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利器之輪講記▪P42

  ..續本文上一頁不斷的發願,那就是下面要講的偈。

  偈一百零一

  苦衆亦獲總持通,

  得人天身複發心,

  願以法攝作報恩,

  願彼依我爲上師。

  我們不斷的祈求,不斷的發願要利益別人,包括地獄的衆生,使得地獄的衆生了解原來一切都是業所感得,讓他們覺醒自己造了惡業,並讓他們生起信心,他們生起了信心啓發了善根,就可以讓他們淨除惡業,乃至于有一些地獄的衆生看見了,也會發菩提心。當我們了解這個道理,再想到所有一切衆生對我們有很大的恩,就應該以佛法來利益他們。于是我們就跟他們講述佛法,引導他們去修持佛法,使得那些地獄的衆生也像我們一樣,雖然身在地獄但都不感苦,而且能夠透脫出來。我們變成他們的上師,變成他們的師長,然後把他們救出來,使他們超生到人天當中去,然後不斷教導他們,使他們的智能、福德增長,最後成就無上菩提。

  偈一百零二

  彼時一切上界衆,

  如吾力修無我義,

  輪回涅槃無分別,

  願修平等性叁昧。

  這些菩薩就這樣不斷的,很精勤的修習空正見的智能,勤修菩提心,想要讓一切衆生,乃至于地獄的衆生,都能夠生到善趣人天當中。由修習空正見的智能,以及修習方便道的菩提心,經過這樣不斷的祈求、修習以後,乃至于能夠漸漸的體驗,最後證得輪回涅槃不二的叁摩地。當我們真正不斷的修習,力量不斷的增長,那時候我們了解真正一切法的真相是沒有自性,不是像我們平常那樣錯誤的認識,平常我們總把事物看成是實在的、真實存在的。經過這樣,我們了解了沒有自性,沒有「我」,就可以根據這個來幫助自己,而且使一切衆生也這樣去修習。

  偈一百零叁

  如是趣行滅尋思,

  習彼無我無別智,

  色身因果何不得?

  當我們在證得輪回涅槃不二的叁摩地過程中,我們不斷的增長,就可以淨除一切煩惱以及痛苦的根源。煩惱與痛苦的根源是自性執,也就是我執,我執去除的時候,就真正能夠體會到眼前的一切都是互相依止,互相觀待而存在的。平常一般人在面對所有境界的時候,對于眼前的東西,因爲不了解是因緣相待的存在,便會很執著、很在意。好的、幹淨的,不好的、不幹淨的,我們都會很執著這些。現在如果我們透過緣起道理正式進一步去看,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什麼是幹淨的?什麼是不幹淨的?這些都是我們的分別心所安立的,是我們內心當中錯誤的執著所産生的。同樣的,冷、熱也都是相互依止的。透過這樣的認識、思惟、修習、觀察以後,愈來愈清楚所謂生死輪回是平等的,好、醜;幹淨、不幹淨;冷、熱,都是我們內心分別安立的,于是內心這種分別心力量,就可以漸漸的減弱,乃至于到最後完全消除。這一點平常也可以這樣去觀察我們的內心,我們內心一切時處、任何狀態都是自然而然、任運的、毫無理由的對一切境界生起種種的顧慮、在意,爲什麼會這樣呢?實際上就是我們並不了解一切法都是緣起的存在,而執著實在的自性,總覺得這些東西是實實在在的。

  現在透過這樣的思惟觀察,我們不斷的修持緣起性空的正見,修學菩提心。如果我們能夠對于方便的菩提心、智能的空正見,兩者雙運,最後就可以證得無上菩提的果位,然後圓滿證得佛的色身和法身。證得法身主要的因,就是對空正見的認識,真實的智能究竟圓滿,證得法身。而究竟證得的色身,是靠「爲利有情願成佛」的方便菩提心。佛的法身不離開報、化二身,也是不一不異的果位。所以,了解一切法是緣起,是相互依賴而存在的智能,就是法身的隨順因;菩提心是報身的隨順因,兩者雙運,就是法、報二身不一不異的真實佛身的因。

  偈一百零四

  喂!總此一切皆緣起,

  緣起觀待非自成,

  現此現彼虛幻術,

  猶如旋火現火輪,

  猶如芭蕉命無實,

  猶如泡沫壽無義,

  猶如霧氣入尋滅,

  猶如陽焰遠觀美,

  猶如鏡像似真實,

  猶如雲煙似端住,

  敵主閻魔亦如斯。

  所有的一切法都是緣起而存在,並不是真實的存在。世間事物絕沒有任何一個不是互相觀待、互相依止的存在,不須要互相依止的存在是不可能有的,也不能安立的。譬如在這裏大家上課,有講的人就有聽的人;有學的人就有教的人;一切的一切都是這樣相待安立,但是我們內心並不認識這一點,總是感覺「有」一樣東西,而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我們應該認識這點。

  世間的一切就是這樣,但是也不能說它沒有,明明我們眼前在這個地方這個事實,所以我們稱它爲「夢幻泡影」。凡是夢幻泡影的這一切法,都是這樣相互安立起來的。我們懂得了這一點,就要充份的利用我們現在這種狀態,而不要被它迷住。譬如黑暗當中有一個火把,當你轉得很快的時候,你感覺上好像是有火輪存在,稱「旋火輪」,實際上它的存在是這樣相續的存在。凡是這種東西我們都應該充分的利用它,了解它,千萬不要執著在實有上面,其實我們並不是有意執實,而是由于我們無始以來的無明,才有這種錯誤的認識,所以我們現在從這地方契入。

