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东西,如果不这样做,会感觉没面子,乃至于觉得国家会声望衰退。有一次东部的国王送了一件很珍贵的衣服给中部的国王。中部国王接到了以后觉得很欢喜,但是他总要找一样更好的东西回报,可是找不到比那衣服更好的东西,他就召集所有大臣,叫大家一起想办法。后来有一个脑筋聪明的大臣说,正好佛陀在这里,佛陀是个有一切智智的人,没有一样东西不知道,何不请教佛陀这件事呢?他们就去请教佛陀,要送什么更好的礼物回报对方,佛陀说∶「可以!」就教他们画一个六道轮回图(就是我们现在看见的十二因缘图)。图分成三层,最里边那一层,中心就是贪嗔痴,造了业以后第二层就在六道轮回当中转,运转的过程就是十二因缘,从无明、行、识到生、老死。六道轮回上有阎罗王,表示六道轮回都在阎罗王的掌握之下,唯一只有佛陀弹出六道轮回,所以图的上角画佛陀。当他们要画佛陀的圣像时,佛陀的光明很亮,让别人没办法看到他,所以就请佛陀站在河旁边,画匠看着河里的倒影,才能够清楚的看到佛陀面貌。
六道轮回图完成后,大家好高兴,因为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礼物了,于是把图用特别珍贵的绸缎包装好,专门派一个人,先告诉东部的国王∶「因为国王您送的礼物太珍贵了,所以我们花了好大的努力,找到最珍贵的礼物送给您。」东部的国王听了就想∶「他们居然想得出比我更好的礼物,而且还慎重其事来告诉我。好!我们一定要非常庄重的去迎接。」中部的国王送礼时,还请佛陀派一位罗汉护送这张六道轮回图到东部去。东部的国王好高兴,就把全国的大臣、贵族统统聚集起来,迎接圣图。结果打开来一看,只是一幅画,而且根本看不懂画的是什么,国王感觉遭到羞辱,心里大怒。以前有一种恶作剧就是送人一个礼物,故意包装得非常美,然后一层一层包装,拆到最后,一张空的纸条,上面写只是一个笑话。所以东部国王接到礼物,以世间的眼光去看,他根本不了解六道轮回图的珍贵,所以他就想∶「好呀!我以这么好的礼物送给你们,你们想不出更好的东西来,想要嘲笑我,就说这是最好的礼物,我才不上那个当!」国内大臣、贵族也都很忿怒,觉得这口气不能不出,要去报复,大家议论纷纷,幸好有一个很聪明睿智的大臣跟国王说,何妨先问一下送来的人,搞清楚到底这礼物好在哪里。于是跟着送画来的罗汉,就把这张图很认真地叙述。东部的国王很有善根,一听觉得原来是这么好的东西,幸好没打起仗来。结果他的善根被启发,抛弃国王之位,把王位传给儿子,一个人到中部的国王那里,中部国王就带他到佛陀那里。佛陀跟他讲法,他听了好高兴,就跟着佛陀出家,没多久就证得预流果,留在佛陀座下。过了一些时候,他心里起了念头,想回去看看,便报告佛陀,佛陀说回去看可以,不过要他注意「业」,佛陀说∶「你回去要承受你的业,要注意!」他当时也不懂这句话什么意思,就回去了。那时候是他的儿子在当国王,知道他将要回国,有些大臣就起了恶念来挑拨,对新的国王说∶「你父亲到佛陀那里学习,一定是什么也没有学成,所以要回来再当国王。等你父亲一回来,你的王位就当不成了。」经过了几次挑拨以后,儿子也相信了,便跟大臣计谋怎么处理。于是儿子派两个人要在他父亲还没有回到自己国家之前,把他杀掉。这两个人受了命令,就等在路上。老国王那时候已经现比丘相,当两个杀手看见老国王走来,一看,觉得老国王好庄严,这两个人心里想这下子麻烦了,听说他修行修不好,所以才回来的,现在看他这么庄严,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情,怎么可以杀他呢!可是如果不杀他,又违背了国王的命令,怎么办呢?这两个人左右为难,商量了半天,就决定去告诉老国王,跟他禀明这个困难,问他该怎么办?于是两个人就跑到老国王面前,跪下来,告诉他如此这般。老比丘一听了这件事情,就想起临走前佛陀告诉他的话,想想既然是业,他已经证得预流果,当然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便叫两个人等一下,让他到树下好好的静一静。两个杀手说可以,所以他就跑到树底下想一下这件事情,他更是感觉到世间实在是一无是处,就生起非常强大的厌离心。他以前已经在佛陀座前听了许多的法,所以经过这么一个刺激,生起强大的厌离心,没多久就证得罗汉果。证得罗汉果便有了神通,所以一观察,知道原来以前造了什么业,必须在那两个人手下送命。既然是业,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所以他就高高兴兴的对两个人说∶「好了,你们现在可以杀我了。不过要你们带个口信回去给我儿子,第一个说他杀自己的父亲,第二个说他杀阿罗汉,这两个都是非常可怕的恶业。」「好了,你们来杀吧!」那两个人就拿了剑来,才轻轻地碰到他的头,头就掉下来。
