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以後,沒有帶任何經論,就把自己悟證的經驗-《入行論》從頭至尾念了一遍。那時候寺院畢竟有很多高人在,一聽之下,覺得何等高深的境界!然後很多人就對他刮目相看。等寂天菩薩念完《入行論》,他人也不見了,這就是他的功夫。後來到處去找,花了很多的時間,才在別的地方找到《入行論》,這是寂天菩薩真正的公案。
對修行人來說,另有一種狀態,就是因爲他心裏常緣著小事情,表面上他是在修行,但是並不能調伏自己,煩惱也盛,于是就不能忍受別人,每跟他人在一起,就會跟大家鬧意見。現代的家庭像這種情況也是非常普遍。現在的小家庭,小得不能再小了,可是夫妻之間還是不能相融,這是爲什麼?就是這種心理,煩惱再加上主觀,真正究竟的還是我愛執,以自我爲中心的心要勉強別人,所以跟別人就不能相處。
老師針對這點說了一個故事。有一次老師到歐洲荷蘭,一個荷蘭人告訴老師說,他們現在有一個困難,就是房子太小不夠住。老師看他們那裏的房子,其實好大。早期老師他們到外國留學;那裏的學校,剛開始的建築就只有現在的飯廳那麼大,那個飯廳晚上用來睡覺,早晨起來又變成廚房,用來煮飯、吃飯;吃過飯用來上課,所有的活動都在那裏面,而且大概有幾十個人,大家也不嫌小。現在西方人的房子很大,他們還嫌小,爲什麼?太太要一間,自己也要一間,還要寬敞的,先生有了,太太有了,將來還有兒子、女兒也要各一間,這就麻煩了。所以最主要的原因說來說去,不管在家也好、出家也好,就是我愛執太強。
偈七十九
不受勸誡反興害
敬而不敬總尋诤
碎裂損惱分別頭
戮穿敵主閻魔心
有一種人,你向他講好話,勸解他,教誡他,他不高興;反過來你不理他,他也不高興。所以你怎麼做都行不通,靠近他不行,離開他也不行;你對他好,恭敬他不行;不恭敬他,他同樣翻來覆去,怎麼做都不好。這主要的原因是他的傲慢心,換句話說,當一個人我愛執太強,煩惱熾盛時,你怎麼對他都弄不好。
偈八十
固執拒谏難交往
略受冒犯恒計著
碎裂損惱分別頭
戮穿敵主閻魔心
有一種人,我們很誠心誠意的教誡他、勸導他、引導他,告訴他應該做的事情,他不但聽不進去,還要跟你作對,總是不同意你的說法。反正你怎麼跟他說,他心裏總有意見。這原因最主要就是心裏面的我愛執太強,欠缺了慈悲心。這種人還有另外的特點,就是碰到一些小事情便很在意,你說錯一句話,他馬上覺得,乃至于你稍微沾到他一點點東西,他一樣會爲了這種事情而大發脾氣,破口大罵。在這裏特別是講僧團,因爲僧團本來就是以理事而和合,能夠和合是因爲如法調伏自己。如果我們不能如法的去聽聞、思惟、淨化自己,結果在一起便會産生這樣的情形。在世間總還有一些情來維持,然而在僧團沒有這個情了,若沒有法來維持,便容易出問題,說來說去,這全都是我愛執。
偈八十一
善士爲敵高位欺
盛欲貪求妙姿色
碎裂損惱分別頭
戮穿敵主閻魔心
有種人,遇見地位高的人,在世間來說是頂頭上司,佛門當中就是真正有成就的賢者、聖者,他會嫉妒、嗔恨,乃至于用種種方法去毀謗、報複。這種人本身貪欲心很強,還有就是男女的問題-淫欲特別的強,這個主要的原因也是我愛執。
偈八十二
厭背舊識短交誼
喜結新朋巧吹噓
碎裂損惱分別頭
戮穿敵主閻魔心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有種人顯然會交朋友,但都不能維持很久,和朋友相處久了,就不靈光,又鬧翻了。所以他老會去找新朋友,找到了便在朋友面前說大話,誇口說自己有多好,乃至于吹噓自己有什麼能力,可以怎麼利益對方,但久了以後,問題就又來了。這主要原因也是我愛執。
偈八十叁
實無神通妄且謗
由乏悲心撻親信
碎裂損惱分別頭
戮穿敵主閻魔心
有種人自己沒有什麼能力,更談不上有神通,可是他會裝出一副好像有神通的樣子。他會告訴你大概什麼時候你會有問題,你應該如何做。他爲什麼會這樣呢?這最主要真正中心,還是他的我愛執、煩惱在作祟。然而這種事過一些時候,問題就會來,結果讓人上了當,別人怎能罷休?于是彼此間便起了沖突。這種情況,有時候不一定是神通方面,反正他會裝出一副面貌來,想辦法要欺騙你。人與人之間,團體與團體之間都有這種狀態。一般來說,家庭裏彼此多少有些親情,親情當中,譬如父母、兄弟畢竟還有一些慈心、悲心在裏頭,除此之外一般是利害關系,這種關系最常見于政治。例如政治建交是最現實的,若兩個國家合作,有利益就行,等到利益沖突的時候,這事情就破裂了。所以平常有這種狀態的人,我們就說他是政治人物,誰都不喜歡他,誰都討厭他。凡是這些事情種種,都是我愛執。其實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建立,依法建立才是最純淨的,所以世尊來到這世間,是以祂的慈悲及智能,只有以這樣的法來建立的關系,才會真正長久,可以生生世世相續下去。
偈八十四
