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利器之轮讲记▪P42

  ..续本文上一页不断的发愿,那就是下面要讲的偈。

  偈一百零一

  苦众亦获总持通,

  得人天身复发心,

  愿以法摄作报恩,

  愿彼依我为上师。

  我们不断的祈求,不断的发愿要利益别人,包括地狱的众生,使得地狱的众生了解原来一切都是业所感得,让他们觉醒自己造了恶业,并让他们生起信心,他们生起了信心启发了善根,就可以让他们净除恶业,乃至于有一些地狱的众生看见了,也会发菩提心。当我们了解这个道理,再想到所有一切众生对我们有很大的恩,就应该以佛法来利益他们。于是我们就跟他们讲述佛法,引导他们去修持佛法,使得那些地狱的众生也像我们一样,虽然身在地狱但都不感苦,而且能够透脱出来。我们变成他们的上师,变成他们的师长,然后把他们救出来,使他们超生到人天当中去,然后不断教导他们,使他们的智能、福德增长,最后成就无上菩提。

  偈一百零二

  彼时一切上界众,

  如吾力修无我义,

  轮回涅槃无分别,

  愿修平等性三昧。

  这些菩萨就这样不断的,很精勤的修习空正见的智能,勤修菩提心,想要让一切众生,乃至于地狱的众生,都能够生到善趣人天当中。由修习空正见的智能,以及修习方便道的菩提心,经过这样不断的祈求、修习以后,乃至于能够渐渐的体验,最后证得轮回涅槃不二的三摩地。当我们真正不断的修习,力量不断的增长,那时候我们了解真正一切法的真相是没有自性,不是像我们平常那样错误的认识,平常我们总把事物看成是实在的、真实存在的。经过这样,我们了解了没有自性,没有「我」,就可以根据这个来帮助自己,而且使一切众生也这样去修习。

  偈一百零三

  如是趣行灭寻思,

  习彼无我无别智,

  色身因果何不得?

  当我们在证得轮回涅槃不二的三摩地过程中,我们不断的增长,就可以净除一切烦恼以及痛苦的根源。烦恼与痛苦的根源是自性执,也就是我执,我执去除的时候,就真正能够体会到眼前的一切都是互相依止,互相观待而存在的。平常一般人在面对所有境界的时候,对于眼前的东西,因为不了解是因缘相待的存在,便会很执着、很在意。好的、干净的,不好的、不干净的,我们都会很执着这些。现在如果我们透过缘起道理正式进一步去看,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干净的?什么是不干净的?这些都是我们的分别心所安立的,是我们内心当中错误的执着所产生的。同样的,冷、热也都是相互依止的。透过这样的认识、思惟、修习、观察以后,愈来愈清楚所谓生死轮回是平等的,好、丑;干净、不干净;冷、热,都是我们内心分别安立的,于是内心这种分别心力量,就可以渐渐的减弱,乃至于到最后完全消除。这一点平常也可以这样去观察我们的内心,我们内心一切时处、任何状态都是自然而然、任运的、毫无理由的对一切境界生起种种的顾虑、在意,为什么会这样呢?实际上就是我们并不了解一切法都是缘起的存在,而执着实在的自性,总觉得这些东西是实实在在的。

  现在透过这样的思惟观察,我们不断的修持缘起性空的正见,修学菩提心。如果我们能够对于方便的菩提心、智能的空正见,两者双运,最后就可以证得无上菩提的果位,然后圆满证得佛的色身和法身。证得法身主要的因,就是对空正见的认识,真实的智能究竟圆满,证得法身。而究竟证得的色身,是靠「为利有情愿成佛」的方便菩提心。佛的法身不离开报、化二身,也是不一不异的果位。所以,了解一切法是缘起,是相互依赖而存在的智能,就是法身的随顺因;菩提心是报身的随顺因,两者双运,就是法、报二身不一不异的真实佛身的因。

  偈一百零四

  喂!总此一切皆缘起,

  缘起观待非自成,

  现此现彼虚幻术,

  犹如旋火现火轮,

  犹如芭蕉命无实,

  犹如泡沫寿无义,

  犹如雾气入寻灭,

  犹如阳焰远观美,

  犹如镜像似真实,

  犹如云烟似端住,

  敌主阎魔亦如斯。

  所有的一切法都是缘起而存在,并不是真实的存在。世间事物绝没有任何一个不是互相观待、互相依止的存在,不须要互相依止的存在是不可能有的,也不能安立的。譬如在这里大家上课,有讲的人就有听的人;有学的人就有教的人;一切的一切都是这样相待安立,但是我们内心并不认识这一点,总是感觉「有」一样东西,而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我们应该认识这点。

  世间的一切就是这样,但是也不能说它没有,明明我们眼前在这个地方这个事实,所以我们称它为「梦幻泡影」。凡是梦幻泡影的这一切法,都是这样相互安立起来的。我们懂得了这一点,就要充份的利用我们现在这种状态,而不要被它迷住。譬如黑暗当中有一个火把,当你转得很快的时候,你感觉上好像是有火轮存在,称「旋火轮」,实际上它的存在是这样相续的存在。凡是这种东西我们都应该充分的利用它,了解它,千万不要执着在实有上面,其实我们并不是有意执实,而是由于我们无始以来的无明,才有这种错误的认识,所以我们现在从这地方契入。