这故事说明∶即使是证得阿罗汉,乃至于菩萨,定业还是难转。从这地方我们不妨回过头来观照自己,当我们遇境的时候,一样会陷在境界里。所以前面的偈子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任何事情,总要静下心来先想一想,注意到这是业,然后看业的主使者—我执、我爱执。如果我们真的能够这样认真去想,自然而然对于眼前的一切,以及自己的行为该做什么,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乃至于遇见很大的逆境,也容易去忍受。所以业果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老师讲这个偈子时提及这个故事,我就体会到老师要我们对业果务必在深广两方面思惟,而且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不但要观业忍受,更进一步还要想办法代别人受这个苦难,然后发愿∶我不但承担别人的苦难,而且我还要把我种种的好处回向给他人,因为一切都是我爱执在作祟,都是以前由于我爱执,造了业伤害别人,现在回过头来,当然是我来承担。同样的正因为一切众生对我们有恩,所以我的好处也应该给别人。
偈颂九十六
三世一切诸众生,
三门积业我取受,
若有孔雀毒润泽,
愿惑转成菩提伴。
下面偈颂特别讲怎么修自他换,就是别人的苦难我来承担,我自己的种种功德都供养给众生。如何修自他换,前面已经说过,就是吸气的时候,把所有一切的苦难,乃至于别人的种种烦恼都由我来承担,然后呼气的时候,把我所有的一切功德好处统统给众生,同时还要不断的祈求。如果我们能够真正透过这样的方法,不断的思惟,不断的修这个自他换,我们的心力会慢慢的不断的提高、提升,这就是所谓的愿力,我们要不断的祈求,不断的修习,不断的发愿,心力会越来越强,刚开始时是心里想,他要什么,我给他,他的痛苦我来承担,继续不断的修习的话,力量会愈来愈强大,便能实际做得到。所以弥勒菩萨也曾特别说,当我们这样修到愿力真正圆满的时候,就真的能够利益人家,他要什么,我就真的能够给他,然后他的痛苦我能够真正承担起来。
实际上,到最究竟圆满的程度便是佛陀。当然佛陀不仅仅是愿力圆满,譬如我们现在也发心、发愿要成佛。要成佛除了发愿以外,还要修其他的,最主要的就是菩提心、空正见,佛陀这两样都究竟圆满。佛陀是以什么方式来利益我们的呢?佛陀说法以及做种种利益的事,都是在定当中,这个定是法性定,就是一切身语意都与法相应,我们是看不见的。因为佛陀有这个愿力,修行究竟圆满,由于这样的关系,自然而然当我们的愿力、善根,相应到某一程度就能够感得见佛。佛陀愿力究竟圆满,跟法性相应的时候,就是法身佛,所以世尊一切时处都在法性定当中,跟法是完全相应,这就是他的法身。而我们所见到的是根据自己的善根、功德、愿力,这一切福德能够相应见到化身的时候,就见到佛的化身;能够相应见到报身的时候,就能够见到佛的报身。譬如世尊到这世间,他示现比丘相,那就是他跟我们相应所现的相。
不仅如此,世尊讲法,做一切事情,无不是在究竟他的愿力;不单单是愿力,因为跟法性相应,所以叫愿波罗蜜。「波罗蜜」是指跟智能相应,世尊是愿波罗蜜、力波罗蜜、智波罗蜜都究竟圆满,因此世尊说法的时候,完全是根据众生的根性,所谓「世尊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世尊所讲的内容,也是因应众生根性的不同,譬如世尊讲最精要、最了义的经典—般若,现在留传在世间的有三部,广般若,中般若,略般若,在藏地称为般若十万颂,两万颂,八千颂。广般若当中又有广中略,略的当中又有广中略,现在流传世间的是略的。凡是这一切都是由于众生根性的不同,才会产生这样的效应。其实不仅仅是佛陀讲法如此,老师也说,在藏地讲经说法的时候,说法法师登台之前会念咒,为什么要念咒呢?因为听经除了人以外,还有各式各样的众生,非人、诸天、天龙八部等,念那个咒,就可让大家都可以来听。所以平常我们要去观想周围一切的法界众生,当我们在因地当中不断的这样想,到果位上成佛自然而然产生这样的现象。这是说明什么特点呢?总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了解∶只要不断的发心,然后去实践,去发愿,从业的角度去了解,去承担所有一切众生的苦难,然后把自己所有一切的功德善根代别人回向,当这种心力不断不断的增长,我们一定会成功。
偈颂九十七
尽我善根施众生,
食毒乌鸦得药疗,
善护众生解脱命,
祈愿终证佛果位。
偈颂九十八
乃至我与如母众,
未于有顶证菩提,
六趣随业飘泊者,
愿祈相互慈系助。
偈颂九十九
纵仅为一众生利,
我亦趋住于三涂,
终不退损菩萨行,
愿我拔除恶趣苦。
我们不断的发愿,愿承担一切众生身口意的种种恶业、痛苦,让这个我执、我爱执来承担,最主要的就是靠这个力量来消除我们的我执、我爱执。以前我们都是用我执、我爱执伤害别人,所以现在我们让我执、我爱执转过来承担众生的痛苦。
这里还有一个特点,譬如烦恼,众…
《利器之轮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