聞寡故鹹妄推測,
教故悉生邪見,
碎裂損惱分別頭,
戮穿敵主閻魔心。
有一種人孤陋寡聞,聽聞很少,但是自己覺得自己很有學問,遇見事情的時候,偏偏意見很多,很自信、很固執。儒家有句話∶「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如果我們知道自己愚癡,至少不會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所以就肯學。可是我們偏偏不會覺得自己很愚癡,還覺得很有學問,所以意見很多,還妄加判斷,覺得應該這樣、應該那樣,這樣會出很多的岔。
「井底之蛙」講的就是這種人∶有個小小的井,裏邊住著一只青蛙。有一天來了另外一只青蛙,它從大海來,井蛙看見了大海的青蛙,高興地問它打哪裏來?它說從海洋那邊來,井蛙不曉得海洋是什麼,就問∶「海洋是不是這個樣子?」它就畫了一個小小的圈,住海洋附近的蛙說∶「不是不是,比這大多了。」井底的蛙無法想通,又畫了更大的圈,問∶「是不是這樣大?」我們可以想像得到住在井裏的蛙,永遠無法想像海洋有多大,可是它心裏面就是不相信有這樣的事情。最後它決定要去看,所以住大海附近的青蛙,就帶著井蛙到大海去看。結果井裏的蛙一看,就被嚇破了膽、死掉了。
大家聽完了這故事,可能笑一笑就算了,很少會拿這個故事來反觀自己。最近我發現自己很少不犯這個毛病。洛桑校長說以前西藏人總覺得西藏實在是大得不得了,從來沒有想到西藏以外還有多大的世界。後來他們要到印度來,聽說印度比西藏大,他根本不能接受。到了印度以後,他還是很難接受這個事實。所以不只是佛法,世間真正有見識的人,做事情做得深遠的人,通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便是見多識廣,而且會不斷地精益求精。反過來,我們自己最容易得少爲足,很容易把自己的見解和固執,陷在小小的圈子裏。有很多人的遠見是先天帶來,然而一般來說,我們都要靠學習。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會遭
到一些超越我們想像的事物,如果我們能夠拓寬自己的心胸,自然而然會有改善。
我們因爲孤陋寡聞,然後自己還執著,而且執著的部分都是錯誤的邪見,乃至于行爲也是,這就是我愛執。所有的問題都從這上面産生,但這並不是一個理論,也不是簡單說一下就可以了解、可以做得到的,這裏一個偈,一個偈,一再地重覆,實際上並不是重覆,而是真實現象就是如此,而且針對不同的情況,每一件事情的背後,都是這個我愛執,它是真正傷害我們的根本。
偈八十五
習貪嗔故詈罵彼,
習嫉妒故增損他,
碎裂損惱分別頭,
戮穿敵主閻魔心。
貪嗔的煩惱是很強盛的等流串習,由于這樣,所以不稱我心的時候便嗔恨,對別人做的事情都不滿意,然後處處地方看別人的過失。這有很特別的一種狀態,舉一例來說,兩個人住在一起,一個人歡喜睡覺,另外一個人的習慣不一樣,這樣麻煩就來了。照理說精進用功認真努力是應該的,可是如果對方很早起來,我喜歡睡覺,還在睡覺,因爲貪心很重,我們不會覺得自己這麼懶惰愛睡覺,就會對他說∶「你一早起來,裝得好像有修行的樣子,其實啊…」,完全不會想到自己的懶惰睡眠是一種錯誤,乃至于會覺得別人起來了會影響自己的睡眠。當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由于彼此習性不一樣,常不會看到自己內心的煩惱。一般世間來說,只要我們心裏面有這樣的煩惱在,看見別人的好處、別人的成功、別人的圓滿,我們就會有嫉妒心。譬如大家一起在念書,看見別的同學比較好的,我們就會說∶「嗯!他一定是偷看了那個卷子,事先知道考題啦!」,再不然「考試的時候偷看書啦!」會用各種的方式去毀謗別人,不會覺得自己應該好好的用功。
同樣的,把這個事例放大一點,剛才是一個人對一個人,現在是以一個團體、一個家族、一個村莊,不同的團體彼此間互相産生排拒嫉妒的心理,總希望別人不成功、不順利,希望看見別人的不順。所以洛桑校長舉一個在西藏很流行的故事說明∶有兩家人,一家很有錢,一家很窮,藏人的貧富是看所擁有的牲口多少,有錢人家養了好多□牛,窮人家只有一條母牛。當窮人家的母牛生小牛的時候,有錢人家的主婦,晚上便睡不著覺,她想∶對面生了一條小牛了,會越不好。她自己家有這麼多的家産,她都看不見,而人家只有一條母牛生了一條小牛,她竟然煩惱到晚上都睡不著覺。我們聽了會覺得很好笑,可是如果我們仔細看自己,我們也會這樣。在這種情況之下,由于嫉妒而引起的嗔惱,是十惡業當中最嚴重的一種,如果有這種心情,做什麼事情都會不順利,都會做不好。乃至于現在有一種觀念,認爲嫉妒會策發自己的競爭;嗔恚會有推動自己的力量,這…
《利器之輪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