  同樣的道理,偈文又舉出許多例子。譬如芭蕉樹,看起來很粗壯,滿有力的,實際上是剝開來一層、一層去看的,它裏邊是空心的。這道理我們可以用在我們自己身上,比如我們對自己的生命、對自己這個「我」會很執著,但是我們認真去找,「我」到底在哪裏?每一個人都感覺有個「我」在,而「我」到底在哪裏,你很難說,「我」到底在哪一部分?是在腦子裏面?還是在心裏面?如果真正認真一部分一部分去找的話,我們找不到;如果說沒有「我」,可是明明有個生命在這裏,它會出生,它會死亡,這又是什麼呢?實際上生命是地、水、火、風這四大,還有我們的心識,加上我們的業力等因緣條件安立而成。如果從這個四大分開去找的話,怎麼找也找不到的。所以真正重要的是我們知道了這道理以後,平常的時候就不斷的去思惟、去觀察。前面說的芭蕉是因緣和合,「夢幻泡影」也是如此。水泡看起來很大、很漂亮,可是我們不曉得它什麼時候會消失,外面一點點很輕微的因緣都會使它消失。所以像我們平常總覺得「我」好像很實在,壽命很長,了解了這點,我們應該以這種概念去看才能夠充份利用我們的生命,而不會執著浪費它,乃至于造種種的惡業。

  接著又舉一些例子,進一步說明一切法的存在,特別是我們的生命一樣,都是由于我們的執著,根本都是在這個「我」上面。例如霧,遠遠看霧很濃、很大,可是進到霧裏卻又找不到,像陽焰,天氣很熱的時候,老遠看地面上有一層好像在動,動得很快,可是靠近去看,又看不見。很多動物在熱的地方很渴,遠看好像水,跑近去看卻找不到。或者海市蜃樓,看起來好像很真實、很遠,可是靠近一看卻沒有。乃至于我們吃的東西很好吃,到底什麼是好吃?我們的直接感覺有這樣的東西很好吃,如果進一步很認真的深細觀察,到底哪一點好吃?同樣的看花很好看,到底是哪一部分好看?這些例子是要我們在任何一件事情上思惟、觀察,這個思惟觀察很重要,使我們腦筋不斷的去訓練。

  經過這樣的訓練以後,自然而然我們面對所有事情就會有深一層的認識。然而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氣,總把事物看成真實的存在,但是我們進一層看的話,就又找不到,可是我們說它沒有,卻明明有這個東西在,透過這樣不斷地去觀察,我們就肯定一件事情∶所有的事物都是因果緣起、相互依止的存在,我們不能說它「沒有」,它是緣起的有,它並不是真實的存在。

  又比方鏡中的像,我們照鏡子看到鏡子裏邊有一個「我」存在,然後真正去找,又找不到鏡子裏實在的「我」,可是我們卻明明感覺到,這就是一種錯覺。同樣的,世間的恩愛情仇--我們覺得這個人很親,這人跟我有仇,或這個人跟我好,那個人跟我不好。一般普通人如果這個人對我好,我是一種心態,對我不好,我又是一種心態,我們會牢牢的被這種心理所牽使。在這裏我們要進一步去思惟、觀察,什麼是情?是因爲他幫我忙!什麼是仇?是因爲他傷害我!可是真的是這樣嗎?有時候很要好的朋友,說不定有一天會反目成仇,乃至于很親近的人如兄弟姊妹,一樣的也會互相傷害,所以這些都是緣起的存在。當我們了解了這一點,自然而然對這些事情就不會那麼執著,而且實際上這都是一個非常大的誤解。我們真正要認識的是這個。所以什麼是我們的仇人?不是別的,就是由于我們無明所使,不認識,以爲有這個實質的「我」,換句話說,這個「我執」才是真正我們最主要的大冤家。

  似存有然未曾有,

  似真實然不曾真,

  似顯現然離增損,

  則彼業輪如何有?

  我們真正最大的仇人像前面所說的一樣,是我執、我愛執。當我們不去觀察、分析的時候,感覺「我」是實實在在的,這是我們無始以來一直感覺的,是任運而起的,自然存在的。但是如果我們仔細去觀察、分析,會發現「我」從來就沒有存在過。以前沒有存在,現在沒有存在,以後也不會存在。但是也不能說它沒有,而是我們前面說的緣起存在。

  還有,我們由我愛執引伸出各式各樣的煩惱,心裏老被這些煩惱一天到晚纏死在這上頭,實際上我們仔細去觀察,我們執著的對象就是「我」,這是我們內心因爲錯誤的認識所執著的對象。現在,我們從客觀的境上去找,「我」到底是什麼?手是「我」嗎?腳是「我」嗎?頭是「我」嗎?都不是,這都是緣起的,所以偈文舉一些實際上的例子,我們不妨這樣想∶這個頭發是不是「我」?如果是,那麼頭發剪掉,「我」不就死掉了嗎?可是事實並沒有。手指是不是「我」?手指斷掉了,還是不是「我」?佛經裏很多地方都告訴我們這個特點。業果緣起互相依存的法則,叫做「不一不異」,如果你真的…

《利器之輪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大乘菩提心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