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利器之輪講記▪P43

  ..續本文上一頁肯根據這樣的理路思辨,漸漸地會對它有正確的認識。也就是說,我們所執著的這個「我」,在真實狀態當中是不存在的,那麼,它是什麼呢?它是緣起的存在。就像前面說的夢幻泡影,水泡有沒有?明明是有!但是它真實不真實?不真實!前面說的芭蕉也是一樣。現在我們這一群人聚集在這裏上這一堂課,這機會也是緣起,並不是真實的存在。我們應該從這個地方去認識它,這才是佛法所稱的「假有」,乃至直截了當的說這是假的,絕對不像我們內心上所感受到的真實存在。

  我們再談進一步的問題。我造了很多種業,那麼這個業是真是假呢?同樣的道理,從造了這個業的因,感得那個果來說,它是緣起的存在,這緣起的存在是「有」,但是我們內心所執著的那個東西,是錯的是「沒有」,所以凡是所有的東西都是緣起相待而存在的,我們稱它爲「假有」,不能說沒有啊!世間人一講「空」,總說成什麼都沒有,可是明明我們看得清清楚楚,感覺也明明白白,怎麼說沒有呢?但是說有,又把它看成是絕對真實的力量,這也不是。我們要了解所有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這樣的,我們都應該透過這樣認識--緣起的存在,這存在我們也給它一個特別的名字,叫離于斷常兩邊--中道。佛經說「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都是這個樣子的。業果、輪回,乃至于我執、我愛執的利器之輪,也都是以這樣的一個法則存在。我們可以透過這樣的法則去觀察萬世萬物。

  此雖如前自性無,

  卻似水中映月輪,

  業果雖爲繁虛現,

  唯但顯現行取舍。

  我們講的修行、利器之輪、業果是怎麼存在的?同樣的道理,它們並不是實質上的有自性的存在,只是相互觀待、相互依止的存在,因此凡是相互依止的存在都有它的作用,但是卻不是有它的真實相。譬如我們看水裏的月亮,看到是亮亮的一個東西,可是到底在哪裏?在水裏撈也撈不到,既不在水裏邊,也不在水底裏,也不在水面上。而且如果杯子裝水,一樣可以看見月亮,本來月亮可以出現在很深的水,怎麼會也在又淺又小的杯子中?緣起相互依賴的一切法,本來就是這樣的,是不常不斷,不一不異的,是中道思想的真實存在。在這種情況下,你不能說有,也不能說沒有,這裏面有一個特點,像我們人出現在鏡子裏,像月亮在水裏現出來,都有一種能力,就是自然而然能夠呈現它自己這樣一個面貌的能力。這個法的特征叫「任持自性,軌生物解」。這個能力再加上鏡子、水等這些東西,因緣和合的時候,就會現出這樣的樣子,也就是說∶世間所有的一切法,因緣和合的時候,就會有這種作用存在,這種作用都是緣起的,幻化的。但是,由于我們內心不了解這個事實,就産生虛妄的分別,然後就執著這個東西。因爲我們執著這個東西,我們就會造種種的業,結果造了以後,就會有緣起法則的存在。

  我們現在了解這個道理以後,就應該有正確的認識,了解業果存在的原則,不會像之前産生實質上的執著。在沒有認識佛法之前,我們會很執著,執著這是好,那是壞的;執著這人對我有好處,這個人跟我有冤。現在我們了解緣起存在以後,便要根據緣起法則來做,什麼是緣起法則之下該做與不該做的?這就是整個佛法要告訴我們的,千萬不要聽過就算了。如果我們感覺眼前的事物是不好的,便要想原因在哪裏,然後把握住它隨順的因。

  偈一百零五

  夢境所現山火燒,

  自性雖無卻畏灼;

  雖彼獄界自性無,

  卻畏燒煮而應斷。

  了解緣起法則的內涵以後,我們的態度就會跟以前不一樣了。以前是隨順著自己的習氣,會很執著,現在知道它的根本都是因爲有「我」。由于「我」就有「我愛」,由于「我愛」,煩惱就緊跟著來,然後被這個東西所騙。我們了解緣起法則的存在以後,取舍的根本態度就不一樣了,就不會像以前那樣執著。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做了一個惡夢,夢到火燒,或是世界燒起來,或者我們在房子裏而房子燒起來了,當我們夢見火在燒,心裏很緊張,感到渾身燙,冒出一身汗。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痛苦,身上也熱得很難受,可是當我們醒過來,感覺怎麼樣呢?身體既沒有火,房子也沒有在燒,可是心裏確實還牢牢的執著這些東西,還感覺到東西的存在。夢裏是如此,進一步來說,地獄裏的狀態也是如此。我們造了地獄的業就會掉下去,可是菩薩爲了利人,也會掉到地獄,同樣是地獄,可是菩薩就不會受苦,所以都是自己的業力。當業力在的時候,你就會感覺實在的存在,一旦業消失了,地獄也就沒有了。既然我們了解這個特點,便知道真正重要的取舍,就在這個「業」上。譬如某人對我好,某人對我不好,我們就會很執著這件事情。假定我們真正了解了業果,他對我好不好有什麼關系?對我好不好,是以前造的業的結果,已經無法改變,現在我造的善業才是真正重要的。所以即使是地獄裏的業,也是如此,在業還存在的時候,果就會現,一旦業轉化了,果也自然就消失掉了。我們應該從這個方面去認識它。所以我們了解這個緣起的道理,就知道什麼應取應舍,就不會像以前一樣,很執著實在的東西。眼前的執著都是由于我們無明,不認識事實真象所産生的。