  同样的道理,偈文又举出许多例子。譬如芭蕉树,看起来很粗壮,满有力的,实际上是剥开来一层、一层去看的,它里边是空心的。这道理我们可以用在我们自己身上,比如我们对自己的生命、对自己这个「我」会很执着,但是我们认真去找,「我」到底在哪里?每一个人都感觉有个「我」在,而「我」到底在哪里,你很难说,「我」到底在哪一部分?是在脑子里面?还是在心里面?如果真正认真一部分一部分去找的话,我们找不到;如果说没有「我」,可是明明有个生命在这里,它会出生,它会死亡,这又是什么呢?实际上生命是地、水、火、风这四大,还有我们的心识,加上我们的业力等因缘条件安立而成。如果从这个四大分开去找的话,怎么找也找不到的。所以真正重要的是我们知道了这道理以后,平常的时候就不断的去思惟、去观察。前面说的芭蕉是因缘和合,「梦幻泡影」也是如此。水泡看起来很大、很漂亮,可是我们不晓得它什么时候会消失,外面一点点很轻微的因缘都会使它消失。所以像我们平常总觉得「我」好像很实在,寿命很长,了解了这点,我们应该以这种概念去看才能够充份利用我们的生命,而不会执着浪费它,乃至于造种种的恶业。

  接着又举一些例子,进一步说明一切法的存在,特别是我们的生命一样,都是由于我们的执着,根本都是在这个「我」上面。例如雾,远远看雾很浓、很大,可是进到雾里却又找不到,像阳焰,天气很热的时候,老远看地面上有一层好像在动,动得很快,可是靠近去看,又看不见。很多动物在热的地方很渴,远看好像水,跑近去看却找不到。或者海市蜃楼,看起来好像很真实、很远,可是靠近一看却没有。乃至于我们吃的东西很好吃,到底什么是好吃?我们的直接感觉有这样的东西很好吃,如果进一步很认真的深细观察,到底哪一点好吃?同样的看花很好看,到底是哪一部分好看?这些例子是要我们在任何一件事情上思惟、观察,这个思惟观察很重要,使我们脑筋不断的去训练。

  经过这样的训练以后,自然而然我们面对所有事情就会有深一层的认识。然而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总把事物看成真实的存在,但是我们进一层看的话,就又找不到,可是我们说它没有,却明明有这个东西在,透过这样不断地去观察,我们就肯定一件事情∶所有的事物都是因果缘起、相互依止的存在,我们不能说它「没有」,它是缘起的有,它并不是真实的存在。

  又比方镜中的像,我们照镜子看到镜子里边有一个「我」存在,然后真正去找,又找不到镜子里实在的「我」,可是我们却明明感觉到,这就是一种错觉。同样的,世间的恩爱情仇--我们觉得这个人很亲,这人跟我有仇,或这个人跟我好,那个人跟我不好。一般普通人如果这个人对我好,我是一种心态,对我不好,我又是一种心态,我们会牢牢的被这种心理所牵使。在这里我们要进一步去思惟、观察,什么是情?是因为他帮我忙!什么是仇?是因为他伤害我!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有时候很要好的朋友,说不定有一天会反目成仇,乃至于很亲近的人如兄弟姊妹,一样的也会互相伤害,所以这些都是缘起的存在。当我们了解了这一点,自然而然对这些事情就不会那么执着,而且实际上这都是一个非常大的误解。我们真正要认识的是这个。所以什么是我们的仇人?不是别的,就是由于我们无明所使,不认识,以为有这个实质的「我」,换句话说,这个「我执」才是真正我们最主要的大冤家。

  似存有然未曾有,

  似真实然不曾真,

  似显现然离增损,

  则彼业轮如何有?

  我们真正最大的仇人像前面所说的一样,是我执、我爱执。当我们不去观察、分析的时候,感觉「我」是实实在在的,这是我们无始以来一直感觉的,是任运而起的,自然存在的。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去观察、分析,会发现「我」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以前没有存在,现在没有存在,以后也不会存在。但是也不能说它没有,而是我们前面说的缘起存在。

  还有,我们由我爱执引伸出各式各样的烦恼,心里老被这些烦恼一天到晚缠死在这上头,实际上我们仔细去观察,我们执着的对象就是「我」,这是我们内心因为错误的认识所执着的对象。现在,我们从客观的境上去找,「我」到底是什么?手是「我」吗?脚是「我」吗?头是「我」吗?都不是,这都是缘起的,所以偈文举一些实际上的例子,我们不妨这样想∶这个头发是不是「我」?如果是,那么头发剪掉,「我」不就死掉了吗?可是事实并没有。手指是不是「我」?手指断掉了,还是不是「我」?佛经里很多地方都告诉我们这个特点。业果缘起互相依存的法则,叫做「不一不异」,如果你真的…

《利器之轮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大乘菩提心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