,只有以这样的法来建立的关系,才会真正长久,可以生生世世相续下去。
偈八十四
闻寡故咸妄推测,
教故悉生邪见,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有一种人孤陋寡闻,听闻很少,但是自己觉得自己很有学问,遇见事情的时候,偏偏意见很多,很自信、很固执。儒家有句话∶「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如果我们知道自己愚痴,至少不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所以就肯学。可是我们偏偏不会觉得自己很愚痴,还觉得很有学问,所以意见很多,还妄加判断,觉得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这样会出很多的岔。
「井底之蛙」讲的就是这种人∶有个小小的井,里边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来了另外一只青蛙,它从大海来,井蛙看见了大海的青蛙,高兴地问它打哪里来?它说从海洋那边来,井蛙不晓得海洋是什么,就问∶「海洋是不是这个样子?」它就画了一个小小的圈,住海洋附近的蛙说∶「不是不是,比这大多了。」井底的蛙无法想通,又画了更大的圈,问∶「是不是这样大?」我们可以想像得到住在井里的蛙,永远无法想像海洋有多大,可是它心里面就是不相信有这样的事情。最后它决定要去看,所以住大海附近的青蛙,就带着井蛙到大海去看。结果井里的蛙一看,就被吓破了胆、死掉了。
大家听完了这故事,可能笑一笑就算了,很少会拿这个故事来反观自己。最近我发现自己很少不犯这个毛病。洛桑校长说以前西藏人总觉得西藏实在是大得不得了,从来没有想到西藏以外还有多大的世界。后来他们要到印度来,听说印度比西藏大,他根本不能接受。到了印度以后,他还是很难接受这个事实。所以不只是佛法,世间真正有见识的人,做事情做得深远的人,通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见多识广,而且会不断地精益求精。反过来,我们自己最容易得少为足,很容易把自己的见解和固执,陷在小小的圈子里。有很多人的远见是先天带来,然而一般来说,我们都要靠学习。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遭
到一些超越我们想像的事物,如果我们能够拓宽自己的心胸,自然而然会有改善。
我们因为孤陋寡闻,然后自己还执着,而且执着的部分都是错误的邪见,乃至于行为也是,这就是我爱执。所有的问题都从这上面产生,但这并不是一个理论,也不是简单说一下就可以了解、可以做得到的,这里一个偈,一个偈,一再地重覆,实际上并不是重覆,而是真实现象就是如此,而且针对不同的情况,每一件事情的背后,都是这个我爱执,它是真正伤害我们的根本。
偈八十五
习贪嗔故詈骂彼,
习嫉妒故增损他,
碎裂损恼分别头,
戮穿敌主阎魔心。
贪嗔的烦恼是很强盛的等流串习,由于这样,所以不称我心的时候便嗔恨,对别人做的事情都不满意,然后处处地方看别人的过失。这有很特别的一种状态,举一例来说,两个人住在一起,一个人欢喜睡觉,另外一个人的习惯不一样,这样麻烦就来了。照理说精进用功认真努力是应该的,可是如果对方很早起来,我喜欢睡觉,还在睡觉,因为贪心很重,我们不会觉得自己这么懒惰爱睡觉,就会对他说∶「你一早起来,装得好像有修行的样子,其实啊…」,完全不会想到自己的懒惰睡眠是一种错误,乃至于会觉得别人起来了会影响自己的睡眠。当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由于彼此习性不一样,常不会看到自己内心的烦恼。一般世间来说,只要我们心里面有这样的烦恼在,看见别人的好处、别人的成功、别人的圆满,我们就会有嫉妒心。譬如大家一起在念书,看见别的同学比较好的,我们就会说∶「嗯!他一定是偷看了那个卷子,事先知道考题啦!」,再不然「考试的时候偷看书啦!」会用各种的方式去毁谤别人,不会觉得自己应该好好的用功。
同样的,把这个事例放大一点,刚才是一个人对一个人,现在是以一个团体、一个家族、一个村庄,不同的团体彼此间互相产生排拒嫉妒的心理,总希望别人不成功、不顺利,希望看见别人的不顺。所以洛桑校长举一个在西藏很流行的故事说明∶有两家人,一家很有钱,一家很穷,藏人的贫富是看所拥有的牲口多少,有钱人家养了好多□牛,穷人家只有一条母牛。当穷人家的母牛生小牛的时候,有钱人家的主妇,晚上便睡不着觉,她想∶对面生了一条小牛了,会越不好。她自己家有这么多的家产,她都看不见,而人家只有一条母牛生了一条小牛,她竟然烦恼到晚上都睡不着觉。我们听了会觉得很好笑,可是如果我们仔细看自己,我们也会这样。在这种情况之下,由于嫉妒而引起的嗔恼,是十恶业当中最严重的一种,如果有这种心情,做什么事情都会不顺利,都会做不好。乃至于现在有一种观念,认为嫉妒会策发自己的竞争;嗔恚会有推动自己的力量,这…
《利器之轮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