  這裏老師特別舉了一個很有趣的例子。《俱舍論》曾經講,從地下深入二千由旬便是地獄。一由旬有的書說是二十裏,有的說四十裏,或六十裏,我們取中間的四十裏,二千由旬便成八萬裏,如果真的是八萬裏,地球會不會穿過去啊?地球的直徑是一萬叁千公裏,相當于六萬裏路。所以八萬裏路應該會穿過地球。因此有人講佛經怎麼這樣講?這不是有問題嗎?實際上我們要了解這個特點。有很多人不在理論上深入的認識,然後很執著事相,因爲執著這個事相,所以本來是並不太重要的事情,但對他心裏卻有個安住處了。若是有智能的人,他就會從佛菩薩所要告訴我們的理論了解這個特點。譬如剛才講「我」,「我」是什麼?是我執所緣。我執所緣有一個很實在的「我」,有了這個「我」以後就有我所愛的,于是種種問題就産生。只要眼前仔細去觀察,可以觀察分析得出來-我們所執著的這個「我」,不是實在的存在。但是有很多人根器鈍,偏要執著地獄在哪裏、地球多大,所以在這裏我們要了解這一點。

  了解了「緣起有」以後,我們以什麼語言文字來表達沒什麼關系,最重要的是了解把握住這個特點以後,我們怎樣以這樣的心態,斷除我們眼前所感受到的一切痛苦、煩惱。

  熱病昏迷暗實無,

  如墮深淵心慞惶;

  無明之聚自性無,

  卻須叁慧以除迷。

  有的人中暑的時候感覺眼一片漆黑,很幹、很熱,那個時候他會有種種錯覺,即使你給他喝很熱的水,他也感覺涼;就像一個人發高燒的時候,雖然身體別人摸起來很熱,可是自己會覺得很冷,那時候他眼前一切都顛倒,這種感覺實際上存在,絕不是沒有,而有這種感覺都是緣起的存在,如果對這點不認識,我們就叫「無明」。因爲不了解這樣的緣起真實的狀態,于是我們就産生這樣的錯覺。現在整個佛法真正要告訴我們的,最重要的就是要透過聞、思、修的智能,一層一層認識這個緣起性空的智能,這種智能才是破無明的正對治。透過這樣的認識,我們自然而然把問題都能夠解決。譬如下一偈,我們來談感覺的問題。

  樂師彈奏琵琶時,

  察之此音自性無,

  安之緣聚樂音現,

  衆生心苦竟消舒。

  譬如彈琴,要有一個琴,要有一個人彈,彈的人要有高度的技術,然後就會彈出很美妙的音樂。我們聽了會被這音樂所影響,可是這音樂從哪裏來?從琴裏出來的嗎?不是!從這個人身上出來的嗎?不是!它是種種緣起法則的存在,這個緣起會影響我們。例如我們聽了一曲非常優雅的音樂,心情感覺到很平靜、很愉快;反過來一曲不好聽的音樂也可以使我們心情産生另外一種狀態。所以緣起的「有」會使我們産生這樣的感受,但是它並不是真實的存在。我們了解了這一點,再去觀察我們現在造的一切業果,例如用最好的樂器叫我去演奏,我根本彈不出什麼名堂,因爲我沒有所需的技巧,所以這些都是業,凡是這一切都是因果緣起的存在。

  業與因果若觀擇,

  雖彼一異自性無,

  諸法似現作生滅,

  苦樂似有種種受,

  唯但顯現行取舍。

  業果的存在,真正重要的是因果緣起的法則存在。它的特點是「不一不異」。因跟果,你說它是「一」嗎?不對!說它是「異」嗎?也不是!因跟果是同一個體嗎?不是!是分開來的嗎?又不是!但是又不能離開因果緣起的法則。于是我們使用不同的角度去形容它。在這個情況之下,因果緣起的法則,我們自己感受的苦樂,也無非是這樣的一個因果緣起-造了這個業,感了這個果的因果緣起。前面說過,我們了解了以後,就知道用什麼方式去取、去舍,而不是像我們現在很執著的以這種無明的錯誤感覺去執著某件事情,如剛才說如理的取舍,也就是透過聞、思、修,最後真正能夠體會到性空的智能。透過這樣,自然而然我們會對它有一個最正確地認識。

  因此,由于無明的錯覺,所以不了解世間一切法是緣起之相,像幻化一樣的,不能說它是有,不能說它是沒有。業果也是如此,所以我們會承受很多生死輪回的痛苦。如果現在我們有這個智能了解空正見,一切法的緣起空,以這個智能去觀察的話,都不存在了,同樣的所有苦樂問題就解決了。

  偈一百零六

  若以水滴注滿瓶,

  實非初滴所盈瓶,

  亦非末等任滴成,

  乃彼緣聚故盈瓶。

  因緣的緣起是怎麼一回事?這裏舉一個例子來說明。譬如水裝在一個杯子裏,是一滴一滴的水積累而成的。一滴一滴的水滴到最後一滴,裝得滿滿一杯,現在我們觀察∶這是第一滴水裝滿杯子嗎?不是!那是第二滴水嗎?不是!乃至第叁滴或最後一滴…

《利器之輪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大乘菩提心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